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投行的FICC业务
本文探讨了FICC业务在国际投行中的角色与现状,FICC业务涵盖了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等非股票类业务,其范围广泛,通常在各大投行的营收中占比高于股票业务。摩根大通和花旗等大型投行在FICC业务上占据领先地位,而德银等则在信用和证券化产品等领域具有优势。然而,由于监管趋严及市场变化,FICC业务的营收呈现出下降趋势。面对挑战,摩根大通等投行通过技术投入以增强个性化服务,吸引投资者;而德银在面临经营危机时,采取裁撤股票业务和缩减盈利能力较弱的FICC业务部分的策略。
FICC业务的监管环境也经历了重大变革。金融危机后,沃尔克规则、多德弗兰克法案和巴塞尔协议III等法规对投行在交易中的杠杆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导致一些投行完全退出了大宗商品交易。为了应对监管和市场变化,FICC业务部门内部通常设有销售、交易、结构化和战略等多个分工,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市场准则委员会作为自律组织,也出台了一系列行业规范,以解决行为问题。
FICC业务的现状显示,近年来营收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G10利率及其衍生品和信用及其衍生品方面。G10外汇及其衍生品、新兴市场宏观和大宗商品营收逆势增长,展现出一定的韧性。摩根大通在FICC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德银作为其强劲对手,在转型中缩减了股票业务,但仍保持了信用产品和证券化产品的竞争力。全球债券和衍生品市场规模的增长并不均衡,债券市场增长速度不如危机前,而衍生品市场则受到利率合约缩水的拖累,整体名义金额下降显著。
摩根大通通过技术投入增强了其在FICC业务中的竞争力,开发了AlgoCentral和DeepX等项目,以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德意志银行也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重组中增加了技术投资,但其FICC业务营收仍面临挑战。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各大投行在FICC业务上的策略和表现将对整体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❷ 客观认识程序化交易
程序化交易与量化投资的区别
程序化交易是什么?量化投资又是什么?事实上,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尝试了解程序化交易和量化投资的正确概念,而是笼统地将两者画了等号。更多所谓的评论者则直接把高频交易与低延时交易混为一谈,指鹿为马,误导公众舆论行吸睛之实。
在最早期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定义中,程序化交易是指包含15只股票以上、成交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一篮子交易,2013年8月NYSE取消了定义中总价值100万美元以上的条件。在后来的市场实践中,程序化交易的对象扩大到各个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期货、期权等,是由电脑直接发出下单指令并自动执行的。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丰富,程序化交易成为机构投资的重要交易实现手段,解决了机构迫切需求的批量下单、全市场不间断交易、减少冲击成本等问题。这是一种技术手段,用软件下单替代了人工委托。机构采用程序化交易手段是希望在尽可能减少市场冲击的条件下,加速价格的形成,例如VVAP、TWAP等算法交易都是十分基础的程序化交易,其本身并不会放大涨跌幅。
量化投资的概念更加广泛一些,通常我们理解以数据模型为内核,以程序化交易为手段,能够自动识别投资机会并自动触发交易的系统性投资方法才是量化投资。不难看出,量化投资是投资的一种套路,而程序化交易只是一种客观的交易实现手段。极端一点来说,与场内喊单相比,投资者通过各种软件报单到经纪公司前置机,之后进入交易所撮合成交的过程其实也是程序化交易。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量化投资理解成程序化交易,更不能简单地把程序化交易理解成高频交易,量化是道,程序化是术,不应该被混为一谈,量化投资在国内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出台的一系列抑制过度投机的措施虽然将量化投资一并连累,但其出发点仍然是针对那些可能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序化交易行为,以维护市场公平性。具体的方法可以商榷,但厘清概念、区分种类对监管者和从业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程序化交易在争议中成长
在金融历史的多个时期,程序化交易与市场的剧烈波动都被联系起来,多个国家都曾经出现过打压程序化交易的阶段性举措,但同时也有众多的研究成果显示程序化交易并未破坏市场的稳定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程序化交易与市场价格波动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证据显示指数套利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金融交易史上从来不缺乏魔鬼交易员,胖手指事件可谓比比皆是,但为什么程序化交易会格外引发市场的关注呢?笔者认为,这与程序化交易一旦出问题,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并有可能引起整个市场的连锁反应密不可分。加之程序化交易的“黑箱”特性,经过媒体的宣传发酵之后,令整个过程更加扑朔迷离,比起简单的胖手指事件更具新闻性。
而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市场耳熟能详的几个恶性事件中,出错的程序化交易与魔鬼交易员相比并没有在破坏力方面更为惊人。
2015年6月,德意志银行在伦敦的外汇部门的一名交易员将一订单中的“净值”错误处理为“总额”,令德银向一家美国的对冲基金客户白白送出了60亿美元,紧急协商之后,德银于次日收回了这笔款项,震惊的德银马上运行了高管调整。
比起德银这一次的幸运,2010年5月瑞穗证券操盘手在J-COM公司股票上的一次胖手指事件令瑞穗证券最终经济损失超过300亿日元。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事件是2005年6月,一名富邦证券公司的经纪人在接受客户交易委托时,将英文数字8000万(eighty million)元误听为80亿(eightbillion)元。结果当日11时33分至11时40分之间,台湾股市大盘指数从6284.82暴涨到6342.45点,百余股票涨停。
而在标志性的程序化交易事故中,首屈一指的当数骑士资本的交易故障,以及Sarao利用程序化交易导致2010年美股闪崩这两大事件。
2012年8月1日,当时全美最大的做市商、高频交易领先机构骑士资本在此前一天更新做市部门的交易系统时出现误操作,向市场发出了许多针对NYSE股票的错误报价,导致150多只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在不到一小时内巨亏4.4亿美元。该事件的直接后果是曾经风光无限的骑士资本被竞争对手收购才得以避免破产。
2010年5月6日,美股市场神秘暴跌9%,道指在几分钟内大跌近1000点。漫长的调查持续了5年,直到2015年37岁的交易员Navinder Singh Sarao在英国被捕。美国司法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正在寻求引渡。据披露,美股闪崩当天,Sarao通过分层算法及spoofing算法操纵标普500E-Mini指数获利90万美元,而美股投资者在几分钟内因闪崩损失了近1万亿美元。
此外,近年来包括西班牙股票交易所IBEX、东京交易所、CME在内的全球多家主要交易所也都曾出现过因系统问题导致交易暂停的事故。自程序化交易逐渐为市场所认知以后,各国监管机构对其运行约束与管理的措施就从未停止过,包括对于影响市场稳定的重大事件的责任人追诉民事责任。
总之,破坏市场交易秩序的并不是程序化交易技术本身,那些出问题的程序化交易与胖手指事件一样,背后的违法、违规行为,流程缺失以及交易机制漏洞才是这类事件的始作俑者。
❸ 人民币加入SDR
不可否认,人民币“入篮”不会立即引发资金流向人民币。当前,全球各国央行在其外汇储备中持有约2820亿美元的SDR单位。如果人民币被纳入SDR,这最直接的含义是IMF成员国若决定与另一成员国交换SDR单位的话,人民币也是可接受的货币。
然而,主流观点认为,获得“国际储备货币”资格意味着中长期而言外汇储备将流向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很小,在总额达11.3万亿美元的全球储备资产中仅占约1%。瑞银预计,假设到2020年人民币的份额升至5%,可能意味着未来五年每年约有800-1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人民币。
资产管理公司Western Asset分析师Desmond Fu 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民币进入SDR标志着IMF认可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央行可能在长期会进一步增持人民币资产。此外,为了加强区域性金融稳定,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双边互换安排会进一步增多,以避免过度依赖美元,而局部‘去美元化’也是隔离汇率风险的有效方式。”
未来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
近期,离岸人民币一度连续出现贬值,使得汇率走势再度引发各界关注。多方机构观点认为,人民币进入SDR后不会出现急剧贬值,但中短期内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可能会适度走弱,但总体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于11月26日撰文表示,“最近十年来,我国从未放任人民币升值,多数时候人民币是被低估的,短期人民币即使有贬值压力,贬值幅度也不会太大。”
在盛松成看来,中国汇率长期升值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中国的利率远高于美国,未来中美利差仍将存在。”在人民币升值中长期趋势并未改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广阔。盛松成建议提高人民币使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金融市场。
德银则认为,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内不会允许人民币出现急剧贬值。由于市场对美联储今年12月加息的预期升高,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金融市场震荡,并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央行在采取下一步汇率措施之前,或将静观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并考量新兴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德银表示。
就投资角度而言,瑞银维持对人民币兑美元的谨慎观点。“在美国经济强健的支持下,美联储可能会在12月展开2006年来首次加息。相反,中国央行预料还将继续降息,以提振放缓的经济。鉴于两国的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前景分化,我们预估美元兑人民币未来3、6及12个月的目标 价分别在6.5、6.6和6.8。”
中国债市仍需进一步开放
从中国央行近期不断放宽海外金融机构进入债市的举措便可看出,债市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德银认为,中国面临的下一步挑战是如何提高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人民币债券市场还需体现更高的流动性和透明度,才能使得人民币资产成为全球央行储备管理的现实选择。应加强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辅助 外国投资者的参与。虽然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任重道远,但人民币加入 SDR 将扮演加速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市场国际化既要有“走出去”更要有“请进来”,境外的人民币点心债已经是“走出去”的关键一步,而今后鼓励更多国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也是“请进来”的关键一环。当境外机构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便有更多机构愿意参与债券市场交易,这有利于促进市场对外开放。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纪沫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人民币进入SDR也或将加速国内债市开放进程,中国政府债券在绝对收益和套利空间方面都存在吸引力。然而,中国债市体量约40万亿元,外资占比仅2.4%,这与印度(4.8%)、韩国(6.6%)、泰国(8.5%)、马来西亚(19.7%)以及印尼(36%)相去甚远。增加境内债市的开放度也将助推香港点心债市场,也可能缓解资金外流压力。”
伦敦Stratton Street Capital合伙人、基金经理Andy Seaman所管理的一支人民币债券基金从2007年组建开始便录得了110%的回报,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随着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配置需求的持续上升,全球债券基金将会增配人民币计价资产。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相比,显然当前国际配置远远不足。中国官方也可能会响应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的渴望。同时,人民币进入SDR将会形成对开放的倒逼机制,推动中国开放债券市场,增进人民币使用量。”
长期或增强中国股市吸引力
备受众人关注的是,人民币加入SDR能否强化中国股市对于外资的吸引力?
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可谓是资本市场的“催化器”。“人民币国际化代表整个金融体系地位的提高,代表金融体系赚钱的机会增多,随着外资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也就代表会源源不断地配置权益市场。”
不过,罗斯柴尔德财富管理公司全球投资策略师Kevin Gardiner的观点几乎代表了多数外资对A股的态度。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SDR的象征意义更大,其在长期会激发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兴趣,但短期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切都会循序渐进。”
“我看好中国经济,但对A股仍谨慎乐观,由于A股设置涨跌停限制,流动性很难控制,不能及时撤出资金;此外,尽管当前市场已经企稳,且当前A股已较高位回调约30%,但我仍认为A股估值偏贵,如欧洲和美国等离岸市场对外资而言可能更具吸引力。” Kevin Gardiner表示。
可见,要建立一个真正国际化、成熟的A股市场,靠的不光是SDR这一背书,更是A股以及整个中国金融体系能否进一步完善自身机制、加大开放程度,这也关系到未来A股能否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❹ 国外汇款17天了钱还在中转行
一般国外汇款占压抄客户款项的时间较长。
国外汇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或代理行之间的资金划拨为客户办理的汇款授受或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业务活动。
根据结算工具传递方向与资金运动方向是否一致,分为顺汇 (汇付法) 和逆汇 (出票法即托收) 两种。顺汇可采取电汇 (T/T)、信汇 (M/T) 和票汇 (D/D) 三种方式,电汇的成本、汇率较高,信汇、票汇的成本和费用较低,但占压客户款项的时间较长。
(4)德银外汇不能汇出扩展阅读:
汇款结算
汇款结算方式一般涉及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汇人行 (或解付行) 四方当事人,如汇出行和汇入行之间没有建立直接往来关系,还需其他银行代理汇出、汇入款项。汇款结算中使用的货币,一般由汇款人确定。
如汇款货币种类不同,需按当天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套算后汇出。当汇出行向汇款人收取本币、汇出外币时,按银行外汇买入汇率计算; 当汇入行向收款人解付汇款时,如汇入的是外币,可根据收款人的意见直接支付外币或套算成本解付。
❺ 新规发布后首只,德银完成10亿元熊猫债券发行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1月18日,德意志银行集团宣布,已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首笔熊猫债券发行,以3年期优先票据共筹集10亿元人民币。此次交易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后,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首只熊猫债券。
此次交易使德意志银行更深入地参与不断开放的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充实资金并扩展投资者基础。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德意志银行的一般公司用途,包括业务活动和发展。
熊猫债市场持续扩大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熊猫债是指境外和多边金融机构等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根据国际惯例,在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发行本币债券时,一般以该国最具特征的吉祥物命名。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2022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对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规则进行了跨市场的统一规范。《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涉及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指友所市场两个市场。此前键升,两个市场在熊猫债发行资金管理方面缺乏统一规定,给发行人造成了不便。此次统一规范后,有利于提升熊猫债发行监管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境外机构境内发行熊猫债的便利性和吸引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行人结构持续优化。
2005年,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ADB)和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首批外资机构发行人,通过发行熊猫债进入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也拉开了熊猫债市场发展的序幕。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熊猫债作为境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一环,在引入国际发行人及投资人、丰富债券市场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70家境外发行人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超过4000亿元,参与机构覆盖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金融机构及境外大型非金融企业等,市场参与机构日益丰富,发行规模逐渐扩大。
为适应日益壮大的熊猫债市场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熊猫债市场各项制度。如健全境外机构境内发行熊猫债统一的管理办法,细化各类境外机构熊猫债分层分类标准,提高高资质发行人注册发行便利性;取消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统一规范境外投资人债券市场账户与资金管理要求等,大幅提高市场投融资便利性,相关制度规定、信息披露、执行细项、定价流程更符合境外发行人习惯,熊猫债市场国际化接轨程度稳步提高。
德银看好中国市场业务潜力
德意志银行提交熊猫债发行申请,恰逢中德两国建交50周年和德意志银行庆祝来华150周年。
德意志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慕文泽(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持续增加的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活动是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并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德意志银行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在提升中国市场的国际参与度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作为拥有A类主承销业务资格的两家外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多年来积极参与中国债券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连续四年被评为“债券通”优秀做市商,曾通过南向债券通(SBBC)发行点心债券。德意志银行致力于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成为连接中外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桥梁。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表示:“德意志银行发行首只熊猫债券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对于国际发行人的重要价值。作为拥唯亮槐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全牌照展业资格的少数外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一直是国内和海外人民币债券和衍生品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得益于熊猫债券监管规定的不断优化,我们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业务潜力。”
德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为客户融资逾400亿元
据悉,截至2022年,德意志银行累计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客户完成36笔、总规模逾400亿元的债券融资。作为国内债券发行中唯一一家同时担任主承销商与簿记行的外资行,至今已主导完成六笔交易。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至今,德意志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券承销规模排行中位列外资行首位。
2022年7月,德意志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协助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完成了其剥离商用车业务后的首次熊猫债发行。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