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概述
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frica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以下简称《法案》),于2000年5月4日和11日分别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5月18日由克林顿总统签批,并于10月1日起生效,期限至2008年9月30日。2002年 8月1日,《法案》修正案,即《法案》第二期获得通过。
《法案》为48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以下简称"黑非洲")国家提供了单方面贸易优惠条件,符合该法案条件的黑非洲国家在8年内可按普惠制(GSP)向美国免税出口460种商品。其中在《法案》安排下受益最显著的是纺织品和服装,而且其中5类可免关税、免配额口
黑非洲国家普遍对《法案》表示欢迎。美国政府则表示,该法案可以加快非洲改革,促进非洲获得美国的专业技术、信贷和市场,以及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开辟高层对话等途径,给美国和非洲长期关系带来变化,并帮助非洲实现繁荣。可以说,该法案的签署和实施,是非洲与美国双边贸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003年1月,在毛里求斯举行的第二届美非经济论坛上,美国总统布什通过电视录相向大会宣布,他将建议美国国会将《法案》的有效期延长。该建议一旦获得美国国会批准,未来《法案》新的有效期将超出2008年。非洲国家对布什总统的动议表示欢迎,并希望能将它延长至2015年。因为自该法案实施以来,黑非洲各国进入美国市场的纺 织品服装数量大增,一些国家借此大力投资,兴建棉纺和服装厂,预计今后几年输出到美国的纺织品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法案》的主要内容
(一)受益国的标准
《法案》对受益国提出下列标准:(1)必须已经建立或在建立市场经济,明确保护私有财产,保证促进经济自由化;(2)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治多元化,已经制定或在制定消除贫困政策;(3)取消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知识产权;(4)反对腐败,实行民主民政;(5)改善环境,加强卫生保健,注意食品安全, 增加教育机会;(6)采取措施,不侵犯国际认可的人权,保护劳工权利,消除童工现象;(7)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不能参与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活动。目前有38个黑非洲国家已成为《法案》的合格受益国。
(二)适用零关税的商品。
美国确定的非进口敏感性的黑非洲国家商品,都可在普惠制下免税进人美国市场,这类商品约有460项,包括 石油等战略性资源。2000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可享受免税待遇的商品增加了1800项,包括鞋类、行李、 手包、表、扁平餐具等。
(三)服装条款
1.《法案》取消了对非洲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配额。
2.《法案》的合格国家不一定能享受服装条款的优惠待遇。该法案的标准是:必须能建立起有效的出口签证体制;调查和杜绝非法转口与假造文件;建立符合要求的服装条款实施和认证程序,或正在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意 与美国进行海关合作,全力协助美国海关确认产品原产地。对具体国家的签证体制及认证程序的要求,由美国驻这些 国家的使馆根据情况提出。目前有《法案》19个合格国家成为服装条款受益国。
3. (1)用美国不产的纱线和织物等原料加工制作的服装;(2)用美国产的纱线和织物等原料加工制作的服装; (3)以美利奴羊毛和开司米为原料的毛衫;(4)以丝绸、绒、亚麻等其他美国没有商业产量的原料制成的服装等,进入美国市场免关税、免配额。
4.《法案》第一期规定,用黑非洲当地出产的纱线和织物为原料加工制作的服装可有条件地享受免税、免配额待遇,即免关税、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不超过美国当年全部服装进口额的1.5%,且在8年内这个比例将逐步增至3.5%,这个限量之外仍使用最惠国关税口
而《法案》第二期将上述比例提高了1倍,即到2008年,黑非洲国家按免关税、免配额出口至美国的服装占美国服装总进口的比例上限由3.5%提高至7%,黑非洲国家对美国服装出口的年增长率由1.5%上升至3%。
5.对欠发达受益国的特殊政策:对于1998年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500美元的欠发达国家,其生产的服装无论原料产地,即使用任何国家原料生产的服装出口到美国,可在2004年9月30日前享受免关税、免配额待遇,数量上限同以上第四条。目前共有32个黑非洲国家符合这一条件,即在原来的38个受益国中除去了6个,即: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加蓬、毛里求斯、塞舌尔、南非。如果这32个国家能达到服装条款的其他要求,即可享受该项"特殊政策" 但事实上,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两国可以例外地不受该条款限制。
6.美国商务部长将每月监督服装进口,防止失控。如果进口严重影响或威胁到美国服装工业,总统可下令中止某种产品的优惠市场准人。
7.《法案》对纺织品服装的原产地规则按照产品必须在受益国"生长、生产或制造"的原则,一般都需要当地海关出具的原产地证,并且监督执行非常严格。目前,肯尼亚、博茨瓦纳和毛里求斯已加入该法案免审进入美国市场签证系统。
《法案》的实施和作用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大陆,黑非洲地区尤甚。迄今为止,非洲在政治和经济上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 2002年非洲向美国出口也只占美国全部进口额的2%。《法案》则为非洲提供了一个与产品廉价的亚洲国家、与地理位置优越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进行竞争的机会。
《法案》实施三年来,黑非洲国家普遍从《法案》中得到了实惠,尽管程度有所不同。目前自黑非洲国家进口的服装已占到美国服装进口总额的1.5%。其中莱索托对美国出口增长了7倍,已取代毛里求斯成为非洲第一大对美国服装出口国;马达加斯加的服装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连续两年翻番;肯尼亚2002年对美国出口增长119.5%,创造了5 万个就业机会;南非拥有非洲最发达的纱线和纺织品工业,2002年对美国服装出口增长174%,此外,南非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主要是对美国汽车出口),就业人数增加了9万。
但必须看到,在对美国贸易中,黑非洲国家对美国的依存度远远大于美国对非洲的依赖程度。美国是非洲最大的单一国别市场,理论上《法案》涉及的产品虽然有6则多种,但执行的只有纺织品服装、石油、矿产品(钻石、铅)、汽车等少数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纺织品服装。
1.非洲资源丰富,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发现石油,使美国对黑非洲的关注度加大。非洲原油已占到美国原油进口总值的18%,尼日利亚、安哥拉分列美国的第五和第八大原油供应国。黑非洲石油供应地位的上升,可使美国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对美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利用《法案》保证黑非洲对美国的资源出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法案》同时也起到灵活调整美国与黑非洲贸易投资战略,促进美国对黑非洲出口和投资的作用。黑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大市场,长期以来,黑非洲国家与其在欧洲的原宗主国关系密切,经济贸易多依赖欧洲,美 国作为后来者欲抢占黑非洲市场,《法案》是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3.《法案》是个非互惠协议,但它不仅有利于非洲国家,更有利于美国自身。首先,《法案》所列产品基本上都是美国需要进口的,扩大产品来源,使其多样化,对美国消费者有好处。而且,由于目前很难寻找到高品质的非洲织品和纱线,非洲纺织服装厂商很可能不得不转向美国购买自己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美国公司可能从中找到新的机会,或者与非洲企业达成默契,并在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上进行合作。
4.掌控黑非洲的发展方向。《法案》的优惠条件绝不是元偿享受的,美国附加了许多条件,其中一些要求根本与经济贸易无关,如受益国要实行多党民主政治、放开经济、进行私有化改造和反腐败等。
5.《法案》对促进黑非洲向美国出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石油等资源性商品方面。而作为美国夕阳工业的纺织业,《法案》条款非常苛刻,且审定程序繁琐,绝大部分黑非洲国家难以真正享受该法案赋予的优惠条件。此外,该法案赋予合格国家的普惠制仅到2008年9月30日,而黑非洲国家目前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即使产品免关税、免配额,也很难想象在此期限前,黑非洲国家的产品会冲击美国市场,威胁美国国内工业。相反,美国则通过《法案》要求的开放市场条件,逐步扩大对黑非洲的出口,优化商品结构,抢占黑非洲市场。
我国企业如何利用《法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而黑非洲纺织服装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双方开展合作的前景广阔。在非洲投资建纺织服装厂,不仅符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出口的政策要求,而且如果在非洲投资获得成功,投资回报率也是非常可观的。
1.充分利用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条件,在非洲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充分利用非洲国家与欧盟、特别是与其前宗主国的传统合作关系,开拓欧洲市场。
3.在黑非洲选择纺织服装投资国的基本条件是:政局稳定、基础设施较好、外资政策和法律环境完善、交通便 利、有原料或方便原料进口、具备一定技术水平、人工成本较低。鉴此,肯尼亚、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莱索托、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7个国家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国家。
4.非洲国家棉纺纱及面料普遍缺口较大,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应是鼓励投资的重点。
5.由于黑非洲各国情况不同,风险不一,可灵活采用直接投资办厂、合资合营、技术合作、租赁、人股、技术改造、托管经营等多种投资方式。
6.随着《法案》的实施,非洲各国会充分利用该法案的优惠条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本国纺织服装业,扩大对美国出口。但由于非洲大多数国家纺织工业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无法跟上国际纺织服装市场的潮流,它会对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技工有大量需求,同时也会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服装设备。这就为我国扩大对非洲劳务输出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一些问题
1.非洲国家投资环境比较一般:(1)基础设施。除南非、毛里求斯、纳米比亚等几个国家外,多数非洲国家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均不够完善。(2)外汇风险。汇率波动和外汇管制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3)社会治安问题。由于非洲国家贫富差距悬殊,失业率高,警力及其装备有限,甚至存在贪污腐败现象,致使非洲各国犯罪率较高。(4)工作签证问题。非洲国家失业率高,各国均严格控制外国人在当地长期居留和就业,限制发放工作签证, 条件苛刻,程序繁复。(5)劳工问题。黑人员工劳动技能较低,劳动积极性差,但工资水平不低,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非洲各国均有详细的劳动法对本国工人予以保护,且执行严格。此外,非洲工会通常势力强大,工会组织健全, 经常组织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劳资纠纷较多。
2.由于《法案》纺织品服装条款苛刻,且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短期内似乎更适合手中有定单、有客户的国内企业。而且从现在算起到该法案规定的期限,我国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有必要抓紧时机采取实际行动。3.要防止非法转口问题。美国实施《法案》,对非法转口问题非常重视,监督检查也非常严格。 4.2005年后美国将取消对华纺织品配额限制,而《多种纤维协定》也将于2005年1月终止,非洲国家纺织服装业面临同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由于双方在技术、设备、劳动力熟练程度、销售等方面的差距,非洲恐怕很难享受到这个政策的好处,这妨碍了非洲国家扩大纺织品生产的积极性。
⑵ 1000块安哥拉币等于人民币多少钱
一千宽扎大约等于人民币将近九十元左右。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首都罗安达,西滨大西洋,北及东北邻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邻纳米比亚,东南邻赞比亚,另有一块外飞地卡宾达省与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相邻。
安哥拉经济以农业与矿产为主,也有炼油工业,主要分布于卡宾达的滨海地带。食品加工、造纸、水泥及纺织等工业也比较成熟。安哥拉的经济潜力非常高,它很有潜力成为将来非洲最富裕的一个国家。作为葡萄牙曾经的属地,其有“非洲的巴西”之称。
安哥拉国力因石油生产而快速成长。该国地大物博,国土富饶,未开发的资源十分丰富,沿岸共蕴藏了超过131亿桶的石油,内陆也有出产钻石。
⑶ 去纳米比亚怎样购汇及额度
如下。
纳米比亚是南非兰特仔绝共同货币区成员(包括南非、纳米比亚、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四国),执行南非《外汇管制法》统一规定,与该区以外的外汇交易受管制,该区内部成员国之间不受限。只允许被授权机构(指经纳米比亚中央银行授权的商业银行)买、卖、借、贷外汇。
外汇必须用于所申报目的。可向银行申请向国外支付进口和服务用汇、支付国外费用、支付在纳米比亚财产出卖收入等。
对贸易的外汇漏脊管制有:进口货款必须在货物装运后支付,可根据合同支付预付款;出口货款必须在货物装运后半年内收讫,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国外代理佣金可根据出口价格的一定比例支付;远期付汇条件一般为一年,根据需要可同商念搜姿业银行协商。
外资企业可凭注册文件等向当地银行申请开立外汇账户,手续比较简单。贸易利润和投资红利可向开户银行申请后汇出,但要求提供完税证明;如果公司有当地银行借款,则需向纳米比亚中央银行提出申请,并需提供审计报告证明该项汇款是正常利润而非处置固定资产等所得。
⑷ 赞比亚的生活水平怎么样啊
来自网络,记得右上角采纳答案
赞比亚共和国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北靠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与安哥拉相邻。
赞比亚因赞比西河而得名,别称为铜矿之国。赞比亚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千万人口中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内。相比周围各国,赞比亚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
赞比亚在2014年前列为不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然而于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赞比亚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中”水平,意味着赞比亚已发展成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状况:
赞比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矿业占重要地位。独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较快,此后由于国际矿业市场价格下跌,政府国有化政策失误等原因,经济陷入困境。
多民运执政以来,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多元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达到重债穷国完成点,获巨额债务减免,外债由2005年底的55亿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亿美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业遭受较大冲击,经济下滑。2009年经济明显复苏。2010年矿业公司复产、增产势头良好,玉米获得历史性丰收。2011年,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世界银行将赞列入低水平中等收入国家。[2]
采矿业
采矿业较发达,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
矿的开采和冶炼。独立后赞矿产业曾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铜产量逐年下降。1970年前,赞铜矿一直属于私有。1970年赞政府进行铜矿国有化改革,将赞铜矿重组为罗安(ROAN)联合铜矿公司和恩昌加(NCHANGA)联合铜矿有限公司。1982年两大公司又被合并为赞比亚联合铜矿公司(ZCCM),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铜矿公司。
奇卢巴政府自1991年起大力推行铜矿私有化。2001年国有大型铜矿私有化全部完成,赞铜产量回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矿业仅增长2.4%。2009年,随着国际市场铜价回升,矿业增长势头强劲,卢姆瓦那、卢安夏等大型铜矿先后投产或复产。2010年全年铜产量增长17.4%,达82万吨。[2]
制造业
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前,工业制成品基本依赖进口。独立后,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国有制造业。多民运执政后,对制造业实行私有化。1998年以后,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和皮革等行业产值约占整个制造业的75%。[2]
能源
主要来自于水利、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给。赞水利资源丰富,蕴含发电量6000兆瓦,2005年装机容量为1692兆瓦。原为电力出口国。因对主要发电站进行整修,发电量大幅下降,2005年11月开始自南非和刚果(金)进口电力。赞主要从中东、安哥拉进口石油。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船运至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再通过坦赞输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炼油厂。[2]
农业
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全国约三分之二人口从事农业。目前开发的可耕地面积为620万公顷,只占全部可耕地的14%。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2010年,农业获得历史性丰收,全年玉米产量278万吨,同比增长40%。[2]
旅游业
维多利亚瀑布(10张)
旅游业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对旅游业的发展保持了相当的重视,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政府启动了对卡富埃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如旅游发展信贷措施(TDCF)等,私营部门对旅游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2004年旅游部门也因此获得了5.5%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旅游人数一直在增加。
赞比亚本国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国内旅游业的繁荣,但同时也说明赞比亚旅游业的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因为大多数国家公园的相关基础设施还很薄弱,许多游览了维多利亚瀑布的国际游客不去附近的莫西奥图尼亚国家公园,而宁愿选择去周边国家的一些野生动物园。
2010年到赞比亚旅游人数达到68万人次,增长了20%。2013年8月,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将联合举办第20届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主要名胜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卡富埃国家公园、赞比西河等。[2]
财政金融
赞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举借债,财政预算较多依赖国际援助。近些年来国际援助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2003年的42.7%降至2009年的18.1%。2011年财政预算总支出20.54万亿克瓦查,财政预算总收入15.77万亿克瓦查。2012年财政预算总支出为27.70万亿克瓦查。[2]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铜、钴、锌、木材、烟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铜出口是赞主要的外汇来源。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化工产品、医药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国为瑞士、中国、南非、刚果(金)和埃及等,主要进口国为南非、刚果(金)、中国、印度等。2011年出口额为92.00亿美元,进口额为63.59亿美元。2012年出口额为84.34亿美元,进口额为72.81亿美元。[2]
外国援助
1996年西方捐助国因政治原因冻结对赞援助,至1997年才部分恢复。2005年4月,赞达到重债穷国计划完成点,获得巨额债务减免。2008年接受外国援助2.09万亿克瓦查。2009年,因赞卫生部被曝光贪腐案件,荷兰等部分西方捐助国一度暂停向赞提供援助。[2]
邮票业
赞比亚还有一项较大的收入来源---就是邮票的发行。赞比亚在独立前是英国殖民地,按照英国殖民地邮票发行的形式来发行邮票,主要是一些赞比亚境内风光+男皇、女皇头的邮票,独立后开始自己发行邮票,前期的发行频率较低,到后来每年发行几百种以上的邮票,一般都是热门邮票,如运动项目、动物、植物等,还有不少中国题材的邮票,这些邮票都是纯商业票,设计与印刷都是交给国外的公司来做,然后大量的运到中国等集邮大国进行倾销。
在政府大量发行商业票的同时,其国内和国外也有一些邮商对其前期的邮票进行炒作,所以赞比亚的早期票在英国殖民地邮票中属于比较贵的。由于国内的经济一般,邮票能换回大量外汇,并且基本没有什么成本,这也成为赞比亚这类国家的一条生财之道。[2]
餐饮业
餐饮业(3张)
赞比亚餐饮业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较宽松。政府对投资领域没有限制,投资者可进入任何经济领域进行投资。其金融环境比较宽松,无外汇管制,无进出口配额。政府监管很少,申请餐饮业执照如同其他行业,手续简单,没有专门程序,但对于酒类销售需申请专门执照,并登报声明。税收政策如同制造业,一般征收35%的所得税和16%的增值税。政府没有关于餐饮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法令,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检疫机构,很少对餐馆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进行检查。
赞比亚法制较健全,但仍存在较普遍的腐败现象,对于外国经营者有时有刁难、勒索,但程度不严重,不构成对经营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