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设立县级市要参考多少项指标
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全新的《设立县级市标准》,半年后又印发了《设立县级市申报审核程序》。
根据国家设市标准,拟设立县级市需参考21项具体指标,比如人口指标、区域经济指标、城区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指标、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指标等等。
在如此标准和程序下,全国,尤其是同一省份“一窝蜂”撤县设市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不过,严格控制并不意味着撤县设市本身不被认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有条件的地方经济中心撤县设市,无疑将发挥更好的带动效应。
B.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有哪些原则
一、绩效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抓住关键绩效指标,每位员工都可能会承担很多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们对员工所有的方面都来进行评价考核,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与关键,势必造成员工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与关键,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将自己工作行为导向战略。
二、要能反映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或部门)的运营情况。绩效考核一定要从企业整个运营的角度去考虑,一定要从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去评价一位员工或某个部门的作用。
三、应重视对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
四、要能反映价值链各节点(部门)之间的关系,注重相互间的利益相关性。
五、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六、对某个特定绩效指标的维持与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任何指标标准为代价,否则,任何绩效都是无法接受的。
七、重视对学习创新、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C. 如何建立企业的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指标体系的方法:
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配备人员;回
企业标准化培训;
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答理标准;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企业标准的制定;
标准的实施;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 :
第一种形式: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如标准化科、处、室),在企业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各职能部门和车间设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第二种形式:设立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标准化办事机构设置与第一种形式相同。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企业标准化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所决策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准化规划、计划和重要标准审批等。
第三种形式:企业不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是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协调。
D. 设立关键绩效指标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啊
设计关键业绩指标时需要考虑,为什么要做?如何简单有效的做?如何边做边优化,首先,思考为什么做?诊断一下团队是否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如,工作质量开始下滑、布置任务完成延期、工作协作性下降、客户抱怨增多、订单交付不及时等问题,或者遇到快速增长带来的烦恼、如,订单增多顾此失彼、新的业务无人愿做、干多干少没有区别等现象,此时导入KPI体系十分必要;其次,思考如何简单有效的做,明确了为什么要做,就可以判断公司及部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聚焦业务,设置5-7项关键目标,再根据公司当前亟待解决2-3项重点工作;将目标及重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分解到月度、再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年初的重点工作在月度可以细化,或叠加新的临时性重点工作,这样考核才能聚焦;持续完善,通过月度或季度目标的考核实施,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方式不断的优化完善;考核的目的,不仅是通过考核衡量优劣,更需要通过考核发现改善的方向,因此,绩效面谈环节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持续下去,养成一种绩效管理习惯。最后,考核结果需要与薪酬、晋升、年终激励等全面挂钩起来,绩效制度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E. KPI指标应该如何选择和设立
哪些指标是等级型的?哪些指标是描述型的?每个公司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选择和设立。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一般遵循下面的过程。⑴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依次建立各级的指标体系。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并确定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从而建立企业级KPI.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再将KPI进一步分解为更细的KPI.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绩效考核的要素和依据。⑵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对工作进行衡量或评价;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的是我们需要评价“什么”的问题,标准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价者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⑶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以及是否适合于评价操作。指标的确定,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⑴通过努力在适度的时间内可以实现,并有时间要求。⑵指标是具体的、数量化的、行为化的、具有可得性。⑶可衡量化,可操作性,现实的、可证明的、可观察的。⑷不能量化的,描述细化、具体,可操作。2.指标的权重关于指标的权重,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指标设置的系数值,也可理解为哪些指标是公司级指标?哪些是部门级指标?事实上,指标的系数值与指标所处的“地位”是相关联的。公司级的指标,其系数值比较大;而部门级指标,一般不设置系数值,不纳入公司员工月度奖金和薪酬绩效考核,只是部门日常工作的体现。笔者认为,应该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挑选部分指标作为公司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系数值。
F. 怎样设置指标参数
在对应的指标窗口内,点击指标窗口右上角的齿轮状图标可以设置指标参数,同时还可以查看指标的使用说明。
G. 怎么样在股票软件上设立自己想要的指标
加qq,121909844,我可以帮你编写
H. 如何设定指标权重
考核指标权重的分配,大都是凭人为经验判定,但也不能随意拍脑袋,通常也得遵循一般的规律和原则:
1、一般一个岗位的考核指标有5~8个,而每一指标的权重一般设定在5~30%之间,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某个指标的权重太高,可能会使员工只关注高权重指标而忽略其它,而如果权重过低,则引不起他的足够重视而放弃这个指标,这个指标就没有意义了。
2、越是高层的岗位,他所承担的财务性经营指标和业绩指标的权重就越大;越是低层的岗位,所承担的流程类指标的权重就越小,而工作结果类指标的权重越大。
3、对于多数岗位来说,根据指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先定量后定性”的制订原则,一般优先设定定量类指标权重,而且定量类指标总权重要大于定性类指标权重。
4、根据20/80法则,通常最重要的指标往往只有那么两三个,如果有1个,那么其权重一般要超60%;如果有2个,那么一般每个指标权重都在30%以上;如果有3个,那么每个指标权重一般在20%以上。
5、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指标权重一般都为5%的倍数,最小为5%,太小就无意义了。设立指标权重的方法有“简单排序编码法(人为赋编码值,过于简单主观)、倍数环比法(需要有
历史数据的支撑)、优序对比法(比较实用)、层次分析法(太过复杂)”等,根据我们的实操经验,我们用得最多的是采用德尔菲法和两两对比法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操作时我们会请该岗位的任职者、上下游同事代表、直属上司、部门负责人、HR和公司绩效委员会成员代表组成专家组,按如下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先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排序,得出票数最高的指标排序组合方式即为指标的重要程度最终次序。重要程度越高,排在越前面,权重相应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步,根据指标权重的设置原则,由专家组成员对各指标所占权重进行设定,然后由HR进行
汇总平均并将该结果反馈给各“专家”,然后,专家根据这一反馈结果,对各自设定的指标权重进行调整,最后由HR负责汇总平均(取整数),即为最终的指标权重。这其中,HR会尽量收集更多的历史数据和组织战略目标要求供“专家”借鉴参考,并在评定前对专家进行“权重设置的普遍规律和原则”的相关培训。
因此,即使是人为凭经验确定指标权重,也要有所根据和规律,由跟被考核岗位密切相关的多人进行综合评议决定,而不是交给一个人随意拍脑袋。
I.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指标的指标设立的依据是什么
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J. 为什么设置指标体系
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
指标体系的内涵
科技型企业资信是指企业在经营和业务往来过程中,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等,以及由之形成的社会声誉。资信评级则是对此类履行能力、守信程度的强弱给予判定,以向社会提供公正可靠的信息,使社会更全面的了解企业。评级指标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科技型企业资信高低,它既是企业资信内在涵义的表述,又是企业资信在数量上的反映,所以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的指标体系是度量分析企业资信高低的重要工具,指标的设立则是全面正确评价企业资信,切实反映企业综合风险收益状况的重要环节。
科技型企业的资信内涵很丰富,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采用单一指标。也就是说需要在资信评级的总体目标引导下,使用一系列的指标,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不同层次来评价分析企业资信的强弱,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能全面反映企业资信强弱及影响原因的一整套指标——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
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对企业资信的系统、全面的评价,防止片面性,避免盲目性,提高评级的科学性。指标体系的建立使资信评级有了同一的评级标准和衡量尺度,这将使评级更为公正,评级的结果更可信。指标体系有助于人们认清各个评价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便于针对不同的评级对象选用具体指标,从而使得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与指标运用的针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
指标体系设置的依据
1.定量指标设置的依据
赢利能力指标是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包括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评级经营者的业绩,而经济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赢利能力上,科技型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将科技型企业的赢利能力作为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首要内容,具体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主营业务收益率三个下级指标。
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可以称为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而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其成长性是整个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科技型企业均表现没有成长性,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科技型企业的资信评级必须将其发展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考核,同时,这样做促使企业的经营者重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具体的科技型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科技型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其风险和收益性的波动性要高,因此对于风险的评价应作为重要内容,而通常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最为突出的。所以科技型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也是资信评级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可以判断科技型企业的长期和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强弱,而债务偿还能力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科技型企业是否稳健经营的重要尺度。将其作为
企业资信评级的考核内容不仅使评级变得科学,也可以借助这一评价,反映出科技型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水平高低,分析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否适度等,进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财务风险的具体评价指标如下,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平均贷款逾期天数。
经营风险是科技型企业面对的另一个突出风险因素,也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重要内容,通常也叫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加强经营风险的管理(即主要是加强资产运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资产的周转速度,谋求等量资产创造更多的收益,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资产的节约和资产的增加。经营风险评价不但主要的体现出企业的资产运营状况,而且也简洁地反映了基础管理、经营策略、市场营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十分必要,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而且也是科学地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资信评级不可缺少的考察因素。在评级的指标体系中,经营风险的评价包括下列五个下级指标,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不良资产周转率。
应用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作为对科技型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一个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没有把现金流量的分析纳入到整个资信评级的指标体系中,而这与企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对现金流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是不吻合的。另一方面,对科技型企业,现金流量更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成长性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亚于反映与利润及资产使用状况有关的损益类及资产使用效率类指标。科技型企业应该具有质量较好的现金流量,即能够按照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运转,这一方面要求反映科技型企业使用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这是反映企业风险程度最为可靠的指标;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由于注重技术创新与更新,注重成长性,因此现金流量的状态要能够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时在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对应的利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能够为科技型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因此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分别设置了反映科技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和质量的下列指标,即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
创新能力对于科技型企业是极其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科技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在于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重要能力反映到科技型企业的资信评级的指标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对科技型企业的资信进行科学评级。但对于创新能力指标的选择及测度,在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研究定论,同时由于受评级指标数量的限制,本课题报告中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并确定相应的六个相关指标。一方面是由于本处要求能够测度的意思是要把非数世界的某种状态转换为数世界中的相应状态,因此指标应选择数据化表示的或可易于采用相关方法数据化的,如R&D人员可按照相应的研究水平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以确定R&D人员素质水平等。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反映必须从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去考察,即具体指标的设定要涉及投入指标、实施指标以及产出。所谓投入指标是反映指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供资源指标,如R&D投入问题;实施指标是一种中间形态的指标,是反映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某个子过程状态的指标,如反映R&D产出的专利指标等;产出指标属于结果性指标,其目的主要是评价技术创新成果,如反映市场状况的收益性指标等。在考虑上述方面后,我们设计的指标为下列六个,即R&D投入强度、R&D人员素质水平、创新管理能力(IMC)、每千人创新数量、R&D能力(RDC)和创新收益指标。
2.定性指标设置依据及量化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信评级主要以定量指标作为主体指标,但同时必须辅以非定量指标,即定性指标,科技型企业的资信评级也不例外。因为定量指标不可能涵盖影响企业资信的所有因素,特别是不能涵盖那些对企业的资信具有重要影响却又难以量化的因素。尤其是在企业会计信息发生重大异常情况和企业经营受客观因素影响程度提高的情况下,如果单纯采用定量指标进行评级,则得出的评级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表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采用定性指标进行评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定量指标评级结果的验证和补充。因此,我们设置了五个定性指标,
即本课题报告中所指的发展前景定性指标,包括领导班子基本素质、技术装备更新水平、产品市场占有能力、行业和区域影响力以及企业长期发展策略。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随意性,评价结果会受到评级人员的价值观、知识水平、经验丰富和资料占有的多与少,以及评级人员与评级对象的关联等因素的影响,是评级结果有丧失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可能。对此,必须在方法设计上力求克服上述不足,最大程度地保证评级过程和评级结果的客观、独立和公正。因此必须设置一些技术规范,对每个指标指定评价参考标准,限定定量指标的评价人数,另外还必须制定定性指标的评级规则,尽量使评级过程做到规范化。
3.指标测算的技术数据来源
指标的测算必须以大量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尤其是定量指标的测算,而数据的来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被评级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统计资料,即企业年终上报的会计汇总报表数据。年度基础数据用语测算当年的指标值,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
(2)被评级企业的前三年(2000年~2002年)财务会计统计资料。以前年度基础数据用于测算增长率等指标值,如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现金到期债务比以及资本积累率等指标。
(3)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企业信息资料、行业相关信息、企业内部有关信息等。用来测算R&D投入强度、创新收益指标等指标。
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设置,应从资信评级的内容和标准出发,以有关的经济理论和评价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该类型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置时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准确易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反映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的内容。评级涉及到企业多方面,设置时既应当有赢利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指标,也应该有反映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现金流量等指标;既要有对企业现状如实反映,也应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必要预测。
(2)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结合。数量指标用以反映赢利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而质量指标则反映了企业的素质、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指标设计时,首先要经过准确的定性分析,以确定指标含义、计算范围与内容解释,然后给出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说明。
(3)指标体系的规范性和适用性相结合。资信评级有着一定的公认标准和做法。为了具有可比性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量与通行标准靠近。但也要考虑到科技型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具体设计时应在不违背公认原理的基础上,力求更适合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实际情况。
(4)兼顾指标体系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为了使企业资信评级的结果更具有社会性和公正性,所设立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必须是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企业资信等级高低的共同指标,从而使得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科技型企业的资信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以体现企业资信的社会性。但由于不同类别特别是不同行业的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体现差异性,我们通过改变设定指标的权重的方法来实现。
(5)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保证其中的每个评价指标意义明确,使指标值的计算切实可行。所谓指标意义明确,就是指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都要有清晰的概念和确定的计算范围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际评级过程中不出现对指标意义的理解偏差,以保障评级标准的统一性。指标计算上切实可行,要求所设置的指标,在计算指标值时应能取得准确全面的数据,也就是指标体系的设置要适合我国科技型企业管理的现实状况和水平。在进行指标体系设置时,除应根据上述主要原则以外,考虑到科技型企业资信等级一旦评定后,有一个相对不变的时期(一般是一年),适当地设置反映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前景的指标,以使其与反映现状的指标结合使用,将会提高评级结果的预见性。
(6)相对量指标与绝对量指标的配合使用。绝对量指标反映规模大小,相对量指标反映比率、结构,两方面结合使用有利于对科技型企业资信进行准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