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2010年外汇欧元的重大新闻有哪些

2010年外汇欧元的重大新闻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4 16:46:23

① 2010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年报中国际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欧元、日元占比

据德意志银行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对全球外汇专储备结构影响有限属,在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期间,全球外汇储备结构变化不大。

其间,工业国家欧元储备占比增至25.15%,增幅为11.63%;其美元储备占比降至64.66%,降幅为4.55%;新兴经济体欧元储备占比增至29.51%,增长2.75%,其美元储备占比则降至58.04%,减少6.46%。同期,世界黄金储备结构变化也不大,黄金储备占比仅增长了1.9%,在工业国家黄金储备总量从7.124亿盎司降至7.002亿盎司的同时,新兴经济体黄金储备总量从1.402亿盎司增至1.701亿盎司,增幅超过21.37%。 报告指出,欧洲债务危机也不会动摇欧元作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因为各国央行和国家基金与外汇交易商不同,前者是从长计议进行投资决策的。

② 外汇黑天鹅事件近年来有哪些

1.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从1997年7月开始,一系列的货币贬值,东亚和东南亚金融都受到冲击。
这一次的黑天鹅事件从泰国泰铢贬值开始,在泰国政府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宣布当天泰铢就贬值了20%。这一危机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泰国外汇政策不当的因素,也有国际游资的冲击。
国际炒家横扫东南亚之后往东亚发展,每扫过一国,该国货币大幅贬值,马币林吉特、新加坡元、菲律宾比索、印尼盾等等无一幸免于难。
这场金融危机使得大部分东亚货币贬值38%、国际股市暴跌60%、多国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甚至政权更迭。
最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救援贷款,对东亚各国实施经济救援和干预,才阻止了这一危机。
2. 互联网泡沫破裂
互联网泡沫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呈指数级增长。
低利借款、廉价资产、市场过度自信和纯粹投机共同吹起了这次泡沫。
风险投资家们争先恐后地投资每一个互联网相关的企业。
这些企业烧钱圈地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他们在几年内无法盈利,而投资者们却都忽略了这一基本面只顾盲目追捧,在这些企业上市第一天股价就可以翻三到四倍。
2000年3月10日,戴尔、思科这样领头企业的股票突然出现了大量卖单,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
仅仅在几周之内,股市跌去了10%的市值。随着资本市场的枯竭,烧钱圈地的互联网企业难以为继。
这些数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在几个月内变得毫无价值。到2001年底,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纷纷倒闭,数万亿美元的投资全都打了水漂。

3. “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遭到被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后倒塌,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也遭客机袭击导致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一时间,举世震惊。
美国股市休市了四个工作日,直到2001年9月17日才恢复,恢复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7.1%,标普500指数下跌5%。
仅仅5个交易日,股市缩水1.4万亿。
这一袭击造成的直接损失1780亿,间接损失不计其数。恐怖主义也成了全球经济的黑天鹅。
4. 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拥有25000名员工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债务高达6190亿美元。
10月全球股市市场缩水了10万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1年美国经济经历了短暂衰退后,美联储为了提供流动性,在一年半之内连续降息11次。
低利贷款燃起了普通群众——其中不乏缺乏稳定收入甚至没有收入的人——买房的冲动,进而推高了房价。
宽松的信贷环境加上住房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得高收益的次级按揭贷款成了新的投资沃土。
这还不够,银行家们采取了30-40倍杠杆投资次级贷,疯狂攫取利润。
然而好景不长,美联储提高利率、房价攀升至高点,2007年次贷危机浮出水面。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各国央行统一步调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美国政府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
这场次贷危机可以说是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

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始于2008年,冰岛的银行体系率先崩溃。
2009年10月希腊被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正式爆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相继爆出财政问题。
欧洲各国债务危机的起因也许各不相同,但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1、欧元体制先天存在弊端;
2、欧盟各成员国协调不够;
3、预防机制不健全。
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衰退,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等因素都加剧了欧债危机。
2010年后欧洲主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救助计划,欧盟、欧洲央行及IMF也提供了大额资金援助。
而接受救助的几个重债国家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在接受救助的三年后,2013年底,爱尔兰成为首个推出救助的欧元区国家,西班牙、葡萄牙也陆续退出救助计划,标志着这一轮危机缓解。
6. 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继发生海啸,导致世界最大的在役核电站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该事故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被评为最高级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受此影响,全球股市震动。
英国富时100指数应声下跌近200点,法国CAC40指数下跌3.5%,德国DAX30指数下跌4%,道琼斯指数开盘后立刻跳水290点。
日经225指数在开盘当天下跌6.18%,第二天再下跌10%。
日本央行紧急向市场投放26万亿日元资金,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现在的投资者更关注全球格局,一次天灾引发的事故就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

7. 油价暴跌
2014年6月开始,石油价格在半年内从每桶100美元下跌至60美元。
石油是支撑俄罗斯、伊朗等出口大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中东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导致油价下跌的因素除了石油需求的减少、页岩油产量的增加外还可能存在政治因素。目前石油价格在50美元徘徊。
8. 中国股灾
2015年上半年股市如火如荼,前五个月新开账户超过3000万,到了6月股市泡沫开始破裂,A股在一个月内跌去三分之一的市值。
就在黑色星期一前一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0.1610跌至0.1564,跌幅达2.86%。
这一次的股灾在经济下行的大前提下,清理场外配资、伞形信托导致杠杆资金连环爆仓,发生股市大规模踩踏,同时IPO的加快发行也抽走了大量资金,降低了场内流动性。
2016年1月4日A股首个实施熔断机制的交易日,A股下跌7%,1月7日开盘不到半个小时A股再次熔断提前收盘。
政策因素再次引发股市大震荡。
9. 英国脱欧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
英国脱欧是基于提高全球竞争力、摆脱欧债危机的拖累和欧盟规章的掣肘等考量。
然后长期来看,脱欧将使得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全球市场对英国脱欧之后的发展并不乐观,英镑应声大跌,兑美元汇率跌幅超过11%,是有史以来最大单天跌幅。

③ 2010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迹象
近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结束迹象初显。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法国和日本经济环比均已恢复正增长,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也明显放缓(见表1)。其中,美国房地产销售连续上涨、二季度私有部门投资以及实际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规模下降幅度显著收窄,净出口和投资已对GDP做出积极贡献。德国2009年8月份服务业信心指数创出2006年1月以来最高,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创三年多来最佳。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9%,按年率计算增长3·7%,为5个季度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另外,日本采购经理人指数、商业环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已止跌回升。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09年3月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GDP增长6·1%。巴西二季度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最强反弹, GDP增长6%;而二季度经济创纪录萎缩10·9%的俄罗斯, 8月份制造业也出现止跌回升的信号。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近来纷纷调整之前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测,就连北欧联合银行的经济预测报告也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开始复苏。各主要国家政要也发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IMF 2009年10月1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 (见表2),下降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计, 2010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明显提高。
二、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主要国家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这一方面说明,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所恢复,但受制于政策性引领复苏的局限、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政府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全球经济即使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 2010—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仅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一)政策性复苏的局限性
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大多采取了财政刺激手段,且效果明显。这种依靠政府政策手段挽救危机,或刺激未来复苏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复苏特征。政策性复苏的后果就是政府脱身时机难以把握,而企业和市场对政府政策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市场扭曲,的市场秩序较难恢复。而政府如何、怎样退市成为未来经济走向一个重要因素。政府介入加深、过晚退出,可能导致恶性通胀;政府过早退出,前期刺激计划的实施出现折扣,又会影响经济复苏。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遏制恶性通胀方面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政府有效的退出将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经济体对是否继续对市场给予支持暂时达成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矛盾,或某一方单独退市的可能。
(二)金融业修复的复杂性
本次经济衰退源于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受到的打击最大,一是泡沫破灭、财富减少;二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资金相对减少,未来修补非常困难,也需要时间;三是金融业破产、利润下降、投资和就业下降趋势尚未逆转。即便考虑到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偿还政府的救助资金,但金融机构的“疗伤过程”仍需时日。因此,当前刺激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来自政府的扩大支出,金融部门惜贷现象依然严重,并且可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目前贸易融资困难已成为抑制贸易增长的障碍之一。
(三)解决高失业的困难性
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自2008年失业人数迅速上升以来, 2009年以来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见表7)。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联合国报告预计, 2009—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鉴于全球国际经济形势最乐观估计也将在2010年才开始好转,而大部分国家只有在2011—2015年间实现经济加速增长,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全世界可能要迎来一场持续6~8年之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危机。大规模就业增长如果无法恢复,消费的真正增长就只是一个愿望,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受到掣肘。
(四)政府再融资的艰巨性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经济尽快摆脱衰退恢复增长,各主要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计划,其中包括不断加大力度的政府财政安排,这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美国政府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欧元区和欧盟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69·3%和61·5%分别升至77·7%和72·6%,远超60%的上限。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经济危机导致的税收减少以及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未来几年日本财政状况将进一步趋于恶化。继续融资的难度相当大。
(五)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长期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美联储已释放和承诺了12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系统,约占美国GDP的83%。这一大笔货币供给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将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无疑使流动性泛滥,也为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奠定基础。正如大量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出现增长回落和通胀抬头的现象。但是,这种增长的回落和通胀的抬头并不是一种临时的短期现表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2009年之后世界经济核心特征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而通货膨胀开始抬头。
三、国际贸易竞争的严峻性
鉴于经济恢复步伐不会太快,进口需求的增长也不会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目前不但新兴市场希望通过尽快恢复出口保证本国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也试图利用增加对于外部市场出口,扩大或保持经济复苏的局面,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较过往更加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贸易逆差国,还是传统的贸易顺差大国,都依然寄希望于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资料来源:各国海关统计暖势头,但下降幅度仍保持两位数。WTO预计, 2009年全年全球贸易(剔除价格和汇率影响后)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减少14%,发展中国家减少7%。IMF预计, 2009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1·9%,其中,发达国家实际进口、出口将分别下降13·7%和13·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下降9·5%和7·2%。2010年均将恢复增长,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四、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大祸害
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和21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的带动下较快摆脱衰退迅速反弹的愿望一样,目前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将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张。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优先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似乎把新能源当成了救命稻草。但研究和现实表明,目前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化仍显遥远。在“保增长”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题压力下,各国的政策基本上仍属于急功近利型的,并没有彻底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和动作。而目前最能显现政策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抓住复苏的机会,扩大出口,把东西卖给别人。当每个国家都如法炮制,只想把东西卖出去,而当市场新增需求依旧有限、经济复苏缓慢且非常脆弱时,守住自己的市场又成为本能,近来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手段的出现,无不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
五、中国挑战依旧严峻
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④ 2010年欧元走势如何

1、美元和欧元的地位,决定了美元必须打击欧元。这也是当初欧元成立的时候,要对抗美元一样。
2、欧元带有先天的不足,就是多国组成。并且在科技,文化,军事,经济各方面都落后于美国的。
3、经过2008年的打击后,欧元区会不会分崩离析还未知,但是复苏之路还很远。至少比美国要慢
4、所以,在美元进入升值的趋势之下,未来的欧元相对于美元来说将是下跌的。

⑤ 什么是纾困基金

纾(shu) 意思为解决,缓解,欧盟专门成立的救助欧元区国家的基金

⑥ 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大的原因是什么

帮你找出的答案。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汇率的基础知识。关于汇率的决定,是大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博弈,贸易摩擦、贸易战、就业组织、失业率等众多复杂因素掺杂其中。在学术界则把购买力平价当做一种理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理论。

它怎么来决定一国与一国之间汇率的比价呢?就是通过看在各国购买同样的消费品,尤其是大家经常所需要的消费品的价格的比率,来决定汇率的比率。比方说,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包,在中国可能是卖1美元,而在美国可能是卖3美元,它就认为两国的比价大概可能是1∶3。

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汇率的决定机制,这是学术界的观点,所以,当年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曾经就以麦当劳汉堡在中国和美国的价格比率做出一个建议,说中国兑美元的汇率是被低估了56%。

实际上,在各国政府的汇率决定当中,不会采取这样一种决定的方法,所以,我们把它当做一种非常有趣的汇率决定的方法来与读者分享。汇率是由大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就业、贸易战等等各种综合因素的考量之后决定的。

这次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中国压力非常之大?是因为以下几点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续贬值;其二是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其三是国际热钱的投机。这三大因素综合发力,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美元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持续贬值,对16个主要国家的货币都是贬值,那在过去的四五年里面,美元实际上已经贬值超过了40%。

美元为什么会陷入一个贬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贬值的大背景是美国的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美国民众处于多年过度消费状态,都是借款消费。中国现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产值,我们是一个低收入国家,其实相比美国,我们大家都是富人,因为我们在银行都有存款,而美国人是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是借款消费,所以呢,有人提出来,美国是全世界最“负有”的国家,因为美国人均负债15万美元,这就是美国过度消费的结果。

其次,此次美元贬值的核心导火索又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所以,请大家注意,这个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对于各国的经济,对于汇率都有极大的影响。

美元危机,是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导致了次级贷款出现了重大问题,次级贷款又被几何级地放大到了“次级债”,次级债的债务危机,也是大家现在通常所讲的“次债风波”。“次债风波”导致美国陷入了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

此次中国经济受到美国经济这么大的影响,实际上表明了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国感冒了,中国就得打个喷嚏,这是非常形象的一个表达。

正如我们天天喜欢讲的,中国正在对全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东方睡狮正在崛起,不可否认,这完全成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中国也不得不受到来自于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我们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闭关锁国”的时代,无法回到我们内生循环的时代,我们是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下,中国在影响着世界,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

美元持续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大难以估量。我们就来回顾导致美元贬值的罪魁祸首之一的“次级债务风波”。

现在的经济学家普遍都认为,美国正在陷入历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经济衰退,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仅次于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经济大崩溃以后的经济衰退。无论是长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还是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甚至是过去被奉为神明,今天很多人认为是他制造了美国泡沫的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认为美国已经陷入一个经济衰退的通道。那美国这次经济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国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联网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从5000多点下降到2000多点,到今天也没有恢复过来。当时也有人认为,美国将陷入一次衰退。美联储是通过“吹大泡,抵抗小泡”这样的做法来避免美国经济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产,所以,通过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地上涨,促使美国当时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当时,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超过了各界普遍的分析与认识。房地产的贷款政策非常宽松,为了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不用还钱不用交钱就能贷款住上房子。这种做法听起来令人震惊。

所谓次级贷款的危机,就是因为美国放宽了贷款政策。过去,贷款只能够提供给那些优质贷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级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证明的这样一群人,发放优质贷款,使他们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产价格不断在上涨,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美国的银行铤而走险,把房地产贷款发放到那些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手上。这些人过去是无法想象竟然可以申请到房地产贷款。这些人群的信用等级分相对比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没有收入证明,这样的房屋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贷款”。它是相对于优质贷款而言的。

那这些无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为什么敢贷款?因为银行给他要求的还款政策是“前松后紧”,前几年你几乎不用还钱,还得很少,但是,到后面突然就涨上去了。要还的钱突然涨上去也不可怕,因为银行会把你的房地产价格上涨部分进行转按揭再贷款,这样,相当于你还是不用自己还钱。这些贷款户就发现,有房子住为什么不住呢。反正房地产价格在不断上涨,还不用还钱。于是,大家都很高兴地进行了次级贷款的申请与次级贷款的发放。

这里面,整个游戏规则的假设前提就是房地产价格不断地上涨。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也会出现这样盲目的乐观,非常值得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警醒。

仅此还远远不够,如果只是次级贷款,以美国的家底,绝对不会让美国蒙上经济衰退的阴影,问题是次级贷款被证券化以后,就成几何级地放大了风险。投资银行发现,次级贷款这个生意模型不错,房价不断上涨,要赚更多的利润,就要把次级贷款证券化,也就是发行了次级债券。把它反复地分割,反复地打包,然后推广到资本市场上,让更多人进行交易和购买,这就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重要体现。

在美国,凡是一个业务有未来现金流,就具备被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比如说,在美国,甚至有一种“死亡债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后的保险金提前拿出来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来用,这个保险金是你死了以后留给继承人的,那何不拿出来自己先花了?美国人的这种心态,跟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连保险都可以被证券化、被债券化,可想而知美国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么发达。

这样一个次级贷款推出的次级债券被推到市场以后,怎么让大家蜂拥而至来购买呢?因为,毕竟它的贷款风险还是非常之大,因为,这些都是那些没有收入证明的人去申请的房地产贷款。美国的银行都非常聪明,也非常有盈利的冲动,所以,他们做通了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工作,通过标普和穆迪等知名评级机构,给这个债券评级到3A级。

各位读者朋友要注意,这些债券评级机构不是国立的,不是官办的,而是民营公司。所以,这些民营公司在把次级债券评高到3A级的过程当中是有盈利冲动的。它可以获得评估费,甚至可以在交易当中获得一笔分成费。3A级的债券当然会受到投资者广泛的追捧。这时,保险公司一看,哎,这生意也不错,那我来给你提供保险吧。于是,参与者都越来越觉得心里踏实了。不断上涨的房价就使得所有参与者都获利了,所有参与者都获利了,就必然推动了整个次级债券的不断发展。琳琅满目,纷繁复杂,五花八门,从几千亿次级贷款扩展到了几十万亿的次级债券、保险等等。这就使得美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金融风险旋涡之中。

这种“天方夜谭”的故事,几乎是一个后现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么,谁来扮演那个小孩,戳穿这个“谎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它发端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个泡沫破裂必然源自于房地产价格的下跌。随着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购房者就开始违约不还钱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偿还能力。购房者一旦违约不还钱,银行就只能把这个房地产进行拍卖。随着拍卖的增多,房地产价格不断地下跌,连环的下跌、持续的下跌,进一步引起更多的人还不了贷款,更多的房地产被拍卖。这种时候,整个房地产价格陷入一个下跌的通道。

此时,三大评级机构又跳出来了,说不能给3A级了,次级债券有风险。它这一评可好,债券价格也下跌了。相应的,所有的金融机构这时候都亏损惨重,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养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险基金,你能够想到的几乎所有美国的金融机构都陷入了严重亏损。在过去的一两年里面,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管被迫纷纷辞职,从高盛银行的董事长,到美林证券董事长,再到贝尔斯登投资银行的董事长,纷纷辞职下课。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么呢?是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和美国老牌的投资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纷纷严重亏损,就导致了美国金融当中的流动性严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去四五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让很多人赚着钱了,今天,房地产价格下跌之后,这些人就被套牢了。这种情形警醒我们:大家以后在自己投资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了所谓的大牛市、大发展的时候,要有警戒的意识。无数的案例、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出来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还的。〖=B〗美国次级债券的危机,重创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和美国的房地产系统,使得美元加速贬值。美元加速贬值,转化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汇率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定机制,汇率是货币的核心,货币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美元、欧元、石油、黄金这些国际重要的金融要素里面,都是大国博弈的结果,都是各个国家之间主流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各个阶层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结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办法把这些规则和原理去固化,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这些既得利益者进行连续博弈的一个过程。

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博弈的结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就业、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参与博弈过程的结果。人民币自2005年以来进入持续升值轨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贸易结构失调和失业率趋高压力的影响。急剧放大的一般性贸易逆差、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率的上升使得美国的政党、政府不得不通过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方法来上演对美国选民的政治宣传秀。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改变不了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却是大国之间博弈的一个力量。同时,中国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参加“中美年度战略经济会议”时就明确提出对美元持续政策性贬值的批评,而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布局的完成,人民币汇率单边上升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常常是冲抵的,很难有哪个国家是绝对的受益者或者沦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是地方政府、产业协会,还是企业,都无法左右或干预、影响宏观经济。我们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后积极去应对,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和心态。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错特错。〖=B〗我们要极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产生的损失,对一个国家、产业、企业和民众的影响可能会远大于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后处理日元兑美元汇率政策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当时,日本经济历经战后40年重建已然成为庞然大物,从规模上看仅次于美国,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在特定产业和制造技术领域甚至超越美国水平。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采用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因此,经济的发展就导致日本制造产品像潮水一样涌向全世界,特别是涌向美国,引发美国对日本出现持续而巨大的一般性贸易逆差,招来美国劳工组织和产业保护势力的强烈抗议。

这种抗议很快转换成一种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1985年,美国在纽约市中心的广场饭店召开西方七国会议,强烈要求这些发达国家经济盟友改变当前经济政策,通过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来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帮助美国缓解因为巨大贸易逆差而导致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同时,加大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图通过资本项下的资金节余来弥补一般性贸易导致的逆差。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本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在本次会谈中受到压力最大的国家。日本被迫快速进入升值轨道。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250∶1一路飙升到了120∶1,稍经反复之后又继续摸高,最高达到了79∶1。在这样快速升值的过程中,日本国内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产价格为例,最高的时候,日本皇室拥有的一座皇宫所占土地的估价几乎可以买下美国整个加利福尼亚州。日本国民一夜之间成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体,他们疯狂地购物、购买艺术品、购买全球市场的股票、购买建筑物,大批大批地周游欧美国家,所到之处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这种经济上的乐观主义情绪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纪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轰动国际社会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说不》。这本书中所流露出来的经济独立引发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甚至有媒体惊呼,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日本世纪。

在《广场协定》签订后的五年里,日本在当时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资产的价格大幅度抬升,房地产价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价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长,国际投资资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兑美元汇率,其后又通过“远程核打击”做空远期外汇指数抛出日元,导致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巨幅波动,随后出现了资产泡沫的紧缩,这个大泡泡被吹破。国际游资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达70%,房地产跌幅达60%,如此整体性、全局性暴跌,势必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其毁灭性与严重后果无异于一场金融大地震。

日本经济迅速进入不景气时代,企业被迫大量裁员,银行被迫缩紧银根。曾经被作为日本经济奇迹谜底的“银企联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击。一批金融机构破产,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由于汇率的不稳定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出口市场信心。以出口为导向的出口经济政策不得不进行转型。日本此次金融战败造成的损失绝对不会小于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损失。直至今天,这段“失去的十年”对东亚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依然深刻。

从日本经济的战败中,中国学会减少通过政府去人为设计大型财团,避免银行与企业之间无风险控制的合作,强调保持汇率的稳定性和对外汇的严格管制。同时,日本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产业外移也促成了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

无独有偶,在10年前,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对东南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这之前,亚洲经济奇迹被全世界所瞩目,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就像一场大地震一样终止了所谓的亚洲奇迹,在整个过程当中,亚洲损失真金白银至少在数千亿美元。

相比金融危机后的日本与东南亚企业,今天的中国企业赚钱无疑要容易得多,这就是一个宏观经济环境对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影响。当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其实谁都能挣钱,无非是多与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挣钱,大家相差不大。当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却连聪明人都很难挣到钱,好的企业挣钱都相当不容易。

我们对这样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认识,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在货币贬值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后动荡,而东南亚国家是剧烈贬值,但是,同样的结果都是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系统出现大量的呆坏账,银行被迫关门,企业被迫关闭破产。

在这里面,我们看到,房地产、股票这些资产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我们的金融知识必须补充与提升,否则将蒙受严重的损失。与日本和东南亚相比,各位读者朋友的金融知识还相差甚远。当金融大地震来临的时候,他们都出现了应对上的错误,都没有进行积极的预防,那更何况我们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对产业、对企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对民众产生的影响,将远大于自然大地震,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和积极的预防准备。

美国经济的秘密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考虑到两种交易对本国货币流动性的重大影响,一种是贸易往来所产生的结余;另一种是资本型交易所产生的结余。进出口贸易中间,出口所产生的收入大于进口的各项支出,就称之为顺差;反之,则称之为逆差。在资本项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资本大于本国流出的资本,这称之为资本上的顺差;反之,则称之为在资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个经济体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资金流动的平衡,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一般性贸易方面产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须在资本性项目下产生足够的顺差,以此平衡整个资金流动。如果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平衡,比如说,一个国家在一般性贸易以及资本性的项目之下都持续地出现逆差,就会导致这个国家在经济层面上出现收支不平衡,这种收支不平衡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诱发这个国家的金融风险。通过金融风险的扩散,影响到这个国家的一般性贸易和产业结构,影响到该国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进而深刻地影响到该国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衰退。

因此,任何国家,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性质,都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平衡。众所周知,美国在一般贸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贸易为例,2007年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美国大量的一般性对外贸易逆差,必须通过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结余来进行平衡。因此,美国经济的一个很大特点就在于,它必须通过金融的手段来控制产业,同时,也必须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谓金融的手段,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美国必须持续地在经济生活中间,要么通过自身的信用实现持续的负债,要么通过自身资本市场足够高的回报率来吸引投资和投机的外来资本。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因此,美国保持庞大的国债来维持一般性贸易失衡下的经济运转。但又不能仅仅依靠庞大的国债,它必须发育出来足够多的、足够想象空间的庞大资本市场,而这个资本市场必须源源不断地给投资人带来更大的回报、更高的预期和更有效的金融产品,以便不断地吸引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以及发达国家的既有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进入到美国的资本市场,以此来实现资本项下的节余,对冲一般型贸易的逆差,形成国际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国经济的特点来讲,实质上它是一种金融经济。金融经济就必须强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报率。因此,美国必须不断地制造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并依托这个高水平的回报率来吸引海外资本,以实现美国经济的平衡。〖=B〗按照经济学的一般逻辑,回报率从哪里来呢?回报率是从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中来,回报率是通过不断增加对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等类似的要素的投入来获取。如果美国不能保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说美国不能保持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则美国经济无法保持对外部资本的强大诱惑力,也就无法保持自身经济的正常循环。因此,美国必须在生产要素的投放和生产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解决吸引资金的问题。

这种吸引效能如果通过传统产业来实现,那将非常之困难。因为传统产业的局限,现代技术的传播,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后发展中国家有很强大的后发优势,通过快速的模仿,通过密集的人力资源使用,通过资金与资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种后发的追赶优势,因此,单纯靠传统产业上的生产效率提升,美国很难获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率,也很难吸引世界资本流向美国。

美国的做法就是通过不断地开展所谓的金融创新,推出所谓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不断地提出更加具有诱惑力的回报水平,以便吸引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庞大资金。

⑦ 2010年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多少啊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是8.8408 中间价是8.8065 等等等等吧,你可以在新浪网的财经频道外汇专区查询到,有选择日期的,你可以自己看一下。还有下次记得多少给点分哦,呵呵,这次就当友情奉献 了。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2010年外汇欧元的重大新闻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没立遗嘱怎么分股票 浏览:190
股票复盘跌停 浏览:129
中铁融资单位 浏览:234
基金中证161725 浏览:885
r6理财收益 浏览:936
重庆墨烯什么股票 浏览:163
紫金信托公司 浏览:837
分时风警线指标公式 浏览:799
华融融资集团 浏览:591
融资超一成 浏览:152
通达信精美的薛斯通道抓牛股指标 浏览:583
信托为什么银监会 浏览:149
益鑫商城理财 浏览:541
PVC新材料期货指数 浏览:35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 浏览:150
世界量化基金 浏览:547
无忧理财怎么样 浏览:41
投资基金公司鼎晖 浏览:386
常士杉基金排名 浏览:77
广发消费升级混合基金净值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