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买国企的股票最安全吗
1.只要是股票,就肯定有风险,无论是谁的,而且每家公司的股票是限量的,好的早就被人买空了。
2.想要稳定理财的话,可以买国债之类的,利率低,但是几乎不会亏,买股票就肯定有亏本的可能,而且数额还不小。
② 为什么大型国企得股票价格低
股本大. 股票数量多.市值大,炒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市场形成合力回才能推高股价.从而答导致大盘股股价上涨空间小. 不怎么赚钱,也就没什么资金愿意关注了。
基本面上,大型国企长远来看,成长性较差.资本扩张速度慢.用1亿赚10亿容易,但用100亿赚1000亿就难了. 因此也不适合价值投资。
③ 为何不能买国企股票
不能买国际股票,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国企的股票都是比较大的股票,他们也是。有庄家在里面可以买的。
④ 公司市值与公司价值什么关系
公司市值和公司价值的关系如下:
公司市值是公司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本有机构成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公司市值以公司价值为中心,公司市值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公司市值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公司价值为中心。公司市值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4)国企为什么不关心公司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配售
市值配售是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流通市值进行的新股发行方式,即每10000元的股票市值可获得1000股的认购权,再通过参与委托及摇奖中签的方式确认是否中签,如果配号与中签号一致,且帐户有足够的资金,则在扣款时,会在帐户中扣除中签金额,直到上市前一天晚上中签股票会进入帐户中。
⑤ 股票与公司的关系
公司既然上市了,当然要注意市场的形象,一般健康的公司他的市赢率是跟稳定的,跟随整专体市赢率而属动,中国A股市场有他特殊的地方,估价比较混乱,不能代表公司的实际价值,
,市值是一个对公司本身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有公司本身自有的股票价值,股票可以当钱用,在银行里是种信用的表现,股价维持在一定的价格,对公司才最有保障,
第二个问题,我说的简单些吧,上市公司就是最大的庄家,利用本身的资源做业绩,在推动股票价格上升了,把股价做高,然后卖出股票,,当赢利的茶不多了,想把股价在打回来,就更简单了,做些行业不景气的公告,或者亏损公告,利用大势,把股票做底,打到底后,然后慢慢接受回来这部分股票,这一来一回,利润就到手了,
上市公司和国家基金一样,是这个A股市场最大的主力,也就是超长期的投资者,是追主要的力量之一,
⑥ 公司股票市值是什么市值的大小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简称 Market Cap)是一种度量公司资产规模的方式,数量上等于该公司当前的股票价格乘以该公司所有的普通股数量。市值通常可以用来作为收购某公司的成本评估,市值的增长通常作为一个衡量该公司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市值也会受到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例如收购和回购。
一只股票的市值大小要是反映什么的话,就要看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总股本多少?如果总股本几十个亿,市值高点也理所当然。如果总股本几千万,市值反而很大,说明公司股价很高。当然还要看公司到底是经营什么,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很高。
⑦ 国企有哪些股票更好市值高
作为资深投资者,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从来不投资国有企业的股票,原因很多,仅仅就是国企不会严格控制经营成本,我就不会买它们的股票。
⑧ 为什么很多国企都要搞股
股票对企业的意义:
1.股票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股票的最原始作用就是筹集资金。通过发行股票,
股份公司可广泛地吸引社会暂时闲置的资金,在短时间内把社会上分散的资金集中成为
巨大的生产资本,组成一个“社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而通过二级市场的流通,
又能将短期资金通过股票转让的形式衔接为长期资金。正是基于这个特点,现今世界上
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来组织股份有限公司,以
经营工业、农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中的一些大企业。我国一些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
主要目的也是筹集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
2.通过发行股票来分散投资风险。发行股票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分散投资风险。无论
是那一类企业,总会有经营风险存在,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
不明朗,技术工艺尚待成熟和稳定,在经营过程中,其风险就更大。对这一些前景难以
预测的企业,当发起人难以或不愿承担所面临的风险时,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将风险转
嫁或分摊与他人,而通过发行股票来组成股份公司就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一个好方法。即
使投资失败,各个股东所承受的损失也就非常有限。
3.通过发行股票来实现创业资本的增值。在股票发行市场上,股票的发行价总是和
企业的经营业绩相联系的。当一家业绩优良的企业发行股票时,其发行价都要高出其每
股净资产的许多,若遇到二级市场的火爆行情,其溢价往往能达到每股净资产的2~3倍
或者更多,而股票的溢价发行又使股份公司发起人的创业资本得到增值。如我国上市公
司中国家股都是由等量的净资产折价入股的,其一元面值的股票对应的就是其原来一元
的净资产。而通过高溢价发行股票后,股份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就能提高30%甚至更多。
4.通过股票的发行上市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由于有众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股票投资,
股市就成为舆论宣传的一个热点,各种媒介每天都在反复传播股市信息,无形之中就提
高了上市公司的知名度,起到了宣传广告作用。
⑨ 国企的股票为什么不值得投资
我不喜欢投资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虽然说投资上讲究将观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暗示出来,但我认为,在投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的问题上,并不需要模棱两可;而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也没必要模棱两可。
不符合投资的定义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经典的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
“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来源:格雷厄姆,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 43-44页)
对于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满意回报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形下。下面解释一下原因。
内在的利益冲突
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最大化股东利益的原则是存在显著的利益冲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通常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维护社会稳定。这并不包括“最大化股东利益”一项。在实践中,大型国有企业经常奉政府之命,以规定价格提供产品,而这一价格水平往往低于正常的供需平衡时的价格水平,这样将减少或损害股东利益。例如,电力等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由政府严格管控,此行业的大型国企即使明知因此而微利或亏损,它们也不得不继续生产,最多只能略微降低供给。同一行业的小型国企或民营企业的处境要略好于大型国企,因为它们至少还有停产可供选择。除此之外,大型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吸收就业以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激烈竞争,但又不能裁员,产能明显过剩,最终导致全行业微利或亏损,但竞争失利者又因维稳而无法退出,大大延长了全行业的困难时期,这对股东来说是非常糟糕的,钢铁业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的一则新闻《国资委: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来源:http://news.163.com/11/1212/04/7L20G38I0001124J.html)更佐证了此观点。新闻中,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表态:
“谈及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此类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他解释。”
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确,即这些国企是公益性的,可以“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股东利益根本不做考虑。在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为何要把钱投入到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中去呢?甚至,这些国企是否应上市都存疑。公益性的慈善机构不能上市,公益性的国企上市,有资格么?
综上所述,大型国企的使命和股东利益存在内在冲突,导致股东利益无法最大化,甚至国企掌门人根本不考虑股东利益,导致其并不适合投资。
普通股股东的弱势地位
巴菲特曾经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中指出:
“美国的投资者已经只拥有D级的股票。A、B、C级股票的拥有者是对企业征所得税的联邦、州、市级政府。确实,那些“投资者”并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是,他们却获得企业盈利的主要一块。D级股票拥有者把盈利再投入来积累资本。增加的资本所创造的盈利却被政府收走。
A、B、C级股票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经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对企业的盈利分成。比如A级股票(联邦一级)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就行了。更有趣的是,这3个等级的其中一级有时投票决定增加企业过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纽约运营的企业就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无论何时,只要A、B、C级股票拥有者自己投票决定增加盈利份额,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留给D级普通股票投资者的部分,肯定减少。
展望未来,长期看A、B、C级股票拥有者投票决定减少自己份额的可能性不大。D级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
(来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948)
对于中国的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情况甚至更糟糕,普通股股东大概只能算是E级。排在他们前面的有:
A级:大型国企的管理层;
B级:国税和国家征收的费用;
C级:地税、地方征收的费用,地方维稳的开支;
D级:债权人;
在这样低级别的位置上,普通股股东想扩张他们在利益中分成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能保住他们在分成比例中的那一份都难。现成的例子非常多:
在煤炭行业因煤炭价格上涨而获益时,资源税开始征收,并以各种方式逐渐提高税率,导致股东的分成比例降低;
某些有优势地位的国企受政府的维稳压力,被迫兼并效率低下的其他企业,使自身处境困难甚至倒闭,股东受巨额损失,钢铁行业的例子甚多;
有人认为在香港上市,受境外的监管和境外股东的压力,普通投资者能保住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但最近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也是靠不住的。财政部控股的交通银行2010年经营相当好,其净利润高达390亿元,但在对待普通股股东上,却十分吝啬,其派发的现金红利仅为11亿元,相对于390亿元的利润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仅如此,这11亿元中的5.6亿元还被作为税收上缴给了交通银行的控股股东财政部。上市公司分红时不尽量帮助股东减税,却想方设法设计方案多交税,这么荒唐的分红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各位见多识广的资深投资者,你们曾经见过吗?在这里,股东的利益被严重地损害了。即使有香港知名股评人的强力质疑和H股小股东的批判,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GB/15834114.html)。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良好,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有随时被剥夺走的可能,这是由于股东的极低的地位决定的。
结论
由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大型国有企业股票不值得投资。即使某些人争辩说,有些大型国企股的股价极其便宜,有“交易性机会”,但这种“交易性机会”并不属于投资的范畴,这只能算是投机。如果真的要去做这种投机,也请做出精明的决策,应该着重于找那些毛利率相对低的行业中的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国企,因为比普通股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暂时还不会提更高的分成要求,并且此时这家企业的使命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暂时还没有冲突:它们都要求更高的利润。对于毛利润特别高的行业,则应该回避,因为随时可能有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股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对于小型的、处于和民企激烈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我认为还是值得投资的,但这仍然需要仔细地分析。当然,这样的小型国企最好还是民营化,由此才可解除其体制上的禁锢,释放盈利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