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酶提取技术
一、内容概述
酶提取技术是由美国地调所Clark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研制出的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提取矿物颗粒表面的非晶质锰的氧化物膜寻找隐伏矿的方法。元素主要被地下水循环而直接带到地表后,被矿物颗粒表面的铁锰氧化物膜所捕获,或被地下水循环带到近地表潜水面处,又被植物根系吸收。在植物腐烂后,堆积于地表,并被矿物颗粒表面的铁锰氧化物膜所捕获。非晶质锰的氧化物,在整个铁锰氧化物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却对金属的捕获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许多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和极性分子的有效捕获体。所以,如果能有效地提取这一部分中的元素,就可以达到寻找隐伏矿的目的。葡萄糖氧化酶和右旋糖在提取液中,发生反应产生痕量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稀释的过氧化氢容易还原和溶解非晶质的二氧化锰(MnO2+H2O2+2H+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案例
(一)应用范围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生成的痕量过氧化氢能够选择性的溶解土壤中的非晶质二氧化锰,当所有非晶质二氧化锰都已反应,酶的作用也就停止,不会进一步去溶解晶质铁锰氧化物,从而提高了异常的可靠程度。至于元素向上迁移的机制,Clarke等认为最主要的是深循环的地下水将金属离子直接带到地表或被带到近地表潜水面处,又被植物根系吸收,在植物腐烂后,堆积于地表,最终被矿物颗粒表面的铁锰氧化物膜所捕获。
该方法只提取非晶质锰的氧化物,因此能有效应用于冰碛物覆盖区。加拿大Hoffman等亦曾实验过该方法,据报道,对酶提取技术所圈定的异常验证结果已有550多个钻孔见矿。
(二)应用实例——智利 Gaby Sur斑岩型Cu矿床
Gaby Sur斑岩型Cu矿床,包含400×106t品位为0.54%的Cu,位于Spence矿区以东43km处。它位于一个海拔为2700m的宽缓山谷中。与Spence矿床相似,Gaby Sur的气候非常干旱。1991年智利Codelco公司开始对智利北路山麓砾石层和熔结凝灰岩层下的隐伏斑岩型铜矿进行系统勘查,进行了包括地质填图、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航测测量等一系列工作,经过5年的时间,宣布发现Gaby Sur矿床。
1.深穿透技术对Gaby Sur矿床的识别
对采集到的Gaby Sur矿区土壤样品过80目筛后分送Actlabs(去离子水及酶提取)、ACME(醋酸铵及王水提取)、Chemex(冷盐酸羟铵提取),所有分析公司皆用ICP-MS进行多种元素扫描测定。中国物化探所则由卢荫庥进行WEM、AEM、OBM及FMM两步提取,提取后用原子吸收方法进行Cu及Ag的测定。中国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与国外几个实验室的结果很不相同,图1上的WEM(去离子水提取)Cu不仅在矿体两侧断层上方,而且在矿体上方都有不连续的峰值出现。另外中国实验室的 WEM Cu的中值为293ng/g,而Actlabs去离子水提取Cu的中值仅有13 ng/g。提取Ag异常在矿体上方及矿体两侧断层上方皆有很好地反映。这表明由地震泵推动的源于隐伏矿床的活动态金属不仅可从断层,而且也可从隐伏矿床上方的微裂隙系统运移而达于地表。至于Ag异常强于Cu异常是因为上升到碳酸盐环境中的活动态Ag易于保留(Ag可呈碳酸盐络合物),而Cu很快形成不溶于去离子水的CuCO3。这些研究结果给以新的启示,即在极干旱地区找隐伏矿时,循序提取系统中可能需加入提取新生碳酸盐中某些金属的方法。
图1 去离子水(WEM)提取在Gaby Sur矿床上方地表呈现的Cu和Ag异常
与国外许多深穿透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在各种偏提取分析中胶体物质及纳米、亚微米颗粒的影响,从而王学求(1998)制定了循序两步提取的分析方案。每种提取都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各种弱溶剂使活动态金属与载体分离。第二步用强溶剂(HNO3+HF+HClO4)破坏胶体使活动态金属摆脱胶体的吸附。而国外的酶提取及活动金属离子法只使用弱溶剂,使特定的活动态金属与载体分离,但在分离与稀释滤液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活动态金属又被硅胶体吸附。由此可见,对于深穿透地球化学,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同样的样品,很可能结果也不相同。而中国的两步提取,在Gaby Sur矿区研究中明显更具优势。
三、资料来源
孙剑,陈岳龙,李大鹏.2011.隐伏矿床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地球科学进展,08:822~836
唐金荣,吴传璧,施俊法.2007.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机理与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地质通报,12:1579~1590
王学求.2005.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地质通报,Z1:18~22
王学求,刘占元,白金峰等.2005.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两例.物探化探计算技术,03:250~255+183
吴俊华,袁承先,赵赣.2010.隐伏矿体的预测理论、探测方法及发展现状.地质找矿论丛,03:188~195
杨霄,周松林,刘泽群等.2012.一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新方法——活化金属离子法.矿产勘查,04:506~511
Clark J R.1993.Enzyme⁃inced leaching of B⁃horizon soils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in areas of glacial overburden.Trans.Instn.Min.Metall.(Sect.B:Appl.earth sci.),102:B19
Clark J R,Kiddle G.1990.Enzyme leaching of surficial geochemical samples of detecting hydromorphic trace⁃element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precious⁃metal mineralized bedrock buried beneath glacial overburden in northern Minnesota.Society of Mining Engineers,19:189
Munz I A,Yardley B W D,Banks D A et al.1995.Deep penetration of sedimentary fluids in basement rocks from southern Norway:Evidence from hydrocarbon and brine inclusions in quartz vein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59(2):239~254
Wang X Q.1998.Leaching of mobile forms of metals in overburde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J.Geochem.Explor.,61:39~55
Xie X J,Wang X Q,Xu L et al.1999.Orientation study of strategic deep penetration ge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central Kyzylkum desert terrain,Uzbekistan.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66(1~2):135~143
B. 举列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工业方面
(1)生物技术被用来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2)生物技术可以改善食品质量。例如,以淀粉为原料,用固定化酶(或酶菌)代替蔗糖生产高果糖糖浆,是制糖工业的一场革命。
(3)生物技术也被用于开发食品品种。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为解决蛋白质缺乏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目前,世界上单细胞蛋白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质量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主要用作饲料到人民表。
2、农业方面
(1)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快速繁殖。
(2)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而且延缓植物的成熟,从而延长植物食品的保质期。
(3)生物技术在培育抗逆性作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作物不需要杀虫剂,不仅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而且保护了环境。1999,200万多亩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在中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医药方面
疫苗主动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注射或口服疫苗可激活免疫系统并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将病原体的一些蛋白质基因重组为细菌或真核细胞,并利用细菌或真核细胞产生大量的病原体蛋白作为疫苗。
例如,乙型肝炎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预防乙型肝炎的,中国生产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是利用酵母表达系统来生产疫苗。
4、军事方面
过去,几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曾与官方合作,提出生物武器的防卫战略,但大多数试验仅是模拟。在911事件以前,美国卫生部用于生物防恐的研究经费为5000万美元。但911事件以后,该预算大大增加。
5、林业方面
建成并投产了年产2000万株规模的生产线,成为国内首个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实现林木种苗产业化最大规模生产的项目。
C.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指导目录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指导目录(修订稿)
修 订 说 明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目录》是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申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依据。现用《目录》自2001年3月出台以来,发挥了切实的指导作用,为规范成果转化项目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任务,决定对原《目录》进行修订。本次《目录》修订的主要依据:
1、新《目录》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先进性和引导性;
2、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国家战略,体现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适应“十一五”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要求,有利于加快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4、鼓励引导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发展,体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5、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充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次修改除继续保留原8大领域,并对其作大幅度补充外,又增加了现代服务业这一重要的领域,使《目录》更加完善。新《目录》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等9大领域的52方面和391个条目。整个《目录》分成三级,第一级为大目录,列出该技术领域的大类;第二级为小目录,列出该大类中的分类;第三级为子目录,列出该分类中的技术表现形式。
现《目录》修订工作已完成,正式发布。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00六年二月十四日
目 录
一、电子与信息
(一)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二)集成电路
(三)电子元器件
(四)软件产品
(五)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系统及设备
(六)通信与网络设备
(七)数字电子产品
二、生物与医药
(一)生物技术药品和诊断试剂
(二)新型化学合成药、半合成药
(三)中药现代化
(四)重大疾病治疗药物
(五)计划生育药具
(六)新型制剂
(七)生物技术的非医药产品
(八)制药和生物技术及设备
(九)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
三、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
(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四)高性能复合材料
(五)其它新材料
四、先进制造
(一)先进制造技术及设备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三)监控设备与控制系统
(四)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应用
(五)网络及敏捷制造技术
(六)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
五、现代农业
(一)农业用生物、化工技术
(二)农业机械
(三)农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四)农业信息技术
六、环境与资源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二)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四)其他环境治理技术
(五)资源有效综合利用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一)清洁能源
(二)可再生能源
(三)高效能量储存与转换技术与产品
(四)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
八、现代交通运输
(一)航空航天技术与装备
(二)水上运输技术与装备
(三)地面交通运输技术与装备
(四)交通管理智能化系统
九、现代服务业
(一)金融业现代化技术
(二)物流
(三)电子商务
(四)政务、教育及文化体育现代化技术
(五)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
(六)新型住宅现代化技术
(七)会展服务现代化技术
(八)其他服务现代化技术
一、电子与信息
11、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1101. 高性能计算机
· 大中型计算机
· 工作站
· 服务器
· 超级计算机
· 巨型计算机
· 并行机
· 容错机
· 高档微型计算机
1102. 高档小型计算机
1103.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
1104. 个人计算机产品
· 多媒体计算机
· 便携式计算机
· 个人数字助理(PDA)
1105. 仿真机
1106. 网络计算机(NC)等各种新型计算机
1107. 高性能打印机及部件、配套件
1108. 新型存储设备
· 光、磁盘驱动器
· 磁盘盘片、磁头及组件
· 光盘盘片及读写组件
1109. 新型驱动设备
1110. 新型显示设备
1111. 新型输入/输出设备
· 语音输入/输出设备
1112. 计算机板卡
1113. 智能化电源系统
1114. 其它新型计算机相关设备及组件
12、 集成电路
1201. 集成电路
· 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电路
· IP库的表征与开发模块
· 低压低功耗电路
· 新型软件工具平台
· 为适应不同设计流程设计的接口软件
1202. 集成电路产品
1203. IC多目标芯片设计与应用电路
1204. 系统芯片(System on a chip)
1205. 集成电路产品应用电路及模块
· 四位、八位或十六位微控制器的应用电路及模块
· 芯片操作系统(COS)
· 软件固化模块
· 集成电路模块化产品
· 专用集成电路(ASIC)
· 其它新型集成电路在各类整机的应用电路及模块
1206.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及设备
1207. 集成光电子器件
· 2.5Gbit/s光发射和接收模块及阵列
· 光纤色散补偿器件
· 半导体大功率高速激光器
· 大功率泵浦激光器
· 高速PIN-FET模块
· DWDM复用器/解复用器(特别是8毫米波长以上的器件)
· 机械光开关器件
· OADM的关键部件-光分插复用器
· 可调光衰减器
· 模块化EDFA
· 宽带EDFA(带宽超过50nm)
1208. IC卡芯片及模块制造
· IC卡芯片
· CPU卡操作系统(COS)
· IC卡模块制造
· 感应智能卡应用产品
· IC卡读写机具
1209. 表面贴装技术及设备
1210. 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柔性印刷电路板制造技术及设备
1211. 微处理器设计与应用开发
1212. 铁电存储产品
1213. 先进集成电路关键制造专用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
13、 电子元器件
1301. 新型片式元器件
1302. 新型半导体器件
1303. 新型显示器件
· 平板显示器
· 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
· 液晶显示器
· 等离子体(PDP)显示器
· LED大屏幕
· 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1304. 光电器件
· 新型激光器
· 激光调制器
· 激光全息照相系统和光存储器
· 新型光电发光管、光电探测器
· 集成光学产品
· 激光和红外器件及热像装置
· 红外光学系统装置
· 激光测量仪器
· 微波功率器件
· 新型光电子及光通讯元器件
· 其他激光设备
1305.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高功率、高亮度)及组件、设备
1306.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1307. 敏感元件和传感装置
· 敏感元器件
· 传感装置及其配套软件
· 数字化采集装置和处理软件
1308. 新型电真空器件
1309. 其它新型电子元器件
14、 软件产品
1401. 系统软件
· JAVA通用中文平台
· Linux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
· 其它有自主版权的系统软件
1402. 支持软件
· 中文平台软件
· 软件开发工具
· 工具类软件
·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 语言处理软件
· 网络支撑软件
· 中间件
· 软件自动生成系统
· 其它新型支持软件
1403. 嵌入式软件
· 有自主版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中文环境软件
· 嵌入式数据库
· 符合工业标准的应用接口及软件
· 信息电器网络互联软件
· 网络设备专用软件
1404. 应用软件
· 多媒体软件
· 事务管理软件
· 辅助类软件
· 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
· 专家系统、决策系统等智能软件
· 网络应用软件(INTERNET,INTRANET等)
· 安全与保密软件
· 其它新型应用软件
15、 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系统及设备
1501. 行业信息应用系统
· 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 商业自动化应用系统
· 区域金融支付与清算系统
· 电子资金转账销售终端
· 传统工业用信息系统及设备
· 其它行业信息应用系统
1502. IC卡及其相关产品
1503. GPS综合应用集成系统及产品
1504. 数字地球技术及设备
1505.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
1506. 智能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
1507. 信息处理设备
· 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系统
· 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
· 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
· 文字、语音、图形、图像和印鉴的识别、处理设备
· 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 新型扫描成像系统
· 数字签名和保密系统
· 虚拟现实装备与系统
· 视觉检测设备与系统
· 其它新型信息与处理设备
1508. 监控设备与控制系统
· 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 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 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 海洋监测及海底地震观测系统及设备
· 其他新型监控设备
1509.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及产品
· 电子标签自主设计开发系统
· 电子标签应用系统
· 电子标签产品
· 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 信息安全专用芯片
· 其他新型安全防伪产品
16、 通信与网络设备
1601. 光通信传输系统
· 光同步传输设备(SDH)
· 单模光纤
· 综合光缆及海底光缆
· 高次群光纤通信设备
· 大容量光纤通信设备
·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
1602. 全光网系统与设备
1603.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和设备
160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
· GSM900/1800系统与设备
· CDMA系统与设备
· 新一代高性能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
1605. 无线与有线混合同网通讯设备
1606. 数字集群系统
1607. 综合接入系统
· 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 XDSL接入系统
· 无源光接入系统
· 其他无线与有线接入系统
1608.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1609. 通信雷达设备
1610. 计算机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
1611. 数据通信用网络系统设备
· 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及产品(1SDN和B-ISDN)
· 异步转移模式(ATM)交换设备
· 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1612. 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及配套产品
1613. 数字图像通信和多媒体通信设备
1614. 遥测、遥感、遥控系统技术及设备
1615. 客户服务中心系统设备
1616.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
· 网管技术产品
· 路由器
· 调制解调器(Modem)
· 网卡
· 网络数据交换设备
· 网络终端(含网络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网络电话等)
1617. 智能化通讯电源设备
1618. 水声通信技术及设备
1619. 宽带网技术与设备
17、 数字电子产品
1701. 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工模具
1702. 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及ABS系统
· 燃油喷射电控装置
· 电子点火装置
·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 气袋防护系统
· 汽车音响设备
· 其它汽车用高性能电子装置
1703. 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设备
· 新型有线电视系统设备
· 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 图文电视系统设备
· 影视节目制作设备
· HDTV广播系统设备
· 数字视频节目制作设备
1704. 新一代音视频家用电子产品
·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接收机
· 平板电视机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
· DVD和家庭影院关键部件及相关产品
· 数字电话机
· 电子书籍光盘
· 数字音响设备和数字收、录音设备
· 数字照相机、摄录一体机
· WebTV
· 视频点播(VOD)产品
1705. 自动绘图仪
1706. 座标数字化仪
1707. 智能化电源设备
1708. 高性能传真机、无绳电话和电子信箱
1709. 大屏幕彩色显示系统及LCOS系统技术及产品
1710. 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
1711. 其它新型广播电视设备
1712. 雷达设备
1713. 其它新型通讯设备
二、生物与医药
21、 生物技术药品和诊断试剂
2101. 基因工程药物及新剂型
2102. 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2103. 活性蛋白质多肽药物
2104. DNA探针与基因诊断制剂
2105. 新型核酸类药物
2106. 基因治疗药物
2107. 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2108. 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
2109. 酶制剂
· 药用酶制剂
· 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2110. 医疗诊断用生物芯片
22、 新型化学合成药、半合成药
2201. 新型化学药品
2202. 手性药物
2203. 合成多肽药物
2204. 贵金属药物
2205. 其他新型化学合成药、半合成药
23、 中药现代化
2301. 中药资源开发技术及产品
· 天然资源的培植产品
· 天然资源的良种
· 天然药材代用品
· 人工合成药代用品
2302. 中药天然药物开发技术与产品
· 中药1~8类新药
· 海洋活性物质
· 其它治疗重大疾病的新型中药
2303. 中药制备及制剂
· 现代中药新剂型
· 中药、天然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 新型中药制备系统及关键设备
24、 重大疾病治疗药物
2401.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物
2402. 抗肿瘤药物
2403. 抗感染药物(含抗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
2404. 老年病治疗药物
2405. 降糖药物
2406. 抗肝炎药物
2407. 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
2408. 风湿疾病用药物的换代产品
2409. 镇痛、戒毒类药物
2410. 其他重大疾病治疗药物
25、 计划生育药具
26、 新型制剂
2601. 缓、控释制剂(包括固体、液体及复方)
· 控制释放贴剂
· 缓释、控释释放系统
· 可注射型生物降解微球
· 口服脉冲缓释给药系统
2602. 靶向给药系统
· 脂质、类脂蛋白质制剂产业化
· 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粘制剂
· 导管介入治疗用药及其相关软、硬件
2603. 新制剂和新剂型
· 药物前体制剂
· 新型复方制剂
· 固体分散物制剂
· 包合化合物制剂
· 微囊(微囊、微球、微丸)制剂
· 口崩制剂
· 粉末吸入制剂
2604. 制剂新辅料
· 缓释材料及定位释放材料
· 固体制剂主要辅料
· 包衣材料
· 注射剂用溶媒、助剂
· 特殊药物辅料
2605. 纳米技术在制剂中的应用
27、 生物技术的非医药产品
2701. 转基因动植物
2702. 新型酶制剂
· 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
· 新型高效饲料用酶制剂
2703. 生物传感器
2704. 轻工、食品行业用生物技术及新产品
2705. 生物技术提取稀有矿物质
2706. 禽畜水产用生物制品
28、 制药和生物技术及设备
2801. 高通量药物筛选
2802. 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
2803. 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设备
2804. 生物分离技术和关键设备
· 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及设备
· 高效分离纯化介质
2805. 生物技术和制药装备
· 关键生物技术药物通用设备
· 新型生物医药培养制取设备
· 药物制剂生产设备
· 原料药分离精制设备
· 高效反应器
· 生物反应器
· 其它高科技制药装备
2806. 药物毒理、药理
· 药理学试验替代模型
· 药物筛选模型
· 毒代动力学平台
· 药代动力学平台
2807. 传统发酵产品和药品的重大工艺改革后产品
29、 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
2901. 射线、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等医学影像、诊断、治疗设备
2902. 医用生物化学检测与分析仪器
2903. 生物电信号检测及临床检测、监护设备
2904. 射线、超声、激光、电磁波等治疗装置
2905. 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
2906. 其它高技术医疗器械
三、新材料
31、 金属材料
3101. 高纯金属材料
· 高纯贵金属及稀有金属
· 高纯重金属
· 其他高纯金属
3102. 金属功能材料
· 高性能电工钢
· 高效储能材料
· 超导材料
· 形状记忆合金
3103. 高性能结构材料
· 高性能钢材
· 特种不锈钢材
· 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材
· 新型镁、铝合金材料
· 特种铝材
· 先进高温合金材料
· 特种耐蚀合金
· 耐热合金材料
3104. 表面技术材料
· 高性能涂镀锌及锌合金钢材
· 高性能镀锡、镀铬、镀低锡钢板
· 精密镀铜钢材
· 精密镀镍、镀锡等金属材料
3105. 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
· 特种金属及合金粉末
· 高性能金属碳(氮)化物粉
· 注射成形、等静压、温锻或热锻、快速固结等粉末冶金制品
3106. 特殊加工材料
· 复合加工的板带材、棒材、管材
· 超精细加工的精密金属材料
· 超细丝材、超薄带材等低维金属材料
· 超厚、超宽或异型等金属材料
3107. 电子信息材料
· 非晶、微晶合金
· 金属功能材料
· 大直径半导体硅片和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 新型电子器件用金属材料
· 电真空用无夹杂、无气孔、无磁、弹簧、销钉等不锈钢及无氧铜材料
· 红外光学锗单晶
· 高电位、高电容量合金材料
· 新型金属传感器材料
· 高性能屏敝材料
· 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的软磁体材料
· 集成电路引线及引线框架材料
· 电子浆料
· 大功率无银触头材料
3108. 高性能稀土材料及其应用
· 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及制品
· 稀土永磁材料及制品
· 稀土荧光粉及长余辉荧光粉
· 新型高效稀土催化剂
· 高性能稀土有色金属材料
· 稀土贮氢材料
3109. 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材料
· 钛与钛合金材料
· 锆与锆合金材、钽、铌、钨、钼等稀有金属材料
· 钯、铂、铑、金等贵金属丝、带材,银锰合金丝及特种纤焊料
3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201. 先进陶瓷材料
· 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纳米陶瓷材料
· 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
(电子功能陶瓷材料、敏感功能[陶瓷]材料、能源转换材料及器件、光功能陶瓷材料、催化及环保用陶瓷)
· 耐压、耐高温高强、耐化学腐蚀、高韧性的陶瓷材料
· 高性能陶瓷纤维、光导玻璃纤维
· 航空、汽车、火车等交通车辆用的陶瓷零部件
·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 功能性陶瓷涂层
· 陶瓷纤维及复合材料
· 新型陶瓷刀具、陶瓷轴承、陶瓷轴瓦轴套等
· 陶瓷基复合材料(包括与金属、有机高分子纤维等)
· 多孔陶瓷材料
3202. 人工晶体材料
·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制品
· 激光晶体材料及制品
· 特殊应用的光学晶体
3203. 特种玻璃
· 功能玻璃
· 光电、激光、防电磁、耐辐射、防紫外等特种玻璃
· 特殊用途的高强度玻璃
· 生物体和固定酶生物化学功能玻璃、超强玻璃
· 液晶显示用彩色滤光片
· 高折射率光学玻璃、微晶玻璃、水晶玻璃、石英玻璃等功能性涂层(红外涂层、半导体涂层、防化学腐蚀涂层等等)
· 中空玻璃
· 泡沫隔热玻璃
3204. 无机涂层
· 环保型防腐涂料
· 高温陶瓷涂敷材料
· 钢结构防火、防腐涂料
· 环保型高性能工业涂料和建筑涂料
· 高档汽车用金属颜料、特殊功能性薄膜及器件、先进高能表面改性材料
3205. 新型墙体材料
3206. 无机电子材料
3207. 金刚石薄膜
3208. 超硬材料
3209. 光学纤维
3210. 特种石墨制品、特种耐火材料、特种水泥
3211. 新型灭火剂
33、 有机高分子材料
3301. 新型合成树脂
3302. 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3303. 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
3304. 高分子功能材料
· 先进功能膜材料
· 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
· 液晶高分子材料
· 导电高分子材料
·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3305. 有机硅与氟系材料
3306. 新型精细化工产品
3307. 特种有机涂料和胶粘剂
3308. 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
· 高强、高韧的高分子结构材料及制品
· 特种工程塑料
· 热塑性树脂基连续纤维
D. 杭州贝奥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杭州贝奥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地处山清水秀、自然风景优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和清凉峰的中心地带昌化镇,是一家集生物酶制剂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法定代表人:王德洪
成立时间:2009-04-03
注册资本:1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8500003224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临安市昌化工业功能区(昌化镇双塔村)
E. 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
1:科学技术领域有: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气象,天文,地理,经济学/管理学,工业,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2:技术领域有: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
(5)酶制剂萃取贵金属技术扩展阅读:
(1)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
(2)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F. 技术开发主要支持哪些领域
01.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1.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2.应用研究: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径。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3.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
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区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与其它有关活动的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成份的活动归前者。
4.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应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份。此类活动包括为达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定型设计和试制以及为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
*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和工业生产活动三者之间的界限大致划分如下:
①新产品的研制
实质性的新产品,即完全新的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是研究与发展活动。对引进(或购买)现成的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诀窍、图纸和样机等)进行复制或直接应用而形成新产品的过程,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的应用活动。
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
对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或对现有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技术上的实质性的改进,是研究与试验发展。采用国内已有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而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只是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作适应性的试验,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③中间试验
新产品、新工艺、新生产过程直接用于生产前,往住要进行中间试验,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对其是否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进行中间试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或为此目的进行试验以获得经验和收集数据,是研究与试验发展;如果是为了进行产品的定型设计,获取主产所需的技术参数,那就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④试生产
试生产是在完成了生产前各项技术准备后,在正式生产前的"试验性"生产,试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对产品或生产过程在技术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而是为了使生产能顺利地进行,因而既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也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⑤质量控制与检验测试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材料、设备、产品的常规检验、测试,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也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原型检验测试和非商业性的试验工厂(中试车间)中的检验测试,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
③市场研究
既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也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5.科技服务: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有关并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包括:为扩大科技成果的使用范国而进行的示范性推广工作;为用户提供科技信息和文献服务的系统性工作;为用户提供可行性报告、技术方案、建议及进行技术论证等技术咨询工作;自然、生物现象的日常观测、监测,资源的考察和勘探;有关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通用资料的收集,如统计、市场调查等,以及这些资料的常规分析与整理;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测试、标准化、计量、计算、质量控制和专利服务,不包括工商企业为进行正常生产而开展的上述活动。
6.主产性活动:由于具备特殊的工艺设备条件,或掌握某种技术专长或诀窍,所进行的小量非常规生产。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1 电子与信息
101 电子计算机:超级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高档微型计算机(PC)、工作站、服务器、便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及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机、工业控制机、网络计算机(NC)
102 计算机外部设备:新型存储设备、新型显示终端、新型打印终端、自动绘图仪、坐标数字化仪、计算机板卡、智能化电源、自动扫描输入设备、其它新型计算机外围设备
103 信息处理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设备、文字、语音、图像处理设备、文字、语音、图像识别设备、光电信息处理设备、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其它亲型信息处理设备
104 计算机网络产品:网络服务器、网络终端设备、网络接口适配器、多协议通信适配器、网络检测设备、其它网络系统专用设备
105
计算机软件产品:系统软件、支持软件(中文平台软件、软件开发工具、工具类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多媒体软件(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事务管理软件(MIS系统、金融、商业、财务、税务、工商、办公自动化、教育管理等)、辅助类软件(CAD、CAM等)、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等)、网络应用软件(INTERNET、INTRANET等)、安全与保密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其他应用软件
106 微电子、电子
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电真空器件、新型半导体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片式电子元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
107 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新型激光器、激光调制器、激光全息照相系统和光存储器、新型光电发光管、光电探测器、集成光学产品、平板显示器、大屏幕与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108
广播电视设备:高清晰度数字彩色电视机、平板电视机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新型有线电视系统设备、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图文电视系统设备、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数字音响设备、摄录一体机、数字收、录音设备、光盘及光盘机、大屏幕彩色显示系统
109
通信设备: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数字移动通信设备、数字卫星通信设备、数字微波通信设备、高次群光纤通信设备、通信雷达设备、高性能传真机、无强电话机、电子信箱、多媒体通信终端、无线与有线混合网通讯设备、综合业务数字网通讯设备、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产品、网管技术产品
2 生物、医药技术
201
农林牧渔: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其他高新技术培育的优良农林牧渔新品种、新型兽用疫苗、新型农用基因工程产品、新型农用检测、诊断试剂、新型农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产品、新型兽用、水产品用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
202
医药卫生: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DNA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活性蛋白与多肽、医用药用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氨基酸、抗生素等)、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各类新型小分子药物、新型化学合成、半合成药物、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制取新型中药及制剂、新型生物保健产品、海洋生物制取的药物和有用物质
203 轻工食品: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发酵法生产氨基酸、新型有机酸、微生物多糖及糖酯、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新型活性微生物及制品、淀粉糖及其衍生物
204 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化工新产品、环境治理用生物技术及制品、高效分离纯化介质、生物技术研究用新型试剂、生物技术提取稀有矿物质、标准实验动物、新型生物、医药培养、制取设备
3 新材料
301 金属材料: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非晶、微晶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大直径半导体、新型
电子材料、超导材料、储能材料、磁性材料、稀 金属及稀土材料、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触媒材料、表面改性金属材料、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贵金属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
302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无机电子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高性能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生物医学用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刚石薄膜、超硬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光学纤维、特种石墨制品、特种密封、摩擦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涂料、填料、高效过滤材料、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
3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及氟系材料、特种合成纤维、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液晶材料、染整、造纸、皮革、石化、日化用精细化工品、有机涂料和胶粘剂、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及产品、有机分离膜、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有机光电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
304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复合材料用增强剂
4 光机电一体化
401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应用开发产品、变频调速装置、伺服控制系统及中高档数控系统、新型数显装置、高性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402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纺织、塑料、印刷、包装、烟草、食品等轻工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工程、矿山、冶金等机械设备、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特种运输车、新型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高档家电产品、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及汽车关键零部件、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
403 机电基础件: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新型低压、高压电器、新型大功率电源、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新型专用泵、阀
404 仪器仪表: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高性能分析仪器和信号记录仪器、新型测量、计量仪器、新型试验机与模拟仪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405 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交通运输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新型电视监控系统、其它智能化控制器
406 医疗器械
:射线、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等成像诊断设备、医用生物化学检测与分析仪器、生物电信号检测及临床监护设备、射线、超声、激光、电磁波等治疗装置、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其它高技术医疗器械
5 新能源、高效节能
501 新能源:太阳能高效集热器及发电设备、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大中型风力发电机、液化燃气的存储新型装置、新型制氢和贮氢装置、新型高能蓄电池、地热、海洋能的应用装置、其它新型高效发电设备
502
高效节能:高效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大、中容量工业锅炉、新型流化床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的新型燃烧装置、新型余热回收装置、高效蒸汽管网设备、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新型高效压缩机、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逆变式电焊机、新型高精度可控气氛炉、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低损耗电力变压器、照明电子节能产品、新型节能型内燃机、新型节水设备、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
6 环境保护
601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高效能、多功能(除尘、脱硫、脱氮、防爆)除尘器、高效烟道气脱硫及二氧化硫处理回收装置、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汽车排气净化装置
602 水体污染防治设备: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弃物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设备
603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分离、分选和处理设备、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城市垃圾的运输和处理设备
604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605 环保监测仪器: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固体废弃物监测仪器、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
7 航空航天
701 航空器:客机、运输机、直升飞机、轻型、超轻型飞机、无机械推进器的航空器(包括滑翔机)
702 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航空发动机、机上导航设备、机上控制设备、地面导航设备、地面飞行训练装置、航空仪表、生命保障系统
703 运载火箭:运载火箭产品、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及产品、运载火箭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及产品、动载火箭能源系统、运载火箭测试设备、试验设备、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发射与控制设备
704 应用卫星:各类应用卫星、应用卫星结构系统产品、应用卫星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控制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能源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温控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测试设备、试验设备、应
用卫星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卫星探测系统、卫星云图接收设备、GPS卫星导航仪、遥感设备、遥感图像产品 705 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706 其他航空航天产品:热气球、充气飞艇、港口雷达、测风雷达
8 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
801 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找油、找矿设备、微生物选矿设备、贵重金属勘探设备、地下水、热和其他能源、资源勘探设备
802 固体地球观测设备:物化探新仪器、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像设备
803 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大气遥感、水声遥测仪器、新型海洋大气传感器
804 空间环境要素探测设备
805 大型工程、海底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监测设备: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海底设备防腐设备、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
9 核应用技术
901 核辐射产品:放射源及生产装置、中子、电子及辐照装置、核防护材料及装置、离子源、核辐照改性产品
902 同位素及应用产品:同位素产品及制品、同位素分离装置、同位素检测装置、同位素生产装置、同位素标记药物(化合物)
903 核材料:铀及其转化物(指天然铀和低加浓铀)、核燃料元件及组件、核燃料生产及监测设备、其它核材料
904 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及设备:各类型加速器(含高压倍加器)、各类型谱仪(含多道系统)、超铀元素提取设备
905
核电子产品:离子及射线检测、分析仪器、地质勘察及探矿核仪器(含测井核仪器)、国土资源普查(含地下水探测)核仪器、其它核仪器、核探测元器件
906 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重水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微型核反应堆及配套产品、脉冲反应堆及配套产品、其它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
907 核能及配套产品:压水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低温供电、供热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高温气冷堆及配套产品、块中子增殖及配套产品、受控核聚变装置及配套产品、船用动力堆及配套产品、空间核反应堆、核电池
科技活动的社会经济目标
1、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包括主要用于发展和支持这些活动的所有R-D。例如,它包括相关的化学品和机械(例如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工作,但不包括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包装业方面的R-D,这些应包括在下面的"促进工业的发展"目标之下。
2、促进工业的发展:包括主要目标是支持工业发展的R-D计划。核心部分是由制造也的R-D项目构成,此外还包括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馆和饭店,银行,保险和其他商业领域或一般工业领域的R-D。它不包括由工业部门为支持其他目
标(例如宇航,国防,运输,通信领域)执行的R-D,虽然对有关的工业发展有重要的二次效应。对公共事业方面的R-D的资助也不属于这一类,而应包括在相应的目标之下。例如,作为国家铁路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进行一种新型铁道车辆的研制,是为了发展运输系统因而应规划到"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一目标之下,但以出口销售为目的对类似的铁道车辆进行在研制却属于"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样,为支持文化活动而进行的旅游方面的R-D应包括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目标之下,可是主要意图是促进酒店和旅游业繁荣的R-D应包括在"促进工业的发展"这一类别。
3、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包括各种形式的能源的供给,生产,保护和分配方面的所有R-D活动,但有关运载工具和火箭推进装置的R-D应排除在外。必要时有关水能和核能的R-D应单独列出。
4、基础设施的发展:由运输与通讯,城市和农村规划两个子类构成。运输和通信包括:为了研究更好和更安全的运输系统而进行的R-D(包括交通安全研究),所有通信服务方面的R-D(人造卫星除外),以及有关规划和建立通信网的R-D。城市和农村规划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总体规划,更好的住宅,社区环境的改善(例如医院的位选定,隔音)等方面的R-D。后一子类的意图是通过综合规划协调各种要素并创造出一种"总体环境"。
5、环境治理与保护:包括目的在于使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R-D。涉及对大气,水,土壤和地层,噪声固态垃圾处理和辐射等各方面污染的防止及监测治理:污染的防止涉及目的在于对一些活动中可能引起的污染加以防止的R-D;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涉及关于污染的原因,扩散和补救,以及污染对任何环境的影响方面的R-D。
6、卫生(不包括污染):这一类别包括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而开展的R-D计划。它包括:食品卫生和营养,医学放射疗法,生物化学工程,医学信息。治疗合理化和药理学(包括药物检测和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实验动物饲养)等方面的R-D,以及流行病学研究,职业病防止和药物成瘾等方面的研究。
7、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这一类别涉及与社会和文化问题相关的R-D,包括诸如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关系,文化,娱乐和休闲,法律和秩序,消费者保护,工作条件,劳资关系,人力开发,公共管理,国民经济,和平及其他国际目标。
8、地球和大气层的探索与利用:这一类别包括对地壳与地幔,近海,大洋和大气层的探索和利用。它不包括污染研究。农业目的的土壤研究或渔业研究。但包括气象学方面的R-D(人造卫星所进行的气象学研究除
外)。
9、知识的全面发展:这一类别包括所有有助于知识的全面发展但无法确定具体目标的R-D。它有两个组成部分,即研究的促进和一般大学资金(CUF)。研究的促进指用于无法确定目标的R-D的所有拨款或支出。对这一类别按科学领域进行补充性分类可能是有用的。一般大学资金应包括来自国家教育部一般性拨款所资助的所有R-D项目。
10、民用空间:这一类别包括涉及空间的所有民用R-D活动(为军事目的进行的各项计划应包括在以下11"国防"目标中),其中包括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及其动力装置和地面控制设施(发射基地,导航,遥测和遥控指令)方面的R-D活动以及人造卫星和星际探测器,同温层探测气球,探空火箭等方面的R-D活动,运用宇宙火箭进行通信,气象,航行,地球资源调查等也应归入这一目标。
11、国防:这一类别包括主要为国防目的所进行的R-D项目,而不管他们的研究内容如何或是否具有次要的民用目的。判断准则不是项目或产品的性质(或谁在资助该项目),而是他的目标。国防R-D的目标是为军队建造装备或增强技术,包括为国防目的所进行的核武器和空间方面的R-D;不包括由国防部所资助的民用R-D(例如气象或通信方面的研究)以及军事机构承担的民用研究项目,这类开支应尽量列入与其有关的各主要民用目标。
G. 工程材料检测服务企业属于技术服务行业吗
是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环保。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国际组织等。
服务业从为生活服务,扩展到为生产服务,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服务业的社会性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封建主服务,资本主义服务业以盈利为目的,资本家和服务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
社会主义服务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是真正为全社会服务的行业。
H. 食用酶是如何进行工业制取的酶的种类很多,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技术能实现酶的提取吗
不管是不是食用酶,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生物酶,都可以通过工业化技术进行分离、提取、纯化,从而得到商品酶制剂。
酶一般并不直接食用,所以不叫“食用酶”。酶一般是作为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的一种助剂,在食品产品中一般已经没有具有活性的酶了,所以,这类作为助剂使用的酶一般叫做“食品用酶制剂”。
食品用酶制剂中允许存在蛋白质类与多糖类杂质及其他酶,但不允许混入多量水溶性无机盐类,这就对酶的提取有了工艺技术上的要求。如果是胞外酶,一般是先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滤液中的酶可根据其等电点调整PH值使其沉淀。还有其他沉淀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单宁沉淀法等。离心后得到粗提的酶,再溶解后,可重复上述步骤,使酶的纯度进一步提高。如果需要精制酶,还可通过层析、电泳、萃取等方法,对酶进行进一步提纯。有时,还要根据需要,进行脱盐、脱色处理。
然后,就是浓缩、干燥等工序,就可得到固态的酶制剂了。由于酶属于蛋白质,对温度比较敏感,在浓缩、干燥时,必须采用低温浓缩和低温干燥。同时,在整个提取和精制过程中,要避免重金属离子混入。
如果要提取的是胞内酶,要先进入细胞破碎,使细胞中的酶释放出来,再进行提取。
I.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入选的标准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 电子信息技术
二、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 航空航天技术
四、 新材料技术
五、 高技术服务业
六、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 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电子信息技术
(一)软件
1、系统软件
2、支撑软件
3、中间件软件
4、嵌入式软件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7、图形和图像软件
8、金融信息化软件
9、地理信息系统
10、电子商务软件
11、电子政务软件
12、企业管理软件
(二) 微电子技术
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
(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
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3、网络技术
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四)通信技术
1、光传输技术
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
3、无线接入技术
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
5、软交换和VoIP系统
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五) 广播电视技术
1、演播室设备技术
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
能够实现交互式控制的服务端系统技术。
3、信息保护系统
能够实现各种信息媒体整体版权保护的系统技术。
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
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
7、光发射、接收技术
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
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10、IPTV技术
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 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产项目除外。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半导体发光技术
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
3、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
4、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
(七)信息安全技术
1、安全测评类
2、安全管理类
3、安全应用类
4、安全基础类
5、网络安全类
6、专用安全类
(八)智能交通技术
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
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
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
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新型疫苗
2、基因工程药物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
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
6、生物芯片
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9、新生物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创新药物
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化学药
1、创新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3、抗肿瘤药物
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等)
5、老年病治疗药物
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7、计划生育药物
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
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
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
11、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四)新剂型及制剂技术
1、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固体、液体及复方
2、靶向给药系统
3、给药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
4、制剂新辅料
* 简单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技术除外。
(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医学影像技术
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
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
4、医学检验技术
5、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生物催化技术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七)现代农业技术
1、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5、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
7、农业生物技术
三、航空航天技术
1、民用飞机技术
2、空中管制系统
3、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
4、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5、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四、新材料技术
(一)金属材料
1、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技术
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技术
3、超细及纳米粉体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艺技术
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5、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
6、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
7、低成本超导材料实用化技术
8、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
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10、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型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高性能结构陶瓷强化增韧技术
2、高性能功能陶瓷制造技术
3、人工晶体生长技术
4、功能玻璃制造技术
5、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
(三)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
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术
4、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
5、新型纤维材料
6、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
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
(四)生物医用材料
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产品
3、骨科内置物
4、口腔材料
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
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
7、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
(五)、精细化学品
1、电子化学品
2、新型催化剂技术
3、新型橡塑助剂技术
5、功能精细化学品
五、高技术服务业
1、共性技术
2、现代物流
3、集成电路
4、业务流程外包(BPO)
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6、公共服务
7、技术咨询服务
8、精密复杂模具设计
9、生物医药技术
10、工业设计
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
1、太阳能
(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1.5MW以上风力发电技术
(2)风电场配套技术
3、生物质能
(1)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及发电原料预处理技术
(2)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
(3)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
(4)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
(5)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
(6)大中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4、地热能利用
(二)核能及氢能
1、核能技术
2、氢能技术
(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
2、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
(四)高效节能技术
1、钢铁企业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
2、蓄热式燃烧技术
3、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4、废弃燃气发电技术
5、蒸汽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
6、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7、高泵热泵技术
8、蓄冷蓄热技术
9、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10、节能监测技术
11、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一)水污染控制技术
1、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及生物与化学联合处理技术;中、小城镇生活污水低能耗处理技术;村镇生活污水;村镇小型源分离处理技术,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有毒有害化工和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湿式催化氧化技术;重金属废水集成化处理和回收技术与成套装置,煤化工等行业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与装置,固定化微生物高效脱氮技术;采油废水处理及回注,高含盐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填料,薄膜负载型光催化材料,膜材料及组件,高效水处理药剂的研制,新型复合型絮凝剂处理高浓度、高色度印染废水技术。
3、城市和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技术
生产过程工业冷却水重复利用药剂、技术,管网水质在线检测和防漏技术;各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集成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的集成技术;工业、城市废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术
规模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生态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水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养殖场废水厌氧处理沼气高效利用技术。
5、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与回渗技术与装置,苦咸水淡化技术;海水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规模化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卤水直接利用及综合利用技术。
6、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灵敏、快速水质在线检测技术;饮用水有机物的高级催化氧化技术,高效膜过滤技术,安全消毒技术,高效控藻、除藻和藻毒素去除技术;饮用水有机物高效吸附剂、高效混凝剂及强化混凝技术;农村饮用水除氟、除砷技术与装置,边远地区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消毒小型设备和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高效低耗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烟气脱硫关键技术,烟气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煤、煤化工转化过程中的废气污染防治技术;高效长寿命除尘技术。
2、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机动车控制用高性能蜂窝载体、满足欧Ⅲ、Ⅳ标准汽车净化技术;满足欧Ⅲ、Ⅳ标准的柴油车净化技术:颗粒物捕集器及再生技术; 催化氧化与还原技术;满足欧Ⅱ、Ⅲ标准摩托车净化技术。
3、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
高效长寿命的吸附材料和吸附回收装置;高效低耗催化材料与燃烧装置;低浓度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催化技术及联合燃烧装置;恶臭废气的捕集与防治技术;油气回收分离技术:针对油库、加油站油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控制技术。
4、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技术
城市公共设施空气环境的消毒杀菌、除尘、净化和提高空气氧含量技术。
5、其他重污染行业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高性能除尘滤料和高性能电、袋组合式除尘技术;特殊行业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二恶英、恶臭气体的控制技术;工业排放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碳减排及碳转化利用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高效焚烧技术,焚烧渣、飞灰熔融技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技术,危险废物固化技术、设备和固化药剂;医疗废物收运、高温消毒处理技术;有害化学品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整备技术与装备;电子废物处置、回收和再利用技术。
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尾矿微晶玻璃、轻质建材、地膜、水泥替代物、工程结构制品等技术;电厂粉煤灰及煤矿矸石、冶金废渣等废弃物的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3、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生产复合板材及其他建材制品的技术;有机垃圾破碎、分选等预处理技术;填埋物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填埋场高效防渗技术;小城镇垃圾处理适用技术。
(四)环境监测技术
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粉尘、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沉降、沙尘天气、机动车排气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化学需氧量、余氯、BOD水质、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微量有机污染物、总氮、总磷等等);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傅立叶红外测量烟气污染物、烟气含湿量;砷、总铅、总锌;氰化物、氟化物等);大气中超细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采样分析技术。
2、应急监测技术
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技术,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环境监控及灾害预警技术;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技术(便携式快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及测试组件;便携式水质监测仪与测试组件;便携式工业危险物、重金属、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监测专用仪器及系统);应急安全供水技术;应急处理火灾、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
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脆弱生态资源环境监控及灾害预警技术;多物种生物在线检测技术,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样、分析技术。
(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沙漠化防治技术,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林草综合加工技术及配套机械设备;湿地保护、恢复与利用及其监测技术,矿山生态恢复、污染土壤修复,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替代技术;国家生物多样性预警监测和评价技术,系统生态功能区恢复与重建技术。
(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
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电镀、皮革、酿造、化工、冶金、造纸、钢铁、电子等行业污染减排关键技术;上述行业工艺过程中废气、废水、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
2、污水和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安全消毒和高值利用技术;城市景观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矿产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无机、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3、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煤洁净燃烧、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破坏臭氧层物质替代技术。
4、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绿色基础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及装备,机电产品表面修复和再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在产品开发、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七)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复杂难采矿床规模化开采及开发利用产业化技术;复杂多金属矿高效分离技术;难处理氧化矿高效分离与提取技术;多金属硫化矿电化学控制浮选技术;就地浸矿及生物提取技术;采选过程智能控制及信息化技术。
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综合回收共伴生矿物的联合选矿技术;共伴生非金属矿物的回收深加工技术;伴生稀贵金属元素富集提取分离技术。
3、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极低品位、难选冶金属矿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大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尾矿微晶玻璃技术;尾矿中有价元素综合回收技术。
* 一些常规的污染控制技术除外:1、常规工艺技术装备组合的水处理技术;2、城市混合垃圾和畜禽粪便制肥技术;3、 20吨以下的锅炉脱硫除尘技术;4、油烟净化技术(吸附、静电、喷淋);5、技术含量低的用工业废物制造建材项目;6、一次性餐具及相关材料技术;7、未经安全评价的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菌剂技术;8、室内空气净化空气清新剂及常规消毒技术。
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符合国际、国内自动化行业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标准(包括:IEC61158、PROFIBUS、FF、DeviceNet、PROFINET、EtherNet/IP、EPA、MODBUS/TCP等)的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包括符合IEC61131标准、可靠性高、具有新技术特点的PLC技术;集成了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数模混合等新技术成果的PLC技术等。
* 以OEM方式集成的PLC产品除外。
3、基于PC的控制系统
以“工业PC机+软逻辑(SoftPLC)”、可编程序先进控制器(PAC)、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为网络、连接远程I/O及其它现场设备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面向图形的操怍系统和应用要求,能够解决处理器和显示设备瓶颈问题,采用地址、数据多路复用的高性能32位和64位总线技术,具有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即插即用”功能的高可用系统和容错系统。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
适用于实时在线分析、新型现场控制系统、e 网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和特种测控装备,能满足重大工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
* 一般传统的流量、温度、物位、压力计或变送器除外。
2、面向行业的传感器技术
面向行业和重大工程配套,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专用传感器技术。
3、新型传感器技术
包括阵列传感器、多维传感器 、复合型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量或频率量的新型敏感器以及采用新传感转换原理的新型传感器等。
* 采用传统工艺且性能没有显著提高的传感器 (包括:热电偶、热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差动变压器、电涡流、应变、压电、磁电等原理的传感器) 除外。
4、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
等离子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微型专用色谱仪;特定领域的专用仪器,包括:农业技术品质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及残留量检测、土壤速测等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海洋仪器;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安全监测和预警等核心专用仪器,各种灾害监测仪器;生命科学用分离分析仪器等。
* 传统的气相色谱仪除外。
5、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包括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型的测控系统;精密成形制造及超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亚微米到纳米级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仪器仪表;激光加工中的测控仪器仪表等。
(三)先进制造技术
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
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单元设备、制造系统、生产线等,包括:复合加工、组合加工、绿色制造、快速制造、微米/纳米制造等相关装备和系统;CAD/CAPP/CAM/PDM技术在内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软件、平台及工具,生产计划与实时优化调度系统/ERP管理软件,虚拟制造(VM)技术,网络制造系统;智能型开放式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装备、数控编程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控加工、数控工艺在内的先进数控技术;中高档数控设备和关键功能部件及关键配套零部件技术等。
*低附加值的和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加工技术除外。
2、机器人技术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水切割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AGV以及制造工厂的仓储物流设备;机器人周边设备;特种机器人;开放式机器人控制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机器人伺服驱动技术;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加工成套技术;信息机器人技术等。
* 性能和结构一般的没有知识产权的普通机器人除外。
3、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切割加工技术;激光焊接加工技术;材料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和激光三维制造技术以及激光发生器制造和控制系统技术等。
4、电力电子技术
包括具有节能、高效、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特种传动技术的应用系统;大容量化、高频化、智能化、小功率器件芯片方片化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多功能化、智能控制化、绿色环保化的模块;面向工业设备、物流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信息与自动化系统等的高性能特种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技术等。
* 性能一般的电源变换产品除外。
5、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技术
包括采用高精度驱动、智能化控制、高可靠性技术等开发的纺织机械专用配套部件;建立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和高性能的产品检测仪器;以控制、计量、检测、调整为一体的、带有闭环控制的环保型包装机械,袋成型、充填、封口设备,无菌包装设备;具有辅助操作自动化和联机自动化的柔性版印刷、防伪印刷、条形码印刷设备、数字直接制版机;精密型注塑机、精密挤出成型及复合挤出成型装备等。
* 性能一般的普通纺织机械、性能一般的包装机械及柔性版印刷机、卷筒进料多色凹版印刷机、不干胶商标印刷机除外。
(四)新型机械
1、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
包括数控机床等重点主机配套用精密轴承;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气动控制元件;精密、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及冲压模具;快速原型和快速经济模具制造新技术等。
* 常规通用工艺技术,性能、结构、精度、寿命一般的普通机械基础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冲压模具除外。
2、通用机械和新型机械
包括采用新原理,在功能、结构上有重大创新的新型阀门技术和新型泵技术;有核心专利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新传动原理、新机械结构和新加工工艺的新型机械技术等。
* 性能一般的各类普通泵和阀门除外。
(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
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
包括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用于电力生产、输送和供用电各环节的自动化装置;可明显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系统安全和供电质量的技术。包括:发电机组新型励磁装置和调速装置,新型安全监控装置和采用新技术的电网监测、控制装置等。
2、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技术
采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高精度和高可靠的新型装置,包括: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具有综合状态检测功能的智能化开关柜;具有控制、保护和监测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终端装置;电力设备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与监控装置;电能质量检测、控制与综合治理装置;基于IEC61850通信协议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力系统用仪器设备;用于新型电能(包括核能发电)系统的连续、高效、安全、可靠的发、输、配电设备中的新技术和新装置等。
3、电力系统应用软件
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领域有关的控制、调度、管理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高级应用软件,以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保障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效率及管理水平,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控制软件;新型输配电在线安全监控及决策软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软件;电力设备管理及状态检修软件,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节能运行管理专家系统软件;用电管理软件以及电能质量在线评估、仿真分析软件等。
4、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
采用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型元器件,能够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改善电能质量的新型节电装置,包括:用于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用于企业的节能、节电控制装置及其综合管理系统,用于输配电系统的先进无功功率控制装置以及区域的在线动态谐波治理装置等。
* 传统的高、低压开关设备,常规的发、供、配电设备除外。
(六)汽车行业相关技术
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
用于乘用车汽油机、乘用车柴油机、商用车柴油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包括: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稀薄燃烧技术、可变进气技术、增压技术、排气净化技术;柴油机电控高压喷射技术、增压中冷技术、排气净化技术,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技术等;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新型电动驱动系统技术;氢发动机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新型动力电池组合技术等。
2、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汽车关键零部件,包括: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车身附件、汽车电器、进排气系统、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新型纯电动传动系统、轮毂电机、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转换器、新型动力电池等。
3、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车身稳定系统、悬架控制系统、驱动力分配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自动避障系统、自动停车系统、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车身总线系统、智能雨刷、智能防盗系统等。
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系统、车用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新型电动车用传感器、电动车用大功率电子器件、电动车用新型集成芯片、电动车电器系统用安全保护部件等。
4、汽车零部件前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配套零部件技术,包括: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氢发动机技术;合成燃料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