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苏州区域详解
中国苏州http://www.suzhou.gov.cn/
隋文帝开皇九年(西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后历代虽多次改名,但苏州之名沿称至今。苏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苏州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辖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等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其中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位。2009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20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了11.72万元,按年末汇率折算则超过了1.7万美元。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盛唐以降,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苏州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2006年年末,全市总人口6,160,814人,其中市辖区2,301,497人,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46325人,出生率为7.57%,全市人口自然增长7214人,增长率为1.18‰。苏州市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虎丘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处太湖平原,沿江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在世人的心目中,苏州就是“鱼米之乡”的代名词。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5℃,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全市辖6市辖区、5县级市。
市辖区: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虎丘区
县级市:吴江市、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
据苏州市公安局统计,截止2009年1月30日,苏州市共计外来暂住人口472万,约占苏州市总实际居住人口的67.5%,其中人口来源最多的省份为 江苏省内江北地区102.5万 安徽省86万 河南省63.5万 山东省43万 江西省36万,外来人口主要以北方人口为主,这和邻近的浙江省以贵州、重庆、福建、湖南、广西为主的南方外来人口为主的人口结构有明显区别,也直接影响到苏州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在近几十年相对浙江省明显北方化。此外,苏州主城区本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较严重,据苏州市公安局和苏州市民政局统计,截止2008年12月,苏州市主城7区本市户籍居民中,5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苏州市主城7区本市户籍总人口39%,远高于18.5%的全国平均水平,而18-30岁青年人口中85%为外来流动人口,本市户籍的青年人口仅占15%,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州市区在改革开放前人口基数并不大,而改革开放后大量工业生产型企业入驻,出现大量低层次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地人口就业,而本市青年居民则由于苏州研发型、贸易型企业和高等学校的匮乏往往在户籍地外就读或就业,苏州市区本市户籍人口外流,外地流动人口涌入,则是苏州的在全国的一个特殊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苏州市区一定程度的人口年龄断层。
2010年,苏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国税收入超千亿元的地级市,苏州国税部门共组织收入1012.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苏州GDP在2009年已经达到了7740.20亿元人民币,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苏州农村人均纯收入则位列全国三甲,是中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但相较而言,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苏浙沪城市中尚低于上海、温州、宁波和杭州。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00亿元,2007年为548亿元,2008年上半年达到328亿元。苏州正在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苏州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2008年7月,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表明,全国、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排名榜全国前100强中,苏州市有6家市场上榜。在江苏省前30强市场中,苏州市有9家市场上榜。
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宏观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0.8%、33.0%和41.7%。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9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
[编辑] 农业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万吨,增长 4.4%。通过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批发市场和储备体系,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御禽流感疫情,确保了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蔬菜、蚕桑、园艺等实现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建设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保持全省第一。
[编辑] 工业
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5.5%和30.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苏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显现,沿江基础产业带正在崛起,市属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工作开局良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 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
[编辑] 第三产业
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加大旅游精品战略实施力度,旅游总收入增长42.4%。环太湖地区成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苏高新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44.2%。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1.1%和24%,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1.4%。房地产、邮政通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收、完成投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个和5.4个百分点。
[编辑] 传统手工业
苏州养蚕缫丝源远流长,一向是中国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宋元以来为全国织染中心之一,明代的苏、松、湖一带出现了“衣被天下”的局面,清代丝织作坊大多集中在苏州东北城区,故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说法。这些丝绸产品织工清细,色泽艳丽,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远销海外,又为苏州赢得了“丝绸之府”的美称。
苏州所产的刺绣、木刻年画、苏扇、缂丝、琢玉、剧装、乐器等手工艺品闻名中外。
㈡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07年,该校本科指标为262人,实际达线375人,再加上西藏生、体艺生达412人,本科指标完成率达148.9%;高考成绩600分以上者达70人(全区共802人),本一线以上达140人,总提高率达451.6%。
2008年,该校本科双达线495人,其中本一201人。
2012年,该校考生已有520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文科类177人,理科类310人,艺术类27人,体育类6人;在已录取的520名考生中,本一批次177人(文科类73人,理科类104人),提前录取(军事国防、公安政法、航空类本科院校)批次20人;其中,被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85工程高校录取的考生14人,被211工程高校录取的考生85人,被教育部直属高校录取的考生40人(注:以上统计数据不包括在省奔中就读的西藏考生)。
2013年,该校共有753人(不含西藏生)参加高考,其中普通类本一达线265人、本二以上达线586人,艺术本科双达线18人,体育本科双达线7人,合计本二以上达线611人,再加上西藏生本科达线47人,总计本二以上达线658人;普通类(不含随班生、西藏生、艺体生)的本一达线率达38.87%,本二达线率达83.53%;文、理科各有4人进入武进区前20名,高三(8)班张同学以武进区理科第2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本二以上达线率首次突破80%,本二以上达线总人数首次突破600大关,两个实验班首次全部达本二以上省控线等。
2014高考,该校本科达线总人数688人,其中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587人,艺体双达线14人,西藏生87人全部达本科线,普通类本二达线率91.5%,超目标人数、文科数学均分和生物B级率均名列全区第一。
其他成绩 学科竞赛成绩赛事姓名奖项全国数学联赛(2013年)王栋江苏省一等奖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徐昊江苏省一等奖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汪烨辰、蒋涛江苏省二等奖第2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李新、殷达、魏星、成炜栋、谢建康、肖琪江苏省二等奖第2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何凯、黄晨、姜永康、高尚、周云姣、万旭、江苏省二等奖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季璇、郭博钊江苏省一等奖第二十二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谢文娟特等奖第二十二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秦一丁一等奖第二十二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苏晨二等奖“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徐晨一等奖“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作文竞赛陈玲贤二等奖常州市“人文·环保·世博”征文比赛叶子二等奖2010年武进区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许珂一等奖武进区青少年《我爱祖国的蓝天》读书教育活动王佳文一等奖(资料来源) 体育竞赛成绩赛事参赛者名次常州市第七届星级高中篮球比赛校男子篮球队冠军常州市第八届星级高中篮球比赛校女子篮球队季军中国高中男篮联赛校男子篮球队第四名江苏省十二届中学生篮球比赛校男子篮球队第三名江苏省第十四届中学生篮球比赛校男子篮球队第三名江苏省第十八届中学生篮球比赛校男子篮球队第二名江苏省第十七届“顶峰杯”中学生篮球比赛(苏南片)校男子篮球队第二名(资料来源)
2014年12月23日,由共青团武进区委员会和武进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武进区大中学生社团巡礼在武进职教中心举行,“岗拉梅朵”艺术团代表省奔中社团参与此次活动,获得武进区大中学生“十佳社团”称号。 2010年1月5日,江苏省中小学学科优秀指导教师与学科优秀青年教师经验交流暨颁奖大会在江苏省镇江中学举行,该校赵金华获得高中组2007-2008年度江苏省学科优秀青年教师;所执教的《篮球》一课获江苏省学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2010年,该校陆金在武进区“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11年11月22日,在“常州市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校郑玉娣获得一等奖,汤亚萍获得三等奖。
2012年9月23日,在江苏省镇江中学举办的“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代表常州市参赛的省奔中数学组杨波经过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环节的比赛,获得江苏省二等奖。
2012年10月,在常州市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中,该校学生处副主任、高二(8)班班主任陆金最终入选。
2014年7月29日,在由武进团区委和武进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4年武进青年汉字听写大赛决赛中,该校由贡荣金、刘超、李秋月、祁文娟、祁洁、孙燕君等六位老师和胡明月、恽璐等两位高三学生组成的“银杏青年队”摘得大赛桂冠;此外,刘超还获得本次大赛“最佳写手”称号。
截止2013年12月,学校依托省十五规划课题和十一五重点课题展开课题研究,并承担9个国家级、部级子课题,9个省级课题,15个区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省级课题:《建设基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文化的行动研究》等。 历任领导一览表在任时间段姓名职务1933年8月—1935年7月罗鸿赓校长1935年8月—1937年11月岳锡山校长1939年— ?韩冠雄校长1940年— ?贾立人校长1940年9月—1941年8月李兆芳校长1942年8月—1942年8月刘品笙校长1942年8月—1948年7月李东圩校长1948年8月—1950年1月姜尚愚校长1950年2月—1950年7月陆立凡校长1950年8月—1955年7月杨幼钦校长1957年10月—1965年7月王世芳校长1965年8月—1971年8月陈辉校长1971年8月—1979年8月樊中选校长1979年8月—1984年8月金庭兆校长1984年8月—1989年2月黄毓瑀校长1989年2月—1991年8月钱国兴校长1991年8月—2001年6月胡迪校长2002年8月—2004年8月郑建秋校长2004年9月—2013年9月谢建伟校长2013年9月—至今王奕飞校长(资料来源)
㈢ 哪位大侠能把下面的通达信的指标公式转化为条件选股公式,拜托了,谢谢
{这个副图指标可以做2个预警选股,都通过了通达信测试}
{牛黄专线抄底属}
VAR2:=(CLOSE-LLV(LOW,20))/(HHV(HIGH,20)-LLV(LOW,20))*100;
VAR3:=SMA(SMA(VAR2,3,1),3,1)/28.57;
VAR4:=EMA(VAR3,5);
VAR5:=3*VAR3-2*VAR4;
CROSS(VAR5,VAR3) AND VAR3<2.1 AND C>O;
-----------------------------------------------------------------------------------------------------------------
{白线抄底}
LC:=REF(CLOSE,1);
RSI:=((SMA(MAX((CLOSE - LC),0),3,1) / SMA(ABS((CLOSE - LC)),3,1)) * 100);
FF:=EMA(CLOSE,3);
MA15:=EMA(CLOSE,21);
底背离:CROSS(FF,M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