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的外汇金额上限是多少
如是招行一卡通,境内个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含)的结售汇额度。
2. 个人接收外汇汇款限额是多少
个人境外汇入汇复款:目前外制汇管理政策,除应按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国际收支申报的规定,履行申报手续外,无更多要求。
国际收支申报对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下(含5000美元)的对私涉外收付款,实行限额下免申报。
对于汇款金额超过国际收支申报限额(5000美元)的汇入汇款,应按照当地外汇管理局相关申报统计规定办理手续。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95566人工或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3. 国家对个人持有外汇的限制规定是什么
个人换汇每年限额5万美元或等值外币。
境内居民个人因私兑换外汇业务指定由中国银行统一办理。居民在以下情况,可到中行各地分支机构购汇:出境旅游、探亲、会亲兑换外汇,去香港、澳门地区可兑换1000美元,或1000美元的等值外汇,去香港、澳门地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含台湾)可兑换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汇;
自费留学以及自费出国就医人员出境时可一次性兑换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汇;居民个人自费出境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被聘任教等,如邀请方不负担旅途零用费,则按照出境探亲标准兑换外汇。
(3)账户外汇上限扩展阅读:
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第四章个人外汇账户及外币现钞管理
第二十七条个人外汇账户按主体类别区分为境内个人外汇账户和境外个人外汇账户;按账户性质区分为外汇结算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及外汇储蓄账户。
第二十八条银行按照个人开户时提供的身份证件等证明材料确定账户主体类别,所开立的外汇账户应使用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记载一致的姓名。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外汇账户境内划转按跨境交易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个人进行工商登记或者办理其他执业手续后可以开立外汇结算账户。
第三十条境内个人从事外汇买卖等交易,应当通过依法取得相应业务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办理。
第三十一条境外个人在境内直接投资,经外汇局核准,可以开立外国投资者专用外汇账户。账户内资金经外汇局核准可以结汇。直接投资项目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后,境外个人可以将外国投资者专用外汇账户内的外汇资金划入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账户。
第三十二条个人可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开立外汇储蓄账户。外汇储蓄账户的收支范围为非经营性外汇收付、本人或与其直系亲属之间同一主体类别的外汇储蓄账户间的资金划转。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开立的外汇储蓄联名账户按境内个人外汇储蓄账户进行管理。
第三十三条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个人购汇提钞或从外汇储蓄账户中提钞,单笔或当日累计在有关规定允许携带外币现钞出境金额之下的,可以在银行直接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提钞超过上述金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提钞用途证明等材料向当地外汇局事前报备。
第三十五条个人外币现钞存入外汇储蓄账户,单笔或当日累计在有关规定允许携带外币现钞入境免申报金额之下的,可以在银行直接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存钞超过上述金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携带外币现钞入境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金融机构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在银行办理。
第三十六条银行应根据有关反洗钱规定对大额、可疑外汇交易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
4. 中行个人账户收外汇,有额度限制吗有的话是多少
若您办理个人境外汇入汇款业务,目前外汇管理政策,除应按国家专外汇管理局有关国际收属支申报的规定,履行申报手续外,无更多要求。
国际收支申报的具体规定如下:国际收支申报对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下(含5000美元)的对私涉外收付款,实行限额下免申报,即个人申报主体可免填涉外收付款凭证中的申报信息,但境内非居民个人通过境内银行从境外收到和对境外支付的款项除外。
对于汇款金额超过国际收支申报限额(5000美元)的汇入汇款,应按照当地外汇管理局相关申报统计规定办理手续,经办网点会主动电话联系,需要申报客户到网点填写申报单,对于不同客户需要申报的信息有所不同,若客户不能提供符合申报要求的信息以及资料,则有可能影响入账,具体申报要求请您详询经办网点。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5. 个人每年外汇限额是多少
个人每年外汇限额是5万美金。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外汇新规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央行的这份管理办法主要是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加强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上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中国居民每年每人5万美元购汇的额度仍然保持不变,但是换汇过程变得繁琐了,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了。
拓展资料
一、居民个人购汇实行指导性限额管理。
居民个人办理缴纳境外国际组织会费、境外直系亲属救助、境外邮购等没有实际出境行为的购汇的指导性限额为每人每次等值3000美元。居民个人办理出境旅游、朝觐、探亲会亲、境外就医、商务考察、被聘工作、出境定居、国际交流、境外培训、其他出境学习、外排劳务等项,购汇的指导性限制额为:签证上的出境时间在半年以内的,每人每次等值3000美元;出境时间在半年以上(含半年)的,每人每次等值5000美元。但边境旅游的购汇指导性限额为每人每天等值100美元(含100美元),每人每次购汇最高限额等值500美元(含500美元)。
二、个人购汇指南
1、首先,无论是通过柜台或是网上银行办理购汇,均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 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可以购汇的用途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及其他共9大类。
2、但申请书上明确,“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违者将列入‘关注名单’,当年及之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
(资料来源:个人购汇——网络)
6. 工行账户外汇业务的交易限额是多少
账户外汇业务没有年度交易限额控制。请您根据交易提示进行操作~
(以上内容由工行智能客服“工小智”为您解答,解答时间2020年01月09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7. 境外汇款限额是多少
境内个人凭身份证每年的购汇限额是5万美元。凭身份证向境外汇款的限额是每天5万美元回。
通俗地答说,即便某人的外汇帐户上的外币超过5万美元,但他每天只要汇出不超过5万美元就没问题。也就是说,个人向境外汇款限额,每年应该是是5x365=1825万美元。
跨境汇款是指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在规定的限额之内,向大陆以外地区银行开户的收款人进行外汇汇款的业务。跨境汇款既有电讯费,又有手续费,操作比较费时。由于跨境汇款手续费一般都有最高限额,建议在最高限额内尽量增加单次汇款金额,以减少汇款笔数,省去每笔汇款的电报费。
使用信用卡不仅可以避免外币兑换风险损失,更无须支付外币兑换费。四是办理主、副卡后,孩子可以持副卡在国外消费,家长除了在国内持主卡还款外,还可以监督了解孩子在国外的消费情况。但使用信用卡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按时缴付欠款,二是不要过度透支,以免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8. 个人接收外汇汇款限额是多少
结汇是限额的,每人每年不要超过5万美金或等值的外币,如果金额太大,银行要求您出具资金来源证明,可能不接收汇款。
拓展资料:
个人外汇交易,又称外汇宝,是指个人委托银行,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实时汇率,把一种外币买卖成另一种外币的交易行为。由于投资者必须持有足额的要卖出的外币,才能进行交易,较国际上流行的外汇保证金交易缺少保证金交易的卖空机制和融资杠杆机制,因此也被称为实盘交易。个人外汇买卖一般有实盘和虚盘(保证金)之分。
通过外汇买卖,个人可以卖出手中持有的外币,买入存款利率较高或处于升值中的另一种外币,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息收益或者获得外汇升值的好处,避免汇率风险。如买入利率较高且处于升值中的货币,可获得汇差、利息两方面的收入。通过外汇买卖,个人还可以调整手中所持外汇的币种结构,既方便使用,也有利于保值。
目前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只能进行实盘外汇买卖,还不能进行虚盘外汇买卖。所以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均为实盘交易(不能进行透支、保证金等交易),个人在银行规定的交易时间内,通过柜面服务人员或其他电子金融服务方式,进行实盘外汇买卖。
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按照银行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报价,为客户把一种外币买卖成另一种外币。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人民币与外汇之间还不能进行自由买卖。居民个人可以持现钞去银行开户,也可以将已有的现汇账户存款转至开办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银行。在交易手段上,既可以到银行柜台办理交易,也可以通过电话、因特网进行外汇买卖。
9. 外汇汇入个人账户有什么限制
根据实施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局)规定,“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分别为每人每年50,000美元”。这意味着,即使你的个人账户中有无限的金额,你每年只能将5万美元(约合33.4万人民币)转换成人民币,无论你的账户中是否存在100万美元或更多。无论一张身份证在不同的银行开立多少个账户,都是5万的分成,剩下的外汇只能放在账户上,等待明年办理结汇。
综上所述,中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保持“财富”在国内。另一方面,为避免外资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股市造成了更大的冲击和收获。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外汇管制一般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汇出的美元只应该是你的合法收入或合法继承,大部分银行需要你提供额外资料才能在5万美元的额度内结汇。
10. 外汇转入个人账户有限制吗一次可转入多少
我国法律规定,个人账户每年人民币兑外汇上限5万美金,但国外汇入没有限额。所以题主可放心汇入个人账户,一次性转入。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