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汇率和利率的差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具体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2、作用不同
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3、影响因素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上升(直接标价法),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2.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和利息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和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其他条件不变,两种货币之间利率水平较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为升水,利率较高的货币为贴水。
(2)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异,决定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并大致和利率的差异保持平衡。
(2)外汇和利率的关系扩展阅读:
在现汇交易中使用的汇率称即期汇率。在外汇远期交易中使用的汇率称远期汇率。当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如果在两天之内就办理交割,一般都使用即期汇率,通常所说的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等,均属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不像即期汇率一样仅受交易时期的市场状况影响,利率的变动、国际资本的动向、乃至各国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可能左右它的动态。
远期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出它的实际汇率,另一种是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标出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额,这种差额称远期差额。在采用直接标价法的情况下,升水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标为升水的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加上升水数额。
例如,美元对英镑远期汇率为升水0.01美元,若即期汇率为1英镑=1.54美元,远期汇率便为1.54+0.01=1.55美元。贴水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若采用间接标价法,标为贴水的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加上升水数额。平价则表明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网络-利率
3. 汇率和利率是什么关系
一,汇率和利率的关系:
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话,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
利率与汇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又将影响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利率与汇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利率与汇率的变动是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率与汇率的走势分析是宏观经济形势预测的主要手段。
许多国家都是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开放经济条件下,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汇率与利率都存在紧密的联系。
由于利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利率会进而影响汇率。当两个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当利率引起大量资本在国际之间的转移,外国资本流入的国家,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升值;本国资本流出的国家,外汇供不应求,本币贬值。汇率波动,则有可能影响经济。
4. 利率怎么影响汇率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7)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0分)
通货膨胀指的是市场的经济行情,而外汇的投资离不开对市场行情走势的分析,同时汇率和利率又是与外汇紧密相连的东西。汇率利率、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一)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二)通货膨胀与汇率的关系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单据上标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已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人们通常可用费雪方程式表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根据费雪方程式,费雪效应是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名义利率上升的现象,是从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角度分析。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利率、汇率三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通常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软着陆”就是适度的提高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市场上的人民币,同时保障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的发行量要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慢慢将通货膨胀消于无形,实现经济软着陆。
通货膨胀指的是市场的经济行情,而外汇的投资离不开对市场行情走势的分析,同时汇率和利率又与外汇紧密相连。
6. 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和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其他条件不变,两种货币之间利率水平较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为升水,利率较高的货币为贴水。·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异,决定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并大致和利率的差异保持平衡。
即期汇率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之内办理外汇交割时所用的汇率。远期汇率又称期汇汇率,是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的一定日期进行外汇交割的汇率。
简单说,利率是个比例的数,年利率是百分之几,月利率是千分之几,日利率是万分之几,利息是利率和本金相乘的数。
(6)外汇和利率的关系扩展阅读:
汇率的发展:
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特点是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镕化;金币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
各国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货币间的比价以含金量来折算,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Mint Par)。
例如: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1美元铸币含金量为23.22格令,铸币平价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约折合4.8665美元。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
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7. 外汇汇率与利率有什么关系
汇率是说的国内的货币储蓄利率比如我们去银行做定存的利率,而汇率是内指本国对其他国家容的货币比率。
一般来说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也就是说一国货币如果国内提高利率了,那么就说明是要抑制通胀,抑制国内货币的对内贬值,而一旦加息了,该货币对外就是升值的
8. 外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以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利率政策处在核心地位。从利率与通胀率和汇率的关系看,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升降来调控以汇率和通胀率为代表的内外平衡关系,即当通胀率上升时,内部需求会大于供给,相应引出贸易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因此在以往时代,当通胀率上升时,汇率是反向走势,即会出现贬值。而提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国内总需求水平上升,从而抑制了国内的通胀率,一方面也因为压缩了国内需求,使进口得到抑制,同时促进了出口,本币汇率由此得到提升。所以当加息对紧缩总需求发生了作用,使通胀率下降时,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在中国出现了人民币的“内贬外升”,即当通胀率与汇率出现同方向变动,在这样的时代,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工具,肯定不会收到以往的效果。
其一,从道理上说,在新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国与国际经济已融为一体,而前面的分析也说明,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提升是长期趋势,这样就会引来大量投机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而国际热钱的成本是热钱本币的利率,收益率则是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和,所以人民币利率的提升,也是热钱收益率的提升,所以提升人民币利率不仅不会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反而会刺激热钱更大规模地流入。而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是用基础货币收购外汇,这样就会导致因外汇流入增长所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增长,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通过抑制货币投放而达到紧缩总需求的目的,但因为热钱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反而被迫上升,所以加息这一举措就变成了刺激货币投放的宏观政策效果。由于加息引来的外汇流入更多,加息会提升本币汇率这个结果没变,但是由于货币供给规模更大了,对抑制通胀的目的来说,就是适得其反。
其二,从实证角度看,加息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自2007年3月以来,央行已进行了6次加息,但通胀率到11月份已上升到6.9%的十年以来高点,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也从去年1月份的15.4%上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难认为若央行在今年继续加息,会有能压制住通胀率和货币增长率的那一天。
有人认为,去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如股市和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攀升,这个判断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去年在央行进行6次加息之后,国际热钱流入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明显上升了。如果以FDI加贸易顺差为正当外汇流入,这两者之和在2003~2006年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74%,但2007年前9个月这个比重却下降到63%,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显然,热钱比重上升与人民币利率上升是同时发生的,但2003~2006年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个情况,而地产价格的上升自2003年以来就很强劲,以至于到2005年国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产价格的大量措施。股市的“大牛市”出现在2006年,而当年FDI加贸易顺差比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还高出了3%,所以如果国际热钱是为了投机于中国的资产价格,那为什么在本轮经济增长高潮的前几年我们看不到,却偏偏在央行连续加息后出现了呢?所以人民币利率上升与热钱比重上升同时出现,不应看成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
其三,从国际上看,近年来由于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发了大量“套息”交易,国际上估计有近万亿美元。而去年以来,日本央行为了应对经济过热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则为了应对房地产泡沫崩溃所引发的衰退不得不减息,所以日元与美元间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现为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目前已从2007年初的1:123上升到1:109,可见利率始终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机制,而对美元与日元间的套息交易萎缩,国际上一般都是用两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化来解释,而未见有用美元资产价格作解释的言论。那么,如果在国际主要货币资本之间发生的流向变动是因为利率变动,在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流向变动就会例外吗?
此外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对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去年美、欧都出现了明显较以前年份为高的通胀率,但是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危机,不得不连续减息,而欧盟自2006年以来为应对经济过热已开始连续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威胁下,也不得不放弃了加息举措。到去年12月,欧元区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已高达10.7%的历史高峰,已经远远高出原先所设定的4.5%的年增长率,但目前仍在酝酿减息。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了,在发达经济体中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而并不似以往那样,出现了通胀率的抬升就必须得加息。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利率这个传统宏观调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虑新的宏观政策工具组合。
重新认识汇率
如果利率调节宏观总需求的能力在当代新经济格局中被弱化,那么哪个宏观调节工具能取代?我认为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汇率。
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别突出,是因为利率对需求水平变动的影响最大,但这是在内需主导时代得出的经验和理论。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内需在中国的需求增长中仍是主导因素,但外需的增长速度显然更快。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看,2006年为4.5%,去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7%,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9.8%,三季度则超过了10%,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今后肯定还会上升。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口占GDP的比重长期在9%左右,日本号称出口导向型经济,可战后到70年代完成工业化的长期内,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国目前已经达到40%,在未来时期进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发达国家重工业转移时代后,出口比重肯定还会上升,可见外需因素对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影响,已经与以往的工业化过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于外需在中国需求的边际变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汇率在调节中国总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对国内通胀率的影响与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
具体地说,由于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升汇率是出口企业的减收因素,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原有利润就得提高供货价格,这样就可能使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发生转移,从而达到紧缩总需求扩张的目的。然而在长期内保持较低汇率水平,是中国获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过快或过多地让人民币升值,从长远看对中国并不是有利的选择。但若因外需增长过快,过度拉升了中国的通胀率,导致中国内部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提升汇率就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从新全球化时代所构成的新环境看,人民币汇率的提升速度必须把握在不显著快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汇率上升速度的水平上,并兼顾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就是平衡中国的全球化利益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关系的核心。
重新认识通货膨胀问题
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由于在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格体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时代市场的力量要纠正这个差距,所以主要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内出现较高通胀率就会是一个长期趋势。提升汇率是抑制通胀率的必然选择,但会使中国丧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让汇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还是让通胀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就必须进行选择。
以往的经济理论通常认为,年均不足1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可以定义为“通缩”,1~3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合理通胀,超过5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显著通胀,10个百分点以上是严重通胀,而若到几十个百分点以上就是恶性通胀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价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胀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与发达国家拉近价格水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长期内出现6%~8%之间的较高通胀率,可能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能够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国家,目前都在经济增长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物价上涨率。例如印度,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8年来最高点,为9.2%,而去年前10个月的通胀率也上升到了6.7%,并不比中国低。近年来俄罗斯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去年前10个月前者的通胀率为10.8%,后者为8.1%,更高于中国。所以在新全球化时代,通胀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9. 请经济学高手回答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利息=本金*利率,利息是金额的概念,利率是一个比例!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账户来影响汇率。当利率上升,信贷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价格下降,进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出口增加,外汇需求减少,外汇供应增加,外汇汇率下降,而当地货币的汇率正在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价格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外汇需求将增加,外汇汇率将上升,本币的汇率将下降。实际利率下降导致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影响汇率。当一个国家的利率上升时,它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当地货币和外汇供应的需求,导致当地货币汇率上升和外汇汇率下降。此外,一国的利率上升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的增加,而资本外流的下降减少了国际收支逆差,并支持了当地货币汇率的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外流,增加外汇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进外汇汇率上升和下降。当地货币的汇率。
汇率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汇率变化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的,即通过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和影响短期资本流动间接影响利率。首先,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提高进口商品成本,推高总体价格水平,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情况有利于债务人和债权人,导致借款资本的供需不平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恰恰与上述相反。其次,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时,往往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预期该国的货币汇率会进一步下跌。在当地货币贬值的影响下,将导致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本供给减少将促进本币的利率上升。如果当地货币的汇率下降,则预期汇率将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的增加将增加国内资本供应,导致本币的利率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可以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它将导致该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国内资金供应增加,资金供应增加将导致利率下降。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将导致该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则可能导致国内资金供应减少,而资金供应的减少将影响利率。
(9)外汇和利率的关系扩展阅读
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机制
1、经常账户方面。利率变化通过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出口,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如利率上升时,企业成本增加,使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额减少,引起国际收支转向逆差,带来本币贬值压力或直接导致本币汇率下跌。
2、资本账户方面。利率变化通过影响套利资本流动,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如利率上升,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国际收支转向顺差,带来本币升值压力或直接导致本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