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

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

发布时间:2021-11-10 11:22:06

㈠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情况

二战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开始了缓慢衰落。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全球霸权便呈现出螺旋式衰落的大趋势。大体来看,在美国本土有关“美国衰落”政策与学术辩论中,存在“绝对衰落论”和“相对衰落论”两大派别。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国力呈现微微走强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克林顿执政时,美国经济出现了互联网早期繁荣;奥巴马执政后期、特朗普执政初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后的复苏。但是,总体看,美国国力缓慢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

(1)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扩展阅读

具体表现:

1、企业破产加速据智通财经了解,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美国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加了9%,上半年则增加了23%,同比增长25%。

2、企业税收萎缩虽然人人都讨厌纳税,但一张大税单也是成功的标志。美国财政部公布,该国预算赤字同比增长27%至4010亿美元,正是因为今年上半年企业税收下降了11%。

1990年代,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令美国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及全球科技的领先地位,但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美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陷入持久低速增长。

虽然美国经济在2003年后恢复较好的成长局面,但于2007年又爆发次级房贷风暴,令美国及整个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且美国金融与经济的威信一落千丈,并且以美元计算国际黄金和原油的地位也被拿出来讨论。

随后到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扩散到主要金融及保险机构,导致雷曼兄弟倒闭,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海啸波及各国经济,令全球的金融业、房地产、汽车业、奢侈品、与民间实质消费的成长严重下跌,尤其是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都尝试透过加大货币发行量刺激经济。

㈡ 美国为何有那么大的黄金储备

这是由于美国在一百年前取缔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工业高度发达,这时诞生了发达的金融业。贸易的加快发展,让顺差都流向了美国,而以前都是用黄金做为国际贸易的支付货币
二战结束后,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至此,美国黄金为8133吨黄金。世界官方黄金储备一览表(2009/4)(前50名) 序号 国家(地区)组织 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1 美国 8133.5 75.9 2 德国 3412.6 62.9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17.3 4 法国 2508.8 57.4 5 意大利 2451.8 65.8 6 中国大陆 1054 1.2

㈢ 二战爆发前和结束时各国黄金储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统计数据库与相关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经济观察报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发表两次,详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数据详实资料丰富,报告中全部数据以数据库形式与其链接,按年度进入报告正文,点击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国家、某一方面的具体数据。也可以从报告目录页左侧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经济观察数据库)直接进入数据库按国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体项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过页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栏目,按字母顺序,或在搜索框输入国家名称检索,可以进入有关国家的相关页面,查看该国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数据库---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有关增长和发展的最新数据和统计资料,该数据库可以检索和浏览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别按国家、文件类型(分析与咨询、研究报告、项目文件等)和部门(农业、经济政策、环境保护、金融、石油与天然气等)进行一般检索和包括文件语言限定的高级综合检索。主页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栏目,均链接至世界银行网站主页(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关内容,可以按国家和数据种类等进一步查找。如按数据类型(Data & Statistics > Data by Topic)查找,分为26个主题,每个主题页面都有WDI(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于了解该主题的网页)、Useful links(有用的链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载有该主题数据的世行网页)等相关链接,可以据此扩大检索范围,找到更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联合国统计司(UNSD)数据库。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为1962年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已积累近700百万条记录;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线统计月报)包括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每月统计数据,可以按各种经济指标(Data dictionary)和按国家/地区(Countries & areas)等进行查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联合国公用数据库)是一个对全部文件元数据采用一种共同的格式实现不同来源信息一体化开发的非专门用户使用的在线浏览与查询系统,提供从30个专用数据源中选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连续性数据。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的亚洲与太平洋沿岸国家数据库,可以分别按国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种指标数据(Order by indicator)查询,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储蓄、个人消费、外债、消费品物价指数、消费者食品物价指数、政府财政收入与各种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业等等社会和经济指标数据详尽齐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对汉语用户尤其便利。该网站的其它栏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国家更为全面的数据和资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制作的全球统计数据检索工具,按洲分国别提供查询入口和书目、主题检索指南,各国之下详列相关链接,政府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尽在其中,堪称精良、便捷的查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govdocs/stats.html )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图书馆的专门揭示和利用网络统计资源的网站。分类详尽,链接资源权威,是查找统计资料的指南和入门工具。

对于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贸易、就业等某一经济领域的更为具体、详细的数据与资料,可在上述检索的基础上,利用5--6进一步查找相应的专业数据。

㈣ 为什么有60多个国家把黄金储备存放在美国曼哈顿的金库里(包括中国)!!

60多个国家把黄金储备存放在美国曼哈顿的金库与二战结束后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有关,那时不仅美国经济独霸全球,而且黄金储备占到了全球储备的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国际社会才在1944年7月21号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

这样的金融体制确立后,由于美国占据世界绝大多数的黄金,所以纽约就成了全球黄金交易中心。由于各国购买或兑换的黄金大都来自美国,再加上大宗黄金的运输和储备不易,各国就干脆将黄金储存于美国,这样就省了交易和储备的麻烦。

至于中国黄金送到美国的原因则极为特殊,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扬言联合制裁中国,也就是经济封锁。中国一旦遭受经济封锁,面向出口的经济将会迅速崩溃,整个经济体系将会彻底垮台,这是国家政府所无法承受的。

就只能跟美国进行谈判,以尽可能地免除经济封锁。具体的谈判内容无人可知,但结果就是中国的黄金储备被迫转移到美国存放,这既是中国的政治抵押,也是中国的经济抵押。最终,西方没能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制裁,仅有影响不是很大的武器禁运一直延续至今。

(4)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扩展阅读: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被认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黄金贮藏地,保存的黄金占世界总量的1/4。而在200多年前,享有“中央银行之母”美誉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储藏了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黄金。

但如今,那里的最大作用已经变成老英格兰银行酒吧的参观噱头。上世纪初,逐渐没落的大英帝国不断卖出黄金,迅速崛起的美国则是最大买家。二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占全球储备的2/3以上。

1950年-1980年期间,美国把其中的部分黄金转手倒卖给了一些欧洲国家。按黄金投资圈内人士估计,当前,美国境内仍有黄金储备近1.2万吨,其中属于美国政府的为8000多吨。

一位华尔街资深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其余的3000多吨黄金约属3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包括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等。他们从美国手中购买黄金后并未将其移出纽约的金库。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里面的金砖隔成许多储藏间分别堆放。这里共有122个储藏间,最大的可以存放近11万块金砖,堆起来有3米高、3米宽、5米多长。整个金库存放的黄金约有7000多吨,约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2.93万吨的四分之一。

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金库里,交易只需换房间。之所以如此多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选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官方黄金储藏地,主要是考虑交易方便。

纽约是全球黄金交易中心,据说,运输安全成本和经济成本高昂的黄金在联邦储备银行是通过换房间的方式完成交易的。比如,双方交易达成后,黄金就从1584房间搬到3024房间,但没人知道这两个房间号码背后是谁。

美国黄金分散各地。反倒是美国自己的黄金不都藏在这里,而是分散在美国境内几处。其中,位于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几十英里外的诺克斯堡美军基地被认为存放着美国黄金的一半。该地区戒备森严,被称为与总统“空军1号”一样的全美国最安全的地方。

美国的藏金故事还不止这些。一部质疑“9.11”事件真相的纪录片《“9.11”骗局》称,2001年11月1日,世贸中心废墟下找到了价值2.3亿美元的黄金。但事实上,世贸中心地下储藏着总价高达1670亿美元的黄金。该纪录片认为,美国政府已经偷偷转移了黄金。

纽约联储金库里的黄金只有约5%为美国政府所有,其余属于60余个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一般来说,每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使用一间储藏间。储藏间的门上没有任何标记,黄金的归属都是绝密。

数千名工作人员中,只有极少几个人知道真正主人。每个储藏间都有一把挂锁,两把密码锁,并由会计单独贴上封条。

金库建成近80年来,还从没有遭到过抢劫。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金库实际上没有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四周都是花岗岩。金库建在花岗岩上,除了安全外,还考虑到地基必须承受金库的巨大压力。

纽约联储银行金库中的黄金只有约5%为美国政府所有,其余属于60余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可谓不折不扣的“世界金库”。

㈤ 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政府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政府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 19、20世纪之交,主要为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从控制生产开始,到控制原料的供应和加工,直至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兼并浪潮就发生在二战后,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点为混合合并,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互不联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战后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阿波罗登月计划”

1959年,美国提出了“奔月”的设想,即“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阿波罗”计划。

在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出了地球的43天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10年内,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新返回地面。”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水星计划”,即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测试人在太空中的活动能力。这项计划很快就成功了。1963年5月15日“水星1号”载人发射,飞行了34小时,绕地球21圈,宣告“水星计划”结束。

第二步,是“双子星座计划”。这个计划有二个目的,一是测试人在太空中长时间停留可能引起的生理问题,一是将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对接,从而奠定登月技术的基础。该项计划实施得也比较顺利。1965年,“双子星座3号”飞船做了变轨实验;同年,“双子星座7号”和“双子星座6号”做了太空会合实验,双子星座号在太空中飞行了14天,宇航员的身体安然无恙。

第三步,是“土星计划”,即制造能将载人飞船送出地球进入月球轨道的大动力火箭,最终完成登月计划。1965年4月,在冯.布朗领导下,研制出了“土星5号”火箭,它总长85米,竖起来有30层楼那么高,其第一级推力达3 500吨。“土星5号”是“阿波罗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它的出现标志着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美国已经超过了苏联。“阿波罗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指令舱是飞船的核心部分,而且最终由它将宇航员送回地球;服务舱主要装燃料和宇航员的生活资料,包括氧气、食物和水;登月舱在登月时与母舱分离,宇航员由此登月。

在美国宇航局组织下,动员了2万多家厂商,12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所,400多万人参加,开发项目1 300多个,共耗资250亿美元,历时9年,整个系统共使用300多万个零部件。1967年,因火箭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死亡。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969年7月21日4时17分40秒,“阿波罗”在月面上“静海”西南部安全降落。阿姆斯特朗率先走出登月舱,一步一步走下了阶梯,在月球上留下了我们地球人的第一个脚印,他兴奋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一次飞跃。”奥尔德林紧跟其后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球上微弱的引力下一跳一跳地走动,“这是一个荒凉冷寂的世界,没有生命,没有一些绿色,故乡地球像一个明亮的圆盘悬托在月球上林立的高山丛中。”他们俩将一块特制的金属牌竖立在月球地面上,并默念:“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和平而来。”金属牌下放置了5位遇难宇航员的金质像章。他们在月球上逗留两个半小时,并将月球的电视照片送回地球,安放了3种科学实验仪器,采集了约五十千克月球上的石块和土壤标本。按计划,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驾驶“登月舱”离开了月球,与在空中等候的柯林斯驾驶的“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会合,并开始返回地球。24日,指令舱重新进入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了。

自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之后,美国又相继进行了6次登月飞行(阿波罗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除了13号外,其他都获得了成功。前后共有1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较久的停留(总计302小时),利用“月球车”进行较远的探索,并搜集了365.9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执行了该计划中最后一次飞行。此后,人类又向着新目标迈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经济难题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处于转折时期。由于越南战争耗资巨大,加上长期赤字财政的后果开始显露,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美元危机由此出现。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不少国家的政府将大量的美元资产兑换成黄金,西方金融市场的投机商们乘机兴风作浪,抛出美元,购进黄金和正在升值的西德马克。1971年8月,为应付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所引起的美元危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挽救对外收支的困难局面,以及为对付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并且对工业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附加税,这等于使作为外汇的美元贬值。当年12月,通过华盛顿货币协定,美元正式贬值7.8%,美国官方维持的黄金比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每盎司38美元。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形成所谓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价格便宜的石油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一旦油价大幅度上涨,就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乃至引发经济危机。

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接着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先后被卷入。从197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首先,与战后曾经出现过的危机或经济衰退相比,在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其中美国的汽车工业下降最甚,下降幅度达到32%。其次,股市跌幅大,企业破产严重。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974年12月,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英国的股市下跌更为严重,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甚至超过了30年代大危机的幅度。第三,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危机最严重的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 448万人,特别引人注意的是,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第四,危机造成了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且使国际贸易状况恶化。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西方国家除联邦德国外,都因为石油付款大增而产生国际收支逆差,逆差的总额共达392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日本,也出现了52亿美元的逆差。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975年减少了6%。

然而,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除了有上述几方面的特征外,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是指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一方面,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0年代的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而迟迟不进入繁荣。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本来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应该是刺激经济增长、治愈萧条和衰退的“良方”,然而到了70年代这一“良方”失灵了。在危机期间,西方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大提高,其中英国为最,达到24%。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上升,197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即使通胀率比较低的德国,消费物价的上升指数也达到5.1%。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

70年代的“滞胀”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固定资本投资不振,生产停滞严重。这一切又造成了失业率居高不下。1975年危机过去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仍在1 700万人以上。在西欧,失业的人口甚至还不断增加,1975年西欧失业人口为520万,而到了1978年则增加到710万人。大量的失业加剧了西方社会的不稳定。

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及其实施

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很明显,这项计划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该计划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计划”,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政府、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政府“经济复兴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

根据“里根经济学”所制订的“经济复兴计划”,里根政府把1982年度预算砍去414亿美元,1986年度砍去958亿美元。砍去预算后,被削减的项目涉及范围很广,从失业补助金到铁路、邮政的津贴等,不一而足。但是里根政府并没有削减国防开支。为了与苏联争霸,里根政府甚至增加了军费,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制订和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在大砍预算的同时,里根政府推出减税和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减少行政规章等方案,1981年7月,里根的减税方案在国会通过,联邦政府税收在1982年度就将减少539亿美元,而到1985年度就将减少1 000亿美元以上。作为政府放松管制、减少规章限制的第一步,里根政府解除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

里根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未如里根所认为的那样能够迅速解决美国的经济衰退。在里根上台后的第一二年,美国的经济依然在衰退之中而没有回升,财政赤字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失业率高达9.8%,创战后最高纪录。然而,转机还是出现了。1983年美国的经济开始大幅度回升,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2%,1984年达7%。虽然1985年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又降了下来,只有3%,但是直到1989年里根将要离任时,美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停止。在1989年1月的经济报告中,里根宣称:“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了。历史潮流向我们走来,而一些怀疑论者曾认为这种潮流远离了西方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事业自由的理想,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通过减少税收和减少官僚政府的干预,我们调动了普通美国人的创造力,预示了一个空前的和平繁荣时期的到来。”

虽然里根政府运用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政策促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而出现巨大的回升,但是,里根政府却没有能够削减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由于赤字居高不下,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美国国债的总额由此而飚升。里根曾严厉地批评过他的前任政府实行高赤字,并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目前暂时的方便,而把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子女的未来抵押出去”。可是,里根没有料到,因为减税和不断地扩大军费开支,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增加最大的,恰恰是在他的执政年代。卡特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债为9 000多亿美元,可是到里根政府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国债已突破了2万亿美元。这是对“里根经济学”的一个讽刺,也给里根后的美国经济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就解决美国经济的“滞胀”而言,“里根经济学”还是有其正面作用的。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及其原因

20世纪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以此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微观层面的含义,这就是全世界的公司企业不论大小都从90年代起走向充分利用因特网发展业务,加强联系,扩大市场。网络经济逐渐形成规模。自从便捷的浏览器在电脑上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因特网便对世界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特网不仅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买卖关系更为有效、更为广泛、更为快速地联系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特网能在很大程度上把世界各地的公司企业相互联系起来。这种崭新的企业与客户、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某种具有超级效率的现代电子化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这种因高新科技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必然促使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公司企业尽快地上网,成为电子网络世界市场中的一员。由因特网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网络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经济不仅提高公司企业的效率,而且加强了世界市场的深层次整合,建立起更加广泛的世界市场的竞争机制。

世界经济网络化的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在宏观层面上,这就是世界经济在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方面越来越相互依赖而构成网络。在这个世界经济的网络中,信贷资本的筹集、发放和使用日益集中化,世界金融市场对全球性生产的影响日益增大;知识结构与专家系统的作用即今天我们经常谈论的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者阶层日益发展。世界经济这一层面的网络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也加速了生产、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即生产转移至成本最低的地区,企业的各部分业务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的许多生产基地上,而对企业的协调则集中到全球的国际性大都市,这些大都市正在发展成极其专门化的服务中心。世界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如此网络化的发展,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㈥ 美国二战刚结束时黄金储量有多少吨

邦当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二战结束时,美国拥有世界各国政府黄金储备量的60%,这使得华盛顿处在一个能够自由操纵其他国家的重要位置上。

㈦ 为什么美国二战后实行金本位制

因为在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2/3,而黄金是世界贸易的硬通货,如果把美元和黄金挂钩,那么国际贸易结算中就变成美元了,那么美元的信用和黄金就没什么区别,美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将无法撼动。

㈧ 二战后,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答案A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则严重削弱。

㈨ 为什么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会增加

那个时候可以用他国货币去换取他国的黄金储备,也可以用黄金储备还债回。所以美国的黄金储答备和巨增。
其实美国在二战以后为了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地位,主要的优势还是在金融这块,毕竟是第一债权大国。当然,美国这期间在世界经济分配和以美圆主导问题上都耍了花招。

㈩ 二战刚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等几个问题

二战结束后的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价值246亿美元,约19925吨。占当时整个世界黄金版储备总额的74.6%(这是权战后的最高数字),美国以此巨额黄金支撑了其“布雷顿森林体系”

英国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约有5000吨,战时这些黄金曾被转移到加拿大。
法国的法兰西银行黄金储备为2226吨,这是二战时辗转非洲保存下来的。
日本在二战中从各占领国掠夺了大量黄金,美国战胜后搜刮了一部分,另有一部分战败前被秘密掩藏。
国民政府的1949年的金银外汇储备2.75亿美元,换算成黄金大约是200吨。

阅读全文

与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今天里亚尔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626
邮政存折抵押贷款说明 浏览:433
自发性融资包括 浏览:879
储备理财师是干什么的 浏览:336
科大讯飞人民币股票 浏览:773
原油价格的上升会促使 浏览:152
贷款车辆购置税证应该在谁手里 浏览:883
15万存款如何理财产品 浏览:517
哪里可以融资炒股 浏览:407
注册了金道贵金属安全吗 浏览:221
开理财咨询 浏览:28
中融信托公关 浏览:424
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 浏览:57
借壳上市配套融资 浏览:430
房贷需要询问贷款吗 浏览:810
黄金背后高潮 浏览:708
融资的工作计划 浏览:377
理财政策法规 浏览:569
去外汇换钱 浏览:483
美元兑人民币现汇今日汇率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