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近期金融风暴在全球肆虐,理解和掌握有关外汇和汇率的知识显得尤为
B吧
⑵ 亚洲金融风暴,香港保卫战中,外汇的投入使得美国财团失败而归,外汇投入的作用是怎么样的。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他们大败而归。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标志性事件: ●1998年8月28日 香港股市当日总成交金额达790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恒生指数报收7829点。香港特区政府打击国际投机者的行动初战告捷。 ●1999年7月2日 东南亚已经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新加坡1.2%、菲律宾1.2%、马来西亚1.6%、泰国3.5%、印尼10.3%。此外,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有所增加,对外贸易也都保持顺差。 曾荫权 1998年,香港回归后仅一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在关键的时刻,于8月14日最终作出了政府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的决定。8月28日,恒指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这也标志着香港特区政府终于成功击退炒家。 以下是曾经的回答——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
⑶ 外汇中怎样作到风暴比有效
你说抄的是风险报酬比例,这只是分析系统盈利的可能性或者对一个人做单记录分析盈利可能性的一项批标。这个指标是和胜率一起配合评价的,如果你的胜率高,风酬比要小一些,如果你的风酬比大的,胜率可以小一些。当然你想象的1:2,1:3,并不能保证你盈利。因为你的胜率太低。一个稳定的盈利系统,必须要评价三个指标:1.入场点 2.风酬比级别 3.胜率,当然这样稳定的系统天下人都在找。或者没有圣杯,但是三个指标一评,基本可以看出你这个系统会不会赚钱。或者是一个一开始就必一亏到底的系统。或者没有成为一个系统。只是一个破口的水桶。
⑷ 97年金融风暴时,中国有没有给香港钱
第一个问题:97亚洲金融风暴是从泰国开始的,外资热钱(美元)大量涌入泰国,疯狂的兑换泰铢,抬高了泰铢,导致泰铢急剧升值,一旦泰铢升值到一定的高位之后,外资热钱就要开始下手赚取泰铢和美元之间兑换的差价了,同时泰国也是外资热钱选择的一个试验国,当看到在泰国的行动比较成功之后,就开始在亚洲其他国家开始使用同样的方法,包括中国在内,当时的亚洲各国在97年之前正进入疯狂的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也就为外资热钱创造了土壤。当各个国家的货币兑换美元达到高位之后,就开始用最快的速度抽出资金,将各国的货币兑换成美元,外资大量抽出,直接导致各国的货币贬值,制止贬值的方法就是动用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不够时,就只有直接将本国货币贬值来减少国家的损失,但已经为时已晚,直接导致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政府破产,国家混乱,经济发展极度减缓,甚至停滞。中国之所以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没有出大问题,主要是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高度发展时期,如果出现货币贬值,那物价飞涨,社会动乱的情况将比泰国严重几十倍,那时中国已经接手了香港的回归,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货币贬值,中国的经济将倒退二十年以上,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第二个问题:中国雄厚的外汇储备除了保证本国货币不贬值,最主要是用于帮助香港的港币稳定,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至少动用了近300亿的美元帮助香港政府稳定恒生指数,主要作用是让香港政府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从而导致的恒生指数暴跌的情况能够避免,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托稳。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外资热钱(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这一举措俗称港币保卫战)
其实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能稳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当时根本没向外资开放,直到今天,也有严格的外资准入制度,换句话说,你外资随便进来多来,我中央政府都照接不误,但是你外资想突然抽走,那是不行的,必须根据我的制度来,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部分一部分的抽走,这样就不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了,这个制度就是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
⑸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为什么能挺过来
原因:因为1997年的香港不仅自身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身后还有中央政府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相加超过日本的208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第一位。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5)十年外汇风暴下载扩展阅读: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
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
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⑹ 97年的金融风暴是怎么回事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
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⑺ 外汇风暴比如何计算
外汇交易的来分析由于缺乏成交量的源分析,因此趋势判断对外汇交易的成败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讲:把握趋势是决定外汇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可以说决定成败的全部因素。因为外汇交易没有牛市熊市之说,只要看准方向涨跌都能赚钱,因此外汇交易的趋势判断非常重要,那么判断方向和买卖点都必须从趋势入手。
判断趋势
这是外汇风暴黄金线的趋势线应用技巧传授给我们的第一要务,先解决趋势的问题。解决趋势可以从较大的周期开始,比如从15分钟开始判断趋势运行的方向,然后,将这一思路可以扩展到30分钟,60分钟,240分钟等等不同的分析周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扩展到日线、周线等等。
判断趋势这一点非常重要,根据大周期的趋势来确定外汇交易的方向,这是一个原则,也是外汇交易的铁律,是谁都不要尝试逾越这个铁律。
买卖点的捕捉并不是非常苛求,只是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就可以了。那么常用的分析周期则是1分钟、5分钟、最长不要超过15分钟的分析周期,这是个原则。
需要注意的也是必须强调的一个前提:买卖点必须符合大趋势的运行方向,这才是最佳的买卖点。也就是说,确定买卖点必须在方向确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