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降准”对人民币汇率有什么影响
央行突然宣布降准,势必释放大量的流动性,而货币宽松必然会对汇率产生贬值压力,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呢?笔者认为概率不高。
今年年初以来公布的PMI等经济数据反映国内宏观经济下行态势依然严峻,通缩风险不断上升,加上12月外汇占款大幅负增长,近期实体经济资金面趋于紧张,下周又有多只新股发行,央行在此时降准应该主要是为了避免春节前流动性过于紧张,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同时刺激目前疲弱的宏观经济,而不是要开启人民币贬值的空间。虽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长依然主要靠投资拉动,资金已有外流迹象的情况下开启人民币新一轮贬值走势,引发的大规模购汇需求可能是央行难以承受的,因此央行目前考虑的可能主要是如何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至于本次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具体影响,应该主要是市场预期上的影响,未必会演变成即期汇率的大幅贬值。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已连续多日逼近跌停价,贬值预期不断上升,但在周三央行宣布降准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在中间价贬值的情况下并没有呈现极端的贬值走势。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周四跳空高开接近100个基点触及6.2560,离跌停价不足50个基点,但随后很快跟随美元指数的下跌而回落,并没有出现全天弱势的情况。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一直在6.14下方,限制了境内人民币即期汇价跌停的价格在6.2628以下,因此,只要后续中间价一直低于6.14,即期汇价前期的高位6.2676就不可能被突破。在非美货币纷纷贬值,资金外流加剧的背景下,为了避免单边贬值预期形成,防止资金外流的情况加剧,笔者认为中间价有较大的可能会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人民币即期汇率大幅贬值的概率也就变得非常小了。
受本次降准影响比较大的是人民币的远期汇率。由于本次降准将有效缓解境内资金面紧张的局面,若境内银行间市场利率相应下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贴水幅度也将会有所回落。
总之,本次降准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将远大于外汇市场;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影响将大于即期汇率;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将大于市场的实际走势。
B. 2014年11月,为什么外汇占款下降,中国需要降息、(降准)
美国停止QE,早前在美国以低息借贷、流入中国找机会的热钱开始回流美国,引至中国的流动资金不足,息率上升。
C. 外汇占款持续新低 降准还远吗
你说的应该是降息降准吧,确实从货币角度来说,双降可以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同时也会破坏经济,尤其对于货币向资本转化破坏尤为厉害。另外补充一句,双降不会挤出泡沫只会增大泡沫
D.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资金外流显然不会冲击汇率体系。同时外汇占款收缩反而为降准打开了空间。”
资金外流会有更多的人用手上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等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当然下降了。同时市场上的人民币也减少了,可以降准;如果市场上人民币没有减少又降准容易通货膨胀。
E. 哪位大神能通俗易懂解释下什么是外汇占款,降息降准对外汇占款的影响过程
1、国家正常的人民币发行是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的。经济好,人民币发行就多。内
2、外汇占款是国家仅仅容根据需要购买的外汇相应发行的人民币数额。
其实,就是打金融白条。
3、但这个白条实际上能进入流通领域,控制不好,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4、2001年后的房地产暴涨,就是金融白条的后果。
5、正常措施是加息、增加准备金,让人民币沉淀不动,对冲外汇占款造成的人民币泛滥。
6、降息降准将人民币赶出银行,反而加剧了外汇占款在市场中的流动。
F. 外汇占款减少了,为什么要“降准”
转自知乎
外汇占款数据过去一直是央行决定“降准”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央行最近一次降准是在2016年3月1日,那个时候的2月份,外汇占款比1月份减少2278亿。随后央行自2016年3月1日起,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
所谓外汇占款指的是央行为购买外汇(主要是美元)而占用的钱。在我国的结售汇制度下,外贸企业在外海赚取的外汇需要兑换成人民币,央行间接从这些企业购买外汇而支付出去的人民币就是外汇占款(当然外汇占款还包括其他,但主要是来自企业)。
如此一来,央行获得了企业的外汇,外贸企业拥有了央行“印出”的人民币。我们假定为100亿人民币,由于这笔钱金额并不小,企业不可能以现金方式持有,绝大多数都会以活期或定期的方式存在X银行的存款账户里。
这时候100亿成了X银行的存款,当然X银行也不傻,自己不是活雷锋,他不可能平白无故地给你保管钱,而且还支付你利息,X银行会把这些钱拿去放贷,对它来说放贷的钱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央行现有规定,每存款100块最少需要有16.50块存到央行的账户里,其余的83.5块才能拿去放贷,在这当中,16.50块就是存款准备金,16.50÷100=16.5%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我们假定X银行拿去放贷的83.5亿全部给了A企业,我们再假定这部分钱又全部打到A企业在Y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里(按现有规定大部分钱是不能取出来的),成为了Y银行的存款,然后Y银行重复X银行的操作,在83.5亿中拿出16.5%的钱放到央行账户后,其余的69.75亿再次拿去放贷……。紧接着K银行、W银行、Z银行……又再一次重复X、Y银行的操作!
最终100亿人民币通过银行体系最多可以创造出的钱M2(可以理解为市场上所有的钱)是:
M2=100亿×(100÷16.5)=606亿
即原始的100亿是基础货币,派生出来的606亿是广义货币M2(现金+所有存款)。
解释了那么多,现在我们来解读上面那个新闻:
1、“6月份央行的外汇占款余额是21.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放出的基础货币是21.5万亿,21.5万亿通过银行体系最多派生出来的M2是:
M2=基础货币×(100÷存款准备金率)=21.5万亿×(100÷16.5)=130万亿
2、“6月份外汇占款减少343亿”,即基础货币少了343亿,派生出来的M2少了:
M2减少量=343亿×(100÷16.5)=2078亿
3、“外汇占款连续20个月下降”,也就是说通过外汇占款创造的基础货币已经连续20个月降低,通过“M2=基础货币×(100÷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基础货币)减少将会导致M2降低,为了保持M2今年12%的速度增长(今年政府定下的目标),那么有什么办法?
央行可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100÷存款准备金率)变大,最终避免了因为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M2降低。
2001年以后,受益于中国加入WTO,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外贸企业从海外赚取了巨额利润,外汇占款快速增加,从2001年初的1.44万亿增加到2014年末的27.1万亿,导致基础货币随之快速增加。央行为了防止M2过高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率,促使(100÷存款准备金率)变小,平衡M2。
于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由2007年的9.00%升高到了2015年的20.5%(而欧洲央行只有2%左右),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以前外汇占款增加了导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现在外汇占款减少了是不是该“降准”呢?
对于这个问题,观点如下:
1、现在不同于以前,国际层面上,2017年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几乎要见顶,美国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加息了4次,日本、欧洲也在酝酿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为了防止钱流出,也开始收紧货币。而在国内“降准”一直被视为宽松货币的重要象征,如“降准”将会和目前总基调相违背,可行性不大。
2、按照监管层最新的定调,货币政策2016年底被定为“中性”,最新的表态定为“稳健”。所谓“稳健”最根本的是要控制M2的增长速度,未来M2具体的增长速度是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是根据近期的信息,M2同比增速已经由原来的两位数(2009年接近30%),降低为最近2个月的个位数(6月份是9.4%)。
也就是说在M2同比降低的情况下,并不需要下调“M2=基础货币×(100÷存款准备金率)”公式中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下降而导致的M2增速不足。
3、央行“印钞”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外汇占款,二是通过购买债券投放资金,从而达到“印钞”的目的。也就是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外汇占款减少了,央行还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放出钱呢!
G. 央行突然降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在购房市场中,银行的走向始终牵动着无数购房者的内心。最近一段时间,央行突然降准的消息瞬间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央行此举对购房者来说,有哪些意义呢?
央行突然宣布4月25日开始对部分银行降准1%,相比过去降准0.5%幅度,这次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央行估算,降准当天扣除商业银行需要偿还给央行约9000亿元的MLF资金后,剩下的约有4000亿元增量资金,换句话说这次降准累计释放的资金有1.3万亿。
降准的全名是下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简单地说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里的存款,这跟我们在银行里的储蓄存款一个道理,所不同的是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有比例限制,目前是17%或15%。也就是说如果是大型银行(比如工商银行),在银行收到客户的总存款当中必须要有17%或15%存在央行准备金账户,央行大约支付给你1.62%的利息,目前银行在央行存款大约有22万亿,当中绝大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所以央行这次降准释放出的资金,本质上是商业银行自己的1.3万亿资金从央行准备金账户上“解放”出来(利率是1.62%),这部分钱有9000亿偿还商业银行MLF借款,剩下的4000亿是增量资金。
而在过去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逆回购和MLF操作,逆回购和MLF操作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目前MLF一年利率是3.3%),逆回购和MLF到期是商业银行还钱给央行,如果要使市场上的总资金增加或平稳,那么央行需要频繁开展逆回购和MLF操作(MLF期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
市场普遍认为,连续的降准有利于缓解市场中长期资金面,对股市中长期还是有一定利好作用。
不过,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11月底开始,央行开始进入连续降准周期,其中次日上证指数出现上涨的次数并不多,上涨概率不到一半,可见降准对股市的短期直接刺激作用总体并不明显。
根据测算,在不考虑降准的情况下,2018年全年基础货币需新增3.2万亿元,为近年来的绝对高位,3.2万亿元这么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在外汇占款、财政支出、其他渠道均不能大量贡献的前提下,便只能主要交由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逆回购、MLF等。如果外汇占款、财政支出、其他合计仅贡献7000亿元基础货币,那么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需投放2.5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银行相应要增加对央行负债,为此支付利息,并且还需要相应的流动性管理,满足流动性监管指标。不可忽视的是,这对央行而言是货币政策操作成本,对银行而言则是真金白银的利息支出。
H. 外汇占款余额环比下降是什么意思
首先,先搞清楚外汇占款:外币进来后因为不流通,需换为人民币才能使用,比如1美元换为7块人民币,这7块钱就是外汇占款。在不考虑汇率变化的因素下,当外汇占款下降,意味着市场上的钱减少,会产生银根紧缩---大白话说,钱不够用了。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12月14日更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央行口径外汇占款11月环比下降3826.76亿元,降至22.26万亿元。
这是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连续第13个月下滑,并创下2016年1月来最大降幅。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外汇占款曾出现一波大幅下降,今年1月央行口径下降6445亿元,创历史第二大降幅,仅次于去年12月下降7082亿元。
外汇占款是指央行因收购美元等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外贸企业和居民等获得外汇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使用。过去受强制结汇制度和热钱流入影响,中国外汇占款不断增加。随着美元走强和外汇管理局实施意愿结汇后,外汇占款开始逐渐下降。
在此前很多年,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均被视作央行的货币投放工具,而在外汇占款大幅缩水后,央行可能需要通过降准等其他手段投放流动性来补充。
外汇占款的这一降幅,与11月外汇储备的降幅基本一致。
今年11月外汇储备下降690.57亿美元,这一降幅为今年1月以来新高。3.0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降至2011年3月以来的5年半新低。
受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美元指数单边走强,非美元货币承压贬值,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贬值,市场上“资本外流”的担忧不绝于耳。
备受关注的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3点公布议息结果,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
而在美联储议息结果出炉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市场双双走低。
12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6时30分收盘价报6.9049,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4个基点,最低贬值至6.9084。
早间,更多反映央行意志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94个基点,报6.9028。
而在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在表现“淡定”。
在一度贬值至6.9284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复部分失地,回到6.91关口下方。
外汇占款的下降给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打开了空间。外汇占款减少的最直接原因是金融市场持续震荡下,资金避险动机增强,全球投资风险偏好下降,海外资金开始撤出新兴市场,这使我国曾经持续大规模流入压力得到缓解。多年来,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激增已经严重改变了我国货币供应结构,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货币当局不断地使用货币冲销工具,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I. 为什么外汇占款下降要降准
应该是反过来,人民币升值可导致外汇占款下降。演进过程:人民币升值 → 出口成本增加 → 出口商品价格上升 → 出口量减少 → 出口收汇减少 → 外汇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