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设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处于黄金率资本存量水平上,此时资本的边际产出是多少
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决定资本存量的黄金法则问题,合意资本存量决定的合专意资属本净增加合意资本存量的增加减少都会增加经济总体的投资量,投资量应该和合意资本存量的变化量成正比。合意资本存量决定的原则是资本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资本的租金成本合意资本存量公式,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差就是投资。决定企业合意资本存量的因素是资本的租金成本和资本边际收益.资本的租金成本越低,合意资本存量越大;产量水平越高,合意资本存量越大.影响合意.合意资本存量====》是指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资本量。
『贰』 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怎么判断合适的资本金水平
关于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站在不同的角度,答案可能不一样。
先说资本的作用。资本是用来抵抗风险(或者叫损失)的。因为有了资本,一旦发生损失,损失的是资本,银行可以照常营业,不至于关门大吉,引发储户恐慌,进而产生连锁反应拖累整体经济。(看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后的美国和欧洲,还没有几家银行破产就引起经济危机了!)
再说合适的资本水平。巴塞尔协议给了一个定义:未来一年里99%的概率不会破产所需的资本量。
三说长期的合适资本水平。目前中国银行业,股票不能做、债券和金融机构违约很少发生、商品期货量很少,所以主要是放贷活动带来的信用风险。以前,人民银行对有问题贷款有经验的指标要求:呆账贷款比例<1%、呆滞贷款比例<2%、逾期贷款比例<4%,三者合计7%,和巴塞尔协议最初的资本充足率经验值8%差不多。所以,从长期看,8%的资本要求大致上是合适的。
四说短期上影响“未来一年里会不会破产”的变量:
第一,经济发展速度。对于国内存贷款为主的银行业,经济发展速度与银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国际上的银行发展也是一样,银行是跟着经济规模扩大而发展壮大的(比如美国的摩根、香港的汇丰)。过去30年,国内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伴随GDP快速增长(实际和M2更相关,比GDP增速更快,因为M2增速≈GDP增速+CPI),而利润增速低于规模增速,且利润要分红,所以银行的资本积累速度远低于规模扩张速度,于是,为满足8%,中国银行业连年资本告急,需要不断增资扩股。
理论上,经济发展速度快的时候,企业效益好,银行效益也好,从风险角度是风险小的时候,破产概率降低,按巴塞尔协议定义,资本水平可以下降。(那样的话,银行业就不拖累股市了。)但是,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后的现实教育了巴塞尔委员会,“经济繁荣/风险小的时候降低资本要求、经济衰退/风险大的时候提高资本要求”是行不通的,经济衰退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要鼓励银行放贷,于是,巴三酝酿提出了“逆周期监管”的概念——经济繁荣的时候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高,但是为了丰年多有积累,监管应该附加资本要求;经济衰退时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低,监管可以降低资本要求,让它低去。(具体怎么逆法还在研究,没有定论)。实际上,“逆周期监管”是平滑了资本水平,让它在繁荣期看起来也不那么高、在衰退期看起来也不那么低。
第二,政府/央行对风险的容忍度。不象西方国家,我国政府/央行对经济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央行一放水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就小了,央行已紧缩不良贷款问题就暴露出来。但是,政府/央行对风险的容忍度不在于银行的资本水平,而在于企业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目前来看,企业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比银行资本水平更脆弱,即,不到银行资本危机,企业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就会下滑得很厉害,要先救了。
第三,银行业竞争状况。2010年以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大幅增加,再加上最近的民营银行获批,银行业竞争形势愈加激烈,经营风险加大。
第四,除信用风险以外的新型风险。可以肯定,市场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利率市场化对利润的挤压风险在未来会越来越多。但是目前,从资本充足率角度,它们的影响不大。
最后总结如下:
哪怕是中国银行业最困难、最被唱衰的2000年间,对中国银行业坏账的估计也就是25%,这是在过去银行难以及时核销情况下形成的历史积累。2000年以后,银行的风险意识和风控能力还是有不小的提高,未来决不可能这么高。就算目前存在债务危机的可能,包括地方政府债、影子银行债务、楼市崩盘影响,也不会超过10%。况且政府/央行的容忍度不高,经济增速还是要保证,有民营股份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更重视风险控制。所以,个人认为,从风险控制的“未来一年里99%的概率不会破产所需的资本量”定义上讲,中国银行业整体上保证10%的资本充足率足够了。
但是,只要利润后的留存增长速度追不上规模增长速度,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考虑到近在眼前的银行竞争环境和利率市场化对利润的积压,银行还将不断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资本。
来自知乎
『叁』 资产配置的黄金三原则
1、跨资产类别配置
很多投资者过去投资的经常是听这个朋友说投资机会很好我就去研究研究,那有一个投资机会我就去琢磨琢磨,但这种方式其实是不正确的。在这里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无论做何种投资,资产配置的理念必须先行。
正确的资产配置方式是,先确定可投资资产是多少,然后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配置。比如对于流动性需求比较高可以多投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比如未来有海外定居或者孩子留学的需求可以多配置一些海外资产。
2、跨地域国别配置,即由人民币到美元,由中国到全球
作为投资人资产组合之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海外配置。数据显示美国投资者平均20%多的资产是配置到本国之外的,中国的投资者配置是多少呢?据调查,目前不超过5%。
无论是为下一代上学,还是为养老,或是为其他企业的发展等等的需求,海外这一部分都应该有相当的比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规避本国的政策、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寻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收益。
3、超配另类资产
所谓“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 为投资者在较长的投资周期内达到资产稳健上涨,分散风险的作用,为资产配置中重要的资产类别。
另类资产涉及许多类别如:私募债、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对冲基金、地产、母基金等诸多品种。
(3)资本水平黄金法则扩展阅读:
考虑因素
1、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项因素,包括投资者的年龄或投资周期,资产负债状况、财务变动状况与趋势、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因素。
2、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监管等。
3、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
4、投资期限。投资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资产(如债券等)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投资期限的安排问题。
『肆』 为什么一个经济决策者会选择黄金规则的资本水平
我们有理由假设经济决策者的目标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人福利最大化。由于经济福利取决于消费量,因此经济决策者要选择消费水平能够最高的稳定状态。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即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
例如,假设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更新。如果稳态的资本存量增加1 单位,那么总产出增加量为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增加1单位资本所产生的额外折旧量是折旧率δ。因此,这额外的1 单位资本对消费的净影响是MPK-δ。资本的黄金规则即要求MPK=δ,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
『伍』 什么是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高的储蓄率导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过高的储蓄率导致低回的人均消费,答而过低的储蓄率,人均产出低,人均消费也低,存在一个储蓄率水平使得,人均消费取最大值,这个储蓄率下的人均资本就是资本黄金率水平( golden-rule level of capital). 这上面不能画图。横轴是人均资本,纵轴为人均产出。产出曲线满足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陆』 资产配置的黄金三原则
一个是要检视货币层面的资产规模,是否有缺位的配置。第二是要关注投资机会,丰富资产投资,使得资产配置更为多元化。第三是要加大另类资产的占比,比如私募股权、对冲资金的投资,达到整体希望的收益率
『柒』 在初始资本水平大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下,为什么假定新的稳定状态是黄
因为黄金律水平的消费是最大化的
『捌』 资本积累的黄金率
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也称为资专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当属稳态人均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与折旧的斜率相同,稳态水平的消费达到大时,整个经济也就出在黄金律稳定状态,因此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MPk=g 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
『玖』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均衡增长和黄金律水平的计算
【1】索洛模型的核心方程:sy=k(n+δ),即人均资本变化率为0(你看书上索罗模内型那一部分就是小写的容k外加上面一点的那个符号)。
0.3(2k-0.5k²)=k(0.03+0)
k=0(舍弃)k=3.8
【2】黄金律满足:f'(k)=n+δ,2-k=0.03,k=1.97
『拾』 资本黄金率
应该是这个吧???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高的储蓄率导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过专高的储蓄率导致低属的人均消费,而过低的储蓄率,人均产出低,人均消费也低,存在一个储蓄率水平使得,人均消费取最大值,这个储蓄率下的人均资本就是资本黄金率水平( golden-rule level of capital). 这上面不能画图。横轴是人均资本,纵轴为人均产出。产出曲线满足资本边际产出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