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焚香是什么意思
焚香意思:烧香的书面语。
【词语】:焚香
【拼音】:fén xiāng
一、焚香基本释义:
点燃檀香等香料。
二、焚香引证解释:
点燃檀香等香料。
《说岳全传》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
三、焚香用法示例:
1、人们祭献供品,在圣坛前焚香供奉,空气中香烟缭绕。
2、人们开始焚香祷告,并且哭泣甚至生气。
(1)法门寺祈福贵金属扩展阅读
焚香近义词:烧香、点香
一、烧香
【词语】:烧香
【拼音】:shāo xiāng
【释义】:敬神礼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示例:
1、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2、赵家奶奶平常烧香拜佛,信奉好生之德,只要看见邻家杀鸡,也会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二、燃香
【词语】:燃香
【拼音】:ránxiāng
【释义】: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示例:
1、有的还以酒糟涂抹灶门,以示讨好之意,再燃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2、全村人在族长的带领下,敲锣打鼓,燃香点炮,跪拜坊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物阜民康。
❷ 香囊的起源
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
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黄、艾叶、熏草等,其作用在古代被神化了,就如《封神榜》中的小哪吒的红兜肚,有斗邪必胜的效果。
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以前医药水平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气味驱散夏天的蚊虫。同时,做香包属于女红,也有很多女孩子做来送给意中人。
端午节戴香包习俗的演变
五月俗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
端午节戴香包的原因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
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
❸ 法门寺舍利子在哪些时间段开放
只有每月初一、十五和每周双休日开放。宝鸡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
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
(3)法门寺祈福贵金属扩展阅读
交通信息
西安一法门寺乘车路线
1,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祈福之旅班车直达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发车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0:00、11:40 ,下午4:30、5:00 ,共5趟。
返程:从法门寺佛文化祭区乘坐祈福之旅班车直达西安城西客运站,发车时间为每天上午8:30 ,中午1:30 ,下午2:40、3:30、4:00、16:30 ,共6趟。
2, 从大唐芙巷园西门乘坐祈福之旅班车直达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每天上午8:00至10:30期间乘客坐满即发车。返程:每天下午3:30至4:00期间乘客坐满即发车。
3, 从西安火车站乘坐祈福之旅班车直达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每天上午7:30至10:30期间乘客坐满即发车。
返程:每天下午2:30至3:30期间乘客坐满即发车。
4,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西安至扶风高速客车,抵达扶风县汽车站后转乘出租车直达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返程:从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乘坐出租车前往扶风县汽车站后,转乘扶风至西安高速客车返回西安。
❹ 你知道法门寺么
晚唐武宗年间,长安。 城外黄沙,城里娇娃。 坊间有歌谣流传:伊家有二女,伊春倾人城,伊美倾人国。 美名的盛传,带来一道圣旨:着伊美入宫、伊春嫁于皇帝宠臣宗正。 姐姐伊美不愿割舍爱人,欲避入法门寺出家却又不得,藏起傲性和小小毒牙,倒也宠冠后宫; 妹妹伊春,嫁了本属于姐姐的那个人,惶惑惊喜,低眉顺眼做起了新嫁娘。 那一天,姐妹两个都临产,那个分别属于她们俩的男人,宗正,却同时背叛了这两个女人——他在嫉妒心切的皇后逼迫下,偷偷用妻子用生命换来的女儿,换走了旧爱皇妃诞下的皇子。 皇子骤然变成了公主,本来也就不是要命的大事——皇帝依然给爱女命名为“元公主”——可要命的是,这公主天生盲眼。 元公主和她美丽的母亲,从此被目为妖异。她们居住的宫殿,从此成为冷宫。 元公主十八岁了,有一天她来到法门寺,她凭手指的触感和天知道哪里来的机缘,选中了一个清秀的小和尚,天天进宫来给自己充当讲经师傅。 元公主不寂寞了,她有个会讲尸毗王舍身救鸽这样故事的朋友; 元公主不盲了,她那一直深怀愧疚的生父在佛前许下可怕的供奉,换来她双目光明; 元公主恋爱了……她爱上那个小和尚,觉能。 觉能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元公主说:跟我说“皈依元公主” 觉能说:皈依元公主…… 乘着骏马,踏着黄沙,就在觉能带着元公主私奔的路上,他们听到了京城传来的消息:热心道教的唐武宗意欲取法门寺佛指舍利而灭毁之。 觉能,伊美的儿子,被宗正偷送出宫藏进法门寺的皇子,他爱上元公主,但是更爱佛祖。 他走上祭坛,把自己焚烧成一粒晶体,要元公主带这晶体回去,代佛指舍利遭那一劫。 他走向祭坛的时候,元公主哭求他回头看她一眼,牢牢记住她的样子,下辈子好再相认…… 觉能默默:如果我回头看你,我怎么可能还有勇气走下去? 宗正作为皇帝的使者,在元公主面前毁掉了她带回来的舍利; 元公主作为一个女人,在生父面前自刎。 玉石俱焚。 这一世,他皈依佛…… 又过二十年,皇帝换了老皇帝的侄子、一个崇佛的少年来做。 他频频叩访法门寺,甚至把寺前卖茶的缘妹姑娘带回宫来,烧茶给冷宫里那个很会讲故事的婶母——伊美。 或许茶能明目,伊美为元公主哭到半瞎的眼睛,得益于缘妹茶气的氤氲和巧匠阜能的箫声,居然复明了。 她终于看清楚了面前的这对璧人,竟活脱是元公主和觉能的转世。 她颤抖着问他们:快告诉我,你们前世,是怎么约好的? 赐婚赐婚,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可是,拓拔氏首领来了长安宫廷,先索缘妹,与阜能比武落败而不得;再索舍利,阜能和少年皇帝商议制造影骨来忽悠拓拔,而真正的佛指舍利,则深藏法门寺真身宝塔下的幽秘地宫。 随后,与拓拔的战争爆发了,这是一场捍卫版图、捍卫舍利、捍卫信仰的战争,晚唐的风雨飘摇给这场战争带来了悲凄的基调。 黄沙弥漫的长安城外,阜能随军出征了,他和缘妹约定:他去保家卫国,她在法门寺门前为出征的将士煮茶,为他祈福。 可是,和晚唐混战中走向战场的多数男孩一样,他再也没有回来; 和晚唐混战时期祈祷守侯的多数女孩一样,法门寺前的茶香,注定只是空等。 这一世,他皈依法…… 黄沙被风吹散,时间被偷偷带走,这一回,机缘沉睡了千多年。 20世纪80年代,法门寺几经重建的真身宝塔在风雨中坍塌了,发掘塔下地宫、寻找舍利的工作吸引来了小唐博士和记者元缘。 他们发现彼此有好多诡异的共同点:喝茶时喜欢照唐人遗风放点盐;对于法门寺都有着莫名的归属感;对地宫方位共同的直觉…… 彼此之间,有不能言表的吸引,有鬼使神差的默契。 地宫发掘举世瞩目,全程参与的他们却在庆宫宴上悄然溜去。 月光下并肩行走,聊的话题仍旧不着边际。 一切都还隔了层纸,元缘怅然回城,小唐继续留在扶风料理考古后续事宜。 午夜梦回,发觉前面两世的错过,悲不可抑,元缘不顾一切赶回法门寺,下决心这一世要了却此缘。 可是,这一世,挡在她和他之间的,不再是皇权,不再是大义,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堵赭红寺门——两人分别的这段日子,小唐已然在法门寺剃度出家,法号可能。 于是这一世,他皈依僧…… 元公主,缘妹,元缘。 觉能,阜能,可能。 他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她说:终有一世,你将皈依我…… 这一场故事,就叫做《法门寺猜想》
求采纳
❺ 法门寺可以许愿吗
法门寺可以祈福许愿。
一般来说,佛教徒有什么样的愿望,就会到佛前祷告,祈求得佛祖庇佑、得佛陀助力,满足自己的愿望:包括求财运亨通、求得麟儿、求免灾免痛、求平安喜乐等。
景区介绍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❻ 法门寺十大菩萨都有什么
新的法门寺文化景观尉为壮观,佛光大道上高高矗立着10尊巨大的菩萨雕像,贴上来给大家分享、祈福。
佛光大道菩萨像包括:东1:大妙相菩萨与法苑林菩萨同是弥勒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弥勒三尊"。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天宫。福报:今世神灵护佑,来世往生天宫。东2: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是智慧的本尊,受菩萨护佑,具足智慧。福报:自己和子孙具足智慧。东3:观音菩萨(大悲)与地藏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娑婆三圣"。观世音菩萨以大慈救济众生为本愿,受菩萨护佑,远离苦难。福报:所愿必成,苦难远离。东4: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是药师如来的胁侍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日光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救度众生,受菩萨护佑,远离病痛。福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东5:观音菩萨(大慈)与大势至菩萨分别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福报:现世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西1:法苑林菩萨受菩萨护佑,所愿皆足。福报: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兜率天宫。西2:普贤菩萨具足一切无量行顾,受菩萨护佑,凡行必成。福报:自己和子孙凡行必成。西3:地藏菩萨受菩萨护佑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福报: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西4:月光菩萨普照乾坤,映现明澈清辉,容摄芸芸众生,免受贪、嗔、痴三毒逼恼,以葆身命与慧命。福
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西5:大势至菩萨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有情,使众生离三界之苦,得无上力。福
报:现世脱离恶道,来世往生极乐。
❼ 我看到法门寺有很多人烧香都买那种很高 很贵的香 有什么说法
在于发心,和钱没关系。
贪污10万,花1万元请支香,保佑你升官发财,好继续贪污。
你布施了1万,你还欠人9万呢,你信佛了,人家就不要了。
你还拿这些赃款,贿赂佛菩萨,跟佛菩萨谈条件,发了财再来还愿,在给你添1万香油钱。
你把佛菩萨当成什么了,和你一样的贪官污吏呀。
佛菩萨大慈大悲不跟你计较。
你去拜一些小神小仙的,跟人家谈条件,侮辱人家的人格,人家能放过你,回去就得,让你翻车,住院,只怕求财不成,反而破财。
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自己求福报,买很高很贵的香,那都是一些迷信的人。
正信的佛教徒,不看那个,放得下,就多布施点,放不下,就少布施点,何必给自己找烦恼。
寺院香火旺,师傅说香越贵越灵,这种寺院就不用你布施了,钱多欲望就多,本来人家修行的挺好,全让你们拽地狱去了。
磕个头,发发愿,将来弘法利生,就可以了。
有的寺院偏僻,没什么信徒,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这种地方,就多布施点吗,也用不着攀比,你布施的多,我布施的少,本来还有点福报,一比,这点福报都没了,偷着做就可以了,放心就是偷着做也有人给你记着,一分好处也不会漏掉的,不用担心这个。
我觉得钱对于修行人不是个好东西,布施也不要给钱,缺粮食你给粮食,雇人给他运上去,没有僧舍,你找施工队,盖完了你在带下来,不要动不动的就10万20万几百万的布施,你是想累积功德,他可未必这么想,他下地狱也跑不了你一份,你间接唆使的吗?
话说过分了,还是匿名吧。
❽ 法门寺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传说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❾ 女朋友说一起去法门寺。她要干什么
首先说明女朋友要和你一起去法门寺是好事!我家离法门寺才不到二十里路所以我对法门寺最了解了。她要去法门寺说明她非常爱你,甚至到一种担忧的地步了,她担心有一天会失去你所以就想去法门寺为你俩以后能天长地久祈福!法门寺是隋末建的距今有一千多年了,由于法门寺地宫藏有世伽摩尼佛祖的真身舍利子而文明于世,所以有好多人都去法门寺许愿祈福呢。这是好事带她去吧,顺便祝福你俩幸福永远!
❿ 法门寺金银器的历史追溯
法门寺塔唐代地宫轰动性的考古新发现,集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高度发达。除了注重造型轮廓以外,唐代金银器更配以精致的装饰纹样,同时还利用贵金属本身的光泽,在银器上将纹饰鎏金,制成精美的金花银器。特别是大型金花银盘,通常在盘心设计主要纹饰,多为芝鹿、狮子、凤鸟或摩羯(鱼龙),然后在菱花或葵花形盘缘,饰布局匀称的花卉图案,早期的花卉纹疏落有致,到中唐以后花卉图像变得丰满且分布密集;还有的在盘心的主纹周围再加饰一周花卉图案,由内外两重增至三重纹饰,更显富丽堂皇。
唐朝经济的高度发达,使得金银器成为当时重要的工艺制品之一。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的发现,就说明了金银制品在唐代士绅商贾中的大量流行。唐亡后,唐代金银器的影响一直延续,尤其在明清的皇室和贵族墓葬中,金银器的出土数量依然众多,仅北京地区著名的大宗出土就有明董四墓、万贵墓、万通墓以及闻名世界的明定陵地宫等。
金银器是我国古代文物中的珍品,因其质地贵重极为稀少。地宫共出土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的金银器121件。这批器物为皇室所有,等级高,品类多,成组配套,且产地明确,制作年代详实反映了唐代皇室的生活风貌和高超的金银制作技术水平。同时也为研究晚唐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就生产地看,多出自文思院和润州 (今江苏镇江)。其中,文思院为皇家金银器制作中心,成立于唐大中八年 (854年)。咸通年间,迎佛的所需刀具均由文思院承制。就制作工艺而言,当时主要有两种,一是模铸法,就是将熔化的金、银注入刻有花纹的模具中,冷却后取掉模套,最后施以刻花或镏金。另一个方法就是钣金法,这种方法是将碾展的金箔或银箔覆于特制的模具之上,用钢锤敲击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