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蓝光发展发布的最新公告是利好消息吗
B. 观察|债务违约高管出走,曾经“四川房企一哥”蓝光何去何从
曾有“四川房企一哥”之称的蓝光发展(600466.SH)目前陷入了资金紧张、核心高管离职以及债券违约的局面。而蓝光发展实际控制人杨铿的儿子杨武正也在近期接过了公司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但市场对这家在风口浪尖的公司也有着担忧:年仅26岁的杨武正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公司的未来将如何?而这些都是杨武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若蓝光发展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公司将陷入债务全面违约的爆发阶段。
融资依赖非标,一季度末有息债务达790.6亿元
2015年,蓝光发展成功借壳上市,当年销售额为183亿元,到了2019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015亿元。用了四年公司的销售额破千亿,当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马房企。
然而,蓝光发展在跨进房企千亿俱乐部之后,其销售额就几乎停滞不前。2020年蓝光发展的销售额为1035亿元,与2019年的销售额近乎持平。
按照克而瑞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2021年前5个月,蓝光发展的销售额累计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23%。从目前的销售额情况来看,公司的销售是没有问题的。
但进入2021年以来,蓝光发展的负面消息不断。包括非标逾期、撤离上海总部、大幅裁员、出售物业公司回笼资金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尤其再加上其表内外债务压力的显现,这一切都使得蓝光发展的资金链非常紧张。
从蓝光发展目前的基本面来看,公司股东的质押比例一直较高,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的股份约3.9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约22.44%,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2.86%。而质权方包含多家信托公司,这就说明公司股东资金链较为紧张而且有一定的非标融资依赖度。
公开可查询的资料披露,6月份以来蓝光发展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因股票质押出现违约而被司法冻结,同时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蓝光和骏被平安不动产旗下的投资公司申请司法冻结以做财产保全。
虽然无法得知蓝光发展的表外债务数据,但从其2020年的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披露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有息债务分别为780.25亿元和790.6亿元。而应付票据分别为59.77亿元和78.45亿元。
另外,从公司存货来看,截至2020年底,蓝光发展的账面存货价值为1696亿元,其中已完工开发项目、在建开发项目和其他存货金额分别为194亿元、1502亿元和0.4亿元。若以账面价值计算,剔除预收账款后公司的未售货值约906亿元,有机构测算过,若按2020年毛利率进行成本加成,蓝光发展的未售货值可能在1220亿元左右。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为估价,在实际的资产处置中会出现打折的情况,实际变现能力不足,这些对于其短债的偿还能力有限。
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缺口,可动用资金仅2.07亿元
蓝光发展发家于四川省成都市,因而其大部分的土地储备都在成渝圈内和三四线城市。截至2020年底,公司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为568.95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占比为72.4%左右;非权益部分既有房企合作伙伴,也有金融机构的明股实债。土地储备在西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华北区域和华南区域占比分别为40%、33%、10%、8%和9%。其中,西南区域占比最高。
虽然蓝光发展在2020年上半年调整了土地结构,聚焦新一线、二线及强三线城市;调整拿地节奏,向市场好、周转快、能力强的区域倾斜。但仍有部分金融机构认为,公司土地储备偏向城市能级偏低的城市,回款存在压力,去化水平不高。而且拿地溢价较高,盈利空间较薄。
有参与过蓝光发展尽调的金融机构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蓝光发展的回款进度弱于拿地强度,这样造成了公司持续存在自由现金流缺口。在缺乏现金流的情况下,公司继续采取高杠杆、高非标占比和高融资成本的债务融资,推高了公司的债务规模,导致资金流动性承压。加之债券密集到期,存在较高的集中兑付风险,虽然公司也卖了一些资产,但是短期这种处置资产的举措并无法解决密集到期的偿债压力,所以使得如今的公司陷入了债务违约的局面。
尽管蓝光发展强调,控股股东杨铿及其一致行动人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还款资金来源为其自有资金,其偿还能力强,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但以目前发生的事实来看,蓝光发展手中可自由动用的资金仅有2.07亿元,而截至7月1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手持货币资金完全无法覆盖其现有的债务。
核心高管辞职,评级机构预计公司将全面违约
债务危机还未解决的蓝光发展,还面临着核心高管辞职、人事动荡的局面。
7月5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总裁迟峰及首席财务官欧俊明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书。在此时刻,公司的关键人物纷纷辞职,用的原因都是“因公司整体安排”。二人辞任之后,仍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事实上,在CEO迟峰宣布离职之前,6月4日,蓝光发展宣布公司董事长杨铿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公司董事会改选杨武正为董事长。这意味着,杨铿将其26岁的次子杨武正推向了前台。
一个月后,蓝光发展宣布,经董事长提名,同意聘任杨武正为公司总裁(法定代表人)。也就是说,杨武正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
对于此举,此前有分析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杨铿的这一举措是为了和上市公司做彻底切割。“假设在目前蓝光发展的这些债务中,杨铿有连带担保责任,他拿自己的信用去为上市公司融资。那么如果一旦还不上钱了,杨铿只会有其个人的诉讼,现在切割之后不会牵连到上市公司。”
在评级机构的眼中,蓝光发展目前已无法对未来三个月到期的33亿元境内债券进行偿付。
7月13日,标普全球评级将蓝光发展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CCC-”下调至“D”。同时,将该公司优先无抵押债券的长期债项评级从“CC”下调至“D”。
标普认为,蓝光发展未能偿还2021年7月11日到期的中期票据,本息共计约9.68亿元。标普表示,鉴于该公司极疲弱的流动性状况,预计其将无法在规定的10天宽限期内完成偿付。
标普于报告中提到,蓝光发展的逾期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约有36亿元,突显了公司紧张的流动性状况。由于信托公司提交申请,公司的项目股权也在近几个月被法院冻结。同时,项目处置进度也不及预期,未能给公司带来充足的流动性来源。截至2021年6月30日,蓝光发展公布仅有2.07亿元可用现金。
因此,标普预计蓝光发展将全面违约。预计该公司不会对未来三个月到期的33亿元境内债券进行偿付。公司未能偿付前述中票,亦将引发这些债券中的多数债券以及境外债券的交叉违约。
C. 蓝光发展再融资有利于股票上涨吗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考虑: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融资效果,上市公司主观上是希望再融资前股价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当然上市公司也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向市场传递正面的信息,只有一个好的股价才能圈的到更多的钱嘛。
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是这家企业有新的发展空间的体现,可以看做是利好,另外会收到市场上相关消息的影响。
从投机者的角度考虑:再融资前,借助机会有助于炒作股票,继而获利。
D. 今年蓝光发展又拿到百强房企成长性TOP10,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自2004年以来开展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已连续进行了十八年。研究组紧随行业发展脉搏,深入研究房地产企业经营规律,为促进行业良性运行、企业快速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成为评判房地产企业经营实力及行业地位的重要依据。
E. 2021蓝光地产到底怎么了
资金链脆断,导致运营困难。
2021年5月25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开了一则立案信息,被执行人为蓝光发展,申请人为交银国际信托。蓝光发展违约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蓝光发展的资金拮据开始于去年。
2020年10月起,蓝光发展陆续处置了旗下子公司成都迪康药业和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回笼大量资金。
但“卖子”带来的现金流没能化解偿债危机。今年5月,蓝光发展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此后债券、银行借款等陆续违约。
据蓝光发展公告,截至8月2日,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159.97亿元,其中21.31亿元已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债务风波下,蓝光发展信用评级被多次下调;董事长杨铿辞职,其子杨武正接任;总裁、首席财务官、监事会主席等相继离职。
2020年来,蓝光发展股价一路下跌,8月20日报收2.54元/股,累计跌幅67%。
今年5月曝光的蓝光发展(600466.SH)债务危机一步步发酵升级。
8月20日下午到晚间,蓝光发展连发四条公告,披露了最新债务及相关情况:
截至2021年7月31日,蓝光发展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513.8059亿元,占蓝光发展2020年期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298.47%。
部分金融机构及合作方向蓝光发展提起了诉讼或仲裁,涉及案件共计20起,涉案金额累计约26.32亿元。
控股股东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所持蓝光发展的约2.34亿股股份拟被司法拍卖,占公司总股本的7.72%。
蓝光集团只能为蓝光发展分别提供不超过50 亿元的新增借款及担保。蓝光集团共持有蓝光发展56.72%的股份。
此前蓝光发展曾公告披露,截至8月2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159.97亿元,其中21.31亿元已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蓝光发展是四川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克而瑞全国房企销售榜,蓝光发展2019年排名第33,2020年排名第38。
F. 蓝光发展能撑过2021年吗
难。原因是蓝光发展账面上库存商品为零,也就是能卖的商品房,蓝光已经全部给卖掉了,半年末主要是在建的开发项目占了9成以上,这些只有打骨折卖给同行,现在是行业下行期,同行们日子普遍也不好过,有能力接手的买家不多,这种有利买方的情况下,使出最大劲来压价是必然的。
蓝光发展一改往年上半年主要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并不太大,而靠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补充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的传统方式,而是反向操作。
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比去年同期顺利转正以外,处理投资回收32亿的资金,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六年来首次为负,而且是达到了233亿元之巨,主要也就是大量归还银行借款和兑付到期债券等。
按照蓝光发展这个打折节奏来看,如果把其存货全部打折,变现价值约为1,529亿元,加上其他流动资产后约为1980亿元,看来如果这样来偿债的话,可能问题还不太大。但期间还有不小的费用支出,以及长期负债到期等。弄不好就会把前些年的利润全部耗光不说,还要动用非流动资产,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这里还有73亿元。
G. 2021蓝光地产到底怎么了
H. 蓝光发展能撑过2021年吗
I. 2021蓝光地产到底怎么了
资金链脆断,导致运营困难。
2021年5月25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开了一则立案信息,被执行人为蓝光发展,申请人为交银国际信托。蓝光发展违约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蓝光发展的资金拮据开始于去年。
2020年10月起,蓝光发展陆续处置了旗下子公司成都迪康药业和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回笼大量资金。
但“卖子”带来的现金流没能化解偿债危机。今年5月,蓝光发展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此后债券、银行借款等陆续违约。
据蓝光发展公告,截至8月2日,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159.97亿元,其中21.31亿元已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债务风波下,蓝光发展信用评级被多次下调;董事长杨铿辞职,其子杨武正接任;总裁、首席财务官、监事会主席等相继离职。
2020年来,蓝光发展股价一路下跌,8月20日报收2.54元/股,累计跌幅67%。
今年5月曝光的蓝光发展(600466.SH)债务危机一步步发酵升级。
8月20日下午到晚间,蓝光发展连发四条公告,披露了最新债务及相关情况:
截至2021年7月31日,蓝光发展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513.8059亿元,占蓝光发展2020年期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298.47%。
部分金融机构及合作方向蓝光发展提起了诉讼或仲裁,涉及案件共计20起,涉案金额累计约26.32亿元。
控股股东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所持蓝光发展的约2.34亿股股份拟被司法拍卖,占公司总股本的7.72%。
蓝光集团只能为蓝光发展分别提供不超过50 亿元的新增借款及担保。蓝光集团共持有蓝光发展56.72%的股份。
此前蓝光发展曾公告披露,截至8月2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159.97亿元,其中21.31亿元已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蓝光发展是四川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克而瑞全国房企销售榜,蓝光发展2019年排名第33,2020年排名第38。
J. 蓝光发展债务重组最快要多久
6个月。
一、债务重组一般需要多久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重组的时间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如果是破产企业进行债务重整的,重整的期限一般不6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七十九条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同时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
前款规定的期限届满,经债务人或者管理人请求,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三个月。
债务人或者管理人未按期提出重整计划草案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二、债务重组损失内容
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包括:
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当期损失。
3.债务重组采用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4.债务重组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当期损失。
拓展资料:下列情形不属于债务重组:
①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约定转为股权(因为没有改变约定);
②债务人破产清算(此时应按清算会计处理);
③务人改组(权利与义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④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借新还旧时,旧的债务已经被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