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腾讯旗下财付通被罚款8百多万元,它都违反了哪些条例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发布一批行政处罚决定,微信支付的运营主体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也在其中。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财付通共涉及8项违反违规行为,具体包括:
未按真实交易场景、准确标识并完整发送、保存交易信息,确保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和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
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发现客户疑似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违反条码支付业务限额管理规定;
违规开展支付业务合作;
未备案开展条码支付业务;
未按规定时间保存交易验证记录;
未能如实提供调查材料;
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资质审核制度。
对上述8项违规,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对财付通进行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18.37万元,处罚款人民币558.2万元,合计罚没金额人民币876.57万元.
据悉,本批被处罚的公司包括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下称“农行深圳分行”)、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银金租”)、深圳市腾付通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付通”)等,分别被处罚金230万元、90万元、614万元。
『贰』 现在用人民币购买外汇(比如港币)炒港股违法或违规吗
2017年个人年度购汇不再如之前,一年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在购汇方式进一步重申“约束”,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无论是网点柜台、自助购汇机还是手机网银办理购汇,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
政策大意是指:个人购汇时需要填报资料,但实际上针对投机性购汇重申约束要求。
是违法的哦!外汇局指出,“当前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下个人对外投资只能通过规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实现。除规定的渠道外,居民个人购汇只限用于经常项下的对外支付,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保险以及咨询服务等。”
事实上,个人购汇政策没有变化。此次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并未缩减个人购汇的用途或调整购汇额度,而是对前期政策的落实进行更为细化、精确的管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购汇明细申报要求
一是细化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是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
三是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此次申请书填报说明中要求,个人应根据实际用途勾选购汇用途项目,一次购汇存在多种用途的,应按金额从大原则填报。
个人实际用途不在八项购汇用途项目之内的,应勾选其他项,并详细说明交易对方名称,具体购汇项目、交易所需金额/币种等事项。用汇时和申请书用途不一致的,需要重新提交《申请书》。
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要填写预计用汇时间和详细的购汇用途。比如,因私旅游,要填写预计停留期限,是跟团还是自由行;境外留学,要填写学校名称,年学费金额和年生活费金额;境外就医,要填写停留期限和境外医院名称。
封杀境外炒股、炒房、炒债
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来购汇到国外买房买保险的投资人,因为嫌办理投资项目购汇的手续繁琐、费用高,就利用经常项目从事资本项目交易。他认为,现在外管局再一次重申,并且在《申请书》中列出来,就是为了规范国际收支个人购汇中存在的一些漏洞。
《申请书》强调,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个人,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列入“关注名单”,当事人当年及以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此外,还将接受行政处罚,个人征信记录也将受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购汇用于海外购房并非新政策,个人海外购房及投资属于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一直以来都不能做”。
『叁』 如果以旅游名义购买了外汇,中途炒了美股或美国基金,后来又不想出国旅游了,算不算违法犯罪如果算,会
如果只是以旅游的名义进行一次少量购汇,且币种与目的地国相符,即使真版实目的是用于境外投权资,是很难识别的。
据2017年新版购汇政策,央行系统会对账户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某账户符合监管分析要求(如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达一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会自动分析识别。如果发现借用他人身份信息购汇、频繁境外汇款、汇入境外房地产公司帐户的,可能会被列入关注名单。
对于纳入银行“关注名单”的个人,外汇局不会暂停其外汇交易和汇款,只是列入两年内不可享受“通过电子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的范围。对于个人真实、合法、合理的需求,即使被列入了“关注名单”,仍可凭规定的证明材料和身份证件在银行柜台上办理。但如果通过分拆汇出等方式,实现外汇资金违规流出,外汇局将依法依规跟踪查处并予以处罚。
『肆』 外汇局惩治不法行为罚款多少
距上一次公布案例仅仅20余日,外汇局8月16日又公布了一批外汇违规案例。
这次公布的21起案例涉及银行、企业、个人。其中银行违规集中于3类行为:违规办理转口贸易、违规办理内保外贷、违规办理个人分拆售付汇;企业违规集中于2类行为:逃汇和非法结汇;个人违规集中于3类行为:非法买卖外汇、私自买卖外汇和分拆逃汇。这21起案例被处以罚没款合计高达5441.39万元人民币。
短时间内再度公布违规案例,也显示出外汇局对于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外汇局表示,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对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和非法套利等资金“脱实向虚”行为,维护健康良性市场秩序。
在企业、个人办理外汇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对于交易是否具有真实性本应把守第一道关口,起到“看门人”的作用。但是,此次公布的8起银行案例中,却有7起均源于银行未按规定进行尽职审核。
例如2016年2月至7月,交通银行厦门观音山支行未按规定尽职审核转口贸易真实性,凭企业虚假提单办理转口贸易售汇业务。该行上述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以罚款400万元人民币,暂停对公售汇业务三个月,责令追究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根据外汇局此前披露的信息,上半年外汇局共查处外汇违规案-件1354件,罚没款3.4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9.7%和59.5%。其中,查处金融机构违规案-件455件,企业违规案-件340件,个人违规案-件559件。
必须严厉惩罚。
消息来自央广网。
『伍』 13家银行为何吃巨额罚单
日前,国家外汇局再度通报外汇违规案例,共有27起。其中,有13家银行吃巨额罚单;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首次出现在通报的违规案例中,以彰显外汇局打击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
在所公布的13家银行中,虽然银行因不同类型的外汇业务违规而被罚,但被罚的原因本质上都是因为办理外汇业务时,未按规定审核业务材料,业务开展不审慎。
归纳这13家银行所违规的外汇业务可以发现,转口贸易购付汇、贸易融资、内保外贷、个人购售汇业务是“重灾区”。其中,转口贸易购付汇时,银行常因未按规定尽职审核转口贸易真实性,在企业提交虚假提单、失效或与交易无关提单、重复提交提单的情况下因审核不严,违规为企业办理转口贸易购付汇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违规案例受罚力度较大。不少违规银行被处以百万以上罚款,并暂停一段时间的相关外汇业务。
例如,在这13家银行中,被罚没款最多的是民生银行厦门分行。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民生银行厦门分行在办理内保外贷签约及履约付汇时,未按规定对债务人主体资格、贷款资金用途、预计还款资金来源、担保履约可能性及相关交易背景进行尽职审核和调查。最终,被外汇局处以罚没款2240万元,暂停对公售汇业务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