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国对非洲的殖民统治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说,世界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掠夺、瓜分、殖民的历史。在殖民时代,世界各列强纷纷抢夺殖民地,并为此而大打出手。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非洲同样成为争夺的对象,而最终法国成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所以,非洲不少国家在语言、政治制度、城市建设风格等等方面都存留很多法国元素,他们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到如今法国对非洲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那么,法国实力并不算很强为何能成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又是怎样把法国元素注入非洲而且至今仍有影响力呢?
地缘优势为扩张提供便利
法国虽是欧洲国家,但与非洲仅隔着地中海,法国在北岸,非洲在南岸。这样的地缘优势,让法国和非洲一直有着较多的联系,在非洲的北部法国人的活动就相当多。16世纪,伴随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让法国人看到了向海外扩张殖民地的好处。所以作为当时欧洲主要强国的法国,也很快地走上了对外殖民侵略的道路。
1624年,法国就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沿海,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站点。起初,法国人对这里的贸易往来和殖民扩张并不感冒,主要从事贩卖廉价黑奴,贸易和殖民的重点还是在亚洲和美洲。但不幸的是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也看好了亚洲及美洲的殖民地,结果在争夺中法国惨败,元气大伤。尽管如此,法国人并没有放弃殖民扩张的野心。这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对法国有明显地缘优势的非洲大陆。
1830年,法国出兵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并逐步加强了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从此,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开始,由北向南不断扩张,努力实现在北非、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建立殖民霸权的梦想。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在非洲展开了空前的殖民扩张。北非以阿尔及利亚为起点,在其周边的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划分势力范围,并把摩洛哥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中非和西非,绝大部分国家也都纳入到了法国的势力范围之中。就连远在东非的吉布提都未能幸免。
至此,法国与隔海相望的非洲联系更加紧密,并在这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对非洲产生无法估量深刻且深远的影响。
直接具体的殖民管理统治
正是有了法国殖民非洲的这段历史,使目前的非洲61个国家和地区中,说法语的国家就有31个。事实上现在法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较大影响。法国在非洲驻军数量和拥有军事基地数量仍然是最多的国家。尽管法国实力和影响力呈衰弱的趋势,但在非洲的话语权仍举足轻重。现在法国仍然垄断很多非洲国家的矿产、电信和能源等行业,也是很多非洲国家进出口的首选市场,所以非洲离不开法国,法国也离不开非洲。
所以,非洲不仅难抹殖民时期的印记,而且现在的影响仍在继续。其实自从法国登陆非洲大陆,上苍就把他们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不管是殖民时代,还是后殖民时代,法国在非洲的历史印记无法抹去,而且他们之间又爱又恨的情感注定要继续下去。
1982年12月,外汇期权交易在美国费城股票交易所首先进行,其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期权交易所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都先后开办了外汇期权交易。美国费城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外汇期权市场,经营的外汇期权种类包括英镑、瑞士法郎、西德马克、加拿大元、法国法郎等。
外汇期权不同于远期外汇合约,后者有义务在到期日执行买卖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则随合约持有人意愿选择执行或不执行合约。合约的终止日称为期满日。每个期权合约具体规定交易外币的数量、期满日、执行价格和期权价格(保险费)。按合约的可执行日期,期权交易分美国式期权和欧洲式期权。如果期权能够在期满日之前执行,称为美国式期权;若只能在期满日执行,称欧洲期权。外汇期权持有人在期满日或之前执行买或卖期权时的商定汇率称执行价格(excercise price)或协定价格(strike price)。执行价格(汇率)是经选择后才预定的,这同远期汇率不同,远期贴水或升水是由买卖外汇的银行决定。购买外汇期权者向出售者支付一笔费用,称期权价格(option price),或保险费(premium)。
对于外汇期货期权市场的风险治理,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国际证券监督机构组织(IOSC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民间组织三十人集团均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指出在建立和实施风险治理构架过程中,至少应包括如下步骤:
——明确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包括财力和心理等因素),设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过大轻易导致经营危机;过小则不利于充分利用企业资产进行保值和增值。
——明晰每一治理层的权力和责任。做到权责利对等,激发进取,防范过激冒险行为,通过治理层次和治理幅度实现最优化经营。
——制定风险治理治理结构。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选择风险治理方法、风险控制、风险监察和风险报告与评估等环节。
——确保有足够的信息反馈和公众监督系统。信息社会需要相应的信息系统,而对于高风险的期货市场来说更是这样。只有高效的信息反馈,才有可能满足市场有效前提的存在,促进投资者的合理流动,实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动。同时,市场治理的公正与否,也需要公众的社会监督。
——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国际市场上有7万亿美元游资和16万亿美元政府债券在快速流动,实行风险治理应密切关注大量资金对高风险衍生产品的集中性。全球大约90%的衍生产品业务把握在少数几家美国商业银行手中,如摩根银行公司、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随着表外业务的增多,每日衍生产品交易与实物物品贸易有关联的不超过2%,由此可见其风险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