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及管理方法有哪些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或“自由储备”,是一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用来平衡国回际收支差额、对答外进行国际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额。
特点
1.外汇储备的统计口径作出重大调整。
2.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
3.外汇储备在波动中呈递增趋势。
4.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项目顺差。
管理
1.中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际储备濒临枯竭,严重不能满足经济运行对国际储备的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际储备一度减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中国国际储备总量超过日本,达到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但国际储备也不宜过多。
2.中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1)持储备货币多样化,以减少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根据对外支付的需要确定该货币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
(3)随时根据外汇市场的汇率运动趋势调整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
❷ 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有什么区别
国际抄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四部分.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种类型,在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占比最大,一般占总国际储备的80%以上.
❸ 我国国际储备有哪些特点
稳定、平抄衡、理性、有序。
关于2019年我国外汇市场形势,用八个字总结或者评价,‘稳定、平衡、理性、有序’。“稳定”主要表现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上保持基本稳定。
“平衡”主要是指外汇市场供求呈现基本平衡,“理性”体现为外汇市场主体的跨境投融资和结售汇行为更加理性,“有序”主要是指外汇市场更加健康有序。
(3)我国的国际储备和外汇储备扩展阅读:
国际储备的影响因素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进口规模越大、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极数额也往往越大,就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另外,进口规模也是影响一国储备下限——“经常储备量”的决定因素。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储备水平与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正相关。
3、外债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外债规模越大,短期需偿还的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
❹ 你认为我国目前的国际储备规模是否合理为什么
这个要看回答的角度:
有人从国际储备应当满足三个月进口需要外汇量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外汇储备过多
有人从我国人均外汇储备与发达国家比较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没有出现过多的现象。
个人认为:
讨论外汇规模的关键在于外汇作为央行资产,国家资产,如何保证它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❺ 我国近年国际储备下降的原因
首先是外汇储备中美元以外其它外汇对美元的贬值造成的。 第二是外汇储备的资产的贬值。 第三是中国用汇增加的原因。 第四是稳定汇率的原因。 第五是资本的外逃,由于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个别投资者为资金保值,将钱转出中国。
❻ 我国为什么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因为中国出口量比较多,还有就是国家有硬性规定在国外赚的美元必须要换成人民币。
❼ 我国的国际储备特点,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用
国际储备总共四类: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备提款权。
其中外汇储备约占95%。
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数量庞大,且十分单一。而美元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的债券,流动性比较差。
以上是概括,具体可参阅下面课件第八章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第二节 国际储备体系及其发展
第三节 国际储备总量控制与结构管理
第四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http://210.34.5.16/interfinance/map/webmap.htm
第一节和第三节基本就是你问题的答案。
❽ 我国的国际储备情况,并分析是否合理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内向规范,储备资容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二。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1978年至
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 280万盎司,1981年至今,稳定在1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3、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1)我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
①国家外汇库存。
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但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这部分,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
(2)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4、国际储备来源多元化,但主要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其中,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顺差
其实这些官方语言,经济界完全不认同
❾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并未明显过剩2004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额6099亿美元与以上根据2004年度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要多些但并未明显的过多。我们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情况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须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进行,单单考虑我国自身情况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几乎没有外汇储备,根本谈不上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规模。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全球外汇储备开始逐步增长,到1960年,全球储备资产(除去黄金储备,下同)达到220.64亿美元,刚好能满足两个月的进口,工业化国家持有153.01亿美元,能满足2.09个月的进口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仅能满足1.77个月。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上升到满足2.36个月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则微幅下降为2.05个月。到199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能满足4.25个月进口,发达国家为2.71个月。到1995年,全体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工业化国家,储备规模为5.07个月进口额,工业化国家仅为2.53个月。到200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能满足8.52个月的进口,而工业化国家仅为2.98个月。整体上来看,自196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3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日本在内,整个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净下降的);而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则从不到2个月进口水平,上升至能满足近9个月的进口,规模增加了近5倍。2.横向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位置居中。从2004年末的外汇储备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而日本是22个月,中国台湾省为17.3个月,俄罗斯为13个月,印度为16.5个月,韩国为10.5个月。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37%,日本为17.6%,俄罗斯为17.6%,印度为19.8%,韩国为29.2%,中国台湾省为79.2%,新加坡为120%。综合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居于中间位置,还不能说是严重过剩。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表明,按满足3个月进口之需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已经不再适用。在1996年,泰国持有外汇储备能够满足7月进口之需,印度尼西亚能够满足5个月,马来西亚也能满足4个多月,但是他们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危机首先在外汇储备相对更充足的泰国发生。尽管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国际上仍一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适度,除了考虑进口因素外,也要考虑债务特别是到期债务量、国外投资者收益汇出及未分配利润、潜在的资本外逃等因素。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尽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但是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则都显不足了,这也就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具体到我国,尽管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一直为贸易顺差,为弥补或防止贸易逆差的外汇储备似乎并无实际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借有大量的外债,每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另外,经过多年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外资存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每年获得的投资利润以及未分配都比较客观;此外,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潜在的资本外逃对外汇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对于如何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绝不能单看进口规模,而实际上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可能不是贸易逆差时进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流出。总之,尽管从理论上难以确定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金额,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是与有关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算严重过剩,从存量来看,外汇储备的少量过剩不会引起较严重问题;二是今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逐渐引导市场的预期向供求均衡方向发展,央行也能从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中渐进抽身,从而最终遏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