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k线组合形态中,什么是底部反转形态
股票底部的七大反转形态。
1、长尾线:当天开盘之后,股市出现放量下跌,但之后莫名其妙被多头主力拉升,留下了一个长长的下影线,这是做反弹资金介入的信号,只要第二天重拾上升路,上升空间就很明显。
2、海底月: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天收中阴线或者大阴线,第二、第三天收上升形态的小阳或十字星,并且三天中有成交量放大趋势的迹象。大阴线好比是一只大船沉入海底,但在底部受到强大的支撑,并有超过其下跌的能量维持它的上升,因此假如说均线系统是往上的,中线指标看好,没有理由认为该大阴线是行情的中止,应该考虑这是主力刻意打压造成的,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新一轮行情的旭日东升。
3、阳夹阴:即二根阳线中间夹一根阴线,意思是说第一天股票上扬受到抑制, 第二天被迫调整,但第三天新生力量又重新介入,因此这种上升就比较可靠,后市向好的机会多。
4、均线星:在底部均线系统刚修复往上的时候,往往会在均线附近收一个阴或者阳十字星,这是多空力量平衡的一种表示,但发生在底部,第二天极容易出现反弹或者往上突破,这是一种不引人注目的形态。
5、三红兵:在均线附近或者下方连续出现三根低开高收的小阳线,并且量有逐步放大的趋势,预示着有小规模的资金在逢底吸纳,后市将看好。
6、探底线:当天开盘低开在均线的下方,而收盘在均线的上方,这是主力为了进一步做行情而刻意做出来,按照惯性原理后市理应看涨。
7、平台底:股价在5日均线附近连续平盘三天,迫使5日线和10日均线形 成金叉或者5日线上翘、10日均线下移速率变慢,具体的要求是三天中第一天收小阴线,第二天收小阳或小阴,第三天收小阳,整体看三根K线是平移的。
具体的可参阅下有关方面的书籍系统的去了解一下,同时结合个模拟盘练练,这样理论加以实践可快速有效的掌握技巧,目前的牛股宝模拟炒股还不错,里面许多的功能足够分析大盘与个股,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❷ 借贷宝邀请了人怎么没奖励20
不靠谱呗,我还是觉得千金贷挺好的。
❸ 在中国实行注册制会不会造成垃圾股遍地的局面
股票是一种广义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会有供给和需求。我已经在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简单介绍过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直到今天,股票的供应仍然是非市场化的,发行速度和发行家数掌握在证监会手中,发行价格也被强行压低。一级市场现在就像是买彩票,中签以后每一签都能带来近万元的收益,很典型的如最近的兰石重装,可以去数数多少个涨停。
虽然高溢价发行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被诟病“圈钱”的问题。但是这是以全民大抽奖派发福利,同时破坏证券市场新股定价功能为代价的。投资者对新股的鉴别能力又回到了股市最疯狂的那段时间,新股的各家公司之间,除了发行价以外,没有人关心是以多少倍市盈率发行,是什么行业,募投项目准备做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买到就赚钱了。如果说证监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这样,那我也无话可说,但如果说对比一下当初实现市场化的一些口号,恐怕只是背道而驰。
有人喊,注册制了股市就是吸血鬼,大肆圈股民的血汗钱了。而事实是否如此呢?是,不能否认短期内肯定会有很多破烂公司甚至造假公司挤破头地上市,但是股市不是缴税,没有人用国家强制力逼公民买股票。新股供应市场化,而资金面不变的结果就是虽然很多公司通过了审核,但并不代表这就能上市。因为所谓的IPO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叫公开发行,第二个叫上市交易。上市交易的前提是公开发行了约25%或10%股本(原股本4亿股为分界线,以上可发行10%)。
在上市交易前公司要首先向一级市场投资者增发新股,包括大型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那么如果市场上的股票供应大大增加,一天有100家企业同时公开发行。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投资者不再敢根本不看公司信息就投资了,而这100家企业当中恐怕也只有最多20家能完成发行,剩余的80家无人问津。过去的那些利润马马虎虎,增长平平,夕阳产业的企业将都无法完成发行。能够完成发行的将会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较高利润且现金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这三个特性中占到一条的。最终传统的重资产、低毛利的工业企业将会不太有可能独立IPO,而是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横向整合的方式渐渐集中起来,这对于这些产业来说规模化才能带来效率最大化。而资本将会格外青睐那些具有更好前景的企业,这个过程就实现了资本导向的转变。
另一方面,力推注册制也是为政府减轻负担的一种措施。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政府习惯性地大包大揽,掌控了很多权力和利益,但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和管理难度。证监会的管理思路也是如此,投资者本来应该是自行决策,自行承担风险的。但是过多的进行风险控制,并且以行政的方式设定各种准入门槛,各种事项审批,导致了一些违反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现象出现(尽管并不是不合逻辑的),而这些现象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典型的就是打新股,一旦打中带来过高的收益率,导致整个资金市场利率飙升,市场都在借钱去打新股。这些行政化的风险控制同时也导致投资者教育远远不足,散户的行为经常有一些非理性的诉求,证监会也承担了相当的骂名。而如果真正的注册制实施,证监会的角色必定要向事后监管大大倾斜,变为专门从事反证券欺诈和反财务造假的一支新的专业执法机构。实际上美国的SEC执法部门占据了相当的资源,严厉查处不仅仅是树立了美国证监会的法律权威,每年更是有可观的罚金收入,除了维持自身运作还能上缴国库数亿美元之多。证监会也从散户的痛骂中完全解放出来,成为投资者的真正保护者。
但说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注册制能不能真的实现呢?目前来看还不是很乐观,因为需要很多法律基本框架的支持,例如更为严厉的证券欺诈刑事和经济处罚(我觉得造假上市的实际控制人和股东就应该承担无限责任)、投资者集体诉讼办法、更完善的退市办法(亚马逊亏损好多年,在中国早就先ST后退市了)等等。如果按照总理的最新要求,上市不需要持续盈利了,那需要修改证券法等底层法律,这一圈基本制度建设全部完成恐怕得好几年。而在这过渡时期,恐怕还得按老样子加点新花样这么来。
但是回到问题“会不会造成垃圾股满地”呢?到那个时候法律制度完善了,垃圾股会有很多想要上市,会有一些能上市,但是他们都会被市场淘汰或者被监管机构打飞出局。留在里面的质量会比现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