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鳄鱼线就能判断 趋势的拐点
B. 如何准确的把握外汇运行的拐点
这是一个技术分析问题。
只能根据各种技术指标,来判断拐点,没有技术分内析,其他方容面谈拐点都是随机行为没有意义。
个人经验。
本人判断拐点,主要用一下技术,
K线理论结合压力支撑位;然后观察成交量和背离指数。
希望对你有用
C. 外汇大趋势拐点都是怎么回事
一个最好的交易机会是什么,就是抓住价格从跌势转为升势,或者是从弱势转变为强势,这个势头的拐点就是一个最佳的交易机会,因此外汇投资者抓住拐点阶段介入,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且可以避免频繁的短线交易造成的亏损或者劳累。那么如何寻找拐点了,投资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去寻找拐点。 外汇价格在经历了长期的升势之后,之前一直是沿着某条均线或者趋势线运行,但是现在的趋势却出现了变化,均线的角度或者通道的角度发生了向上增大的趋势,这就是趋势的拐点,此时投资者可以在角度变化之后马上跟进,之后价格上升的速度会加快,不管时间上的长短,只要投资者可以抓住机会那么就可以赢得快钱的机会。 外汇价格处于长期跌势当中当某个时候原来的下跌通道出现了角度的变化,先是均线下跌的角度边缓慢,随后均线开始走平了,接着均线又开始掉头向上,那么此时就可以在向上运行两三个交易日后买入,均线也可以变换为上趋势线,不过记住价格一定必须突破趋势线或者是均线,并且站稳后方可买入。如果价格改变了弱势下跌的情况,突破之后的上涨趋势,也就是角度比原来下跌的角度要大,那么说明现在的涨势比跌势要强势,这样上升的速度会较快,只要量能比原来下跌的时候大,那么价格上涨的持续性和时间会较长。因此投资者只要记住抓大趋势拐点的精要就是:当长期趋势发生了放量性质的逆转后就是一个大变化。
D. 外汇交易的投资逻辑,外汇交易时间与空间拐点有哪些规律,均线的用法如何才能合理
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拐点吧,均线要看你交易的品种,做长线还是短线。
比如海龟系统,就分短期20天的系统1,和长期55天的系统2,你可以看看,另外推荐撒普博士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E. 外汇期货怎样找拐点
这个问题没人知道 真的知道的人也不会告诉你,为了一点积分会把这么厉害的技术泄露吗,你如果在这方面感到疑惑 建议你看看 江恩理论,好好研究靠自己。
F. 外汇K线图中的拐点怎么画
用黄金分割来估算,很准确的,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很好的确定支撑位和阻力位,而且很多现在出现的图标在历史中都是反复出现过的,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研究人们的心里,还有就是哲学,与全球交易者的一种博弈,有机会看看我空间,里面有很多经典的资料。详聊可以点我下面的网络hi
G. 中国货币政策拐点或已到来需注意什么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特征,资金需求一直有较大缺口,因此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着眼于影响总供给,并且以“松”为主的扩张性政策搭配出现。具体来看,从1979年到1980年,主要表现为两大政策“双松”配合;1981年是财政政策紧,而货币政策松;1982年到1984年,表现为两大政策“双松”配合;1985年则是两大政策“双紧”配合;1986年到1988年,仍表现为两大政策的“双松”配合;1989年到1991年,是两大政策的“双紧”配合;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再次出现“双松”配合。该阶段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协调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表现为政策作用的微观主体多是国有企业,并且通常运用行政性手段来完成政策实施。二是在长期短缺经济环境影响下,政府还缺乏市场经济调控机制应用的经验,表现在两大政策协调方面,一直以直接调控为主,很少用财政和金融中间变量来间接影响经济主体,而且“同松同紧”情况居多,没有的多元化政策搭配,这也造成了政策协调的效果不佳,“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成为常态。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开始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有效供给不足的背景下,经济过热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积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财政货币政策一直采取“双紧”配合,政策协调目标就是通过紧缩性政策,来控制赤字、减少发债、压缩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总投放量等。与此同时,两大政策配合也逐渐获得制度改革方面的基础,其中1994年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逐渐奠定了公共财政的基础,而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也使得货币政策制定进一步得以独立。应该说这期间两大政策的协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包括调控手段多样化配合、调控技巧改善、驾驭宏观经济能力有所提高,这对于实现经济“软着陆”起到了较大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始于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不仅使得货币政策开始考虑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问题,而且也引发了未来两大政策配合的新层面。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2年。1997年开始,由于增长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从资源约束过渡到需求约束,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调控的新问题。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使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低谷来临,物价走低、投资低迷、失业增加等通货紧缩迹象开始令人担忧。面对这种情况,1997年以后,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快速转为“双松”配合。其中以扩张性为实质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增发长期国债,筹集资金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此期间“稳健”货币政策的实质则是通过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并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此间,两大政策协调的一个重点,是集中在为建设项目和企业共同提供流动性和信用支持方面,试图通过刺激微观主体的活力,来带动有效需求的提高。这一阶段,政府首次面临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周期低谷,并且处于有效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给不足的两难境地,因此给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不仅提供了创新的背景,也带来了众多新的难题。第四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从2004年逐步调整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向社会传递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并在2005年宣布财政政策再次转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特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与之相配合,从2003年起,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适当回收流动性,最终确定“稳中适度从紧”的政策思路。五年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提高利率,这些都是紧缩银根的措施,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进入2007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中央政府也把2008年的宏观调控思路,定为“从紧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的协调”,这也体现了政府对较大通胀压力的担忧。应该说,在此阶段,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开始出现向“双紧”过渡的趋势。两大政策协调的一个新特点,是除了共同作用于传统的经济总量目标之外,在的领域有了配合的实践,例如以应对流动性问题、推进外汇储备管理改革为目的而发行特别国债的行为,以及调低利息税以引导储蓄资金流向等政策。综合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实践,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第一,财政货币政策逐渐向市场化调控转型,为发展新型的两大政策协调机制奠定基础。进入21世纪,财政政策在发展公共财政的总体框架下,从注重用政府投资性支出影响经济,逐渐过渡到税收、公债、转移性支出等多项工具的综合运用。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也逐渐具有了市场经济国家的特征,而不仅是传统的信贷控制。第二,从两大政策的作用效果看,财政政策从强到弱,货币政策从弱到强。改革开放之初,财政政策居于主导地位,货币政策的作用几乎没有。1985年之后,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通过控制信贷规模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政策的核心模式。1994年分税制改革也弱化了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使货币政策成为两大政策协调的主导方。1998年以后,由于货币政策作用不理想,扩张性财政政策才再次走上前台,但这并没有削弱政府对货币政策作用的期望。事实上,在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前后,货币政策仍是政策协调的主要一方。进入2007年,开放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面临了的困境,使政府开始意识到财政政策应在宏观调控中担负的职责,这对两大政策协调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第三,迄今为止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主要通过关注总需求管理,致力于实行经济总量稳定。我们知道,在凯恩斯主义政策理念影响下,财政与金融的协作问题,主要研究在封闭体系的自由利率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有效配合来促进总需求水平的稳定。对于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这样的政策选择是相对有效的。然而对中国这样面临发展与转轨双重任务的经济体来说,则显得过于单一。长远来看,两大政策协调,还必须关注结构调整性的供给管理、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制度优化等层面,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H. 如何在外汇交易中判断趋势的拐点
外汇交易怎样判断趋势的拐点
进行外汇交易的过程中,趋势的判断是决定交易方向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投资者还是很难掌握判断拐点位置的方法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亏损或者是对盈利结果不是很满意。
其实外汇交易判断趋势的拐点只要记住三点就可以了。
有三种背离方式判断趋势的拐点。
第一种方式,最近一次外汇交易下跌(上升)的角度与上次下跌(上升)的角度进行比较,角度代表速度,代表效率。角度如果有变缓,则表明出现了效率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基于维持原有趋势的力量的效率降低,原有趋势内部力量发生了不利保持原有趋势的变化。
第二种方式,最近一次外汇交易下跌(上升)的幅度与上次下跌(上升)的幅度比较。幅度代表总体力量,代表效果,代表耐力。如果幅度降低,则表明出现了总体规模(力量)的背离,这种背离是由于原有趋势维持下去的耐力降低,总体力量衰竭。
第三种方式,最近一次反弹(回调)的角度和幅度与上次外汇交易反弹(回调)的角度和幅度比较。如果幅度相同,但角度增大;或者角度相等,但幅度增大,或者幅度与角度均增大,则表明反趋势力量的增强,有可能形成拐点,可等再次下跌或者上升后采取行动。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背离,是反趋势力量的背离。可称之为反背离。
当然最好比较再次下跌(上升)与上次下跌(上升)的角度和幅度。但反背离可以提前预测并注意可能出现的背离。
外汇交易趋势的判断对投资方向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趋势选择正确,那么盈利就是肯定的了,但是如果选择错误那么等待我们的就只有亏损了。对于很多刚刚开始进入汇市的投资者来说准确判断拐点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也要在不断的外汇交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
I. 如何判断外汇行情是否将出现拐点
炒外汇如何判断阶段性拐点?
回答这个问题,要提到两条非常简单但又非常著名的定律——熊市定律与牛市定律。这两条定律是由证券分析师的鼻祖道和琼斯提出的,表述起来非常简单:在熊市中,每一个波段的高点都低于前一个波段的高点;在牛市中,每一个波段的低点都高于前一个波段的低点。乍看起来,这好像是两句废话,可是如果仔细琢磨,我们发现,如果将这两条定律运用于一段时间的市场趋势分析,也会有同样的结论。(一个在外汇市场滚爬10几年,做过10几家专业外汇平台的投资者的心得)
方法/步骤
1/4
首先这两条定律以低点来判断强市、以高点来判断弱市,这与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方式相反——大部分人都在强市当中去判断头部在哪里,在弱市当中去分析底部在哪里
2/4
但是正确的做法是:不在上涨趋势当中去分析哪个点位是最高点,也不在下跌趋势当中去分析哪个点位是最低点,而是去分析上涨或下跌趋势是否会结束,从思路上来讲应该是科学的。
3/4
如果说的直接一点,该理论的运用价值就在于:对于一段比较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走势,要判断股指是否脱离弱市,要看反弹的高点是否超过了上一波反弹行情的高点;要判断股指是否已经结束强市,要看回调的低点是否已经击穿了上一次回调的低点。
4/4
这与习惯的思维方式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股价在运行上涨趋势时,最重要的不是分析压力位置在哪里,而是要看支撑位置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持;而股价在运行下跌趋势时,最重要的不是分析支撑位置在哪里,而是要看压力位置是否一直有效。这对于中长线行情还是短线行情都是一样的,只是分析的波段不同。
J. 如何判断外汇交易中的拐点
第一,抄最近一次外汇交易下跌(上升)的角度与上次下跌(上升)的角度进行比较,角度代表速 度,代表效率。角度如果有变缓,则表明出现了效率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基于维持原有趋势的 力量的效率降低,原有趋势内部力量发生了不利保持原有趋势的变化。
第二,最近一次外汇交易下跌(上升)的幅度与上次下跌(上升)的幅度比较。幅度代表总体力 量,代表效果,代表耐力。如果幅度降低,则表明出现了总体规模(力量)的背离,这种背离是 由于原有趋势维持下去的耐力降低,总体力量衰竭。
第三,最近一次反弹(回调)的角度和幅度与上次外汇交易反弹(回调)的角度和幅度比较。如 果幅度相同,但角度增大;或者角度相等,但幅度增大,或者幅度与角度均增大,则表明反趋势 力量的增强,有可能形成拐点,可等再次下跌或者上升后采取行动。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背离,是 反趋势力量的背离。可称之为反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