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宝藏总 尼古拉斯凯奇 介绍 华尔街的来历是什么
还介绍的是百老汇
华尔街的由来
华尔街起源于17世纪,当时那里隶属于荷兰新移民。那块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于曼哈顿岛前端,夹在两条航运方便的河流之间,是易于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业发达的荷兰看中了这一地点。
十年后,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栅栏“墙”所取代,它延续了910米,为的是防范新的敌人——英国人。
1664年,英国人和荷兰人展开了一场海上争夺战,英国人成功地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墙”没有起到多大的防御作用。1685年,英国人把这条街命名为“华尔街”(WallStreet)。英文单词“Wall”是“墙”的意思。
华尔街临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对于纽约商业金融活动具有特殊意义。在英国人统治时期,纽约迅速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并逐渐展现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雏形。
把华尔街作为市中心,是英国任命的纽约总督托马斯·唐干做出的决定。他事先偷偷购买了临近的大片土地,然后分成许多小块待价而沽。1686年,华尔街开始大规模建设开发,他便顺势出售牟利。一些人也看出了门道,分别赶在华尔街区域地价飙升之前购入大量地产。在17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华尔街经过扩建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原来老的木栅栏被拆除,基石用于建造市政厅,第一所基督教三一教堂也建造起来,从而拉开了华尔街空前但不绝后的序幕。
汉密尔顿计划
华尔街居民当中,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最为著名。在合众国早期历史上,一些设计者们,不仅从无到有创建了美国,而且为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汉密尔顿就是其中之一。汉密尔顿坚信,新诞生的国家不仅应该制定明确的宪法,而且还要相应地建立起制定和实施商业法规的有效运作系统。一位观察家认为,汉密尔顿把自己看做乔治·华盛顿总统任期的联邦总理,而不仅仅是一位财政部长。
当时,由于独立战争的影响,美国的内、外债总额高达54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严重贬值的面值4000万美元的大陆币,以及各州政府未偿还的2500万美元债务等。单债务利息一项就高达400万美元,联邦政府的年度税收根本无力偿付。
为摆脱困境,汉密尔顿实施了集资和还债计划。他认为,应该将资金集中于商人、经纪人阶层,并由他们对国家的未来进行风险投资。为赢得这些新生资产阶级的信任,国家必须预先投资,而自己的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汉密尔顿首先开始发行新纸币,用以取代大陆币。其次,汉密尔顿又发行联邦债券,募集了8000万美元资金。债券买卖主要面向沿海商业中心地带的券商和经纪人。
对于大陆币面值可能重新恢复,华尔街经纪人早有预料。他们以十分优惠的折扣大量购进,用旧币换新币,再用新币买政府债券。当曼哈顿南区普通投资者犹豫不决时,华尔街的经纪人不仅购入大批国债,还从南方各州买进了大批大陆币,几乎相当于美国债务总额的三分之二。
这样,政府有钱了,经纪人持有了国家债券,不值钱的大陆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可是,对于经纪人可以按极低的价格买进旧币,然后等额兑换新币,众多旧币持有者一无所知,做梦也想不到会出现这种情况,遭受重大损失。正是这种投机,导致了华尔街第一次金融丑闻的发生。
操纵市场的报应
1789年财政部成立的时候,汉密尔顿任命杜尔为助理部长。但杜尔只在这一职位上干了七个月就提出辞职。
1790年12月,杜尔委托伦纳德·布利克作为代理,去南卡罗来纳州购买旧大陆币。有证据表明,在布利克前往南卡罗来纳州之前,杜尔已经开始投机交易了,当时他还在财政部任职。与他关系密切的商业合作伙伴,事先从他口中得知汉密尔顿计划的消息,大多以很低的价格吃进大量大陆币进行囤积。
杜尔不满足于仅投机大陆币,还与别人联手在市场上秘密收购纽约银行的股票,试图取得控股权。纽约银行是一家州立商业银行,在汉密尔顿酝酿的金融大餐里,它是一道重要的基础原料。因为合众国银行不属于商业银行,不能够吸纳储蓄或开展借贷业务,所以汉密尔顿需要将一家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纳入其中,以便保持金融稳定,进行必要的政府资金周转。
杜尔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便与华尔街一些著名人物一起,秘密开始股票收购的垄断操作。杜尔的企图开创了华尔街历史上进行市场操纵的先河,其具体运作策略是:当股价低落时,尽可能地全部买进,然后消除压低股价的负面因素,促使价格回升,再抛售手中的股票。问题在于,随着垄断者不断买进,市场力量自然推动股价上涨,而这恰恰是垄断者满仓之前所极力避免的事情。为达到这一目的,杜尔在运作中巧妙地设计圈套,诱骗投资者相信一家新的银行正在建立,将与纽约银行展开竞争,致使纽约银行股票价格大幅滑落。此后,杜尔竭尽所能吃进纽约银行的股票。当用尽了所有资金和抵押的时候,他开始以2%-4%的月利率从纽约中央大街的广大民众中集资借钱。
1791年8月,汉密尔顿开始对杜尔产生了怀疑,提醒他不要进行与身份不符的投机生意,后来得知杜尔计划拼凑一家新银行,与纽约银行展开竞争时,汉密尔顿勃然大怒,为避免其将整个国家建立商业信誉的宏伟计划置于险境,汉密尔顿和纽约银行合作,采取拒绝抵押的方式,阻止杜尔及其同谋染指纽约银行。
纽约银行不再为杜尔及其同伙提供进一步的贷款,杜尔的集资由于必须支付2%-4%的月利息,现金流一旦受阻,将产生致命的影响。这样,杜尔的压力骤然增大,灾难发生了。
杜尔不得不被迫宣布无法履约付息。消息一经泄露,他们随即遭到投资者的围攻,但为时已晚,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混乱情况:晚上人声嘈杂、喧闹纷乱,城市里出现了暴民,声讨投机之父杜尔掠夺了所有财产,使他们血本无归。暴怒的民众试图将他从监狱里揪出来,但被市长和行政官员制止了。由于令人诅咒的投机,这个城市一半人倾家荡产了。
梧桐树协议
金融丑闻是导致《梧桐树协议》签署的重要事件之一。经纪人希望制定公共管理条例,规范金融市场,以便平息公众的愤怒,同时将约束机制掌握于自我手中。
据说,在杜尔被捕一星期后,在《梧桐树协议》签署大约两个月之前,一批经纪人于3月21日在克里宾馆集会。根据《美国政府公报》报道:“商人和股票经纪人……任命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报告与商业交易运作模式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并研究他们的意见是否合适。”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树木大多用来生火,曼哈顿街道上树木贫乏,因而华尔街68号院这棵尚存的梧桐树就格外引人注目,树阴下成了良好的集会场所。1792年5月17日,24个经纪人在树下召开会议,达成一项协定,协议具有中世纪行业协议的性质,它规定24个签约者进行债券买卖时,彼此间享有优惠,以统一、固定的比率提取佣金:
我们,签约者,作为买卖公共证券的经纪人,特此庄严承诺并彼此保证:在从今往后的交易中,无论对任何人,无论买卖任何证券,都将以不低于交易额0.25%的比率提取佣金,而我们之间彼此交易时,则相互磋商,给予优惠。
从此,会员专属和固定最低佣金成为传统和定制,延续并影响到以后的交易活动,直到 20世纪。《梧桐树协议》签约者的行为,也正是所有市场开拓者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设置壁垒,将自己和其他人隔离开来,以便实现市场垄断;只有在方便可行的情况下,才允许其他人进入同一市场。
《梧桐树协议》的签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阻止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干涉。
“庄家”的出现
华尔街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在最初形成的两年里建章定制,为以后两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华尔街培育了早期的券商。他们既是证券交易的受益者,也担负着责任和义务。
无论如何,早期的华尔街迅速繁荣起来,并且很快出现了许多重要场所,容纳商人们从事金融活动。其中第一场所当属唐提饭店,唐提饭店由唐提投资机构建造,也因此得名,它不仅是一家饭店,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招商引资载体。对于经纪人来说,集资的方式已经不算新奇。从贩运皮毛,到买卖奴隶,他们曾经一度无所不为。经纪人作为中间人,从供货商手里购买商品。
在1790-1792年剧烈动荡时期过后,华尔街的证券交易停顿了近20年。 1812年对英战争爆发,政府又开始通过大量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华尔街随即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将华尔街继续推向前进: 1816年美国第二合众银行重新开张,注册资金3500万美元,其中2800万美元向公众出售;为造伊利运河,首批债券开始发行,总额达7000万美元;成立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
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与《梧桐树协议》签约者联盟一样,都是会员制,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成为一个行业协会,可以凭几个经济人的实力和影响,为华尔街确定证券价格。普赖姆被选为第一任主席,并且成为现代华尔街的伟大规划者。
最早,普赖姆以银行间的票据买卖积累财富,他以频繁交易成为第一个“庄家”,并通过银行控股,成为第一个私人银行家。他放贷的利率,被称为“普赖姆利率”。当时,由于受杜尔丑闻影响,证券交易行业十分萧条。普赖姆是个革新家,通过对传统交易去粗取精,他在自己的交易场所营造了安全、稳妥、宾至如归的氛围。
此后十年里,竞争出现了,一方自诩为“官方”交易者,采取各种限制措施;另一方为外来者,认为证券交易不能包办代替,不时发起挑战,并聚集在马路上开出了“路边市场”。双方争来斗去,在法庭内外打起了官司,最终导致了法律、经济等领域的新观念的形成——即在一个自由市场体系中,自由应普遍存在,不应仅由一部分人享有这种特权。
罗斯福宣誓就职后不久,就请求国会支持银行业立法。首先,禁止商业和储蓄银行投资股市证券;其次,建立银行保险金保护储户利益。一家金融机构必须做出选择:是致力于成为一家投资银行,还是成为大型的、以客户为主的商业银行——银行业的两种功能间设置了防火墙。
金融大都会的再生
1835年12月16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夜晚火势骤起,烈焰凶猛,以致连商业贸易大厦的大理石建筑都毁于一旦。当大火终于熄灭的时候,原来的华尔街所剩无几,一片废墟。火灾发生前,纽约共有26家火灾保险公司,火灾后,其中23家宣布破产。
尽管如此,华尔街的乐观精神和无穷活力并没有被摧垮。火灾后仅四天,商业贸易就恢复正常营业。一年后,500幢新建筑拔地而起或正在兴建,一个更新、更好的华尔街如凤凰再生般展现出来。
火灾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失去了栖身之地,只好四处游动办公,直到新商业交易大厦在原址重新建造。新大厦位于华尔街和交易场所、汉诺威街和威廉街之间,占据了整片城区。设计者艾赛亚·罗杰斯采用了当时普遍流行的希腊新古典风格,在面对华尔街一面,竖立了12根巨大的爱奥尼亚式立柱。立柱每根重45吨,来自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一个采石场,都是由整块的岩石切割打磨而成,使用特制的木筏通过河流向南漂浮运输,抵达纽约后,用了40组牛群从港口运抵施工现场。新大厦的圆形大厅,可以同时容纳3000个交易员来回走动,从事各式各样的商业贸易活动。
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设在“鲍德厅”,罗杰斯匠心独具,把它设计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商业中心,采光、供热、通风设施一应俱全,还带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室作为金库,摆放着铁皮保险柜,储存各式各样的股票、债券及商业票据。
“卖空”交易的引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尔街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从“路边市场”开始职业生涯、发家致富的。他们在交易方法上革新、创造,发展了许多专业技巧。“不间断交易”就是从“路边市场”开始的。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每天只进行两次交易,刻板不变,而“路边市场”则不同,随时可以进行交易。这样,市场交易得以与瞬息变动的证券价格相适应,更趋活跃,市场交易额远远高于证券交易委员会。另外,在 “路边市场”里,对某些特定企业或行业颇有研究的专家们,每天经常站在同一个地方,逐渐固定成习惯。长此以往,并经过发展演变,就产生了20世纪证券交易中具有显著特点的“交易席位”和“专家”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操盘手是雅各布·利特尔,将证券交易中的卖空、买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卖空意味着以特定价格卖出他并不拥有的股票,约定30天或60天后交割。他赌定届时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自己可以按照比约定价格低的价格买进,从而保证个人只赚不赔。
利特尔并非完全凭借预感、对市场趋势的精确分析或者胡乱碰运气,而是通过垄断市场、散布虚假消息、利用他人帮助等手段,操纵特定品种的证券价格,使之向着自己的预期价位靠拢,以达到盈利目的。他最著名的一次成功操盘,是在19世纪 30年代中期。他通过囤积“莫里斯运河及银行公司”的股票,随即将股价从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从而赚了个钵满盆盈。
利特尔一夜暴富,又一贫如洗,一生至少经历了三起三伏。直到1857年,金融恐慌最终使他倾家荡产,甚至剥夺了他从事金融交易的权利。据一位认识他的经纪人所记录,利特尔本人结束操盘生涯后,在曾经享受国王般的待遇、备受尊崇的鲍德厅里,像鬼一样出没,进行五股这样小份额的买卖,而恰恰同一只股票,他曾经一度可以翻云覆雨。
脆弱的金融体系
国家经济造就了国家金融体系,信用票据毫无阻隔地从一个大洋流向另一个大洋。在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支持下,华尔街成了美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国家金融市场平衡所依赖的杠杆。这一金融机构的顶层是华尔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资银行,它彻底改变了华尔街力量的对比,一跃成为19世纪最后25年中华尔街最重要的力量。
新兴投资银行中最强大的是J·P·摩根,摩根大厦就在华尔街和百老汇大街交汇处,摩根战略性地把办公大楼建在财政部大楼及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对面,暗示摩根最终掌控的国有及私有经济领地——正如他既经营华尔街的铁路债券,又经营宾夕法尼亚大道的政府债券那样。摩根秉承了维多利亚时代银行家的风范,他把诚信、声誉和自律作为推进事业的核心准则。
穿着旧式的套装和样式古板的衬衫,摩根在华尔街总部里一张大书桌后面发号施令,管理由自己一手缔造的金融帝国,经营铁路运输、黄金、石油和钢铁,这是美国新工业经济的核心——这也是摩根的首选。
但是,这个国家忽视了一个警告:“用公众的钱漫无目的地修路是不合理的。” 1865-1873年,美国铁路里程增长了一倍;运输能力的增大导致了价格战,新兴集团公司的运输优惠也由此产生——钢铁业巨头卡内基和石油业巨头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户。危机的伏笔是托拉斯合并和兼并的过分泛滥,几年中,有3000家公司因兼并而消失。在顶峰的1899年,资本总额达22.7亿美元的 1200家公司被工业托拉斯吞并,这些托拉斯公司的名字在20世纪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标准石油、卡内基钢铁公司、联合水果公司、全国饼干和联合碳化物公司。
然而,美国没有管理流动资本扩张活动的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增长受到限制货币供应扩张的金本位制的控制。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即经济扩张继续而货币扩张停滞的局面,在繁荣的遮羞布褪下时最终爆发。
风向标是不断累积而无法兑付的国债,由此产生的第二轮投机使情况愈发加剧。结果,投资回报如同一个队列,每一份获取的收益都在递减。华尔街大买家最先到达,中央大街的投资者永远迟到,只拣到内部交易者盛宴后的残羹剩饭,其收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模式每次都要重复,从1792年第一次危机到最近20世纪末的网络泡沫,概莫能外。
戳破气泡的事件是联合铜业公司的垮台,该企业背后有摩根的支持,其领导人是信托公司的查尔斯·巴尼。当摩根拒绝巴尼的援助请求时,他举枪自杀了,随之出现其他自杀事件。市场的信心马上崩溃,暴露出堂皇的金融大厦相当脆弱的根基。在之后很短时间,即1907年10月22日,摩根被迫从他心爱的图书馆出来,主持对美国的金融援救行动。
1907年l0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乔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 2500万美元以稳定美国金融市场和平息外国投资者中对欠款延付的担心。两天后,为了避免迫近的国内金融动乱,纽约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马斯造访摩根,告知他,经纪行的大面积破产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万美元堵住华尔街亏损的洪水。接到摩根的通知,一位又一位银行家步入他的办公窒,到当天下午,赶在市场闭市的三点钟之前,他集资2500万美元向经纪行放贷,这就实现了中央银行“最后援助贷款方”的功能。
但他们并没能立刻结束危机,在这期间,储户们排队从银行取钱,人数之多迫使城里的警察像今天的面包店一样分发编号的纸条以维持秩序。10月28日,纽约市长请求摩根给予3000万美元的紧急融资并获得同意,这是摩根财团牵头进行的四次金援,在仅仅一周之内聚集了总额达8000万美元的资金,摩根拯救了华尔街、纽约和美国财政部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
构筑“防火墙”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国取得了两个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进展。国会当年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从而解决了关于成立一家合众国银行的论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华尔街从1914年负债超过30亿美元的净债务人,变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贷50亿美元的净债权人。在其后的20年代,牛市吞没了华尔街,汽车改变了美国人的活动方式,电话在家庭和工厂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美国似乎走上了一条持久繁荣的大路。当气泡在1929年10月24日这个周四又一次破碎的时候,美利坚银行倒闭了,这在象征意义上成为大萧条的导火索。恐慌第二天就蔓延到了证券交易所,抛售的浪潮打击了股价,股价暴跌的结果,就是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大萧条。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当选,对普通美国人预示了一场新政,而对华尔街则是新一轮监管约束。1933年3月,罗斯福宣誓就职后不久,他就请求国会支持银行业立法,其法理基础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经营银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钱财的机构是代表他人利益的托管人。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3年)为普通银行储户提供了协调保护。首先,禁止商业和储蓄银行投资于股市证券;其次,建立银行保险金保护储户利益——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家金融机构必须从中做出选择,是致力于成为一家投资银行,还是成为大型的、以客户为主的商业银行——银行业的两种功能间设置了防火墙。
第一部管理华尔街证券市场的法律经国会通过——《1934年证券交易法》,该法的实质是透明度,凭借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执法权的要求注册和完全的信息披露,其现有权力扩大到管理新发行的证券。
1934年,罗斯福任命埃克尔斯担任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他在这个位子上干了14年。作为一个远离华尔街地理和意识形态圈子的人,埃克尔斯正是民主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人物:一个来自西北的坚定正直的银行家,他改革了联邦储备银行,以新的方式控制了货币政策。
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监管制度一直执行到20世纪80年代,这半个世纪中美国经济要比历史上任何其他可比时期的增长更快,同样,这也是华尔街惟一一个没有发生重大或甚至轻微金融危机的50年。
2. 影响中国商务人士的20部著作是那些,谁有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追求卓越》) 作者:Thomas Peters (汤姆斯·彼得斯), Robert H. Waterman(罗伯特·沃特曼) 出版商:Harper & Row (哈珀与罗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1982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Liar's Poker(《谎言家的纸牌》) 作者:Michael Lewis(迈克尔·刘易斯) 出版商:W.W. Norton (W.W.诺顿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9年 图书类别:小说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基业常青--百年企业的成功习性》) 作者:James C. Collins(詹姆斯·科林斯), Jerry I. Porras(杰里·波拉斯) 出版商:HarperCollins (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994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两难境地:当新技术使大公司面临失败的时候》) 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克莱顿·科里斯汀生) 出版商: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 作者:Michael Hammer(迈克尔·汉姆), James A. Champy(詹姆斯·钱皮) 出版商:HarperCollins (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993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Japan Inc.(《日本公司》) 作者:Shotaro Ishinomori (石森章太郎) 出版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加尼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8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门口的野蛮人》) 作者:Bryan Burrough(布莱安·巴洛), John Helyar(约翰·希利亚尔) 出版商:HarperCollins (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990年 图书类别:小说 Den of Thieves(《贼窝》) 作者:James B. Stewart(詹姆斯·史都华) 出版商:Simon & Schuster(西蒙和舒斯特公司) 出版时间:1991年 图书类别:小说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竞争优势--营造并保持最佳表现》) 作者:Michael E. Porter(迈克尔·波特) 出版商:Free Press (自由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The Essential Drucker(《杜拉克精选》) 作者:Peter F. Drucker (彼得·杜拉克) 出版商:HarperBusiness (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商业分社) 出版时间:2001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引爆趋势--小处着手成大事》) 作者:Malcolm Gladwell(马克·格拉维尔) 出版商:Little Brown (利特尔&布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 图书类别:小说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为未来而竞争》) 作者:Gary Hamel(加里·哈默尔), C. K. Prahalad(C.K.普拉哈拉德) 出版商: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跨越鸿沟--向主流客户兜售科技产品的营销之道》) 作者:Geoffrey A. Moore(杰弗瑞·摩尔) 出版商:HarperBusiness (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商业分社) 出版时间:1999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The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投资战略》) 作者:Robert G. Hagstrom (罗伯特·哈格斯特龙)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 (约翰·威利父子公司) 出版时间:1991年 图书类别:投资 The House of Morgan(《摩根家族》) 作者:Ron Chernow(朗·查诺) 出版商:Atlantic Monthly Press (亚特兰大月刊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0年 图书类别:人物传记 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杰克.韦尔奇自传》) 作者:Jack Welch, John A. Byrne (杰克·韦尔奇,约翰·拜仁) 出版商:Warner (沃纳图书公司) 出版时间:2001年 图书类别:人物传记 The Six Sigma Way(《六西格玛》) 作者:Peter S. Pande et al(彼得·潘蒂), Robert P. Neuman(罗伯特·纽曼), Roland R. Cavanagh(罗兰·卡法那夫) 出版商:McGraw-Hill (麦格劳·希尔公司) 出版时间:2000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从优秀到卓越》) 作者:James Collins (詹姆斯·柯林斯) 出版商:HarperCollins (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01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 作者:Stephen R. Covey(斯蒂芬·科维) 出版商:Simon & Schuster(西蒙和舒斯特公司) 出版时间:1990年 图书类别:管理著作 The New New Thing: A Silicon Valley Story(《新新事物--硅谷故事》) 作者:Michael Lewis (迈克尔·刘易斯) 出版商:W.W. Norton(W.W.诺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 图书类别:小说
3.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作品目录
译者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华尔街最大的空头
劳伦斯·利文斯顿掀起的风波
谁是华尔街最大的空头
利文斯顿的个性
一个单刀直入的问题
华尔街商人
莫须有的罪名
内幕消息
研究轮盘赌
采访技巧
做出正确判断
形形色色的交易者
自动报价机意识
投机客的弱点
第二章 少年交易手击败投机商号
学会解读报价纸带
利文斯顿的第一个内线消息
打败投机商号
离奇的报价纸带解读能力
一件棘手的事
他们是怎么干的
在纽约的头几个星期
少年赌客破产了
换地方
圣路易斯历险记
在泰勒公司发生的一切
老迈克戴维特的秘笈
算一笔旧账
泰勒又被修理了一一回
第三章 我绝对正确――却赔得身无分文
詹姆斯?基涅的回忆
当三点的钟声响起
检验正确性
代价不菲的经验
摊低亏损
有缺陷的交易方法
一位新朋友
地下股票经纪公司
被屠宰的羔羊
遭受欺骗
轻微的惩罚
一次有收获的中途停留
重返华尔街
第四章 25万美元的直觉
图表与报价纸带
空前的暴跌
阿默愤怒了
老帕特里奇先生的智慧
市场教训
一种神秘的预感
潜意识的冲动
报价纸带会撒谎吗
警世之言
一次便宜的教训
利文斯顿的交易方法
迪肯·怀特的消息
迪肯采取行动
选择操作时机
第五章 我的鼎盛时期
为大操作做准备
理论正确,实践错误
操作正确,却破了产
关键的日子
策划袭击立鼎公司
可靠的盟友在起作用
对安纳康达产生的预感
工作的安慰剂
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走上正确的道路
资金调度站
当厂一天的国王!
市场颠覆
突然的转变
街头行乞
亏损100万
第六章 迄今为止无人能与股市匹敌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商品交易
最小阻力线
推市场一把
一个例证
摸清趋势
粗心的代价
无法击败的游戏
靠策略挽救
内部消息
天才的策略
七月棉花的一次交易
快速行动的时机
纯属运气
第七章 无意中给别人占了便宜
单枪匹马闯荡华尔街
利用错误赚钱
在画点的线上签字
个性的高昂代价
转瞬即逝的财富
华尔街瘟神
败于投机业
回到纽约
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感激的羁缚
亏损的启示
颗粒无收的5年
第八章 100万美元的债务,100万美元的回报
客串内幕人士
少年赌客在拼命
天意不饶人
100万美元的债务
全新的开始
观望与等待
伯利恒飞涨
熊市的初现
一次补仓的机会
簿记问题
为琐事而掏钱
第九章 黑猫吉运与无法抑制的冲动
黑色吉祥物
抓门的声音
利文斯顿的奇怪行为
实情
将账面盈利兑现
凭经验兑现
行情萌兆
汽车板块中的跛脚鸭
圭亚那黄金沉浮记
负债100万
利用行情赚钱
空方打压热带贸易
利文斯顿的策略分析
第十章 咖啡垄断与定价委员会
昂贵的第八
追随利文斯顿
迷惘的追随者
让人无奈的赖账者
利文斯顿的咖啡交易
不可预知之事
归咎于空方的打压
婆罗洲锡逸事
餐桌上的消息
维森斯坦的失算
定期放纵希望
感激的约翰·盖茨
再遭亏损
评说阿奇逊
塞姆·斯隆的撙节
第十一章 为什么公众老输钱
恭维之词
没有最佳时机
失去士气的人
拉瑞?利文斯顿的至言
健全的法规
大扩容
未署名的观点
隐姓埋名的情报贩子
吸筹待涨
内幕抛空
纽海文的实例
利文斯顿:替罪羊
第十二章 国王、平民与投机的弊害
经纪商辅佐内幕人士的格套
额外红利
内幕人士签名的观点
报价机夺福
雅各布·利特尔辉煌的事业
多头头目交易室里的一幕
悉数偿还
英雄末路
摩斯的洛克岛集合基金
投机埃里
王者的废黜
从名声显赫到邋遢龌龊
4. 华尔街是在什么时期命名的,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吗
还介绍的是百老汇
华尔街的由来
华尔街起源于17世纪,当时那里隶属于荷兰新移民。那块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于曼哈顿岛前端,夹在两条航运方便的河流之间,是易于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业发达的荷兰看中了这一地点。
十年后,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栅栏“墙”所取代,它延续了910米,为的是防范新的敌人——英国人。
1664年,英国人和荷兰人展开了一场海上争夺战,英国人成功地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墙”没有起到多大的防御作用。1685年,英国人把这条街命名为“华尔街”(WallStreet)。英文单词“Wall”是“墙”的意思。
华尔街临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对于纽约商业金融活动具有特殊意义。在英国人统治时期,纽约迅速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并逐渐展现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雏形。
把华尔街作为市中心,是英国任命的纽约总督托马斯·唐干做出的决定。他事先偷偷购买了临近的大片土地,然后分成许多小块待价而沽。1686年,华尔街开始大规模建设开发,他便顺势出售牟利。一些人也看出了门道,分别赶在华尔街区域地价飙升之前购入大量地产。在17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华尔街经过扩建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原来老的木栅栏被拆除,基石用于建造市政厅,第一所基督教三一教堂也建造起来,从而拉开了华尔街空前但不绝后的序幕。
汉密尔顿计划
华尔街居民当中,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最为著名。在合众国早期历史上,一些设计者们,不仅从无到有创建了美国,而且为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汉密尔顿就是其中之一。汉密尔顿坚信,新诞生的国家不仅应该制定明确的宪法,而且还要相应地建立起制定和实施商业法规的有效运作系统。一位观察家认为,汉密尔顿把自己看做乔治·华盛顿总统任期的联邦总理,而不仅仅是一位财政部长。
当时,由于独立战争的影响,美国的内、外债总额高达54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严重贬值的面值4000万美元的大陆币,以及各州政府未偿还的2500万美元债务等。单债务利息一项就高达400万美元,联邦政府的年度税收根本无力偿付。
为摆脱困境,汉密尔顿实施了集资和还债计划。他认为,应该将资金集中于商人、经纪人阶层,并由他们对国家的未来进行风险投资。为赢得这些新生资产阶级的信任,国家必须预先投资,而自己的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汉密尔顿首先开始发行新纸币,用以取代大陆币。其次,汉密尔顿又发行联邦债券,募集了8000万美元资金。债券买卖主要面向沿海商业中心地带的券商和经纪人。
对于大陆币面值可能重新恢复,华尔街经纪人早有预料。他们以十分优惠的折扣大量购进,用旧币换新币,再用新币买政府债券。当曼哈顿南区普通投资者犹豫不决时,华尔街的经纪人不仅购入大批国债,还从南方各州买进了大批大陆币,几乎相当于美国债务总额的三分之二。
这样,政府有钱了,经纪人持有了国家债券,不值钱的大陆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可是,对于经纪人可以按极低的价格买进旧币,然后等额兑换新币,众多旧币持有者一无所知,做梦也想不到会出现这种情况,遭受重大损失。正是这种投机,导致了华尔街第一次金融丑闻的发生。
操纵市场的报应
1789年财政部成立的时候,汉密尔顿任命杜尔为助理部长。但杜尔只在这一职位上干了七个月就提出辞职。
1790年12月,杜尔委托伦纳德·布利克作为代理,去南卡罗来纳州购买旧大陆币。有证据表明,在布利克前往南卡罗来纳州之前,杜尔已经开始投机交易了,当时他还在财政部任职。与他关系密切的商业合作伙伴,事先从他口中得知汉密尔顿计划的消息,大多以很低的价格吃进大量大陆币进行囤积。
杜尔不满足于仅投机大陆币,还与别人联手在市场上秘密收购纽约银行的股票,试图取得控股权。纽约银行是一家州立商业银行,在汉密尔顿酝酿的金融大餐里,它是一道重要的基础原料。因为合众国银行不属于商业银行,不能够吸纳储蓄或开展借贷业务,所以汉密尔顿需要将一家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纳入其中,以便保持金融稳定,进行必要的政府资金周转。
杜尔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便与华尔街一些著名人物一起,秘密开始股票收购的垄断操作。杜尔的企图开创了华尔街历史上进行市场操纵的先河,其具体运作策略是:当股价低落时,尽可能地全部买进,然后消除压低股价的负面因素,促使价格回升,再抛售手中的股票。问题在于,随着垄断者不断买进,市场力量自然推动股价上涨,而这恰恰是垄断者满仓之前所极力避免的事情。为达到这一目的,杜尔在运作中巧妙地设计圈套,诱骗投资者相信一家新的银行正在建立,将与纽约银行展开竞争,致使纽约银行股票价格大幅滑落。此后,杜尔竭尽所能吃进纽约银行的股票。当用尽了所有资金和抵押的时候,他开始以2%-4%的月利率从纽约中央大街的广大民众中集资借钱。
1791年8月,汉密尔顿开始对杜尔产生了怀疑,提醒他不要进行与身份不符的投机生意,后来得知杜尔计划拼凑一家新银行,与纽约银行展开竞争时,汉密尔顿勃然大怒,为避免其将整个国家建立商业信誉的宏伟计划置于险境,汉密尔顿和纽约银行合作,采取拒绝抵押的方式,阻止杜尔及其同谋染指纽约银行。
纽约银行不再为杜尔及其同伙提供进一步的贷款,杜尔的集资由于必须支付2%-4%的月利息,现金流一旦受阻,将产生致命的影响。这样,杜尔的压力骤然增大,灾难发生了。
杜尔不得不被迫宣布无法履约付息。消息一经泄露,他们随即遭到投资者的围攻,但为时已晚,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混乱情况:晚上人声嘈杂、喧闹纷乱,城市里出现了暴民,声讨投机之父杜尔掠夺了所有财产,使他们血本无归。暴怒的民众试图将他从监狱里揪出来,但被市长和行政官员制止了。由于令人诅咒的投机,这个城市一半人倾家荡产了。
梧桐树协议
金融丑闻是导致《梧桐树协议》签署的重要事件之一。经纪人希望制定公共管理条例,规范金融市场,以便平息公众的愤怒,同时将约束机制掌握于自我手中。
据说,在杜尔被捕一星期后,在《梧桐树协议》签署大约两个月之前,一批经纪人于3月21日在克里宾馆集会。根据《美国政府公报》报道:“商人和股票经纪人……任命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报告与商业交易运作模式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并研究他们的意见是否合适。”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树木大多用来生火,曼哈顿街道上树木贫乏,因而华尔街68号院这棵尚存的梧桐树就格外引人注目,树阴下成了良好的集会场所。1792年5月17日,24个经纪人在树下召开会议,达成一项协定,协议具有中世纪行业协议的性质,它规定24个签约者进行债券买卖时,彼此间享有优惠,以统一、固定的比率提取佣金:
我们,签约者,作为买卖公共证券的经纪人,特此庄严承诺并彼此保证:在从今往后的交易中,无论对任何人,无论买卖任何证券,都将以不低于交易额0.25%的比率提取佣金,而我们之间彼此交易时,则相互磋商,给予优惠。
从此,会员专属和固定最低佣金成为传统和定制,延续并影响到以后的交易活动,直到 20世纪。《梧桐树协议》签约者的行为,也正是所有市场开拓者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设置壁垒,将自己和其他人隔离开来,以便实现市场垄断;只有在方便可行的情况下,才允许其他人进入同一市场。
《梧桐树协议》的签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阻止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干涉。
“庄家”的出现
华尔街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在最初形成的两年里建章定制,为以后两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华尔街培育了早期的券商。他们既是证券交易的受益者,也担负着责任和义务。
无论如何,早期的华尔街迅速繁荣起来,并且很快出现了许多重要场所,容纳商人们从事金融活动。其中第一场所当属唐提饭店,唐提饭店由唐提投资机构建造,也因此得名,它不仅是一家饭店,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招商引资载体。对于经纪人来说,集资的方式已经不算新奇。从贩运皮毛,到买卖奴隶,他们曾经一度无所不为。经纪人作为中间人,从供货商手里购买商品。
在1790-1792年剧烈动荡时期过后,华尔街的证券交易停顿了近20年。 1812年对英战争爆发,政府又开始通过大量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华尔街随即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将华尔街继续推向前进: 1816年美国第二合众银行重新开张,注册资金3500万美元,其中2800万美元向公众出售;为造伊利运河,首批债券开始发行,总额达7000万美元;成立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
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与《梧桐树协议》签约者联盟一样,都是会员制,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成为一个行业协会,可以凭几个经济人的实力和影响,为华尔街确定证券价格。普赖姆被选为第一任主席,并且成为现代华尔街的伟大规划者。
最早,普赖姆以银行间的票据买卖积累财富,他以频繁交易成为第一个“庄家”,并通过银行控股,成为第一个私人银行家。他放贷的利率,被称为“普赖姆利率”。当时,由于受杜尔丑闻影响,证券交易行业十分萧条。普赖姆是个革新家,通过对传统交易去粗取精,他在自己的交易场所营造了安全、稳妥、宾至如归的氛围。
此后十年里,竞争出现了,一方自诩为“官方”交易者,采取各种限制措施;另一方为外来者,认为证券交易不能包办代替,不时发起挑战,并聚集在马路上开出了“路边市场”。双方争来斗去,在法庭内外打起了官司,最终导致了法律、经济等领域的新观念的形成——即在一个自由市场体系中,自由应普遍存在,不应仅由一部分人享有这种特权。
罗斯福宣誓就职后不久,就请求国会支持银行业立法。首先,禁止商业和储蓄银行投资股市证券;其次,建立银行保险金保护储户利益。一家金融机构必须做出选择:是致力于成为一家投资银行,还是成为大型的、以客户为主的商业银行——银行业的两种功能间设置了防火墙。
金融大都会的再生
1835年12月16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夜晚火势骤起,烈焰凶猛,以致连商业贸易大厦的大理石建筑都毁于一旦。当大火终于熄灭的时候,原来的华尔街所剩无几,一片废墟。火灾发生前,纽约共有26家火灾保险公司,火灾后,其中23家宣布破产。
尽管如此,华尔街的乐观精神和无穷活力并没有被摧垮。火灾后仅四天,商业贸易就恢复正常营业。一年后,500幢新建筑拔地而起或正在兴建,一个更新、更好的华尔街如凤凰再生般展现出来。
火灾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失去了栖身之地,只好四处游动办公,直到新商业交易大厦在原址重新建造。新大厦位于华尔街和交易场所、汉诺威街和威廉街之间,占据了整片城区。设计者艾赛亚·罗杰斯采用了当时普遍流行的希腊新古典风格,在面对华尔街一面,竖立了12根巨大的爱奥尼亚式立柱。立柱每根重45吨,来自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一个采石场,都是由整块的岩石切割打磨而成,使用特制的木筏通过河流向南漂浮运输,抵达纽约后,用了40组牛群从港口运抵施工现场。新大厦的圆形大厅,可以同时容纳3000个交易员来回走动,从事各式各样的商业贸易活动。
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设在“鲍德厅”,罗杰斯匠心独具,把它设计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商业中心,采光、供热、通风设施一应俱全,还带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室作为金库,摆放着铁皮保险柜,储存各式各样的股票、债券及商业票据。
“卖空”交易的引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尔街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从“路边市场”开始职业生涯、发家致富的。他们在交易方法上革新、创造,发展了许多专业技巧。“不间断交易”就是从“路边市场”开始的。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每天只进行两次交易,刻板不变,而“路边市场”则不同,随时可以进行交易。这样,市场交易得以与瞬息变动的证券价格相适应,更趋活跃,市场交易额远远高于证券交易委员会。另外,在 “路边市场”里,对某些特定企业或行业颇有研究的专家们,每天经常站在同一个地方,逐渐固定成习惯。长此以往,并经过发展演变,就产生了20世纪证券交易中具有显著特点的“交易席位”和“专家”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操盘手是雅各布·利特尔,将证券交易中的卖空、买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卖空意味着以特定价格卖出他并不拥有的股票,约定30天或60天后交割。他赌定届时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自己可以按照比约定价格低的价格买进,从而保证个人只赚不赔。
利特尔并非完全凭借预感、对市场趋势的精确分析或者胡乱碰运气,而是通过垄断市场、散布虚假消息、利用他人帮助等手段,操纵特定品种的证券价格,使之向着自己的预期价位靠拢,以达到盈利目的。他最著名的一次成功操盘,是在19世纪 30年代中期。他通过囤积“莫里斯运河及银行公司”的股票,随即将股价从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从而赚了个钵满盆盈。
利特尔一夜暴富,又一贫如洗,一生至少经历了三起三伏。直到1857年,金融恐慌最终使他倾家荡产,甚至剥夺了他从事金融交易的权利。据一位认识他的经纪人所记录,利特尔本人结束操盘生涯后,在曾经享受国王般的待遇、备受尊崇的鲍德厅里,像鬼一样出没,进行五股这样小份额的买卖,而恰恰同一只股票,他曾经一度可以翻云覆雨。
脆弱的金融体系
国家经济造就了国家金融体系,信用票据毫无阻隔地从一个大洋流向另一个大洋。在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支持下,华尔街成了美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国家金融市场平衡所依赖的杠杆。这一金融机构的顶层是华尔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资银行,它彻底改变了华尔街力量的对比,一跃成为19世纪最后25年中华尔街最重要的力量。
新兴投资银行中最强大的是J·P·摩根,摩根大厦就在华尔街和百老汇大街交汇处,摩根战略性地把办公大楼建在财政部大楼及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对面,暗示摩根最终掌控的国有及私有经济领地——正如他既经营华尔街的铁路债券,又经营宾夕法尼亚大道的政府债券那样。摩根秉承了维多利亚时代银行家的风范,他把诚信、声誉和自律作为推进事业的核心准则。
穿着旧式的套装和样式古板的衬衫,摩根在华尔街总部里一张大书桌后面发号施令,管理由自己一手缔造的金融帝国,经营铁路运输、黄金、石油和钢铁,这是美国新工业经济的核心——这也是摩根的首选。
但是,这个国家忽视了一个警告:“用公众的钱漫无目的地修路是不合理的。” 1865-1873年,美国铁路里程增长了一倍;运输能力的增大导致了价格战,新兴集团公司的运输优惠也由此产生——钢铁业巨头卡内基和石油业巨头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户。危机的伏笔是托拉斯合并和兼并的过分泛滥,几年中,有3000家公司因兼并而消失。在顶峰的1899年,资本总额达22.7亿美元的 1200家公司被工业托拉斯吞并,这些托拉斯公司的名字在20世纪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标准石油、卡内基钢铁公司、联合水果公司、全国饼干和联合碳化物公司。
然而,美国没有管理流动资本扩张活动的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增长受到限制货币供应扩张的金本位制的控制。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即经济扩张继续而货币扩张停滞的局面,在繁荣的遮羞布褪下时最终爆发。
风向标是不断累积而无法兑付的国债,由此产生的第二轮投机使情况愈发加剧。结果,投资回报如同一个队列,每一份获取的收益都在递减。华尔街大买家最先到达,中央大街的投资者永远迟到,只拣到内部交易者盛宴后的残羹剩饭,其收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模式每次都要重复,从1792年第一次危机到最近20世纪末的网络泡沫,概莫能外。
戳破气泡的事件是联合铜业公司的垮台,该企业背后有摩根的支持,其领导人是信托公司的查尔斯·巴尼。当摩根拒绝巴尼的援助请求时,他举枪自杀了,随之出现其他自杀事件。市场的信心马上崩溃,暴露出堂皇的金融大厦相当脆弱的根基。在之后很短时间,即1907年10月22日,摩根被迫从他心爱的图书馆出来,主持对美国的金融援救行动。
1907年l0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乔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 2500万美元以稳定美国金融市场和平息外国投资者中对欠款延付的担心。两天后,为了避免迫近的国内金融动乱,纽约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马斯造访摩根,告知他,经纪行的大面积破产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万美元堵住华尔街亏损的洪水。接到摩根的通知,一位又一位银行家步入他的办公窒,到当天下午,赶在市场闭市的三点钟之前,他集资2500万美元向经纪行放贷,这就实现了中央银行“最后援助贷款方”的功能。
但他们并没能立刻结束危机,在这期间,储户们排队从银行取钱,人数之多迫使城里的警察像今天的面包店一样分发编号的纸条以维持秩序。10月28日,纽约市长请求摩根给予3000万美元的紧急融资并获得同意,这是摩根财团牵头进行的四次金援,在仅仅一周之内聚集了总额达8000万美元的资金,摩根拯救了华尔街、纽约和美国财政部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
构筑“防火墙”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国取得了两个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进展。国会当年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从而解决了关于成立一家合众国银行的论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华尔街从1914年负债超过30亿美元的净债务人,变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贷50亿美元的净债权人。在其后的20年代,牛市吞没了华尔街,汽车改变了美国人的活动方式,电话在家庭和工厂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美国似乎走上了一条持久繁荣的大路。当气泡在1929年10月24日这个周四又一次破碎的时候,美利坚银行倒闭了,这在象征意义上成为大萧条的导火索。恐慌第二天就蔓延到了证券交易所,抛售的浪潮打击了股价,股价暴跌的结果,就是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大萧条。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当选,对普通美国人预示了一场新政,而对华尔街则是新一轮监管约束。1933年3月,罗斯福宣誓就职后不久,他就请求国会支持银行业立法,其法理基础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经营银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钱财的机构是代表他人利益的托管人。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3年)为普通银行储户提供了协调保护。首先,禁止商业和储蓄银行投资于股市证券;其次,建立银行保险金保护储户利益——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家金融机构必须从中做出选择,是致力于成为一家投资银行,还是成为大型的、以客户为主的商业银行——银行业的两种功能间设置了防火墙。
第一部管理华尔街证券市场的法律经国会通过——《1934年证券交易法》,该法的实质是透明度,凭借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执法权的要求注册和完全的信息披露,其现有权力扩大到管理新发行的证券。
1934年,罗斯福任命埃克尔斯担任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他在这个位子上干了14年。作为一个远离华尔街地理和意识形态圈子的人,埃克尔斯正是民主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人物:一个来自西北的坚定正直的银行家,他改革了联邦储备银行,以新的方式控制了货币政策。
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监管制度一直执行到20世纪80年代,这半个世纪中美国经济要比历史上任何其他可比时期的增长更快,同样,这也是华尔街惟一一个没有发生重大或甚至轻微金融危机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