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易量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易量

发布时间:2022-01-15 06:38:19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东盟贸易现状、障碍及对策
2005-11-3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今年7月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正式启动,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计划”涉及的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至2010年,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东盟老成员将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4个东盟新成员将多享受5年过渡期,至2015年,东盟十国与中国实现一个人口超过18亿、经济总量达2.4万亿美元、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贸易现状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放大,1993年以来东盟已连续12年成为我国第五大经济合作伙伴。

(一)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逆差大。据海关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迅速放大,2004年进出口额1058.8亿美元,比2000年..7倍,增长速度为28.8%。今年1~10月进出口额105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4.4%。贸易逆差也由2000年的48.4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00.8亿美元,增长3.1倍;今年1~10月贸易逆差为135.2亿美元,东盟是我国国际收支产生逆差的主要地区。2004年以来,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

(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有助于双边贸易往来。今年7月20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未来5~10年内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较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双方市场。今年1~10月,我国对东盟累计出口447.8亿美元,增幅高达33.4%,比我国同期出口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604.5亿美元,增长18.4%,比我国进口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显示出双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对印尼、泰国出口68.8亿美元和55.4亿美元,增幅超过5成;对越南出口42.8亿美元,增幅超过4成。自菲律宾、老挝进口增幅超过5成,自缅甸进口超过4成。同时,表现出贸易国别显著集中的特点,今年1~10月我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等四国进出口分别为270亿美元、165.8亿美元、141.8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分别占双边贸易总额的25.7%、1..8%、13.5%和11.4%,与老挝、文莱、柬埔寨和缅甸的贸易额不大,但总体规模上升。

(三)我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同时与泰国签署了《中泰蔬菜水果协议》,并入“早期收获”方案中执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成后,我国市场潜力大、劳动力便宜、产品生产能力强等优势和东盟拥有我国可依赖的、需要进口的资源性丰富,两者结合起来,双边贸易实现互补互利、互相竞争,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1.农产品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除机电产品外,农产品贸易居我国与东盟贸易的第二位。我国既有与东盟国家品种相同、质量略逊、收获季节滞后、竞争力较弱的热带水果,也需要东盟国家生产的优质水稻、棕榈油、可可和木薯等。我国由于纬度跨度大,温带、亚热带水果、玉米以及蔬菜、茶叶等丰富,这些商品东盟国家缺乏或者是生产成本高昂,价格大大高于中国市场,为中国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广阔的空间。随着零关税计划的逐步实施后,双方农产品贸易在竞争中得到不同的实惠,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36.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0.1%;同期我国出口农产品19.5亿美元,下降12.7%。今年1~10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30.1亿美元,下降2.2%;出口18.6亿美元,增长12.5%。具体品种中,今年1~10月,我对东盟出口蔬菜3.8亿美元,增长40.2%。出口茶叶6585吨,增长48.8%,东盟成为我国茶叶在其他市场受阻后出口增幅最快的地区。

2.互补性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国内市场

我国与东盟贸易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出口产品以东盟国家生产成本较高或国内外差价大的商品为主,如钢材、成品油等。由于国内钢材产量大幅增长,产品供大于求,过剩产量依赖出口市场来消化,而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我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1~10月,我国出口钢材至东盟国家合计363.8万吨,增长92.7%。同时由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制约,今年以来国际油价远高于国内市场,我国成品油因此大量出口,今年1~10月我对东盟出口成品油577.6万吨,价值27.3亿美元,分别增长31%和76.1%。

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供应不足,生产性原材料和能源缺口大,需大量进口。我国自东盟进口商品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原油、成品油分别为793万吨、556万吨,占原油、成品油进口总量的7.5%和22%。进口塑料原料、天然橡胶、煤炭和铁矿砂等分别为31.6亿美元、13.9亿美元、3.6亿美元和1.2亿美元,分别增长20.7%、16.6%、1.1倍和69.5%。

3.机电产品大进大出,区内产品互为产业链

我国和东盟均为世界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等电子业发达国家基于成本和占领海外市场考虑将电子加工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带动了当地机电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后来随着中国对外开发程度不断扩大,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优于东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又将电子加工业陆续转移到中国。由此,中国和东盟国家电子原材料、零配件及相关产成品互为产业链,我国并显示出更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10月我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376.7亿美元,增长27.2%。同期,对东盟国家出口机电产品243.6亿美元,增长30.7%。

4.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同质化商品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和东盟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达,产品同质化、出口市场相同,我国是世界服装、鞋类和玩具生产、出口最大的国家,近几年频遭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限制,而东盟服装、鞋类出口因较少受到反倾销和贸易壁垒限制,是我国出口上述产品的强劲对手。主要表现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转向非设限的东盟国家,东盟国家趁此机会大量从中国进口纺织纱线和布匹等纺织品,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需求量加大;二是我对东盟出口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增速大幅减缓。

据统计,今年1~10月对东盟出口纺织品、纱线等30.2亿美元,增长28.9%,比全国纺织品出口平均增幅高4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对东盟出口服装15.3亿美元,增长10.4%;出口鞋类2.1亿美元,下降19.7%;出口玩具0.5亿美元,下降10.5%,远低于同期全国出口服装、鞋类和玩具平均增幅(全国上述商品平均增幅分别为21.3%、26.1%和5.8%)。

(四)私营企业在东盟贸易中最为活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私营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搭建了更为通畅的贸易桥梁和广阔的平台。今年1~10月,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角,合计进出口637.3亿美元,增长29.2%,占进出口总值的60.6%。国有企业进出口254.7亿美元,增长27.2%。私营企业进出口119.3亿美元,大幅增长44.6%,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8%上升到今年的11.3%;其中出口70.8亿美元,大增64.9%。个体工商户出口增幅高达35倍。

(五)对外承包工程成为对东盟贸易增长的亮点。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日益频繁。至今年9月15日,我国对东盟十国旅游业全面开放,目前东盟是我国境外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境外游人数最多的地区。在承包工程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带动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今年1~10月我国对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出口2.8亿美元,增长1.2倍,全国同期平均增幅只有49.7%。

二、我国与东盟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必然,我国与东盟打造区域经济自由化,为促成区域经济竞合互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一)经济水平接近和经济同构制约双边合作。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相似度很高。从经济结构来说,我国和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相当大比重,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都面临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二)区域内部整合不足,竞争有余。在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中,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不同,国内各省区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而区域内国家间、国内省区间经济合作与冲突并存,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低水平竞争、生产要素竞争、出口市场竞争和封锁等。自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都将目光局限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很少涉及共同协作,削弱了整个区域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力。

(三)区域关税优惠协议使用效果不明显。2005年7月20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2000余种商品的降税计划,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大部分企业尚未申请原产地证明出口。据悉,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介绍,省内相当多外贸企业还不知道持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东盟国家签发的原产地证明书是享受关税优惠的必备条件,2005年上半年,全省签发一般产地证8000份,签证金额2.8亿美元(不包括贸促会系统的签证量)。广西今年前10个月共签发原产地证明1.3万份,同比增长6.35%,金额为9亿美元,同比下降13.8%。至今年9月份,海南省检验检疫局仅签发了一份原产地证明。云南有关部门反映,该省除"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项下有一定数量的果蔬进出口外,其余关税优惠协议使用较少。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8~10月,我国对东盟出口3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比前7个月平均增幅低1.2个百分点,说明我对东盟出口仍然是按照以前的运作模式出口,大部分出口货物未享受到降税优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国内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还不清楚有降税优惠协议;二是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减免税商品管理严格,进口实行细查细验的通关模式,造成商品通关周期长,出口企业通关成本较高,企业申请少;三是申请手续繁琐,企业反映冷淡。

(四)涉及农产品保护条件不平等。企业反映,在"早期收获"方案中,针对东盟新成员国比较落后的现实,我国给予这些国家延长保护期和关税上的特殊优惠,以避免这些国家农业受到损害,而我国却没有保护期和例外产品。事实上,我国大部份省市的农业还很弱小,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甚至都比不上东盟一些国家。

(五)低价竞销使我国摩托车业深受其害。东盟历来是我国摩托车重要出口市场,为迅速占领东南亚市场,我国企业采取低价竞销,由于出口产品质量因出口利润减少而有所下降,加上售后服务不能得到保证,印尼和越南先后对我国出口摩托车实行反倾销,导致我摩托车对东盟市场出口迅速回落,影响了摩托车出口市场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对东盟出口摩托车51.1万辆,下降23.3%。

(六)交通运输条件差,制约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主要运输通道有海运和陆运,其中西南省区与东盟贸易大部分依靠陆运及河运。据昆明海关反映,云南省对东盟贸易主要通过公路运输,但由于云南省地处横断山脉,多山路,江海运输则受到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运输条件差和运期短的影响,江运费用较高。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海运。

(七)相邻东盟国家市场规范程度低,不利于区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毗邻重要的东盟贸易伙伴缅甸、老挝等国家经济欠发达,市场规范程度低,外贸企业较难从这些国家的相关部门取得商品的原产地证明,因此,企业更愿意选择手续较为简捷的边境小额贸易,这对企业利用中国-东盟协议优惠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区域贸易自由化。

(八)银行结算体系有待完善。完善、高效的银行结算体系是支持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但在中国与东盟的国际交往中,由于存在相当数量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不做海关统计),银行结算体系不能完全有效的发生作用。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国与东盟边境小额贸易11.1亿美元,增长27.6%,占全国小额贸易的85.7%。以广西为例,一直以来与越南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贸易很活跃,是我国主要与东盟国家产生小额贸易的省份,边贸结算主要有银行边贸结算、现钞与个人储蓄帐户结算、"地摊银行"等方式,其中,银行边贸结算占88%,其他方式占12%,且主要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其中"地摊银行"结算能得到边民的认同,主要源于:一是结算速度快、手续简单,一般通过电话或传真就可以进行结算;二是收费少,一般上都不收手续费,通过汇差获取收益;三是不分工作日,随到随办;四是部分边贸客商不熟悉银行边贸手续,且认为其手续繁杂。

三、对策中国-东盟经济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搭建更为通畅的经贸桥梁,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中国-东盟经济进一步融合,通过产业竞合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三大"经济圈"应成为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快、经济结构最完善、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利用经济的互补性大力发挥三大"经济圈"作用,加大优势产业对东盟的出口和带动直接投资,使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

(二)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产业合力,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形贸易将更加顺畅,贸易规模不断放大,我国与东盟成员国将逐渐形成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将更好地解决区内各国间产业趋同和相互间竞争的问题,形成多赢的格局。同时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鼓励企业相互间直接投资,特别是发挥国有中资公司资金雄厚、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加大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与东盟国家联合起来,推动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另外,通过引进外资,鼓励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

(三)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建设共同市场,拓展市场空间。到今年我国已成功举办两次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后按规定每年在广西举办一次。博览会为中国和东盟长期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为中国、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和投资商提供了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平台,促进了双方资金、技术、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共同市场的建设,拓展了市场空间,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四)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加快货物与信息的流通。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增加沟通相邻国家的航线,加快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航道建设和港口建设,打通因运输条件差制约西南部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加快东、南向交通通道建设,连通西南、内地和越南等铁路、高速公路等。其次,抓好水电等能源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建设。最后,共同构筑一个信息互动平台,加快货物与信息的流通。

(五)加大服务贸易、旅游业的宣传,合作前景十分看好。东盟除新加坡经济比较发达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内基础设施亟待加快建设,我国应加强各方的沟通和交流,扩大海外承包工程建设业务。另外,我国目前境外旅游业主要是以出境游为主,我国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向外推广宣传,吸引更多旅客的入境游,服务贸易前景看好。

(六)建立高效、快捷的地区贸易结算体系。随着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无形贸易的深入开展以及区域内贸易的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双方加强金融业方面的合作,因此,有必要尝试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可借助今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可获得性与偿还性,获得边民的认可,在中越边境贸易中具有国际清偿手段的职能,因此,建立区域内以人民币为结算体系的一揽子货币的银行结算体系,区域内各国货币可以直接结算,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从而促进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尽管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贸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
第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占很大比重,而这一产业多为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加工,这将导致相关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多。从成本结构来看,在食品、农矿产品、能源和电子产品等方面,东盟与中国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从东盟进口石油、天然气、棕榈油、天然橡胶、热带木材等资源性初级产品以及电子电器等机电产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将会进一步增多。据分析,按照中国年均10%的进口增长测算,从东盟的进口在2005年预计将达到355亿美元,比2000年的133亿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亿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来从东盟进口增长21%的速度计算,进口数量还将大大超过上述数字。由此可见,中国入世将为东盟产品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对东盟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中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些产品的进口占东盟从中国总进口的21%,今后几年中国将仍然保持这些产品的出口优势。此外,中国的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1993-1999年东盟大量增加了上述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东盟同类产品的总进口增长率,因此,在东盟市场上这些产品的份额将会继续增加。
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
第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
尽管目前东盟和中国都不是对方投资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更少,但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中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第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清迈协议”的实施和“电子东盟”的启动,中国与东盟在金融、保险与电信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启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产地证吗?看看这个吧
FORM A普惠制产地证适用国为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新西兰、挪威、瑞士、法国、英国、爱尔兰、德国、丹麦、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新西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38国。
CO 一般产地证,一般原产地证是证明货物原产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享受进口国正常关税(最惠国)待遇的证明文件,它的适用范围是:征收关税、贸易统计、歧视性数量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原产地标记、政府采购等方面。任何国家都可以做CO
FORM M亚太产地证适用国为:(韩国、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等4国。
FORM E 东盟适用国为:(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国。
FORM F 出口智利的“金质证书”,适用国(智利)。
FTA 出口巴基斯坦产地证,适用国(巴基斯坦)。
提供产地证商会认证,及各出口单证大使馆(北京、上海、香港)认证。

4. 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包括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经过10年的构建,原东盟6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其他新成员国也将加快关税的削减速度。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国际贸易中的成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制造”如何避免“反倾销”——结合与发达国家贸易的经验和教训,如何更好促进对外贸易
软实力:中国—东盟贸易区经济合作圈的文化交流与比较——比如外流的中国文化的变化、留学等教育的交流等
中国—东盟贸易区:中国对外投资的优势与思考——中国在这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工厂 、进行经济投资等
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农业合作与竞争——他国农业类型相似,但是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等方向

6. 东盟自由贸易区干嘛的,能赚钱吗

货品交易,把货卖的国外去,想做的话找那些外贸公司啊,他们会帮你解决的!

7.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是什么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是关税措施,实施"共同有效普惠关税",英文简称CEPT。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惠及19亿人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企业和人民都广泛受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今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是中国加入WTO为双方存在的贸易投资等制度障碍扫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中国近年来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减少并取消非关税壁垒。另外,中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中国与东盟WTO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2010年l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东盟与中国已就南沙问题达成协议,为地区的和平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因素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面临着以下诸多客观上的障碍和干扰,值得双方予以关注:
第一,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投资黑洞论
东盟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东盟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而且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在经济、军事上给他们造成威胁。近年来,中国吸收外资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规模,2002年实际吸收外资突破了500亿美元,而东盟各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却呈下降趋势。《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2002年上半年,流入东盟主要6个成员国的外资约为65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60%。其中,马来西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由2001年同期的31亿美元骤减到5.7亿美元,降幅达80%。流入印尼和菲律宾的外资同比减少了70%,流入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的外资同比分别下降了56%、35%和22%。同时,许多原在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外资企业纷纷将业务转向中国。
面对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吸收外资的增多以及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涌入本地市场,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泛起,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强大的中国很有可能将会在该地区称霸,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东盟国家应联合起来予以对抗。
第二,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
归结起来,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积怨和领土主权争端。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历史上越南入侵过柬埔寨,至今两国关系貌合神离。近期,马来西亚与印尼出现了关于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的主权争执,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出现了关于白礁岛的争执,印尼与菲律宾之间也发生了有关岛屿主权的争执,这些都反映出东盟内部尚缺乏地区整合的大局观念。
二是成员国内部政局不稳。东盟许多国家都是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有的国家军人政府当政,有的国家内阁变换频繁。另外有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及恐怖分子活动猖獗,加上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反恐战争的刻意扩大及对伊斯兰教派和回教徒传统的敌视,造成东盟国家内部民族情绪高涨。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外来直接投资,阻碍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客观上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自贸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是民族宗教差异。东盟内部宗教信仰不同,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是传统的回教国家,泰国和柬埔寨则遵从佛教,菲律宾大部分国民信奉天主教,而越南和老挝则是“社会主义”体制。近年来,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抬头及回教徒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矛盾不断激化,加上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教徒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宗教信仰间冲突时有发生。
第三,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雷同化
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新加坡的人均GDP目前已近3万美元,而越、老、缅、柬四国还不到400美元,人均GDP相差约70倍,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的差距水平。东盟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先决条件,经济优势的非均质分布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而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方面互补性并不明显。东盟成员国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又大都转向下游的电子信息产品,东盟国家在国内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上呈现出雷同化的特征。亚洲经济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率低下的弊病并没有根除。
从区内贸易上看,1999年东盟成员国内部的相互出口额为819.29亿美元,占东盟全部出口额的22.2%,而同期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54.6%和62.6%。由此看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盟尚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经济和贸易结构的雷同化限制了东盟内部各成员国贸易创造效应的发挥。
另外,东盟内部市场的相对狭小加重了其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东盟10国的总人口为5.3亿,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370亿美元,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大,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内部市场潜力较小。20世纪70到80年代,东盟国家主要是为日本生产下游的电子产品,出口方面主要依赖日本市场。到了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美国新经济的兴起,东盟国家的出口又开始严重依赖美国市场。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加强。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国内需求趋于疲软,经常项目逆差开始逐渐减少,其消极影响也开始波及到东盟国家,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随着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东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也相应滑落。
内部市场的狭小限制了东盟未来的发展空间,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则严重削弱了东盟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一旦主要的出口地区发生市场萎缩和剧烈价格波动,就会对集团内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第四、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主导权纷争激烈
现实情况表明,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核心经济力量的协调和引导。1995年墨西哥发生严重金融危机时,正是因为美国的全力注资解救才使得危机没有波及其他的美洲国家。区域内核心国家的职能在于协调成员国政策、稳定区域内部经济发展。而东盟成员国中这种核心国家目前尚不存在,中坚力量的缺乏降低了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东盟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竞相贬值该国货币,造成危机在各个国家中迅速蔓延,东盟内部缺乏核心力量和共同应对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
对于东盟成员国来讲,争夺主导权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印尼无论从人口还是领土面积上讲,都是第一大国,但是其经济实力的相对不足无疑影响了其大国地位和形象。多年来,印尼政府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做“东盟龙头老大”的梦想始终没有动摇,只是目前国内纷乱的政局和不太景气的经济形势使其力不从心。马来西亚对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一直耿耿于怀,2002年10月,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为更有效协调东盟成员国与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建议在马设立10+3秘书处,期限为5年,马政府愿提供1000万美元作为基金。但大多数成员国认为10+3秘书处与东盟秘书处在功能上有所冲突,且10+3机制的许多事情完全可以交由东盟秘书处处理,另行设立10+3秘书处没有必要。作为最发达的成员国,新加坡力图在东盟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但因其历来与美国及以色列等国关系密切,且经常性的单边对外交往,故其在东盟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形成。
总之,核心经济领导力量的缺乏以及内部成员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将使得东盟自贸区以及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布满坎坷。
第五,东盟内部个别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单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
东盟自贸区主要是要求成员国相互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以使东盟各成员国享受到其他成员国共同的关税优惠,对各成员国与东盟外其他国家另行制定经贸政策并没有明确限制。近年来,东盟个别成员国不满足于当前东盟自贸区的进程,进而单边出动与周边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02年1月,新加坡和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中99%的商品和新加坡对日出口中94%的商品予以免税,同时对农产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作了减免税规定。新加坡目前正积极与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台湾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频频进行洽谈。另外,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去年12月访问日本时,也表达了与日本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愿望。客观上讲,东盟个别成员与区外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极有可能破坏东盟整体的利益,使得未与东盟建立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通过某种捷径进入东盟市场。同时,不排除“马太效应”的发生,如更多的东盟成员国相与效仿,东盟自贸区未来发展则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变数。
第六、东盟成员国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关系
长久以来,台湾地区一直是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东盟地区重要的外资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透露,2001年台湾地区和东盟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超过东盟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台湾地区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超过42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在东盟的投资与之相比则微不足道,而且每年台湾地区自东盟引进的劳工多达30万人。尽管东盟在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上,顾忌台湾问题,但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仍然在不断扩大,双边“政府”内阁成员及有关组织间的低调交往也一直未曾停止。
对于台湾地区来说,东盟和中国大陆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政府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必然对台湾地区造成极大刺激,促使台湾地区转变有关外交和经济政策。而且受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影响,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同时为避免被区域经济合作“边缘化”,台湾地区积极推行“南下政策”,亟欲与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力图通过“特定途径”,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台湾地区已与新加坡初步就此事做了商讨,并决定与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尽快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另外,东盟国家中,在台湾地区留过学的商界人士超过4万人,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政界和商界中多有留学台湾人员,仅马来西亚就超过8000人,不言而喻,这股力量将会对台湾地区发展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的一半投在中国大陆,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台湾地区正考虑加强同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因此,预计今后几年内,东盟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
第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
目前从贸易额上看,美国、日本仍然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远远超出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水平。但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多,特别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以及某些机电产品,已经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东盟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增强,使得美国倍感不安。美国“东盟贸易咨询理事会”2002年2月要求布什政府坚决阻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并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在5年内与东盟10国建立“美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抗衡,维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既有利益。但是,美国反恐战争扩大化已招致东盟内伊斯兰教国家的反感,客观上冲抵了美国对东盟-中国自贸区合作进程的阻碍。
作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经济大国,日本也希望能在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核心的领导作用,但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无力整合和带动整个东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非但没有对东盟国家提供帮助,反而大幅度贬值日元,加剧了恶性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全然没有承担起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稳定地区经济的责任,受到东亚各国和世界舆论的批评。近几年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越发严重,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加上日该国内政治右倾势力抬头,不断歪曲和美化其侵略战争历史,这使东亚国家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心,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面临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友好以及中国在东亚区域内影响力的增强,作为东亚区域内传统重要势力的美国和日本决不甘心被夺去“风头”,今后更多的介入和干预是必然的。
第八,东盟区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关条款,2003年自贸区启动后,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及文莱等6个成员国,一旦发现该国的产品在自贸区市场中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相关领域及行业的亏损,该成员国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予以保护。2002年4月23日,马来西亚政府对来自中国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开展反倾销调查,今年1月18日做出决定,即日起对来自中国深圳宝安自行车厂(国内唯一应诉企业)的自行车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对来自香港地区其他企业的自行车征收高达186.09%的反倾销税。这已初步反映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会顺水顺风。

阅读全文

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易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大期货怎么登录 浏览:183
人民币换瑞士法郎银行 浏览:444
投资个人理财 浏览:925
有赞融资情况 浏览:135
分期乐贷款可靠吗 浏览:809
股票启动信号 浏览:997
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中心网址 浏览:970
禁止大学生贷款 浏览:211
期货时间交易网 浏览:487
柴油历史价格 浏览:517
民营企业融资贵融资难 浏览:286
众盟融资 浏览:763
境外汇款虚报 浏览:406
抵押贷款用来投资房产 浏览:79
金融资产转移案例ppt 浏览:23
20岁5000元的小额贷款 浏览:514
金基金奖2019 浏览:653
白银价格大周期 浏览:191
300079今日资金流向 浏览:992
大学生贷款买东西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