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巨亏

外汇巨亏

发布时间:2024-07-12 02:59:58

① 荣智健的被调查

中信泰富在2009年1月2日晚间披露17名董事正接受香港证监会的调查。这是继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宣布介入调查中信泰富事务以来,上市公司首度披露被调查对象。中信泰富指出,公司董事荣智健、荣明杰、范鸿龄、常振明等17人正因该公司事务接受证监会的调查。
涉及信息披露问题
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1日公告外汇衍生产品爆出百亿亏损,随后股价持续下滑,但在此之前市场沽单已经增多。香港媒体指出中信泰富董事会在2008年9月份即已知悉衍生产品出现亏损,香港市场有指责其拖延公告重大事项的嫌疑。
香港证监会在其监管方式和对象的说明中,与中信泰富现时情况一致的监管内容是,“就上市公司涉嫌进行损害股东利益或有欺诈成分的交易或向公众提供虚假或具误导性资料的行为进行查询。”
此前有分析师指出,由于亏损发生和消息披露有一定的时间差距,港证监会的调查或集中于这一点上。
中信泰富在1月2日收盘后披露荣智健等17人接受调查,1月2日,中信泰富股价大幅飙升,收报10.20港元,涨幅达到21.72%,成交量也创下一个月来的新高,达到4.29亿港元。
遭调查人数仍不清楚
实际受到调查的中信泰富员工人数仍不清楚,因为此次披露是应2009年开始执行的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13.51(B)条款作出的。
该规则要求董事在任期间,如某些资料有变,上市公司必须通知交易所,并公布有关董事最新资料。仅凭这一公告尚无法知悉荣智健之女前财务主管荣明方,以及已解雇的前财务董事和财务总监是否在调查之列。
这一事件已经影响到在其他公司任董事的人。中信泰富董事常振明也是中信银行董事,因此中信银行同期发表董事接受调查的公告,但称该事项无关中信银行。
2009年4月7日,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搜查中信泰富的公司总部,调查公司在2008年投资外汇巨亏的事件。而在2009年4月8日,荣智健宣布辞职。
2014年9月11日,香港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已经对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股份,00267.HK)以及包括前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在内的五名前董事展开法律程序和研讯程序。在2008年中信泰富(中信股份整体上市前公司)的外汇投资巨亏事件中,中信泰富及荣智健、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副董事总经理张立宪和李松兴及执行董事周志贤等五名前董事被认定披露虚假或者具有误导性的财务状况资料,需要赔偿4500名投资者损失。香港证券界人士估计,赔偿金额可能超过10亿港元。受此影响,9月12日,中信股份早盘大跌逾4% 。 浮亏一度高达147亿港元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为了减低西澳大利亚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曾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交易合约。2008年9月7日以来,中信泰富觉察到合约的潜在风险,公司
终止了部分当时仍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亏损6.27亿港元。公司又买卖了一些远期澳元以调控澳元之风险,再亏损1.29亿港元。加上其他一系列交易,截至2008年10月17日,中信泰富已变现的亏损为8.077亿港元。与此同时,中信泰富手上还有一部分仍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截至2008年10月17日,按公允价值计算亏损为147亿港元。公告发布后,中信泰富股价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损失也超过200亿港元。
随后,其母公司中信集团伸出援手,向中信泰富注入15亿美元后,中信泰富最终的亏损额定格在91.55亿港元。 日前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了全球富豪资产缩水榜,全球排名前十的富豪资产损失一共达到1500亿美元。按照损失的幅度来计算,来自中国的两位富豪荣智健和黄光裕榜上有名。
其中,中信泰富因为在2008年10月份出现外汇衍生产品百亿巨亏,荣智健的资产从2008年的30亿美元跌到7.5亿美元,损失高达75%。

②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发展阶段

创业时期
(1979年—1984年)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过吸引和利用外资,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发挥对国民经济“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和业务领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率先对外发行债券,开辟了多种融资方式,最早开展了融资租赁、海外投资、国际经济咨询等业务,积极开展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快速发展
(1985年—1988年)
这一时期,公司继续开拓创新,利用外资发展投资业务,取得快速发展。为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主要业务部门分别独立出来,先后成立了若干个专业子公司、地区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从事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等综合性业务的企业集团。荣毅仁董事长制订的“中信风格”,成为中信人的行为准则。
调整时期
(1989年—1992年)
根据国家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公司围绕加强管理、压缩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公司业务在调整中继续取得发展。1992年7月,公司制订了十年规划和
八五计划,确定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
稳步发展
(1993年至今)
1993年3月,荣毅仁同志当选国家副主席,国务院调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领导班子,魏鸣一同志任董事长,王军同志任总经理。从1993年起,公司围绕发展战略、业务重点和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注重克服重开拓、轻管理的倾向,加强经营管理,强化宏观控制。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人提出吸引外资解决经济建设资金问题。
1979年2月,荣毅仁提出成立“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
1979年7月1日,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月8日正式公布。同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oration)宣布成立,简称“中信公司”,注册资金2亿人民币
1979年10月4日,中信董事会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正式成立。董事会成员共44人,荣毅仁、雷任民、吴志超、陈树梓、王兼士为常务董事,荣毅仁为董事长,雷任民为副董事长。公司总经理为荣毅仁,雷任民、吴志超、陈树梓任副总经理。其他董事包括马万祺、王少岩、王光英、王纪元、王宽诚、叶林、古耕虞、刘希文、刘靖基、孙孚凌、孙晓村、华煜卿、芮沐、肖桐、何贤、何郝炬、李文杰、李嘉诚、杜新波、邱纯甫、陈希仲、汤元炳、周志俊、周宝芬、张敬礼、张遗、段云、茅以升、胡子婴、经叔平、郭棣活、钱昌照、资耀华、曾定石、常彦卿、童少生、裴先白、缪云台、霍英东等。
1980年6月2日,中信与日本东方租赁合资成立中国东方租赁公司。融资租赁成为中国唯一向外资开放的金融领域。
1982年1月18日,中信与野村证券达成协议,以年利率8.7%发行12年期武士债,总额100亿日元,其中80%投入仪征化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发行海外债券。
1984年,中信旗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与英国[朗文]合作出版了《中国投资指南》,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介绍中国对外开放有关政策法规的书籍。
1986年,中信利用杠杆租赁收购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10%股权,被评为“1986年世界十大融资案例”之一。
1986年3月22日,中信以3.5亿港元收购因挤兑风波遭到严重打击的嘉华银行92%的新股。
1987年1月27日,中信香港以19.36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12.5%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1988年2月24日,中信、大东电报局、和记黄埔三方合资成立亚洲卫星有限公司。1990年4月7日,亚洲一号由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988年8月15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物价指数突飞猛进,五大“官倒”——光大实业公司、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中国工商经济开发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遭到国家审计署审计。
1990年1月,中信收购泰富发展,更名中信泰富。中信香港将资产和业务注入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由小型地产公司一跃成为超过40亿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1990年2月14日,中信香港以每股4.55港元,斥资103亿收购香港电讯2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1992年2月13日,中信泰富收购香港最著名老牌洋行——恒昌企业。
1995年2月,中信证券成立。2002年,中信证券上市。中信证券是中国最大的券商。
1995年3月26日,中信与伊朗德黑兰城乡铁路公司签署协议,承包修建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德黑兰地铁工程被称为“总统一号工程”,是中东、北非第一个地铁系统。
2001年,中信集团成立。
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成立。中信控股是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2003年,中信集团参与的联合体中标“鸟巢”。
2005年11月25日,中信实业银行改名“中信银行”。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A+H股同步上市。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因外汇期权合约巨亏,面临破产危机,引发港股震动。中信集团紧急注资拯救,损失不详。
2008年1月,中信集团、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信汽车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网络有限公司获得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和VSAT业务经营许可证。
2008年3月,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
2008年4月,中信国安集团无偿受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持有的51%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股权。
2008年5月,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中信集团组织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人民币7,322亿元。中信海洋直升机公司选调12架主力直升机和骨干人员组成抗震救灾飞行队,出色完成救援飞行任务。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0.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11.61%股权,完成收购后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成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8年6月,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有条件通过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暨重大资产出售事宜申请。
中信集团、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配发股票7.89亿股,募集资金约25亿港币。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首次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行业拆借市场。
中信资源澳大利亚公司斥资9,973万澳元增持澳洲上市公司麦克阿瑟煤炭公司股权至20.39%,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中信国安通信有限公司及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投资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信集团承包建设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主体育场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中信国安第一城在奥运会期间成功接待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总统等奥运贵宾。
2008年10月,中信集团、中信国安集团共同出资32.6亿元投资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成为其最大股东。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就投资外汇期货合约形成潜在亏损发布公告,预计投资外汇期货合约亏损金额超过150亿港币。
2008年11月,中信集团和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成功私有化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私有化后中信集团持有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约70.32%股权。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增持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至10.07%。
2008年12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中信泰富向中信集团发行可转换债及由中信集团承接部分外汇期货合约的方案。中信集团按每股8港币价格认购中信泰富约14.5亿股股票,完成认购后中信集团对其持股比例增至57.56%。中信集团按澳元兑美元汇率0.7水平承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约53亿澳元期货合约,中信泰富支付中信集团对价约91.6亿港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中信产业基金发起设立金额约6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
2010年5月,中信集团启动整体上市。
2011年9月01日由山西太原钢铁集团与宝钢集团、中信金属公司、 鞍钢和首钢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国铌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以19.5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铌公司巴西矿冶(CBMM)15%的股权CBMM由巴西Moreira Salles家族控制,五大企业完成入股权后,该家族仍持有七成控股权。
2013年1月,中信集团控股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成为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最大股东。
2013年4月,中信集团控股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成为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最大股东。

③ 怎样科学评价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角度分析中信泰富案例:

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 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

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

报告的可信性、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包

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与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

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是从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角度提出的,是对

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高度提炼。建立一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仅从某

一要素来考虑,而必须统筹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通过对企业各项经

济业务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根据设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分别从内

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

从此次中信泰富投资外汇衍生品造成巨额亏损及应对始末我们

可以发现,从这五个要素来看中信泰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我们

应从中吸取教训,深深反思。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 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它成份的基础。包括:

(1) 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如有无描述可接受的商业行为、利

益冲突、道德行为标准的行为准则;

(2)员工的胜任能力。如雇员是否能胜任质量管理要求;

(3)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如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管理层;

(4) 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如管理层对人为操纵的或错误的记录

的态度;

(5)组织结构。如信息是否到达合适的管理阶层;

(6) 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关键部门的经理的职责是否有充分规定;

(7)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如是否有关于雇佣、培训、提升和奖励雇员的政策。

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指责、司法介入,作为中信泰富董事

局主席的荣智健居然表示自己对合同“不知情”。 据中信泰富审核委

员会的调查,此事并不牵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而是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应对风险政策,且在进行交易前未按规定取得董事会主席批

准,超越了其权限所为。

如果情况真的属实, 那么我们不禁要质疑中信泰富的内部环境存

在多么大的漏洞!涉及到几百亿金额之巨的大合同,公司财务层可以

不经过董事会主席的批准擅自行事, 且先不论员工的诚实性和胜任能力,仅就中信泰富这样的红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授予权力、责任的方式就值得深省!如果每个部门都各行其是,不请示、不汇报,一盘散沙的结构,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整个企业运营系统就会存在很大的漏洞;企业管理层犯错的危险系数也被放大,这样恐怕企业离败落已不远矣,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 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的要素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及反复的过程,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管理阶层须谨慎注意各部门阶层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企业的风险一般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产生的。

中信泰富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在问题, 累

计期权的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收益固定但风险却无限。中信泰富

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 这笔合同并未考虑相关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从而为日后的无限量亏损埋下祸根。

事实上,在中信泰富事件之前,累计期权因为高风险在业内已经

声名狼藉。面对如此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中信泰富还投入如此巨资,我们不禁要怀疑其风险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中信泰富在签订澳元期权合约之前,对澳元外汇走势没有做科学评估,盲目进行交易。中信泰富进行外汇交易不只是为了对冲风险,而是为了谋取暴利。作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自己也承认:“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未经过恰当的审批, 而且其潜在的风险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说明中信泰富在做出重要决定前并未考虑潜在的最大损失。风险控制关系到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若不健全,本身就是企业的一大风险源。

一个内部治理结构混乱的企业,其风险控制的能力肯定就差,从

而发生的经营风险也多。中信泰富需借此机会,针对衍生工具业务的

特点,建立专门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工

作程序,严格控制投机性交易,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保证单位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理论上,控制活动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实践中,控制活动形式多样,可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一种手段。

2008 年 10 月 20 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首次披露持有超

过百亿澳元的累计期权,并称早在9月已经察觉其潜在风险。为什么在已经察觉其风险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却不作为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损失也不会达到155 亿港元之巨!

中信泰富事件折射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弊端和漏洞。

虽然在最近的几年中,市场监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推动我国

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在健全公司治理的规章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要看到,仅仅有规章而没有落实,公司治理的风险仍然是巨大的。

尽管公司有很多的规章,实际上都成了摆设,而没有被执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的落实甚至比制度本身更重要,因为没有被落实的制度形同虚设。所以,控制活动一定要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据荣智健所说,公司的巨亏问题在于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政策,公司本已设立的双重审批制度也未能阻止事件发生,说明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在操作上违背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原则,其已有的内控环节形同虚设,对高管人员约束的制度欠缺。制度的落实甚至比制度本身更重要所以,控制活动一定要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

中信泰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其一,荣智健的公开信中说道:“财务总监周志贤未尽其应有职责,没有将此交易提请董事局主席关注。”其二,对外披露不及时。在2008年9月12日通告称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未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但不过一个月就披露因炒外汇巨亏,而早在早在2008 年 9 月 7 日主席荣智健与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就已知悉,而直到 2008 年 10 月 20 日,该公司才正式对外坦诚损失。此举涉嫌延迟披露、非法陈述,违反香港证监法规。由此看出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失真及受人为操纵的现象。其三,会计信息未得到充分体现。财务董事张立宪在6月底以前也做过类似交易并有盈利,但未在报表中表示,所得利润放在准备金账户而非损益账户,这就没有引起公司管理层对交易风险的足够重视。另外,对于公司经营中如此之严重的违规行为,就没有一名员工对其风险性和违法性提出质疑。试问公司内部是否有适当的沟通与反映渠道的存在?

5.内部监督

该要素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中信泰富作为在业内颇有影响的红筹股公司, 其自身的内部监督

却没能合理有效的设计与落实。 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志健的公开信中称,“集团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风险对冲政策,在进行交易前未按照公司一贯规定取得董事会主席的事先批准,超越了职权限度”,

“财务总监未尽其应有的把关职责, 没有将此等不寻常的对冲交易提请董事会主席关注”。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公司的监督程序与监管人员在哪里呢?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报告指出, 中信泰富巨额的外汇交易亏损反映该公司欠缺适当的内部监管,透明度不足。要知道没有监督与制衡的权利是危险的,是可怕的!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且实施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就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再控制,即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因为,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完备,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考核,没有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施以恰当的监督,则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任何一项控制措施都必须从上述五项要素进行考虑,首先基于企

业现有的内部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包括公司层面的风险和业

务流程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针对风险

评估确定的风险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与此同

时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和沟通机制,对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内部信息

和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及时反馈至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

各方,并同时实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以提高控制措施实施的有效

性,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中信泰富正是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

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违规,结果导致内部控制

系统漏洞百出,最终成为其巨额亏损的根本原因。

④ 全球金融危机的大事记

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3月13日 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8月9日
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 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 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8月20日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美次级债危机波及英国 北岩银行遭挤兑拟分拆出售
11月01日 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
12月06日 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布什宣布次级房贷解困计划
12月12日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贴现率下调至4.75%
12月13日 美欧央行联手应对信贷危机 1月15日 花旗宣布,该行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并表示将通过公开发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筹资125亿美元。
1月17日 美林公司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每股由同比的2.41亿收益转而亏损12.01美元。
1月22日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基点至3.50%,隔夜拆借利率下调75基点至4.00%
1月30日 瑞士银行宣布,受高达14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冲减拖累,2007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亿美元亏损。
1月31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0%,将贴现率下调0.5%,至3.5%。
3月12日 美联储宣布,将扩大证券借贷项目,向其一级交易商出借最多2000亿美元的国债。
3月16日 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并为初级交易商创设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
9月7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9月14日 美国银行14日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已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
9月15日 雷曼申请美史上最大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
9月16日 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元收购有着94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售价仅有美林股价峰值的三成。
9月17日 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不足两天,美联储开创先河,宣布向危在旦夕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变相接管该集团。
9月18日 美联储为首的六大央行再度联手,宣布共同向金融体系注入高达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货币市场的吃紧状况。
9月21日 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所余最后两家改弦易张——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已获批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联储监管。
9月24日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两房与雷曼等公司展开贷款欺诈调查。
9月25日 美国第三大银行摩根大通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了陷入困境的美国最大的存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
9月30日 美股经历黑色星期一,道指跌幅6.98%,分别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点数跌幅和2001年“911”事件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0月8日 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降息50个基点;中国降息27个基点,并暂停利息税。
10月13日 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向法庭申请债权人保护,成为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破产的首家金融机构
11月8日 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9在巴西圣保罗开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12月29日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2009年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多达10亿人因粮食短缺而挨饿。
12月30日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出口为主的日本企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到2009年年底,单是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就将有10万员工要被解雇。 1月7日 美国政府正式向花旗通用提供200亿美元紧急贷款
1月19日 英国首相布朗19日再次宣布推出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以促进银行发放贷款。
1月24日 微软第二财季净利润下跌11% 计划裁员5000人。
1月27日 美国汽车市场10月的销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2%,这是美国汽车市场自1991年以来的最差水平。
2月4日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积极敦促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总额高达8190亿美元的拯救美国经济的新经济刺激方案。
2月5日 日立公司预计2008财年亏损可能达到7000亿日元(折合美元78亿),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亚洲企业出现的最大年度亏损。
2月6日 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将出现数十年来首次年度净亏,公司业绩将从原先预计的500亿日元纯利润变成3500亿日元净亏损。
2月10日 瑞银集团发布四季报显示,该集团当季出现约69亿美元的亏损,主要来自于投资银行风险头寸损失,全年亏损170亿美元
2月11 日瑞士信贷四季度亏损60.2亿瑞士法郎,计划裁员5200人
2月12日 美国会两院达成妥协,总额为7980亿美元的新政府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形成
2月15日 日本GDP萎缩12.7%,降幅超过预测,为自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一次
2月19日 规模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终于尘埃落定,这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刺激方案
2月24日 经济危机对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影响日益加深,汇率直线上升、外资逃离,使得部分东欧国家可能考虑不再偿还债务,金融危机“第二波”担忧蔓延
2月27日 美国政府与花旗达成股权转换协议,美政府在花旗中的股权比例将升至36%,同一天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宣布2008财年巨亏241亿英镑,英国政府担保3250亿资产
3月2日 AIG公布的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在该季度巨亏617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额。相当于每股亏损22.95美元。
3月6日 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先后将基准利率大幅下调50个基点,分别降至0.5%和1.5%,各自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3月9日 俄罗斯过去5个月耗尽了35%的外汇储备,GDP单月同比下降8.8%,工业生产产值同比下降16%,创15年来最大降幅。
3月11日 花旗宣布2009年1月和2月实现盈利190亿美元,几乎达到2008年前3个月的210亿美元盈利业绩。道指暴涨5.8%创2009年最大涨幅
3月13日 美国银行宣布200*年前两个月实现盈利,道指大涨近240点,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共上涨了600余点。

阅读全文

与外汇巨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名品世家股票 浏览:795
通达信缠论MACD指标公式 浏览:727
资金盘能提现吗 浏览:900
国有银行公积金贷款资格 浏览:140
什么是外汇清算 浏览:171
期货aa公司 浏览:214
2500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元 浏览:603
600383资金流入 浏览:333
58租房贷款 浏览:478
鲁银投资借壳最新 浏览:109
犇犇理财师 浏览:175
高逸投资 浏览:478
捷安特股票 浏览:594
中美三层次小交易 浏览:89
股票月线天量 浏览:728
最新创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914
7月取外汇 浏览:620
股票买单数字什么意思 浏览:675
000390基金现在多少钱 浏览:115
退休人员19年长工资金额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