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利差交易违反了哪个理论

利差交易违反了哪个理论

发布时间:2022-02-07 21:11:16

⑴ 一价定律的限制

本定律不适用于跨时间情况,所以同一市场的价格是会随著时间而改变。但是,金融市场的情况是例外,这是因为流通性市场的市场庄家制定的价格也会持续移动。然而,每单交易执行的时候,一价定律仍然有效。
最佳的例子便是利差交易(carry trade),利差交易建基于不同货币存在不同的利率,这种利率的差异导致两种货币的汇率呈反方向走势。投资者一旦发现利率差异,这就明显存在著套利机会,他只需要借入低利率的货币而兑换成高利率的货币,从中赚取额外利息然后再归还以原来货币计量的本金便完成一笔利差交易。在这过程中,利率历经时间的变化,随著越来越多投资者把握该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而进行外汇买卖赚取高利息,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将不复存在,因为外汇市场的汇价已被众多交易推动而恢复均衡。利率的性质便是借入资金的价格或者时间成本,最终两种货币利率相同也就符合一价定律。 一个经常被学者引用的例子就是荷兰皇家石油和壳牌的股票。两间公司在1907年合并,皇家荷兰石油的股票在阿姆斯特丹交易,而壳牌的股票则在伦敦上市,原有的业务被允许各自独立经营,但双方的总利润必须按照六四之比分配。随著预期收益改变,荷兰皇家石油的股票价值因而应该按每单位计算相当壳牌股票价值的1.5倍。但是,事后两者的股票价格却长期偏离理论预期的差距,偏离百分比高达15%以上[5][6]。这个偏差一直到1999年开始下滑,2005年两间公司实行最终合并才结束。

⑵ 请你结合经济全球化有关理论对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加以评述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为缓解次贷风暴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几月来大幅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打破常规为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美国政府还批准了耗资逾1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放宽了对简称“两房”的两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等金融机构融资、准备金额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国房贷市场继续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于2008年9月宣布以高达2000亿美元的可能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850亿美元贷款为代价接管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另提出了以政府7000亿美元出面收购、处置金融机构坏账的计划。
次案风暴引爆的环球金融危机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金融危机。

源头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近年美国等国家放松购房信贷标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证明,也不计较抵押单位的质素等),形成次级房贷市场。次级房屋信贷经过贷款机构及华尔街用财务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组合、包装,就以票据或证券产品形式,在抵押二级市场上出卖、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购买。
原先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占七成份额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机构主宰,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将贷款证券化背后的财务风险计算颇为复杂,通常得先分析被证券化的那一堆贷款案过去类似贷款案例之风险,计算出投资者能够获得本金和利率。当房利美和房地美还占房贷市场主导地位时,他们通常会制定明确的放贷标准,严格规定哪些类型的贷款可以发放。随着这两家公司的丑闻爆出,政府对两家公司的业务增长加以限制,整个次贷市场开始争抢这两家公司所购贷款。整个过程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出于逐利目的,过分追求高风险贷款。
由于全球成千上万高风险偏好的对冲基金、养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投资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贷标准在高额利率面前成为一纸空文,美国有许多中小型的银行,因为资金有限并不想等二十年后才回收房屋贷款,所以乐意将手上的房贷债权转卖出去,而且银行也急着把钱放贷出去不然自己会被利息支出压垮。新的市场参与者与华尔街经销商不断鼓励放贷机构,尝试不同贷款类型。许多放贷机构甚至不要求次级贷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税收表格在内的财务资质证明,做房屋价值评估时,放贷机构也更多依赖机械的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评估师的结论,潜在的风险就深埋于次级贷款市场中了。

连锁反应

但好景不常,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美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机动利率的次贷购房者还贷负担,再加上油价上涨的景气减缓,很多蓝领阶级被裁员更付不出房贷,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房子资产价值缩水,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二贷抵押获得融资。于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与房地产贷款有关债券的评估价格下跌。一旦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很多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就会产生危机,而且透过连动债波及整个链条。
法拍屋大量供应,美国房地产市价开始在2006年持续转差,循环性的再次令次级房屋信贷的拖欠以及坏帐增加,次级房屋信贷产品的价格大跌,直接令到欧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机构都出现财政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牵动全球信贷出现收缩。部分基金为了应付客户大规模赎回潮,于是借日圆平仓,大举投资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货套现,即是所谓日圆利差交易拆仓,造成连串的骨牌效应,导致2008年环球股灾。[6]
次级房贷会变成今日的风暴,严格来说不能归咎于华尔街无风险意识,而是愈来愈复杂的财务工程方法提供许多理论上的避险工具,在数学体系里甚至形成研究财金问题的财务数学领域,吸引许多投资法人信赖,这让房贷形成可切割为不同风险高低的多种类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场上次贷高风险部位被大量买走后其他投资人(含法人)以为手中的次贷商品风险已经降低又保有次贷的高利率,加上附有CDO作信用加强,而放心大量买进次贷金融商品;然而大量买进高风险部位的投资者另有所图,并非看好次贷价值会上涨,而是看坏次贷价值并到市场上提早放空相关的高风险部位,扣掉高风险部位实现的损失后这些放空次贷的投资者仍可趁次贷下跌大赚一笔,持有低风险部位的多数投资者则看着房贷价值反转下跌,房贷规模庞大难以作多拯救,终于陷入想卖掉次贷金融商品也卖不了的困境,影响所及连评等较好的房贷金融商品也一起跌价,美国房贷龙头房地美与房利美先前以高价买入房贷债权,现在却无法一如以往高价将房贷证券化后卖出,也濒临倒闭。华尔街许多投资银行过去协助客户夸大评等近几年来被美国政府取缔起诉后,传统的佣金收入与业务费用收入大幅减少,因此这些大型银行不只是经销金融商品,也开始自己跳进去投资,结果和客户一起陷入困境。金融理论的缺陷是次级房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追本朔源次贷金融商品热卖让房贷市场上资金十分充裕,房贷条件才能不断放宽,但蓝领阶级还不出钱或是贷到超出能力的款项,引爆一切骨牌效应的开端,因此本质上还是经济景气问题,技术面上则是政府金融监督问题。

⑶ 为什么利差反映了风险收益

能不能请您把这个问题详细说明一下,没有完全。
据我所知,在外汇市场上,利差交易和风险偏好具有紧密地关系。如果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上升,套息交易就会相应的活跃。比如股市上扬,投资者对收益的要求增加,对风险的厌恶减少,这样所有的高风险获利行为随之频繁起来。对于套息交易的风险,我的理解是:在货币对之间进行操作,承担汇率风险。如果一种货币既有升值预期,又有利差优势,那么对其进行的套息交易就会异常活跃。今年的澳元在这一点上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如果股市下跌,全球经济呈现减缓,风险厌恶情绪就会增加,这样会在外汇市场上提震日元这种低息货币。我体会,全球股市是衡量风险偏好的一个感应器。
错误指出请大家指正。

⑷ 判断题:购买力平价成立的理论前提是一价定律成立

购买力平价成立的理论前提是一价定律成立,这个说法正确。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当贸易开放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用同一货币来表示的货物价格都相同。这揭示了国内商品价格和汇率之间的一个基本联系。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设计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4)利差交易违反了哪个理论扩展阅读

在世界各地,即使商品的品质完全等同,其价值评价也不定相同。因为内在价值体现在买卖双方对商品的主观认知,并透过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客观体现出来。主观认知主要为文化背景所左右,如世界各地对星巴克咖啡的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购买者的需求,促使供应者使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导致现实情况未必吻合理论。

本定律不适用于跨时间情况,所以同一市场的价格是会随著时间而改变。但是,金融市场的情况是例外,这是因为流通性市场的市场庄家制定的价格也会持续移动。然而,每单交易执行的时候,一价定律仍然有效。

最佳的例子便是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建基于不同货币存在不同的利率,这种利率的差异导致两种货币的汇率呈反方向走势。投资者一旦发现利率差异,这就明显存在著套利机会,他只需要借入低利率的货币而兑换成高利率的货币,从中赚取额外利息然后再归还以原来货币计量的本金便完成一笔利差交易。

在这过程中,利率历经时间的变化,随著越来越多投资者把握该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而进行外汇买卖赚取高利息,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将不复存在,因为外汇市场的汇价已被众多交易推动而恢复均衡。利率的性质便是借入资金的价格或者时间成本,最终两种货币利率相同也就符合一价定律。

⑸ 在外汇市场中利用利差进行无风险套利

实际上有很多不可预知因素:如战争突发事件等引起汇率大的波动,点内差巨增,甚至两边容打,重仓会暴掉的,轻仓赚利息则无意义。另外一些外汇经纪商的信誉问题,一年时间不算短啊,公司关门怎么办?而大的公司又不可能不收利息啊。这种方法能行的话,索罗斯巴菲特不早就干了?为什么巴菲特去年还亏了几十亿呢?

⑹ 利差的影响因素

按照历史标准看,日元仍然持续疲软,我们预期,它短期内也不会有显著反弹。
低估的日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央行高度宽松的政策倾向。
日本经济良好的表现使得日本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央行的政策倾向促进了资本外流。日本央行这样一种渐进主义立场和下降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水平,限制了日本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而正是低收益率维系着日元作为主要利差交易来源货币的地位)。
事实上,越来越弱的公司投资和消费指数,表明市场关于8月日元利率上升的预期将会落空。在未来回归正常的日元政策会逐渐提高日元债券收益率,并减少利用日元的利差交易,使日元升值,但由于居民持有的流动性存款数量依然异常巨大,他们对高收益外汇的兴趣又不断见涨,上述情况估计在2009年之前是不会出现的。
全球经济高于趋势值的增长率为大宗商品价格和商品货币提供了支持。上涨的商品价格推动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厂商利润、收入和国内需求,这使得这些国家生产面临的约束收紧,并提高其中期通胀的风险。
基于此,我们已经修正了我们对政策和利率的预测。 我们预测,加拿大的基准利率将至少上升50个基点,澳大利亚也将两次上调50个基点,新西兰则会三次上调75个基点。
另外,上升的油价和可能比预想更严厉的紧缩政策预示着挪威克朗也将上浮。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时下的商品价格是超调的,它远远超过了边际生产成本,而这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因此,最终来自供给方的调整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里对商品货币和商品价格构成挑战,即提高产能和供给,使价格回落。
2007年和2008年,全球经济长期性的不平衡仍然显著。而周期性因素仍然左右着美元短期汇率的变动。
长期来看,我们已经降低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意味着,经过风险调整后的美元债券和股票收益率不足以吸引足够的资本流入来为美国的巨额外债买单。而只有美元的进一步贬值才能弥补这种不平衡。
美元疲软很可能将压力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面对中国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带来的国际压力和流动性增长,中国政府已经扩大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这表明了其支持人民币更快升值的态度。
人民币的升值会刺激其他亚洲国家放宽货币升值的限制。然而,快速升值和资本流入所导致的流动性增长,可能会在近期使得政府更加倾向于加强对资本流进流出的监管。(作者为花旗集团外汇分析师)

⑺ 利差的历史影响因素有哪些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利差的历史影响因素

事实上,从中期来看,诸多利好因素在支持着欧元的坚挺——健康的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支撑着商品的价格、新兴世界的收入以及对欧元区的进口需求。

而且,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表现以及成本的变化趋势都预示着欧元区的“高增长低通胀”增长持续的时间将长于预期。这些都将会提升欧元区的资产回报。

由于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而且经济波动性不高,利差交易对投资者仍然很有吸引力。

在很多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程度已经很高了,经济增长率也接近其潜在增长率的水平,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利率处于中性(均衡)水平,而利差交易可以通过在各种货币的中性利率水平上进行套利,并获得利差。同时,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也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政策透明度的增加也限制了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震荡。由于套利交易仍然大行其道,高收益率的货币,诸如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英镑,会继续走强。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⑻ 利差交易是什么意思 如何运用利差套利

利息套汇(Interest Arbitrage),又称套利,是指投资者根据两个国家金融市场上短期利率水平的高低不同,从利率较低的国家借入资金,将其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对换成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并在那个国家进行投资,或直接将自由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调往利率较高的国家进行投资,以赚取利差收益的一种交易。 根据是否对套利交易所涉及的外汇风险进行了抵补,套利可分为未抵补套利(Un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和抵补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未抵补套利是指将资金从利率低的货币转向利率高的货币,从而赚取利率差额的收入,但不同时进行反方向交易轧平头寸。这种套利要承受高利率货币贬值的风险,具有投机性。 假设在国内,一年期国库券的年利率为3%,而美国的一年期国库券的年利率为5%,当时即期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7.76人民币/美元。如果以企业想将手头上暂时闲置的资金100万美元进行1年期的投资。那么它现在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在国内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购买国内的国库券,那么到期连本带息可收到779.28万人民币。二是其将100万美元投资于美国的国库券市场,到期使连本带息可收回105万美元。这两种投资选择孰好孰差,就要取决于投资期满时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如果汇率继续维持在7.76的水平,那么企业将从美国国库券市场上的所得兑换成814.8万元人民币,那么其将获利35.52万元。 然而,相隔1年,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不可能仍然维持在原来水平上。还而言之,投资期满时的即期汇率往往与进行投资时的即期汇率部一样,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如果投资结束时的汇率为7.86人民币/美元,即美元升值,这样收回的美元投资(105万美元)可兑换成825.3万元人民币。投资者除了获得利息收入,还可以有一定的外汇收益。但是根据实际的外汇市场,一般情况下,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往往汇率会下跌,而利率较低的国家货币汇率往往会上升。因此汇率下跌到7.42以下,那么投资者将在美国市场上的收益兑换成的人民币会小于其直接在国内进行投资的收益。 总而言之,未抵补套利由于汇率的不确定性,其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抵补套利是指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借入一种货币,通过即期外汇交易将其兑换成利率水平较高国家的货币并用来投资以赚取利差收益。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在投资期间汇率变动的风险,这种套利通常与掉期交易结合进行,即从较高的利息收入中减去做掉期交易时买入现汇、卖出期汇所支付的成本,赚取一定的利润。 假设,国内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是1美元=7.76-7.78人民币,一年期的汇率预测为1美元=7.68-7.70人民币,美国的一年期利率为5.25%,而国内的利率为3.06%。假定一外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买进现汇100万美元,存放在美国银行收取利息。同时卖出一年期期汇100万美元,以防止汇率变动的风险。 掉期成本:买入现汇100万美元,付出778万元人民币。卖出一年期期汇100万美元,收入768万元人民币。掉期成本10万元人民币。 利息收支:利息收入 100×5.25%×7.68=40.32万元,利息成本 778×3.06%=23.81万元,这样的话利息净收益为16.51万元人民币。套利净收入等于利息净收益减去掉期成本,为6.51万元。 由此可见采用抵补套利,即使在当前某种货币汇率情势不看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利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套利,获得一定的收益。

⑼ 为什么“利差交易”可以获得利润

一旦完成了这一交易,你就将会获得差额。该投资策略不过只是"强化"了对杠杆作用的使用而已。 非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缩写为:UIP)理论说明,以不同货币计价的可比的金融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都应该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应该会想到,低收益货币升值的金额与回报差是完全相同的。然而,我们有着压倒性数量的经验证据都可以反驳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2011年的论文《外汇风险溢价的属性(Properties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Premiums)》的作者们试图为有关非抛补利率平价的难题提供答案,从而为利差交易的存在提供一个经济学原理的解释。他们用超过20年的时间研究了6个主要的外汇交易市场。以下是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的摘要: * 风险溢价解释了利差交易的成功。 * 随时间变化的超额回报是对货币风险及利率风险两者的补偿--高利率的货币通常会在国内消费增长水平低(比如2008年)时贬值,而在同等条件下,低利率货币会升值。 * 金融和宏观经济变量是外汇风险溢价的重要驱力。 * 预期超额回报率与全球风险规避相关。在全球市场处于不确定性以及较高的资金流动性受约束的时期,投资者们会要求高收益货币产生更高的风险溢价,并接受低收益货币的较低(或负)的风险溢价。这支持了利差交易中风险溢价的"寻求高质量(flight-to-liquidity)"和"寻求流动性(flight-to-liquidity)"的说法。 * 预期超额回报是与美国的经济现状周期相反的。 该论文的作者们总结说:"外汇交易风险溢价是由全球风险认知与宏观经济变量以一种符合经济直觉的方式推动的。"这些研究发现与针对利差交易所进行的其它研究的结果相一致,为表明了利差交易的存在及其成功的原因的大量研究又增加了一项证据。

⑽ 费雪效应的理论研究

在平价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是汇率平价,这个理论的观点是;当所有的货币存款都提供相同的预期收益率时,外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用相同货币衡量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条件,被称为利率平价条件。(保罗·R·克鲁格曼著《国际经济学》下册,P342下同)
笔者对汇率平价理论并不认可,原因在于,将货币的持有的预期收益率简单的和利率联系不符合实际,持有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的人并不是简单将其当作存款,其作为存款的货币仅仅是货币持有者的所有的货币的其中一种方式,其次之外,货币可以投资于资本市场,也可以投资于实体经济,也可以投资于商业贸易,所以说,货币的收益率仅仅用存款的利率来衡量失于片面。
首先对于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货币收益率,比如股票市场,它不但和利率联系在一起,也和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它和国家的总体经济增长率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样的货币收益率不能仅仅凭利率,而且还有通货膨胀因素,还有这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和各种预期等因素,这说明这个市场的货币收益率还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还有各种预期因素,比如原材料市场的变化,但最为关键的和核心的因素还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效益——生产率的问题。
其次,直接投资于该国实体经济的货币收益率虽然和该国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有关,但最为关键的是该国投资的产业是有比较优势的,也就是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或者生产率,这才衡量这样的投资的收益率的关键。
此外,对于商品贸易的投资的也类似于直接投资实体经济,为什么这个商品有市场、可以进行投资套利?,因为在国际贸易中这不仅仅和需求有关,而且和这个国家生产这个产品有比较优势有关,也就是说更有效益,也就是说投资于这个领域的货币收益率和这两个国家的之间的比较优势有关:即生产率有关。
从以上可以看出汇率平价的理论的欠缺是仅仅将货币持有的收益率仅仅和利率联系在一起,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仅仅作为存款的外国货币的占有量是非常的少的,大部分都是作为商品贸易、直接投资方式存在,这是利率平价的缺点:不符合实际,过于片面。当然和这个平价理论一样的片面的还有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出发考虑,但物价的差异也有可能是因为供给和需求变化引起的,而是不仅仅是货币因素。
将汇率平价和相对购买力评价理论的两公式联立就得出了费雪效应公式(《国际经济学》P394),这个公式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使该国的货币存款利率同比例上升;同样,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最终会导致利率水平下降。这样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之间的这种长期关系就是费雪效应。如果说平价理论有问题,应该用平价理论推导出的费雪效应的公式应该也是有问题的,但是有资料研究证明:从1970——2000年之间,在美国、瑞士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关系中可以验证其正确性,(《国际经济学》P396)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首先在两个公式联立的过程中,消去了汇率影响因素,这正如将参照国当作一个不变的标准来看待,这样的结果是费雪效应只成为单纯的一个国家之内的通货膨胀因素和利率的关系,而在一个国家的之内的生产率是一个常数,可以不考虑。这是费雪效应公式的一个缪误:不考虑汇率问题的话,这两者之间——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有天然的逐同效应。
其次,如果是不同的两个国家,如果贸易是自由的和不受保护的,这也类似于一个个国家:即生产率是逐同的,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但不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生产率是不同的,如果经过自由贸易和交流而逐同,和上面情况一样。如果不同,整个汇率平价理论就存在错误,不能用此来推导费雪效应。在《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货币总需求的公式:M/P=L(RY),其中,M:货币总需求;P:价格水平;R:利率;Y:国民收入。从上面关系中可以看出价格不但和利率相关,而且和货币市场的总需求相关,还有和国民收入相关。这也就是说价格不仅仅关系到利率,而且和货币因素、经济生产率相关,所以,汇率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个很有问题的理论。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话,一个物品应该在不同国家有一样的价格,这样的理论更有直观的正确性。为了弥补这样理论的缺陷,《国际经济学》引入实际汇率。即名义汇率等于实际汇率乘以两国真正的价格之比。一价定律是缺陷在于其过于理想化和静止的看问题,没有考虑一个物品价格所关联的利率因素、货币因素和生产率因素这样的动态标准,这是其缺点的根源,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因而才引入了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的引入概括了存在交易成本、贸易壁垒、和生产率差别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和名义汇率之间的差距,但作者忘记了关系汇率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是两个不一样的市场,同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见该书的倾销理论。当然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消费偏好不一样,也是形成两个是市场价格价格不一样的重要原因,这也就说国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不论需求也好,供给也好,这些问题为什么不在国内解决,而是在国际市场上谋求解决,因为存在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存在着生产率的差异,所以,汇率问题必须联系到生产率上。作者认为:如果所有的经济冲击均是货币性的,汇率长期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但是每一次国际贸易都是因为有比较优势存在而进行,都是因为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冲击,而不是单纯的货币冲击,这能说汇率长期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不能。平价理论、费雪效应等国际经济学的内容需要大的修正。 每一国家的名义利率等于投资者所要求的实际利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和。两国的利率之差等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可用于预测浮动汇率制下的即期汇率,即国际费雪效应。
国际费雪效应认为:浮动的即期汇率会随着两国的名义利率差别而改变,改变的幅度和利率差别一样,但方向相反。
2007年日本基准利率为0.5%贷款利率在1.5%左右,而澳大利亚的存款利率达到6.25%,巨大的利差交易导致澳元大幅升值,而一国货币的大幅升值必将造成更多的热钱流入,大规模的利差交易导致国内物价指数上涨,通货膨胀又迫使银行加息,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虽然这只是理论,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么开始的。
所以瑞银预测2007年人民币将升值6%的根据就是从最高和最低的两国利差得出的,目前中国利率扣除利息税后在2%附近,不能将升值幅度控制在6%以内,利差交易的热钱将更大幅度的流入。 关于“富者俞富,穷者俞穷”的境地,非主流的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亦讨论过,他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讲得即是这类问题。富有的家庭、社区及至国家更有机会投资于教育,因而在未来也会更有优势。而穷者则没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困境。主流的经济学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我无意揣测主流经济学家的心理,但是却可以从费雪分离中得出否定性的结论。任何一个个人都能够被视为双重角色: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来投资——投资于人力资本的企业的股东;作为一个消费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按费雪分离,假如存在完全的资本市场,那么股东与消费者是可以二分的,即企业的决策并不依赖于消费者特定的偏好,企业的决策存在一个唯一的最优点:企业投资的最优点在于边际投资收益的净现值为零。在本例中,意味着如果资本市场是完全的,那么每个个人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并不依赖于个人的消费计划。所以,穷人的孩子与富人的孩子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是独立于家庭收入的。如果费雪分离描述的是现实,那么由于受教育的机会独立于家庭收入,因此即使财富的机会与受教育的机会正相关,我们也不能得出结论:财富的机会与家庭收入正相关。
但是,费雪分离效应仅仅给出了一个理想化的分析基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存在“完全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深受金融压抑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贫困的学生及家庭奢谈费雪分离及人力资本理论显然是无意义的,除非发展金融机制。而在中国,金融市场基本上完全没有市场化,掌握金融信贷资源的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一批人。

阅读全文

与利差交易违反了哪个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联合投资参股 浏览:115
外汇私募理财 浏览:870
智利矿业投资 浏览:962
简理财腾讯 浏览:694
济南帅哥家居理财 浏览:754
索菲特股票 浏览:219
信广立诚贷理财 浏览:242
外汇代表什么 浏览:194
寄云融资 浏览:213
全额资金 浏览:255
信托报送 浏览:36
化为外汇 浏览:477
结婚基金存取 浏览:448
疫情融资需求 浏览:941
信托产品哪里 浏览:161
邀请函投资 浏览:318
国内股指期货跟国外的区别 浏览:359
大型国际外汇交易平台 浏览:29
2016年铬矿价格疯涨 浏览:586
和邦生物融资 浏览: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