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外国上市究竟是赚外汇还是花外汇
上市是融资,在国外上市就是给他们股票,他们把钱给你,这时候相当于企业拿了国外专的钱属来发展企业。当公司赚钱了要分红的时候,他们手里有股票你要分给他们钱。所以上市的时候可以认为是在赚外汇,分红的时候在花外汇。不太准确,大概这么理解吧。
Ⅱ 现汇可以取现吗 现汇现钞的区别
现汇账户可以取现,会产生汇转钞手续费。
一、现汇现钞概念解读
1、现汇和现钞是由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造成的,是我国居民持有外汇资产的两种不同形式。
2、现汇指的是从国外银行汇到国内的外汇存款,以及外币汇票、本票、旅行支票等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划算直接入帐的国际结算凭证。
3、现钞指的是国内居民手持的外汇钞票,是具体的、实在的外国纸币、硬币,如美元、日元、欧元、澳元、加元等。
4、现汇也可以理解为是帐面上的外汇,是你的银行账户上持有的外汇,不能取出来,取出来就成了现钞。
二、现汇现钞的区别
1、在转移出境时有区别
在转移出境时,现汇可以直接汇出,你可以在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限额之内,自由地转移出境或者从境外转移入境,不存在实物形式的转移,可以直接汇出或者直接汇入,只是帐面上的划转。因此,外汇现汇的划转和汇款更方便。
而现钞则不同,理论上你账户上的现钞不能直接汇向国外,你手中的现钞也只能采取随身携带的方式出境。当然,无论是我国的外汇管理,还是外汇的现金管理,都对随身携带的外币现钞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超过这个规模就要进行申报。
2、利息计算:一般情况下,现汇账户按照规定的利率计算,单位现钞帐户不计息。
3、外汇现钞和现汇之间如何相互转移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外汇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钞,只有你取现,你的现汇就直接变成了等价等值的现钞。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像人民币一样取款、存款没有区别,外汇则不同,只要你取款你的外汇现汇就变成了现钞,但是当你再存入银行时,就只能存入现钞了。
现钞变现汇的方式就比较麻烦。如果你的国外的现钞可以通过银行汇款等方式将钱从国外汇入国内的银行账户,国内你收到的就就是外汇现汇了。但是如果你是现钞、或者是从国外带回来的钱并存入银行,那么,那么你存入银行时就是现钞,而不是现汇了。
所以,现钞和现汇具有不完全可互换性。
(2)花外汇扩展阅读:
现汇和现钞持有价值对比
1、现汇更便利、更方便,而且变成现钞更容易。
2、从经济价值上讲,现汇变现钞是等值的,而现钞要变成现汇则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果要把现钞变成现汇,客户将在外汇金额上遭受一定的损失。
3、银行从你手中买入现钞的价格要低于买入现汇的价格,也就是说你要将外汇卖给银行时也就是售汇时,卖出现钞的价格要低于卖出现汇的价格,这时现钞和现汇对你来说就有明显的区别了。
4、如果你持有的外汇数量不多,或者说在境外花费外汇,那么现钞和现汇就没有任何区别了。但整体而言,持有外汇现汇更合适一些。
Ⅲ 人民币换港币是现钞卖出还是买入
人民币换港币是现钞卖出。
现钞卖出价简单的讲就是银行将外币卖给你,用本币(人民币)取银行兑换外币的意思。
我国银行外汇币种分为现钞户和现汇户两种。购汇后直接存入你银行账户内的叫现汇户,可以直接进行境外汇出汇款的,如果需要取出现金的话就变为现钞户了。或者你直接拿现金存入的钱也叫现钞。现钞可以用于在境外该国家使用,但如果想将存入的现钞做境外汇款需要缴纳一个汇变钞的手续费。具体费用你得问银行,不同的银行费率不一样。另外邮局和光大等部分机构的西联汇款不分现钞现汇。
所以“卖出”指的是银行卖给你,你是花人民币买。“买入”指的是你卖给银行,你是花外币兑换成人民币。
Ⅳ 东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作用是有d,但其实还不是非常巨大啦~(p.s 其实是因为索罗斯功力还不够,在东亚的兴风作浪还没严重到逼中国政府出来跟他玩哦)
首先对于中国本身,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开放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portfolio investment这一项,因此国际游资根本无法大量进入,也就是说索罗斯根本没办法也没可能像对付泰国那样来冲击中国~中国所受到的影响是来自于冲击发生后的金融环境的骨牌效应,也就是说中国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像泰国政府那样花掉近几百多亿外汇来正面抵抗游资的冲击,这样一来稳定币值的成本明显要小很多,中国花在应对自身冲击上的支出并不多~
而中国的作用么,第一、是对受冲击国家的援助,例如危机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就援助了泰国10亿美元,虽然对于泰国解决问题是杯水车薪:)
第二、是在稳定人心上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包括公开表明人民币不贬值,还有降利减息,这有利于稳定东亚金融市场的人气,有利于创造出利好消息,有利于刺激周边股市反弹(三个“有利于”哈);另一方面也是给香港金管局壮够胆啦,让他们放开手去花外汇对抗游资~
而关于香港,在97年算上老本也就880亿上下,但由于香港金融系统完备,且坏账率低,没有外债,而且背后还有外汇储备1200多亿的中国政府这一大号后盾,所以在这里最终失败的是索罗斯同志啦~
而实际上关于索罗斯能带动的资金量,没有1万亿的啦,有的话索罗斯都可以建个大国自己当皇帝了~~算上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再加上能带来的跟风效应,他当时能带动的有大概1000亿左右。呵呵~如果真的有1万亿,连外汇储备第一的小日本也难顶的住哦,就算能顶住也绝对元气大大地伤,更别说其他国家和地区了:)
Ⅳ 我国2006年的外汇交易数据是多少 哪些银行已经取得了外汇交易资格
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0亿美元,过去(包括2004年底及2005年初),中国央行积累大量外汇储备以应对投机性热钱涌入。热钱流入量粗略的计算方法是:热钱流入 = 净外汇储备 - (贸易盈余 + FDI)。
一般,外汇储备的增长远高于贸易盈余及FDI的增长规模。但是11、12两个月的外汇储备增长近似等于贸易盈余及FDI的总和,换言之,投机性热钱或其他资本的流入量为零,甚至还有外流倾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非贸易经常账户通常为盈余状态,因此贸易盈余实际上低估了中国的资本流入量)
2006年前期,利用上述公式粗略计算得来的"热钱"急剧下降为负数,与其投机性资本流入规模下降,不如转向另外两种可能:第一、国内资本大量流出;第二、国内企业海外首发上市的收益尚未转入国内。
在人民币虽然缓慢但却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及人民币负债)将使中国商业银行陷入汇率风险。但是2006年上半年,中国资本流出量上升至450亿美元,大于2005年全年的上升水平(260亿美元),有助于缓解中国人民银行的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也有助于平衡持续增加的贸易盈余。
2006年中国贸易盈余达到1774.7亿美元,对外汇储备的贡献超过资本账户盈余。如果中国希望降低外汇储备的积累速度,那么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势在必行。但是似乎在政策上,中国还不舍得在短期内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应对这一问题。
自2005年7月份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6%,但是中国的贸易盈余却比2005年的1020亿美元上升了74%。表面看来,中国人民银行似乎特意选择美元薄弱的时段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以此降低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因此,顺理成章地,人民币虽然兑美元升值,但兑欧元却贬值了。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走近并最终突破10000亿美元,中国国内围绕外汇储备用途的争论也越来越白热化。同时,中国美元投资战略越来越青睐高风险高收入的资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决策者正在考虑创新一种新型工具管理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即将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有可能会出台新的提议,其中可供效仿的模型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日本外汇基金专用账户或者韩国投资集团(KIC)。
上述所有的模型均涉及自动对冲机制,通过向市场发行债券购买央行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以此可以在不用加大货币供应的情况下花费外汇储备。
中国银行,招商,工商,建设,都可以进行外汇交易
下面的网站有你要的那些统计数据,自己去看吧
http://www.chinaforex.com.cn/default.aspx?TabID=589
Ⅵ 世界经济性特区有哪几个比较著名的
【 文献号 】1-871
【原文出处】城市改革与发展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199509
【原刊页号】010-011
【分 类 号】F52
【分 类 名】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 作 者 】柯健
【复印期号】199510
【 标 题 】开放的梯度理论及其局限性
【 正 文 】
最近某些学者提出了“开放的梯度理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一、对外开放将使我国的原材料价格循环三级梯度出现向国际市场价格逐步靠拢的趋势。二、沿海经济特区、开发区和开放城市与其经济腹地在对外开放中“应有的技术密度差异”(即“每单位面积上的技术系数”=投入产出/平方公里)区分为三级梯度,逐级降低。三、工资、原材料价格的改革,也应“呈现出由经济腹地、开放城市到开发区逐级升高的特征。四、在“扩大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力和给外商以各种税收的优惠”等方面,政策的放宽程度也应循开发区、开放城市、经济腹地三级梯度,逐级降低。五、将上述“开发区,开放城市,经济腹地”三个经济发展梯级中应贯彻的各种原则归纳起来,即构成“开放的梯度理论”,将不同地区划分为三级梯度。
以上述观点为依据,设计宏观决策,必然出现一些重大偏差。因此,有必要进行商讨。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一是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促进我国现有物质技术基础的更新改革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要扩大商品出口市场,增辟外汇来源,为引进创造资金;三是引进一些生活资料(包括进口散件),满足国内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弥补国内消费品工业的不足。
根据这一目的和我国的宏观实际情况,应当对“开放的梯度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我国并不局限于沿海地区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一定国家或地区实行对外开放的途径与政策,是由经济、技术、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社会历史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受到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不仅有18000多公里海岸,还有22000多公里陆界和广大的纵深腹地。在历史上,张骞通西域拉开了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帷幕,“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关系的枢纽。在近代史上,我国不仅开设了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也出现了诸如重庆、汉口、沙市、南京、苏州等内陆口岸。解放后又开发了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连结欧亚大陆的重要窗口。目前,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许多国家的对外开放并非偏处沿海一隅,而是沿海、内陆口岸、纵深腹地兼顾。虽然沿海条件较好,便于建设自由港、自由关税区、免税区、自由贸易区等经济特区,但是,陆地口岸、纵深腹地的某些条件(如交通,靠近原材料、能源产地,接近产品消费市场)却是沿海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与部分以“重、大、粗”为特征的传统产业趋向于临海型(以海运为运输手段)布局相对应,部分以“轻、小、精”为特征的新技术产业正朝着临空型(以空运为运输手段)布局发展。这些产品附加值高,需求又比较急,适合用空运手段运送。因此,不少国家都因地制宜地实行了沿海、内陆口岸、纵深腹地兼
顾的开放政策。一些世界著名的经济特区,如美国的芝加哥对外贸易区,奥地利的维也纳、修拉茨、林茨、索尔贝德霍尔等自由贸易区,巴西的玛瑙斯经济特区,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自由关税区等等,就是设在内地。
第二,“开放的梯度理论”是否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固定模式?
为了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既定目标,一方面,决不是只开放沿海一线,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轻重缓急,采取沿海、内陆口岸、纵深腹地一齐上的办法,而必须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和国家的外交环境等因素,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上比内地、边疆先走一步。但是,重点开放沿海地区,并不是只能够开放沿海地区。与沿海相比,内地、边疆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薄弱,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都较低,资金、人才更为缺乏,更需要在开放中提高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的输入强度以求发展;内地边疆的社会心理状态更为陈旧,缺乏效益观念、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更为闭塞和落后,需要在开放中得到冲击与变革。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沿海——内陆口岸——纵深腹地的全方位开放,才能顺利实现我国物质技术基础全面更新改造的任务,使中华之腾飞具有强健的翅膀;才能利用世界上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办法和中外交往激发出来的活力,更深入全面地冲击某些僵化死板的管理体制。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也不乏在陆地口岸和纵深腹地建设经济特区的成功范例。巴西的玛瑙斯地区,位于巴西的西北部,原是十分落后的原始森林,在亚马逊河中游平原,离亚马逊河出海口1700公里,没有铁路和公路,只靠亚马逊河与外洋相通。巴西政府为了改变国家经济偏重于东南沿海一隅的畸型状态,于1957年在玛瑙斯设立自由贸易区,1967年将玛瑙斯市改为自由港,建立经济特区。此后,特区建设突飞猛进,面积逐步扩展到221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整个亚马逊地区,占巴西的26%,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发达的工业中心。80年代初,玛瑙斯生产的制成品占产品的一半以上,生产的彩电占全国的85%,手表占25%。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年出口产值高达100多亿美元。巴西采取在内地办经济特区的措施加快落后地区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总之,“开放的梯度理论”即使在局部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可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若将其引伸为我国普遍适用的、长期固定不变的模式,确实很难使人信服。
第三,“开放的梯度理论”是否能保证我国对外开放目标的顺利实现?
按照有些人提出的“技术密度梯度原则”、“工资梯度原则”、“政策放宽程度梯度原则”,实际上,只能建立沿海开放地区对先进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的垄断地位。在这种条件下,开放地区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争取和保持地区利益的“高效益”,但是对国家和其他地区来说,其客观经济效益值得怀疑。
从我国近年来经济特区发展的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不及时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将是严重的。
(一)从引进技术方面看,沿海各特区引进的设备、技术很少是在国际上属于第一流的,至于对我国物质技术基础的全面更新能产生深刻影响的,则更属寥寥。不少高价引进的技术,有些甚至落后于国内已经达到的水平,更有甚者,引进了代价高、污染重、风险大的“垃圾工业”。
(二)从资金方面来看,引进外资一般只占沿海特区基建投资的25~30%,而且大都用于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沿海特区依靠内地、边疆出口原材料、能源、农畜产品等换取的外汇购置设备及其它生产资料,产品大部分内销,成为花外汇的“无底洞”,外汇不能平衡甚至严重缺乏的情况使黑市猖獗,人民币严重贬值。
(三)从贸易方面来看,沿海特区工业产品的出口额往往还比不上农产品。同时一方面,沿海特区多是利用国内市场上家用电器产品紧俏,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的机会,进口或组装“洋货”内销赚取高额贸易差价。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利用国内的廉价能源、原材料(有的价格只相当于国际市场的几分之一)生产的产品,成本却比国际市场高得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如果不对同类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限制进口,在国内市场上也难以生存。有些生产高耗能产品的企业,一年向国家上缴的税利,还达不到国家给企业补贴的煤炭差价。
(四)从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来看,沿海地区开放大大加快了加工工业的发展速度,作为工业原材料、能源的主要产地和工业制成品主要市场的内地、边疆的发展速度如不能与之相协调,则势必加剧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结构性失调和布局不合理的态势,使沿海的发展由于缺乏原材料、能源和市场的保证而不能保持充足的后劲。内地、边疆则继续受到“滞后性抑制”,从而最终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开放的梯度理论”都不能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决策依据。
黄金我直接只看boll一个,结合点压力阻力就行了,太乱反而眼花
外汇可以结合点均线或者macd
Ⅷ 为什么我国在明知美国国债有风险,却还要那么执着的增持,却不减持!
我觉得楼主您有一点搞错了。
上次的标准普尔为什么要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那是因为据他们计算,依照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可能》会在未来20年给美国的财政带来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诸如标准普尔这类的公司,他们为美国政府起到的作用是“预警”的作用,您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一下调信用等级,就表示他们的债券就出了问题,其实不是的,他们只是在提醒美国政府的工作略有瑕疵而已,简单的说,就是奥巴马钱有点花多了!
我再来简单说说美国的国债。
1、老百姓生产商品出口后,都是以美元来结算的,但是您能拿美元去买菜吗?显然那是不可能的,那就要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个过程当中,兑换给您的人民币很多都是增发出来的钱,这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
2、银行换了老百姓的美元,就相当于为老百姓的出口先买了单,那么国家就要用这些美元从国外买商品回来,这就是交易。
那么我们能买什么呢?其实这真的很难~~~
我们国家的金融水平,和国外,特别是美国相比,那就和几百年前大刀干洋枪的差距没什么分别,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投美债,你能投什么?领导不是没做过尝试,什么可口可乐的股票啊,期货啊等等,都有做过尝试,但是领导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他们总能抓住一只股票在最高位的时候杀入,然后这只股票再也不会回到这个高度。水平之“高”令人咋舌,也怪不得华尔街的人,将这笔来自东方的资金,以看耍猴的心态,称之为“愚蠢的资金”,而我们中国的“老朋友”巴菲特,则客气的称之为“幼稚的资金”。
楼主您说说看,就凭这些人,他们不买美债,还能买什么?
其实美债中大有学问,值得学习。
什么是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美国国债是否会讲信用,关键就在于他的使用情况。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中国债和美国债。
美国债在筹集了资金后,投资的对象,往往是收到一时之困,但是经营能力非常好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在得到资金后会迅速复苏,而且非但如此,美国政府还能因此收到不菲的利息作为回报,换句话说,美国的投资,可以迅速的得到回报,在有良好经济基础和回报率的基础上,也奠定了美债的信用基础吗,因为他有钱,就没必要违约。
中国债就不同了,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投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铁路的回报率肯定是最差的,而且现在投资最多还是高铁,高铁造价每公里要一个亿,要收回成本遥遥无期。而高速公路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很好奇,为什么有些地方ZF,在明明知道就算建造了高速公路,也会出现使用率低下,无回报的现象,还要硬着头皮造,其实完全可以用更少的钱去加强省道国道的建设,即节省资金,又能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唯一的解释,就是地方ZF要GDP作为业绩往上爬。
所以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可以看见美国是一个非常有“花钱智慧”的国家,该花钱的时候不缩手缩脚,不该花的钱一分不出,所以,美国国债才在国际上有如此良好的信誉。 修改回答
Ⅸ 现汇可以取现吗 现汇现钞的区别
现汇账户可以取现,会产生汇转钞手续费。
一、现汇现钞概念解读
1、现汇和现钞是由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造成的,是我国居民持有外汇资产的两种不同形式。
2、现汇指的是从国外银行汇到国内的外汇存款,以及外币汇票、本票、旅行支票等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划算直接入帐的国际结算凭证。
3、现钞指的是国内居民手持的外汇钞票,是具体的、实在的外国纸币、硬币,如美元、日元、欧元、澳元、加元等。
4、现汇也可以理解为是帐面上的外汇,是你的银行账户上持有的外汇,不能取出来,取出来就成了现钞。
二、现汇现钞的区别
1、在转移出境时有区别
在转移出境时,现汇可以直接汇出,你可以在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限额之内,自由地转移出境或者从境外转移入境,不存在实物形式的转移,可以直接汇出或者直接汇入,只是帐面上的划转。因此,外汇现汇的划转和汇款更方便。
而现钞则不同,理论上你账户上的现钞不能直接汇向国外,你手中的现钞也只能采取随身携带的方式出境。当然,无论是我国的外汇管理,还是外汇的现金管理,都对随身携带的外币现钞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超过这个规模就要进行申报。
2、利息计算:一般情况下,现汇账户按照规定的利率计算,单位现钞帐户不计息。
3、外汇现钞和现汇之间如何相互转移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外汇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钞,只有你取现,你的现汇就直接变成了等价等值的现钞。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像人民币一样取款、存款没有区别,外汇则不同,只要你取款你的外汇现汇就变成了现钞,但是当你再存入银行时,就只能存入现钞了。
现钞变现汇的方式就比较麻烦。如果你的国外的现钞可以通过银行汇款等方式将钱从国外汇入国内的银行账户,国内你收到的就就是外汇现汇了。但是如果你是现钞、或者是从国外带回来的钱并存入银行,那么,那么你存入银行时就是现钞,而不是现汇了。
所以,现钞和现汇具有不完全可互换性。
(9)花外汇扩展阅读:
现汇和现钞持有价值对比
1、现汇更便利、更方便,而且变成现钞更容易。
2、从经济价值上讲,现汇变现钞是等值的,而现钞要变成现汇则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果要把现钞变成现汇,客户将在外汇金额上遭受一定的损失。
3、银行从你手中买入现钞的价格要低于买入现汇的价格,也就是说你要将外汇卖给银行时也就是售汇时,卖出现钞的价格要低于卖出现汇的价格,这时现钞和现汇对你来说就有明显的区别了。
4、如果你持有的外汇数量不多,或者说在境外花费外汇,那么现钞和现汇就没有任何区别了。但整体而言,持有外汇现汇更合适一些。
Ⅹ 中国买日本国债。
就好想你到银行存钱 人家不给你利息一样 国债是风险最低的投资 他们明白是欺负我们呢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