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维多利亚股票

维多利亚股票

发布时间:2021-11-28 14:19:49

Ⅰ 是维多利亚女皇侵略中国的吗她不是女皇么

是维多利亚女王,不是女皇。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了满足国家寻找原料地和销售市场的要求,英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领。1840年英国占领了新西兰,这标志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
英国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始于茶叶、丝绸的贸易;但是这些商品是英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倾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倾销政策,1840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遂始。

Ⅱ 是什么事情使帕麦斯的外交大臣职务被罢免

维多利亚女王再也不能容忍帕麦斯顿这种无视君上的态度,转给他一封措词强硬的信件。但是帕麦斯顿对维多利亚女王的要求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对外政策上独断专行。1851年12月,路易•拿破仑在法国发动政变,帕麦斯顿擅自代表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这一次不仅维多利亚女王不赞成,首相约翰•罗素也不同意帕麦斯顿对法国的态度,于是罢免了他的外交大臣职务。但是在英、法、俄为争夺在中近东的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期间,维多利亚女王又改变了对帕麦斯顿的态度。1855年亚伯丁内阁因进行战争不力而倒台,维多利亚女王欣然授命帕麦斯顿组织新内阁,以把战争进行到底。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首相中,维多利亚女王特别推崇保守党人迪斯累里。在位后期同迪斯累里结为至交。迪斯累里尊称维多利亚为“仙女35”,维多利亚深深赞许迪斯累里通过购买苏伊土运河一半股票而一举控制这条东西海上交通命脉的“高超”手腕。维多利亚女王支持奴役印度,并通过迪斯累里的努力,实现了她的皇帝梦想。1876年5月英国议会通过加封维多利亚为印度女皇的议案,1877年1月1日,在印度德里正式宣布女皇即位。英国早年从印度拉合尔掠夺来的闻名宝石“科伊努”(重109克拉)成了女皇皇冠上最大的一颗明珠。作为酬谢,维多利亚女王加封迪斯累里为贝肯斯菲尔德伯爵。

1851年,由阿尔伯特亲王筹备,维多利亚女王剪彩揭幕了展示英国经济发展的“万国博览会”。1886年维多利亚女王又和大儿子威尔士亲王主办了印度和殖民地博览会。1867和1897年在伦敦举行的两次帝国殖民地会议,同时也是两次盛大庆典。英国资产阶级利用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隆重庆祝维多利亚女王即位50和60周年,以抬高维多利亚女王的名誉。

Ⅲ 去加拿大留学一年大概要多少钱啊

1.学费

学费是加拿大留学的最大支出,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所需要的学费也不太相同,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学费相对来说会贵一些。一般来说,学生在加拿大读本科课程,一年的学费大概在15-20万人民左右。

2. 住宿费

学生在加拿大留学,有不同的住宿方式,通常分为学校宿舍和校外租房。学生住学校宿舍的费用相对来说会便宜一些,一般在一年6000加元左右,如果学生选择校外租房,一年大概需要8000加元。

3.生活费

不同的城市消费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温哥华、多伦多等大城市留学,消费会高一些。学生的生活费用,也与学生自身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有关。总体上说,学生在加拿大留学一年的生活费用大概在10万人民币左右。

4.医疗保险

加拿大的医药费是很贵的,所以学生们在入学的时候需要办理医疗保险,为自己办理一根保障,加拿大医保的价格一般在800加元一年。

Ⅳ 香港割让历史,回归的历程,回归之后的繁荣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战败,在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在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谈判,中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一次次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香港人发扬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强的“打拼”精神,顺利地度过一个个难关,并继续保持了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4)维多利亚股票扩展阅读: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归后的香港无疑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担着使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结合起来,加速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在21世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任。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Ⅳ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维多利亚花园支行怎么样

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维多利亚花园储蓄所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维多利亚花园支行。
法定代表人:孙以焱
成立时间:1998-12-15
工商注册号:110105002581144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西里南区15号首层

Ⅵ 维多利亚女王的生平是怎么样的

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生于1819年,父亲是英王乔治三世的四子爱德华·肯特公爵。母亲是德意志的科堡公国某大公的女儿,曾结过婚。维多利亚不满周岁就失去了父亲。小时候母亲为她请来了汉诺威一位路德派教士的女儿路易丝·莱纯任女教师,给她以启蒙教育。维多利亚受到信奉新教的莱纯极大影响,把她视为自己有生以来最好的朋友。1837年6月,20日国王威廉四世亡故,维多利亚继承王位。执政的内阁首相是58岁的辉格党人墨尔本。维多利亚女王本来是在自由主义气氛熏陶下长大,即位时又适逢辉格党得势,乐于同辉格党人共事是很自然的。她在即位当天早上9点钟单独接见首相时,向他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你和其余的阁员总理政务。”维多利亚女王和首相不仅在公务上配合得很默契,而且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墨尔本是一个深谙世故的政客,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个尚不足20岁的女孩子。她没有政治经验,事事都把墨尔本当成靠山,对他无限钦佩、信赖,每天的活动完全以墨尔本为转移。他每天把大批经内阁讨论议定的公文拿来请她过目或签发,维多利亚女王亦乐于从事这些程序性的公务活动。公务之余,墨尔本就给维多利亚女王讲授有关英国宪法、历史以及英属海外领地的各种知识。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不久,议会举行大选。选举结果,辉格党在议会里只得到348票对310票的微弱多数。墨尔本政府显然好景不长了,但维多利亚女王当时尚未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1837年11月新议会开会前夕,维多利亚女王还特地率领车队从白金汉宫前往市政厅,在伦敦市内举行了一次车队巡礼游行,之后在市政厅举行了盛大宴会,以示对新议会的祝贺。11月20日,新议会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开幕。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发表演说,给议会以支持。但是内阁危机仍不可避免。墨尔本政府困难重重,于1839年5月向维多利亚女王提出辞职,迫于形势,维多利亚女王不得不授命托利党人罗伯特·比尔组阁。

维多利亚女王于1840年2月结婚,丈夫是她大舅父的儿子阿尔伯特亲王,德国人。亲王最初不视政事,1840年议会授予阿尔伯特在维多利亚女王发生不测时以摄政权,其政治地位随之上升。1841年,阿尔伯特出面同比尔进行了几次秘密谈判,在女侍问题上达成了谅解,缓和了维多利亚同比尔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并不甘心只作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很快地,在对外政策上又同内阁发生了新的冲突。1846年,辉格党人约翰·罗素任内阁首相,帕麦斯顿出任外交大臣。维多利亚女王夫妇和帕麦斯顿在一系列对外关系问题上出现了矛盾。

他们同帕麦斯顿的冲突首先在西班牙维多利亚女王伊莎白拉的婚事问题上开始。当时法国和德意志的科堡公国都希望通过同西班牙王室联姻来控制西班牙。英国王室经过多方活动本已阻止他们、特别是法国愿望的实现。但由于帕麦斯顿的疏忽,此事最后让法国操了胜券,法王路易·腓力普的儿子蒙邦绥同伊莎白拉的妹妹斐南德结了婚,为其后嗣争得继承西班牙王位的可能。维多利亚女王夫妇对此甚为不满。在对葡萄牙国内进步分子反对王室的斗争,对欧洲大陆上1848年革命运动等问题上,维多利亚女王同帕麦斯顿的矛盾更为尖锐。

帕麦斯顿想利用欧洲大陆上民族、民主运动的力量,打击那里的封建君主势力,扩大英国资本主义的影响。维多利亚女王夫妇坚决反对这些运动,竭力维护欧洲大陆国家王室的统治。帕麦斯顿根本不把维多利亚女王放在眼里,不理睬她的意见和要求,发出的外交公文不经她过目,重要的外交活动也不向她报告。在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两地归属问题上,普鲁士和丹麦发生了冲突。维多利亚女王夫妇同情普鲁土,帕麦斯顿则支持丹麦,并于1850年签署了列强确保丹麦领土完整的条约。

维多利亚女王再也不能容忍帕麦斯顿这种无视君上的态度,转给他一封措词强硬的信件。但是帕麦斯顿对维多利亚女王的要求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对外政策上独断专行。1851年12月,路易·拿破仑在法国发动政变,帕麦斯顿擅自代表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这一次不仅维多利亚女王不赞成,首相约翰·罗素也不同意帕麦斯顿对法国的态度,于是罢免了他的外交大臣职务。但是在英、法、俄为争夺在中近东的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期间,维多利亚女王又改变了对帕麦斯顿的态度。1855年亚伯丁内阁因进行战争不力而倒台,维多利亚女王欣然授命帕麦斯顿组织新内阁,以把战争进行到底。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首相中,维多利亚女王特别推崇保守党人迪斯累里。在位后期同迪斯累里结为至交。迪斯累里尊称维多利亚为“仙女35”,维多利亚深深赞许迪斯累里通过购买苏伊土运河一半股票而一举控制这条东西海上交通命脉的“高超”手腕。维多利亚女王支持奴役印度,并通过迪斯累里的努力,实现了她的皇帝梦想。1876年5月英国议会通过加封维多利亚为印度女皇的议案,1877年1月1日,在印度德里正式宣布女皇即位。英国早年从印度拉合尔掠夺来的闻名宝石“科伊努”(重109克拉)成了女皇皇冠上最大的一颗明珠。作为酬谢,维多利亚女王加封迪斯累里为贝肯斯菲尔德伯爵。

1851年,由阿尔伯特亲王筹备,维多利亚女王剪彩揭幕了展示英国经济发展的“万国博览会”。1886年维多利亚女王又和大儿子威尔士亲王主办了印度和殖民地博览会。1867和1897年在伦敦举行的两次帝国殖民地会议,同时也是两次盛大庆典。英国资产阶级利用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隆重庆祝维多利亚女王即位50和60周年,以抬高维多利亚女王的名誉。

晚年维多利亚对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进行的英布战争(1899—1902)十分关心。为了鼓励士兵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勇敢战斗,1900年4月,81岁高龄的维多利亚女王渡海到爱尔兰都柏林住了三个星期,表示对爱尔兰支援战争的鼓励。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

Ⅶ 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为什么永远都是僵尸脸

面对狗仔队的镜头,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在街上拍摄时总是穿着鲜艳的衣服和新衣服,却总是带着一张僵尸的脸有理由说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拥有所有女人生命中的梦想,但为什么贝克汉姆夫人似乎总是与笑声隔绝?


意大利媒体甚至给出了几个惊人的猜测:1贝太太是个胃肠道口臭的病人!她害怕微笑会露出她的脚2。内忧外患不能一笑置之!她和小贝投资的股票已经大大缩水了。在小贝所在的米兰竞技场外,有那么多意大利性感美女在引诱小贝,以至于她晚上睡不着觉因为这~3,她又瘦又瘦。如果她不笑,她怕皱纹她爱年轻,笑的时候眼角和嘴角的皱纹都露出来了四肉毒杆菌注射过多,笑肌被破坏~

Ⅷ 求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政治情况~!!也就是十九世纪的英国!!

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的经济变化,特别是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国内外铁路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十九世纪50--60年代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1850——1870年的二十年间,英国的棉纺织工厂由1932家增加到2483家,毛纺织工厂从1998家,增为2579家;毛纺织品出口额也增加了一点五倍。煤产量从4980万吨增加到11200万吨,生铁产量从23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棉花消费量从5.9亿磅拉至10.8亿磅。1870年钢产量达到22万吨。此外,这一时期的工业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出现了不少高达80英尺,日产450——550吨生铁的高炉;还先后出现了贝塞麦炼钢法(1856年)和西门子——马丁炼钢(1867年)。在造船业方面,英国也最早用钢铁代替木材用于船只制造,这就使机制铁船逐渐取代木制帆船。
1850——1870年英国工业高涨时期,也正是美国、德国的工业迅猛发展急起直追的时期。但是一直到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仍占首位,在工业方面,它生产着世界各国所需工业品的大部分,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及其殖民地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以近四分之一,几乎相当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它拥有的商船吨位也占世界第一,约为法、德、美、荷、俄各国的总和,这就使得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除了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极其广阔的殖民地。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英国大规模地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到七十年代,英国就已经占据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计达二千二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两亿五千多万,几近本土(24万km2)的100倍。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加速了英国工业水平和工业质量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英国的工业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2.8%,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加强了自身实力,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其主要标志就是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早在职1846年英国就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五十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更进一步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降低粮食和原料入口税,要求欧洲其它国家也放弃限制入口和保护关税制度。于是,1860——1865年,英国又先后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签定了条约。1846——1848年,英国国会取消了二百多种商品的入口税等等。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促使这些国家降低了英国商品的入口税。因此,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侵略政策。它标志着自由贸易的实现。
十九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党长期在英国执政,在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是这一时期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由主义”统治的实现。当时,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国会的绝大多数议席,控制了国家的真正实权,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英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此时同时,政府也在政治生活中允许有较多的民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允许外国流亡者在英国政治避难。因此,1849年起,马、恩都住在英国,并把伦敦作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所在地(1864——1872年)。另外,1858年还取消了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等。“自由主义”统治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和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的表现。
二、1867年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
在1832年的国会改革运动中,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胜利,得以跻身国家政权之中,广大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仍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力图争得普选权力,但终未成功。50年代以后,广大工人中小资产阶级等阶层,都更加积极地参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6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科布登和布莱特领导建立了“全国改革同盟”,此后,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就在全英国蓬勃展开。1866年8月,自由党约翰•罗素内阁向国会提出了一项改革法案,虽仅增加了40万选民,但仍遭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并破否决。这就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强烈抗议。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格、伯明翰等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十万人以上的抗议活动。最后迫使自由党内阁倒台。1866年7月保守党德尔比内阁上台。次年,该内阁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改革法案。经国会通过后,1867年8月15日由维多利亚女王鉴署批准正式生效。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议会改革。1867年的改革法案重新调整了选区,取消了四十六个衰败市镇在下院的席位,将其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法案还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里,凡是交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纳十镑以上房租,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在农村,每年从私有土地上有五镑以上收入者或交纳十二镑租金的佣户,也有选举权。这样,就把选取民人数从过去的135万增加到245万人。广大农民、农业工人和矿工在这次改革中仍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很明显,这次改革与工人阶级力争的普选制度相距还很远。不过,它毕竟扩大了选民范围,进一步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大约在第二次议国改革的前后,英国还进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
在此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和舞弊现象。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开始提出官吏任用改革的要求,经过艰难的争取,到1855年初步开始了改革,首先是在任用文官时采用在侯选人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到1870年枢密院发表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除外交部和内各部及某些高级文官外,大部分文官的录用均以公开考试和竞争来选拔,此后,对这一制度经过不断修正补充,逐渐形成通过公开考试竞争的方法选拔文官的制度。文官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办事效率,保证了国有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进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德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百多手,机器设备已经陈旧,资本家唯利是图,不愿放弃这些设备,另耗巨资去更新设备,这就严重阻碍了工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第二, 英国国外投资的高额利润远:超过国内投资,造成资金大量外流,通过资本输出--主要是高利贷的方式,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一百万之多(当时英国总人口为二千万),在近代史上素以"事业精神"著称的英联邦人这时随着食利阶层的出现逐渐丧失了其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大片的耕地变为狩猎场和富马场,服务行业和非生产行业大量增加,造成了工农业的衰落。
第三, 在国外贸易过程中,英国商品越来越不能与物美价廉的美,德等国家的商品展开竞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外国商品大量流入,造成贸易的巨大 。加之1878--187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造成了英国市场萧条,农业衰落。从而直接影响了工业发展的速度。
这一切,使英国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工业垄断的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英国统治阶级为了补偿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更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拼命开辟新的财源和市场,1860年,英国拥有殖民地250万平方英里,1880年增至770万平方英里,1914年更增加到1300多万平方英里,约占三千五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程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殖民地总数的一半,相当于英国本土(三十万平方公里)的一百多倍;殖民地人口三亿九千三百多万,相妆于英国本土人口(四千六百五十万)的九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也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当然,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它占有极为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的垄断组织最早是在殖民地形成的。十九世纪九十处代出现的德•比埃斯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金刚石和金矿的采掘业。此后,在冶金、化学、煤炭、造船、水泥等工业部门中都相继建立了垄断组织。特别是新兴的化学、水泥等工业部门中垄断组织发展的更快。到二十世纪初,1902年,英国已经有七十五家托拉斯和其他类型的垄断组织。
英国是一个金融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在银行,金融事业方面,英国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远远超过了德国和美国。在1865年,英国共有250家股份银行,到了1900年,剩下98家到1913年,又减为61家,其中21家银行集中了全国存款总额的85%。1914年,伦敦的五家大银行即密德兰银行,威斯敏斯特银行、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地方银行就拥有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40%。高度集中的银行不仅支配着英国及其殖民地的金融市场,也影响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英国最大的银行和大企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以购买股票等方式互相结合,形成为一小撮财政资本家。他们控制了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的政治命脉。这样,进入二十世纪,英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了。
殖民地是英国帝国主义的失命线。它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源,而且提供了资本输出的新场所。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将其大部分资本输出到殖民地。1850年,英国海外投资为二亿英镑,到1875年增至十四亿英镑,1913年,文猛增至四十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国家结外投资总额的一半。其中半数以上投放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英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银行分行数目也急剧发展。1904年有2279家,到1910年,则发展到5499家,英国的资本输出占居世界第一位,从而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掠夺者。殖民掠夺成为英国帝国主义的最大特点,因此,列宁称之为殖民帝国主义。
通过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资产阶级从殖民地榨取了巨额的利润。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达九千万到一亿英镑。这样,在英国国内便 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靠"剪总票"过活的食利者阶层。从这个极端腐朽的寄生者阶层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国已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家,英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2. 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即自由党与保守党就已交替执政,在向学国主义过渡的时候,随着英国经济地位和变化,两党之间的分歧日益缩小,政策上也越来越超于一致。从实质上讲,两党都是垄民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只不过是在进入帝国主义阶级后,如何保持英国工业霸权,如何对付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以及在海外殖民中采以什么方法等细节和步骤问题上双方争论不体。
从1851--1874年的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时间外,几乎是自由党独揽政权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仍然保持着其世界工业霸权的地位,国内比较妄定,民主空气也比较浓厚。统治阶级不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即可维持其统治。这一时期,英国的军队大都驻扎在海外殖民地,国内的军队和警察数量极少。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自然而然得以推行。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国内的稳定局面一去不复了,英国资产阶级也就改变了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加强了国家机器。国会权力被削弱,内阁权力则大大提高。到八十年代,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自由党反对派在约瑟夫•张的伦的领导下倒向保守党,要求强化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排池性的英帝国经济体系,用高关税保护英国市场,防止外国竞争,维护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奉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扩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对内则力主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
在这种情形下,保守党势力抬头了。从1874--1915年的四十一年中,保守党执政23年,自由党执政18年。也就在这一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更是日益缩小。在内政上,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完全趁于一致,只是保守党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对对政策中,特别是在殖民政策问题上,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区别主要在于赤裸裸的使用暴力还是隐蔽地使用暴力的问题上。自七十年代开始,两党领袖的权力大大加强,这种情况,标志着英国政治由民主自由转向专制反动。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无论是保守党或自由党都积极推行扩军备战政策。保守党内阁终于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于1902年结成英日同盟。1904年又缔结英法协约,1907年同俄国签订协约。此后,自由党内阁重申1889年保守党政府提出的所谓"二强标准"、即,德国海军每建造一艘军舰,英国将建造两艘。英国舰队将始终保持与世界其他两上国家海军舰队之和的实力。在这同时,英国政府不断地提高军事预算,1905--1907年间,每年平均为五千九百八十万英镑;1911--1913年间则增加到平均每年七千三百三十万英镑。引起了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阅读全文

与维多利亚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年代理财 浏览:903
中翌理财亏掉怎么报警 浏览:295
人民币增值利好哪些股 浏览:532
招财猫理财投资 浏览:577
征信可以办助学贷款吗 浏览:259
东方财富期货怎么关注好友组合 浏览:263
红枣期货10000元 浏览:494
51vv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641
信托与pe 浏览:64
新闻联播人民币 浏览:529
股份融资 浏览:55
翘然天津资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456
融资融券宝典 浏览:29
定期理财规划 浏览:599
恒大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6
信托信披 浏览:944
大众公用股票分红 浏览:637
宁波银行后期查贷款用途 浏览:545
好好开车融资 浏览:300
融资租赁可行性报告 浏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