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蒋介石股票

蒋介石股票

发布时间:2022-04-05 16:49:00

『壹』 胡前宽和戴笠谁厉害

为戴笠,其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

戴笠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士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

戴笠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1)蒋介石股票扩展阅读:

戴笠的相关情况:

1、1940年8月,派林怀部刺杀青帮头目张啸林,10月派朱升源刀劈上海市长傅筱庵,11月派军统特工麻克敌将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刺杀于北平。12月22日将走私贪污的财政部中央信托局经理林世良活埋,12月23日将屯粮的成都市长杨全宇处决。

2、1941年,戴笠为加强南亚抗日活动,两次亲赴缅甸建立情报网,12月初,戴笠领导的军统提前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阴谋,并提前通知美国,但未受美国重视,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方震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向蒋介石提出要亲自会见戴笠。

『贰』 解放前 民国的时候中国有股市

我国的沪深股市是从一个地方股市发展而成为全国性的股市的。在回1990年12月正式营业答时,上市的股票数量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只,其规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异地股票。在其后股市的发展中,由于缺乏战略性的考虑,造成了资金的扩容与股票的扩容不同步,特别是资金扩容,其速度远远快于股票扩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间,股票营业部从数十家扩展到现在的近3000家,入市资金从1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亿元,而上市公司却只从当年的近20家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亿股。股市的供求关系极不平衡,这样就造成了股价在最初两年出现暴涨的局面。
上海股市从1990年12月开始计点,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点,平均年涨幅达到179%;深圳股市从1991年4月开始计点,1992年底也涨到了241点,年均涨幅也有68.5%。

『叁』 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关系怎么样

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众说纷酝。

1、最初,两人是党首与党徒关系

孙中山1902年创立同盟会,蒋介石于1908年由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虽非初创时期的元老成员,但也可以说是前期重要人物,陈其美在上海发动起义时,蒋受命攻克杭州。

国民党史书载,1910年蒋介石与孙中山在日本会面。此时蒋介石因刺杀陶成章而避祸日本,因陶为孙中山之大敌,此事历来争议非非。但据李敖考证,孙中山与蒋介石的会面应该在1912年后,国民党史故意前推至1910年,显然是为了拍蒋介石的马屁,以显示两大领袖在革命前即已会面。

1914年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蒋介石在上海写下入党誓言,此时蒋虽非党国要人,但现有史料证明,蒋在上海开办证券交易所,是受到孙中山的指示,其股票交易所中亦有孙中山入股,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部分收入也曾用于革命经费。

蒋介石的性情极为刚烈,几乎与他在所有军队中的上司都相处不好,以致于在黄埔军校校长上任前的六年内,八次离职而返浙江、上海。每当蒋介石丢下指挥或参谋重任离去时,孙中山总是请他回来就任,这类赞扬的电文有多封。

蒋每次离职后又会再返回孙中山身边。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信任,除了与陈其美的推荐有关之外,更主要的是由于蒋介石本人的才能,尤其是军事才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蒋曾多次上书孙中山纵论军事,1920年孙中山在写给蒋介石的信中曾透露出其对蒋的信任:“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

特别是“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连夜从上海赶往广州,陪待孙中山左右,指挥军队,从此被孙中山倚为左膀右臂。尽管屡次辞职,但蒋介石对孙中山在政治上不忠的事情是没有的,自从作为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员以来,找不出他与北洋军阀有任何一点勾搭。

孙中山后来在写给蒋母的祭文中认为他同蒋的关系是“如身之臂,如骖之靳”,并评价蒋介石是“守经达变”之人。

2、蒋介石与孙中山的第二重关系是姻亲关系。

1926年,蒋在广州时期就已经开始追求宋美龄,并曾请孙中山为之作媒,但此事因宋庆龄的反对而作罢。但孙中山对此事则持赞成态度。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大婚,成就蒋宋家族的联姻,但在宋家人的合影中,唯独少了宋庆龄一人。

蒋介石一直在党内以孙中山的继承人为荣,此次连襟孙中山,则更在社会关系上勾通百家,使江浙财团之支持水到渠成。此后,蒋开口总理,避口总理,以发扬三民主义为手段,渐至一统国民党。


孙中山去世后,群龙无首,执掌国民党大权的是汪精卫和胡汉民,但两人皆是文人议政,没有谁会想到,一个在党内从无地位的蒋介石,像一颗新星升起了。孙科后来说:“当总理在世时,蒋不过是人微言轻、无关重要的党员。

不错,总理曾委派他办黄埔军校,但这是党的机关。总理召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连作代表也没有份,在第一届监执委员中,他甚至连一个候补委员也没有。在总理生前,他完全不是党的领袖。”

1926年蒋介石从苏俄考察归来一个月后,国民党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没有被邀请参加繁重的筹备工作,也没有作为大会代表,更没让他进入中央,进入中央的军人是熊克武、李烈钧、许崇智和李宗黄。

但蒋介石第一次得到独当一面的黄埔军校校长职位后,他就藉此争取整个军队的指挥权;一旦他掌控了整个军队,他就凭此得到整个党权与政权,蒋的个人才智和历史环境都正好为他的权力欲创造了条件。

人物轶事——尊称

孙中山病逝后,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以表尊崇。

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公家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则未以官方名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的国父为孙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国共产党在正式的场合或文书上提及孙中山时,通常使用的称号是“革命的先行者”,从未称孙中山为国父。

『肆』 股票主力指什么

在某一只股票上,某个机构或者基金拥有相对于流通盘较大的资金或者股票筹码,可以在短期对股票价格进行左右的,都可以称为主力。早期,在流动性不太好的情况下,一只股票,一个主力进行短期操作比较常见。现在,各机构的资金量都很大,“不缺钱”,在各机构之间也会形成力量的博弈。但结果如何,只能看谁在策略上更胜一筹。事实上,也不乏机构主力在暴跌行情中被套的情况。鳄鱼进入水池,会导致水位升高,出来的时候也会引起水位下降,所以,所谓的主力,可以影响短期的价格波动,但要全身而退,也需要智慧。

『伍』 民国时期不是已经有股市了吗

有。1916年孙中山与沪商虞洽卿共同建议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拟具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2月6日交易所召开理事会选举虞洽卿为理事长。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5)蒋介石股票扩展阅读: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陆』 炒股失败的著名人物都有哪些

蒋介石,八十年以前,1925年,在上海滩炒股,开始赚了不少,后来亏的一塔胡涂,债台高筑,只有离开上海,投奔孙中山去了。

『柒』 台湾的三次土地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实行“三七五减租”。意思是地主对佃农的租额不得超过全年收获的37.5%,所以简称“三七五减租”。当局是这样计算的:农田普通收获量中,种子、肥料和耕作中其他成本费用要耗25%,扣除这部分,余下的75%地主与农民平分,各得37.5%。所以就叫“三七五减租”。

此外还规定,地主出租土地,租期不得少于6年,期满必须续租,不得随意撤租升租,保障佃权的相对稳定。农业歉收时,地主应临时减免地租。同时对佃农也作了一些规定,如佃农地租积欠两年的总额时,地主可以撤佃。

“三七五减租”从1949年4月开始,根据当时的统计,因为减租而受益的佃农有近3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5%。“三七五减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由于租率下降,也导致了地价下跌。这为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创造了条件。

2、实行“公地放领”。台湾光复后,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来的耕地叫“公地”。从1951年开始,台湾当局将这些“公地”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为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5倍,为了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以实物计算,全部地价由农民在10年内分期偿付,不负担利息。

受领农民只要连续交纳10年地租,每年交纳的租额正好等于每年应交纳的地价,10年期满,耕地即归农户所有,公地放领到1961年办理完毕。

3、实行“耕者有其田”。为了防止地主隐瞒耕地,台湾省政府从1952年1月到1953年4月将全省地主耕地进行重新丈量,登记造册。随后颁布了“实行耕者有其田法条例”,主要内容有:地主可以保留相当于中等水田3甲(43.5亩)或者旱地不超过6甲,

超过的耕地一律由当局征收后放领给农民;征耕地价也是按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5倍,当局用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支付给地主。对于地主来说,“耕者有其田”政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除按规定予以保留的土地外,其余全部征收放领。

(7)蒋介石股票扩展阅读:

台湾土地改革能够顺利的原因:

1、台湾有工业基础,国民党政府握有日本留台产业,可以用作偿付地主的经费;而在1930年代的大陆,国民党党政府则不具备这样的财力。

2、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迁来,与台湾本地的地主阶级没有人情瓜葛,可以彻底执行“平均地权”的土地制度,而在1930年代的大陆,南京国民政府与江南的大地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因为台湾有工业基础,可以将这些产业的股权补偿地主的土地价值,许多地主从此转入工商业,农业资本转为工业资本,这对于佃农和地主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制度,地主自然不会强烈的抵制土地改革。

『捌』 蒋介石的四大家族还有后人吗

1.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后代散居世界各地。
2.具体情况如下:
1】蒋家
自第一代蒋介石,第二代蒋经国、蒋纬国相继逝世后,这个家族的光彩逐渐褪色,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权势。而今蒋家后代开枝散叶,人口众多,大部分都在台湾定居,一部分在美国生活,只有蒋经国的爱女蒋孝章及其家人在英国生活。
20世纪中期后,仍然在台湾政坛活跃的蒋家子女,只有蒋经国和章亚若的私生子章孝严(蒋孝严)了。他属于蒋家第三代,曾在岛内一度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秘书长这样“位高权重”的职位,是台湾的“立法委员”。他曾宣布“认祖归宗”,但蒋家大多数成员还是不承认他的“蒋家人”身份。10月27日,章孝严明确反对陈水扁在过境纽约时将青天白日旗覆盖在宋美龄灵柩上的企图。
蒋家第四代都远离政坛,他们大都从事商业、教育、演艺事业。像第四代的章蕙兰,是台湾电影界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1999年章蕙兰首次自编自导电影处女作《小百无禁忌》,由影星舒淇担纲主演,还受邀参加了2000年的爱丁堡影展。
在台湾最出名的蒋家第四代恐怕要数蒋友柏了。他长得高大英俊,颇受台湾媒体喜欢,他和台湾影星林姮怡结婚,9月生了一个女儿,按照蒋家“孝友得成章”排序,取名为蒋得曦。蒋家有了第五代的消息,顿时成为台湾媒体报道的热点。在蒋得曦满月那天,蒋方智怡摆满月酒,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台湾政坛重量级人物都来祝贺,称得上蒋家难得的盛事。
2】宋家
随着宋美龄的逝世,宋家兄弟姐妹六人均已不在人世。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三兄弟的后代大部分都在美国定居,平时十分低调神秘。宋家人丁兴旺,后代人数众多,但无人从政。宋美龄在世时,宋子安的儿子宋仲虎常去看望她,至于其他宋家人的行踪,则很少被外界所知。
3】孔家

由宋霭龄和孔祥熙开创的孔氏家族,是当时中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在国民党逃到台湾前夕,有“先见之明”的宋、孔二人,携带着万贯家财和他们的子女仓皇跑到了美国。
几十年来,孔家子女一直在美国定居,显得十分低调、神秘,除了至亲好友外,他们绝少与其他中国人来往。孔家无人从政,家族成员人丁稀少,在孔祥熙四个子女中只有小儿子孔令杰有后代。
孔家子女十分精明,他们将从孔祥熙、宋霭龄那里继承的大笔遗产,拿来投资到石油、建筑、股票、期货、批发等行业,结果发了大财。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孔家的富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媒体曾经披露,孔令杰曾修建了一座“水底城堡”,酷似著名电影《007》里的布景,这座城堡就建在他的私人别墅的人工湖的下面,里面十分庞大,拥有上百个房间,装饰豪华,设备先进,甚至连监狱都有,据说可以抵御原子弹的攻击。孔家有多富,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4】陈家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是“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他们曾经替蒋介石负责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权力极大,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如今陈家辉煌不再,后人远离政治,在台湾已经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力了。
陈立夫有3个儿子1个女儿,而陈果夫只有1个女儿,为了让自己哥哥的香火延续下去,陈立夫将自己的大儿子陈泽安过继给了陈果夫。从陈家自陈立夫、陈果夫算起,已经有了第四代,家族人口众多。
陈家除了陈立夫的小儿子还居住在台湾以外,其他人都在美国生活。在陈家后代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二陈”共同的儿子陈泽安了。他是美国一家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

『玖』 中国的两次股灾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4.1美国股灾
4.1.1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 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股灾之后,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 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4.2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连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4.3 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4.4 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5.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拾』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炒股

中国的杨百万(杨怀定)他有自己编的一套炒股软件售价是四千元人民币
世界公认的股神奥伦.巴非特:投资策略为中长线,只要自己看好,就长期持有

阅读全文

与蒋介石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欢乐颂2外汇 浏览:800
政府申请国家贷款 浏览:598
黄金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
12月6号美元兑人民币 浏览:101
理财r0 浏览:70
600611大众交通股票 浏览:257
欧式看涨期权价格计算 浏览:918
适合90后怎么投资理财 浏览:218
混合型基金涨跌看什么 浏览:628
专利对股票 浏览:125
东方财富手机版怎么看南下资金 浏览:907
小米贷款取现收费吗 浏览:423
南宁信托大厦 浏览:642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