① 第三方快捷支付平台会泄露客户信息吗
泄露信息一般与软件本身是无关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客户软件本身是“卧底”软件的,如果开发客户软件的公司本身植入卧底程序,这家公司就是在自找死路。但第三方软件(如病毒)泄露你的信息,那就需要用户自己做好相关保密工作了,如电脑要经常杀毒,使用加密程度高的数据库等(比如谋艺工作室推出的利用云技术的全球通数据库等),如果用的软件是单机版的,做好保密工作的重点是对本单位人员的管理。
② 简述银行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盗刷事件处理方法技巧等
银行卡不想绑定第三方支付,可以由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去开户银行网点关闭三方支付的渠道,有些银行还支持用电子银行关闭。
③ 第三方支付究竟有什么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1.支付渠道参数泄露
商家使用支付宝、微信、智付等支付平台,需要接入第三方支付接口。而接入支付接口的过程中,商家需要将支付渠道参数提供给Beecloud、Ping++等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这些集成服务商能把支付宝、微信、易宝、智付、网银等多种接口集成在一个系统下。由于商家和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为支付渠道参数的拥有者,当出现信息泄露问题时,责任承担人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了。
例如,商家接入全渠道支付接口,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支付渠道参数泄露,此时黑客会利用此参数进行恶意代收代扣等行为,或者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此时商户会被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系统认定为黑名单,造成投诉纠纷时,甚至要承担赔付责任。
2.数据泄露
由于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内部风险控制存在漏洞,导致企业交易数据泄露。这些交易数据有可能被被人转卖牟利或被竞争对手获得。竞争对手可以利用该类交易数据分析商户的交易行为,从而分析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支付牌照交易买卖如此活跃,小米、绿地、唯品会等互联网巨头不惜重金购入,京东停止与支付宝合作的原因。
这种数据的泄露,除了交易数据的泄露,还涉及客户数据的泄露。在对客户实名认证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SDK调用第三方支付的实名认证接口,在调用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客户数据泄露风险。
二、支付集成服务商风险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各个接口是由各大支付平台提供的。如果集成服务商不能及时获取各个支付平台的接口更新信息(如安全漏洞更新、勒索病毒应对更新等),那么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安全。况且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对于各个支付接口的更新是要受到开发资源排期、版本更新进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在“商家-支付集成服务商-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接口集成模式下,如果支付集成服务商的系统受到DDoS、蠕虫病毒等外部攻击,那么该支付集成系统就无法正常使用了。
④ 支付宝数据泄露事件的相关信息
除支付宝外,多家银行(工行、交行、民生银行)的用户信息也被曝已经泄露,数据超过1亿条,包括完整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这无疑如一枚重磅炸弹,令原本纷乱的“密码恐慌”更加混乱。对此传言,涉事银行称纯属谣言,称本行密码不可能被破解,并发声明呼吁各界共同抵制谣言,同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业内人士也表示银行工作人员都看不到的用户密码,泄露难度相当大,网上流传的数据应是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设置的支付密码。换句话说,即沦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⑤ 支付宝数据泄露事件的事件起因
2013年12月29日下午消息,继CSDN、天涯社区用户数据泄露后,互联网行业一片人心惶惶,而在用户数据最为重要的电商领域,也不断传出存在漏洞、用户泄露的消息,漏洞报告平台乌云昨日发布漏洞报告称,支付宝用户大量泄露,被用于网络营销,泄露总量达1500万~2500万之多,泄露时间不明,里面只有支付用户的账号,没有密码。已经被卷入的企业有京东(微博)商城、支付宝(微博)和当当(微博)网,其中京东及支付宝否认信息泄露,而当当则表示已经向当地公安报案。
⑥ 第三方支付业务本身出现哪些风险
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资格及经营范围风险。《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了非金融机构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主体资格条件:“非金融机构提供第三方支付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须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从事第三方支付除应当具有符合条件的主体资格外,经营范围也有较高要求:“支付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支付机构的分公司从事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应当分别到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根据以上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必须经人民银行审批,同时应该在核准经营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目前,经人民银行审批合法经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269家,主体资质良莠不齐,而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正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商业银行总行在合作机构的遴选和资质考察方面较为审慎严格,但是部分分支机构为完成内部经营指标考核,在遴选合作机构过程中,更加注重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能否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营收益,合作的业务范围能否最大化的创造利润,因此在主体资格和业务经营范围方面的考察失于严谨。同时,因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相对独立,总行对分支机构的合作情况缺乏统一管理,更无法做到对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动态监管,但是当一家分支机构的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风险时,往往导致出现全行性声誉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安全风险可能波及银行系统声誉或安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各接口进行对接,集成网关,隔绝了商户网络、用户网络与银行网上银行之间的联系,虽然第三方支付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效率提升,安全保障功能也加强了,但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交易模式中,无论是签订服务合约还是进行资金的委托保管都是置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而在交易过程中,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漏洞或者是网络钓鱼、木马病毒或黑客入侵导致的交易信息的泄露会极大的侵害交易者的财产安全权。消费者在自有资金受到损害时,通常认为保障资金安全是商业银行而非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责任,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寻求保护,无法追偿资金时,寻求多种手段向银行追偿,这种寻求救济的思路之下,商业银行极易产生被诉风险,若处理不当,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声誉风险。
消费者隐私信息泄露被利用攻击银行客户账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收代付消费者资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有效性,第三方支付机构往往需要消费者提供一系列的个人资料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技术方法获得更多他人的个人信息,如果这些留置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数据库中的庞大个人信息群,一旦因为管理疏漏或者网络的客观风险泄露或扩散,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攻击银行客户账户,不仅导致客户财产及信息安全受到侵害,同时也使银行的账户安全遭到侵害,加重银行对客户账户的安全管理义务。
商业银行无法及时监测违法行为。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技术平台,促进交易顺利完成,对交易的目的、对象以及真实性并不刻意注重,因而极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乘虚而入。在第三方支付中,通过一张信用卡、一个支付宝账号和互相串通的买卖双方,就可以将信用卡里的钱成功套现,而在交易中,商业银行只是被动接收付款指令,而不能掌握交易信息,很难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做出判断,一旦买卖双方互相串通,信用卡套现将会变得十分容易。此外,第三方支付是伴随网络经济的产物,网络经济除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匿名性,为洗钱犯罪提供了很大便利,商业银行很难根据《反洗钱法》的要求履行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义务,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反洗钱压力。
⑦ 支付宝数据泄露事件的工信部介入调查
工信部已经介入此次大规模的密码泄露事件,强烈谴责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责令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网站尽快发出警示,要求互联网站开展全面的安全自查。
随着泄密事件愈演愈烈,工信部已正式介入此次互联网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工信部发布通告强烈谴责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要求已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网站尽快向用户发出修改密码的警示,同时要求互联网站要开展全面的安全自查,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要采用加密方式存储用户信息。
⑧ 支付宝数据泄露事件的官方回应
支付宝官方微博今早也迅速对此做出回应,强调单纯支付宝账号不是私密信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被搜集到。只有账号没有密码,对用户资金安全没有任何威胁。“支付宝采取金融级的信息安全标准去保护用户信息及资金安全,我们承诺没有任何人能从支付宝获得用户的密码等私密信息。过去没有,以后也没有,请大家放心。”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漏洞”指出,支付宝部分账号信息被泄露,涉及邮箱数量在1500万至2500万。对此,支付宝公关经理朱先生否认支付宝存在漏洞一说,并称相关账号并非通过支付宝网站泄露,且尚未核实上述数字的准确性,但可确认其中部分邮箱不是支付宝账号。同时,支付宝表示,被泄露的只有邮箱不会对用户安全构成威胁,用户的资金还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