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外侨胞给我们做了哪些贡献
抗战期间,海外侨胞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组织起来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
仅据广东省侨务委员会1946年的统计,战时回国参加抗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为祖国毁家纾难,他们为祖国捐款、捐物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巨,为华侨爱国运动史上绝无仅有。据统计,战时全世界有800多万华侨,其中有400多万人为祖国抗战捐过款,占当时全世界华侨总数的一半左右。
据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胜利的14年中,华侨捐款总额为国币13亿多元。何应钦就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说,1939年全年战费,共开国币18亿元,而华侨义捐可当三分之一。
华侨捐款阶层极其广泛,有富商巨贾、工农大众、文化人士、甚至乞丐、舞女、妓女、囚犯等。
除捐款外,华侨还为祖国抗战捐献大量物品。所捐献的物资从飞机、坦克和各种车辆,到冬夏服装、毛毯、被褥、蚊帐,应有尽有。抗战的头三年,广大侨胞就捐献飞机217架、救护汽车1000多辆、坦克23辆。
华侨不仅在捐献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而且还通过抵制日货与“不合作运动”,几乎每一个有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专门抵制日货的组织,直接给日本以经济打击。
华侨还开展了不为侵略者服务、不供给侵略者物品的“不合作运动”。南洋日营工矿企业中的华工罢工停产;旅美华侨组织起来,抵制美国把废钢铁和战需品运往日本。所有这些行动,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支援了祖国抗战。
抗战时期,华侨创办报刊,宣传报导祖国抗战,是他们支援祖国抗战的重要方面。华侨宣传抗战的报刊杂志有70种以上,比较有影响的有巴黎的《救国时报》、纽约的《华侨日报》、旧金山的《世界日报》、新加坡的《南洋商报》和菲律宾《华侨商报》等。其共同的特色就是突出地报导了祖国的抗日动态,把“祖国消息”和“华侨救亡运动”辟为专栏。
为向全世界揭露日军暴行,宣传鼓动和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心并支援中国抗战,世界各地的华侨做了大量的工作,即通过办报、办电台、演出救亡戏剧和抗日歌曲、演讲、散发宣传品等形式,向侨居地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报道中国抗日的真相,呼吁国际友人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持中国抗战,捍卫世界和平。他们还广泛争取侨居国各阶层人士和进步团体,促其主持正义,发挥社会影响,动员本国人民推动本国政府建立反日政治同盟,援助中国抗战。
在华侨们不懈地努力下,援华抗日的舆论响遍全球。许多国家的友好人士,先后建立了一些反日援华联合组织,并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不许出售或运输军事物资给日本的“不供给运动”、“一碗饭运动”、购赠“希望书行动”等等。国际友人的热情支持,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鼓舞了中国人民,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故国故乡,人之所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批华侨青年克服各种阻碍,回国参加建设,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冲破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回国效力,不少人成为新中国科技、国防、工业和教育等领域的奠基人和领导者。
许多侨胞回国投资或捐款捐物,支持新中国建设,海外侨胞汇给国内眷属的侨汇更成为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外汇资金来源。据统计,仅从1950年初到1954年底,全国侨汇收入总数近7亿美元,约等同于同期中国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
② 有哪些海外华侨为中国做出贡献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③ 有哪些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及主要事迹
海外赤子 他们心系故乡
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充满南洋风格的、有着同样名字的建筑———“王兆松楼”,这些楼宇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王家四代人的爱国爱乡情怀.
位于现代都市却古色古香,在得胜沙51号“王兆松楼”中,由省政府颁发的“爱琼赤子”奖牌在客厅中闪闪发光,王家庞大基业的奠基人、已故马来西亚著名侨领王兆松的曾侄孙王录义娓娓讲述着这个家族的故事.
王兆松:
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总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④ 海外华人为国做了哪些贡献
司徒美堂 致公党的创始人,著名侨领。
司徒美堂(1868—1955),出生于广东开平,1880年到美国谋生。曾当过厨夫,随美国军舰到过南北美洲及欧洲各地,后加入当地华侨组织的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致公堂内组织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被拥为“大佬”(即洪门大哥)。1905年继设安良总堂,任总理,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司徒美堂领导侨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持十九路军上海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以七秩高龄之身,亲自发动美东地区侨社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为祖国筹措战费。为集中精力从事救国工作,他辞却它职,专司该会工作,一干就是5年之久。其间,他坚持每天早上10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尽管自己并不太富有,他还是竭其所有,尽力捐输,名列纽约地区捐款最多的17位华侨之一。
在司徒美堂的带领下,美洲洪门侨众全力捐助祖国,贡献至巨;而他所在的筹饷总会在八年抗战期间,亦募集了约330万美元的巨款。1941年,司徒美堂受聘为中国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年冬回国活动。途经香港时,适逢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欲拉拢其出面组织香港帮会,他坚决不就,并成功地设法离港,辗转到达重庆。翌年,他又专程前往南美洲各国,向华侨宣传祖国抗战。抗战后期,他还鼎力支持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在重庆等地设立华侨兴业银行;1945年春当选为中国洪门致公党全美总部主席后,还被推举为联合国成立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华侨顾问,备尽保护服务之责。
新中国成立前夕,司徒美堂应毛泽东之邀辗转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于会后居留北京。其间,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余生。
⑤ 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做出建设的贡献的事例
一、华侨对侨居国经济的贡献
(一)、对马来西亚橡胶业和锡矿业的贡献
马来亚橡胶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1877年开始引种到马来西亚。19世纪90年代,华侨林文庆(“橡胶种植之父”)和陈齐贤(“橡胶艺祖”)合资开始商业性种植,取得很大成功。1906年,陈嘉庚开始涉足橡胶种植,1925年拥有1.5万英亩橡胶园。马来亚橡胶业的四大功臣都是华侨——黎德利、林文庆、陈齐贤、陈嘉庚;后起之秀有陈六使、李光前等。
1920年占世界橡胶总产量的50%。是马来亚出口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在输出总额中占50%左右。橡胶业的发展,促进了马来亚社会经济的繁荣。
马来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但英国人染指后,对华侨橡胶业实施吞并,华侨在橡胶业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锡矿业。19世纪初,华侨开始开发马来亚锡矿,经过长期艰苦的采掘,形成了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等主要矿区。 (二) 、农业与传播农业技术
新加坡在开发前是荒岛,华侨进入后变成新兴城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经过华侨开垦,经济日益繁荣;菲律宾华侨开辟荒野,种植稻米、蓝靛、椰子、烟草;华侨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的沼泽地变为良田,等等。
⑥ 海外华人华侨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⑦ 中国华侨给中国做了哪些贡献
他们做过很多:从远的在抗战的时候给中国捐飞机,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支持中国经济建设,扶贫,为中国教育事业做贡献等等 很多
⑧ 有谁知道有关于华人华侨为国做贡献的故事谢谢
孙中山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华侨乃革命之母”,形象地说明了华侨和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不解之缘。的确如此,在本世纪初年,广大海外华侨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忠心耿耿,赤诚一片;而孙中山先生对他们则是推心置腹,热情关怀,勉励有加。我们从下面的三则小故事中可窥一斑。
(一)
1909年,孙中山到美国巴索地区从事革命活动,发展革命组织,在当地致公堂举行了三个小时的演说,控诉清政府腐败无能,号召广大侨胞起来推翻清朝统治,挽救危难的中华民族。
热血方刚的美国华侨青年马湘(1889~1973,广东省台山市白沙镇山朗乡敦和村人),边听边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当晚,他在致公堂等华侨专门举行的宴会上,走到孙中山先生跟前跪下,恳切地要求参加革命。孙中山端详一会,笑道:“跟我革命?革命是会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吗?”马湘答道:“杀就杀,我不怕,我有三兄弟,杀了我还有两兄弟奉养父母。我又未娶妻,没有牵累,怕什么?”孙中山听了很满意,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随后,马湘就参加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在孙中山先生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活动时,马湘还写了一封信给他在加拿大经商并主持温哥华洪门致公堂的父亲,请他助孙中山一臂之力。
以后,马湘就一直跟随孙中山,先后担任卫士、卫士队长和少将、副官等职,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
1923年,美国华侨青年黄光锐(1898~1985,广东省台山市白沙镇潮境田心村人)驾驶飞机轰炸陈炯明叛军,为保卫广州革命政权和东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后,大元帅孙中山派卫士马湘、黄惠龙通知黄光锐,说大元帅要召见他,请他立即起程。黄光锐到了帅府,大元帅向黄光锐亲切慰问,赞扬他为革命奋不顾身,对革命贡献很大,并表示要给予物资奖励,要在黄埔附近划分一大块土地给他。大元帅还对黄光锐解释说:“你得了这大块地,一生衣食尚可以无忧了”黄光锐听后,立即站起来说:“报告大元帅,我是一个华侨,回国参加革命,是我报国的责任,并非为自己的利禄而来。大元帅当年在三藩市对一班青年华侨说过的话,我还记得,你说‘青年人应该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更不要想发大财。’这块地方我不敢接受”大元帅点头微笑,叫黄光锐坐下,问:“你在三藩市听过我讲话吗?”黄光锐答:“没有,是我在美国读书,每天放学从市作顿街一间公司打零工时听到的,这些话全唐人埠谁都知道了。”大元帅听后沉思一会才说:”唐人埠我在那里蹲过一段时期,离开它已十多年了,华侨很老实,也很爱国,对革命贡献非常大,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唯一的目的,是希望中国能强盛起来,不再受外国人的气。”
接著大元帅又对黄光锐说:“好!你很有志气!刚才我说的那块地,你要,我固然欢喜;你不要,我更欢喜,革命军人处处要做群众榜样,好好干吧!”
后来,黄光锐致力于航空事业,他的名字是和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些大事连在一起的,他曾担任广东空军司令,经他所培育和指挥广东空军飞行员,大多数在抗日战争中勇敢战斗,作出重大贡献——有40人共击落日机70多架,有70多人为国牺牲。航空先驱,功垂青史。
(三)
美国西雅图华商、侨领陈宜禧(1844~1929,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大湾管理区人)是新宁铁路(中国早期三条民办铁路之一)的倡议人、主要投资者和集资者、公司总理兼工程师。
当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之后,年高七十六岁的陈宜禧,还一心谋划将此铁路线铺至阳江及赤溪半岛南端等地,以图开辟铜鼓商港,使台山侨乡更加繁荣。
孙中山先生得知此事后,曾给予赞许和支持,并拟委派他为筹办铜鼓商埠专员。一日,他谒见孙中山,孙中山问道:“既委你为专员,未知你有几多资本?”陈宜禧答:“无”,孙中山又问,“没有资本,怎样开埠?”陈宜禧反问道:“您干革命,有多少资本?”孙中山也答:“无”。陈宜禧接着说:“你行革命,唯主义好,实际为国为民,因教国人之信仰拥护,所以能推翻满清,肇造民国。假如不得民心,任何大资本,亦不能成功!今我开辟商埠,亦靠大家相信而投资,否则,亦为个人资本所难成也。”
孙中山听了陈宜禧一席话,肃然起敬,遂委任他为开埠专员。孙中山后来对人说:“人谓宜禧为儿戏(粤语‘儿戏’与‘宜禧’同音),非也;乃有卓见而能干也。”陈宜禧也说:“人谓孙文为孙大炮,非也;其大炮乃能击败敌人,稳操胜券之大炮也”。
⑨ 华人华侨对美国的贡献
1957年,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自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⑩ 为什么说华侨开发南洋做出了巨大贡献
槟榔是马来半岛西岸,马六甲以北的一个小岛。大约是在18世纪80年代,我国侨民和内当地的容马来亚人开垦了400英亩以上的土地。这些勤苦而安稳的中国人,从事着几乎所有的手工业和零售商业的绝大部分。
18世纪终了之时,这里的华侨增加到了3000多人,他们中间,有木工、石工、铁工,还有从事种植的工人。他们为开发这个地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侨开发南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