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外汇劵
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是含有外汇价值的人民币代用券。它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但不是另一种货币。中国银行从1980年4月起发行外汇兑换券。外汇券是一种票券,印有与人民币等值的面值,可以单独使用,有购买能力,而且购买力与当时的人民币钞票不同,属于一种集券、币于一身的特殊的货币。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后,它只具有收藏价值。
2. 外汇劵和外汇劵40周年纪念版有何区别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10
3. 外汇券的历史
1988年版 100元则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将色调做了调整,以浅绿色作主色调,其它未变。1988年版则以浅褐色作主色调,正面以桂林漓江春色作主题,反映了祖国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1979年版100元券以灰黑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为70×170毫米,正面以长城作主题,万里长城,延绵万里,景色壮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50元券以紫红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与五十元一致,正面以桂林象鼻子作主题;10元券,以蓝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为66×164毫米,正面以长江三峡作主题;5元券以褐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为62×158毫米,正面以黄山风光作主题;1元券以绿色、浅绿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为58×152毫米,正面以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作主题;5角以紫色、浅黄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为52×134毫米,正面以北京天坛作主题;1角以褐色、浅黄色作主色调,票面幅度为48×127毫米,正面以黄果树瀑布作主题。
外汇券无论面值大小,其背面均为中英文对照的“本券的元与人民币元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的范围使用;不得挂失。”
总之,外汇券完美的设计构想、独特的雕刻绘画风格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由于外汇券限量发行,后在1995年1月1日起,外汇券在市面上停止流通,中国银行回收,因而流落在民间的数量十分有限。非凡是1979年版的高面值券种稀少,要凑齐一整套全套的外汇券是十分不易的。
友谊商店:当时一户家庭一个月只能领到四包香烟,新婚家庭才能领到糖吃,更不要说电视机,自行车,你拿着钱还要凭票......但凭外汇券在友谊商店就能买到
4. 外汇券的曾经的特权
1993年12月30日一大清早,数十位外国驻华大使、大使夫人以及来华的外商们蜂拥进北京的一家免税店,焦急地把他们看到的货架上的一切东西尽量塞满他们的购物包。
这次疯狂的购物并非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央行的一纸公告:12月2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尽管央行的通告非常清楚地说明现存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暂时流通,但外汇券的拥有者们还是觉得越快花完手中的外汇券心里越踏实。
这家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免税店毗邻使馆区和许多外商办公的写字楼。在30日这一天,营业额比平时多了9倍。该店一名姓董的经理在当天接受《中国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生意比圣诞节的时候都红火,看来我们元旦的假都不能放了”。
在跨国公司云集的国贸写字楼里也是一片混乱。许多当时在外企工作的中国雇员的工资都是以外汇券的形式支付的。因此,他们非常急切地想知道他们的老板是否会弥补由于外汇券停止发行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虽然理论上讲,外汇券应该与人民币等值,但在黑市上,它们的价值比同样面值的人民币高出30%。
“我们都急死了”,一名在香港贸发局工作的中国员工告诉《中国日报》的记者。 1980年4月1日,中国开始发行外汇券。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最终退出市场。在这15年间,中国实行了非常独特的双货币制度——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归国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而中国的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还实行定量供应。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中国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然而,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中国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将外汇券换回硬通货或留着以备下次来华时使用。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外汇券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种面值,与人民币等值,背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景名胜画面,如三峡、长城、天坛等。
当时,外汇券是特权货币。正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 Starck在《画龙点睛》一书中描写的那样,“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Kenneth Starck于1986年来到中国,在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教授英语新闻专业的写作课程。他对外汇券的使用深有体会,有了外汇券,人们在中国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还可以换美元,这些都是人民币所没有的功能。
外汇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等;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也能在友谊商店买到。
但渐渐地,拥有外汇券就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了。有一些大陆居民从他们的海外亲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汇券。一旦拥有外汇券,他们立刻成为他们的同事、邻居和朋友眼红的对象,因为外汇券就是出入友谊商店的特殊通行证。
外汇券的这种特权引起了很多担忧,甚至是外国人的担忧。198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查?罗伯逊的来信,“我是一个对现代中国的成就深为钦佩的人,现在向你们写这封信。最近我在中国作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刚刚回到美国。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的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到了2000年,四个现代化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我必须承认,对外国人的优待和对中国公民的歧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我深感不安。我指的是对非中国公民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凭这种外汇兑换券,外国人可以在特殊的旅馆住宿,在特殊的餐馆就餐,在特殊的商店购买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地方一律不接待中国公民。这种制度使人想起19世纪时清政府给予外国人的特权。此外,那些专为外国人设立的特殊的等候室等等也似乎是不必要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这些特殊待遇感到不安,这些特殊待遇会助长并加深优越感和自卑感。我强烈主张对此给予重新考虑”。
Starck教授在自己的书中将此双货币制度描写为“令人质疑的”和“有害的”。“外汇券贬低了官方货币的价值并鼓励了黑市交易”,他写道。
但是,大陆居民仍然试图用各种办法来获得外汇券。自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走出国门,出国留学或探亲,他们需要外汇券来换美元,甚至连学生们考托福的报名费也需要用美元来交。对外汇券和美元的强烈需求直接催生了整整一代倒汇者——俗称“黄牛”。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国人在北京或者其他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听到的最多的招呼也许是“换钱吗?换钱吗?”黄牛们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陆居民对外汇券的渴望和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有了人民币,外国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馆消费;而人民币和外汇券的价差使倒汇成为利润丰厚的职业——尽管这是非法的。
1994年以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的。一个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官方汇率,大概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另一个是企业外汇市场汇率,当时大概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只有大约20%的外汇交易是按官方汇率来进行的。1994年1月1日,这一双轨制度被废除。
但在双轨制废除以前,个人可以用外汇券按官方汇率换美元等硬通货。如果人们手里只有人民币,那么他们只能到黑市上换美元。通常,黑市的汇率比为企业服务的外汇市场价格还要高,常常是1美元约兑9元人民币。跟美元的黑市汇率相对应,当时外汇券的黑市价通常是130元人民币换100元外汇券。
黑市的交易常常是在阴暗的小巷里进行的,要不就是在自由市场的摊位后面。进行交易时,双方都会警觉地看看对方身后是不是有警察的身影。一旦交易完成,黄牛们迅速将外汇券换成硬通货再卖给急需美元的大陆居民,而外国人则拿着他们非法得来的人民币享受出入任何餐馆和商店的自由。
兴旺的黑市买卖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等旅游城市都能看到各式黄牛的身影,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他们日夜守候在繁华的商业区或旅游宾馆附近,等待商机的到来。而与此同时,在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外面也总能看到黄牛们拦住任何一个他们认为有可能成为他们顾客的行人。“要外汇券吗?”他们常常会主动地问。
甚至在央行宣布1994年汇率并轨、停止发行外汇券后,黄牛党也没有销声匿迹。大陆居民仍然没有官方渠道去购买美元,而对美元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黄牛们依然能找到生存的空间,只不过他们的问题从“要外汇券吗?”改成了“要美元吗?”
直到1998年中国开始逐渐放开个人购汇,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当年,外管局规定个人因私出境一次可购汇2000美元。2003年9月,这一额度提高到个人因私出境6个月以内为3000美元,6个月以上为5000美元。2005年8月,上述个人购汇额度分别被提升为5000美元和8000美元。
从2006年5月1日开始,中国实施了年度购汇管理制度。居民每年可购买2万美元外汇。这一额度在2007年2月1日提高到5万美元。
随着中国居民购汇额度的提高,一度红火的黄牛生意一蹶不振了,黄牛们不得不另谋出路来维持生活。 需要转型的却远远不止黄牛们,友谊商店和免税店同样面临着考验。这种特殊商店中有很多已经转为普通的百货店,尽管一些店还保留着友谊商店的名称。
位于朝阳区惠新东街的外汇商品大楼曾经是北京最大的一家专收外汇券的商店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用外汇券在这座大楼里购物是一件令人眼红的事情。在转型中,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然而,外汇券却成了某些人的新宠——这一次是在收藏品市场上。
在北京的邮币市场上,一整套7个面值的外汇券售价可达1万元。在厦门,一张背面是天坛图案的5角面值外汇券能卖到9元,而背面是长城图案、面值为100元的外汇券则标价1000元。
专家认为,由于大部分外汇券都被中国银行回收了,现存于居民手中的外汇券数量非常有限,外汇券作为收藏品还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
5. 7950外汇券票样发行数量
一千一百万张左右
币王7950:外汇券中的币王,这一点和四版币好像冥冥中有一个特殊的关联一样,四版币8050是币王。
7950外汇券的发行量才一千一百万张左右,发行时间仅十年就被8850代替,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假券的出现。现预计存世量仅仅为4-5万张,好品非常之少,成为外汇券配大全套的币筋。
全品的7950价格在1500以上,绝品非常少见,价格能达4000以上。可以这样说,7950存世量比四版币王8050还少很多,绝品更是罕见。
6. 请问什么是外汇券
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银行发行的一种替代外币在中国境内流通与人民币等值的人民币凭证。从1980年4月到1995年1月,经过15年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流通领域。近年来,由于外汇券所反映的历史内涵和美观雅致的图案设计等等,渐渐受到一些收藏迷的喜爱。
八十年代始,中国银行先后发行了1979年和1988年版的两种外汇券,共印制了七种面额,九个版别,外汇券正面图景均取材于我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则印有英文“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和中英文字“本券的元与人民币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范围使用,不得挂失”的字样及金额。
从1979年至1995年间,中国银行分别发行了壹角至壹百元面额不等的外汇券共计九枚,其中1979年的外汇券有七枚,它们分别是壹角的图案为贵州黄果树瀑布,票面颜色为棕色,票面幅度为48×127毫米;五角的图案为北京天坛公园,票面颜色为蓝色,票面幅度为52×134毫米;壹元的图案为杭州西湖,票面前面颜色为深绿色,背面为绿色,票面幅度为58×152毫米;五元的图案为黄山风景,票面前面颜色为红棕色,背面为棕色,票面幅度为62×158毫米;拾元的图案为长江三峡,颜色均为蓝色,票面幅度为66×164毫米;五十元图案为桂林象鼻子,颜色为紫红色,票面幅度为70×170毫米;壹百元图案为长城,颜色为灰黑色,票面幅度与五十元一致。1988年,中国银行在原有的外汇券基础上,又增发了一套88版外汇券,共两枚,分别为五十元和壹百元,图案均为万里长城,颜色分别为灰黑色、蓝灰色及绿黑色和灰绿色,票面幅度均为70×170毫米。
1995年1月1日起,外汇券在市面上停止流通,中国银行回收。
7. 外汇券 全套
外汇抄券每日报价
名称
面值
市场袭参考价
收购参考价
备注
五星水印壹角
0.1元
7元
全品整捆
火炬水印壹角
0.1元
230元
全品整刀
伍角
0.5元
18.5元
全品整捆
壹元
1元
21元
全品整捆
伍元
5元
160元
全品整刀
拾元
10元
280元
全品单张
79年伍拾元
50元
4500元
全品单张
88年伍拾元
50元
1500元
全品单张
79年壹佰元
100元
2500元
全品单张
88年壹佰元
100元
950元
全品单张
外汇券大全套(10枚)
-----
10500元
全品
去邮币市场兑换,但是商家收购价格没那么高。
8. 现在有哪些人民币有收藏价值(纸币硬币)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开始发行,1955年停止流通,8年间,总共出现了12种面值和62种版别,彼此之间的差别很大,部分版别的发行和流通量非常少。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币在全国停止使用,至今已50年。
期间经过诸多变迁,存量已非常稀少,其观赏、纪念、珍藏和投资价值则与日俱增。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卖会上,1951年5月17日发行的壹万圆牧马图案币,以5万元的高价拍出。业内人士分析,第一套人民币有其独特身价,其中的精品价值还会走高,将来开出天价也不足为奇。
据有关专家介绍,第一套人民币62个品种中,能挤入“贵族”圈的共有12枚,被专家称为“十二珍品”,分别为伍圆的“水牛图”,贰拾圆的“打场图”,伍佰圆的“瞻德城”,壹仟圆的“牧马图”、“帆船图”,伍仟圆的“牧羊图”、“蒙古包”、“渭河桥”,壹万圆的“骆驼队”、“牧马图”,伍万圆的“新华门”、“收割机”。
其中壹万圆的“牧马图”、伍仟圆的“蒙古包”、伍佰圆的“瞻德城”和壹万圆的“骆驼队”被认为是收藏难度达到五星级以上的瓶颈品种,因此被誉为“绝品四珍”,估计全套全品价格将接近百万元。2005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两枚连号的伍仟圆“牧羊图”,从5000元起拍,经过多番竞价,最终以12万元落槌。伍仟圆的“渭河桥”,也从1万元拍到8.5万元,其珍贵可见一斑。
第二套人民币的市场行情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还远远没有到位。除“三币”(叁元、伍元、拾元)之外,从几元、几十元到-二百元不等,且很容易收集到。但由于“三币”早在1964年5月15日就已停止兑换,当时人民生活尚不富裕,收藏意识也不像现在这么强烈,市面上的大部分纸币被银行收兑、入炉或打浆销毁,加上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四旧、立四新”的“文革”之后,再回头探寻这三枚纸币的价值,却早已今非昔比了。其中“五三版”的叁元和伍元券目前已在2500元的价位上,而拾元券已高达两万元,成为珍品。
第三套纸币是我国政府首次完全独立设计、印制且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套。这套纸币始发于我国三年经济特困时期,其后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文革动乱时代,后来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留下深刻的时代烙印。
这套纸币为1元、2元、5元、10元四种主币和1角、2角、5角三种辅币,共有7种面额,全套合计18.80元。其版别有9种(1角券有3种版别)。由于流通使用时间特别长,经人民银行长期的回收与销毁,其存世稀少。特别是流通使用时间不长、币龄较短,人们称之为第三套纸币中的“币王”——枣红色1角券和墨绿色1角券这两种纸币更是难以觅寻的珍品。
人民币是艺术与价值的结晶。小小票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潜在着人文、历史、地理、民族、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收集钱币,也是对知识的吸取与学习。就三套人民币而言,有反映新中国伟大建设成就,也有刻画极富时代鲜明特色的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人物的风采,还有描绘伟大祖国万里河山的辽阔壮美,以及反映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丰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你看我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风姿,就展现在2角券的正面主图上,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通车,向世人豪迈地宣告:水深流急的万里长江从此天堑变通途,画面的远景是宽阔的长江,江面上鸣笛急驰的轮船正劈波斩浪驶向前方;在1元券的背面图案上,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千里大草原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和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的放牧生活的生动画面,蓝天白云底下是千百只小肥羊正在欢快地吃着嫩草;再细看5元券的背面图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沸腾的矿山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运煤的列车呼啸奔驰;而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基地甘肃玉门千里戈壁大油田石油生产的主要场景又呈现在2元券背面彩图上;七个券种,七个画面,各具特色,个个醒目。这些图案集人物、机械、劳动场面于一图,生动活泼,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小小画面展现出宽阔而深远、精美而活泼的时代气息,加上精湛的印刷效果,将时代生活、历史进程浓缩其中,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状况,集史料性、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观赏这一枚枚纸币,让人们对流逝的岁月勾起沉沉的追忆,又给人们留下艺术美感的享受。唤起人们强烈的收藏欲望。
人民币从图案设计、纸张选用,到印刷制作等一系列工序向来都是十分讲究、十分认真的。第三套纸币无论从整体设计、主图构思,还是版式选用、文字书法、暗记设置、水印印制、纹饰色彩等诸方面,都突出新颖而活泼、严谨而别致、和谐而统一、明快而清晰的主调。尤其是整体设计方面,在突出时代节奏感的同时而注重连贯性,虚实相映,动感性强,整个画面显得气韵浑厚、丰富多彩。
其无穷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和吸引着钱币收藏爱好者。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前进,曾为新中国的发展与壮大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第三套人民币虽已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了原有的实用价值,成为历史遗物,但却产生了具有典型文物特征和社会史料研究价值而成为人们钟爱的收藏珍品,并完全进入到收藏领域。在收藏热方兴未艾的兴盛年代,第三套人民币必将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热门精品。(乔品)
9. 中国银行外汇券有没有收藏价值
12年2月3日外汇卷绝品价格:
五星水印壹角10.5元版
火炬水印壹角230元
伍角25元
壹元28元
伍元230元
拾元权400元
79年伍拾元5500元 88年伍拾元2300元
79年壹佰元4500元 88年壹佰元1550元
因此极具收藏价值
10. 外汇券 1979年10元1元···外汇券现在分别价值多少
外汇券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产物,在国内特殊场合流通,与人民币等值使用。外汇券由中国银行发行,始发行于1980年4月1日,止于1994年1月1日,并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面额分为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7个券别,全套总面额为316.6元。外汇券分1979年版和1988年版两种,其中1988年版只有 100元和50元两种面值。外汇券以前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人见人爱的“宠儿”,今天则成为收藏界的“新贵”。
目前全新的外汇券市场价格如下:
10元面额约350元/张;
1元面额约28元/张;
伍角面额约25元/张;
一角面额有两种,五星水印约9元/张,火炬水印约200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