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发展
http://news.google.cn/news?client=aff-os-worldbrowser&oe=UTF-8&hl=zh-CN&q=%E4%B8%AD%E5%9B%BD%E5%A4%96%E6%B1%87%E5%82%A8%E5%A4%87&um=1&ie=UTF-8&ei=vI3-SbD2OYz26gP1vPCwAg&sa=X&oi=news_group&resnum=1&ct=title
参考这抄里袭的资料,整一篇出来
②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国家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统计月度 指标值(亿美元) 涨跌额 涨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国外汇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奥尼尔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并不是贸易导致的,而是与人民币的汇率直接相关。
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4.4%。这一快速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由于中国外贸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逆差,因此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下,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加速流进中国。
当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在美国政府政策影响下人为贬值后,全球投资者转向更为坚挺的人民币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拥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肯定不会坐等财富缩水,这就要求寻找资产管理多样化的途径,比如说加大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等。
另外,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奥尼尔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和浮动空间,他认为这样做能使人民币的走向趋势更不容易预测,这对人民币是一件好事。赞同13|评论(2)
③ 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中国银行可以的
④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142%;净流出74亿美元,增长17%。“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⑤ 西方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的现状
日本最多
⑥ 外汇储备管理现状
你要分析谁的外汇储备现状呢?
中国的,很郁闷啊,太多了,而且是美元太多了,70%以上吧(估的,我说了不算,人民银行说了算)。美国两次量化宽松就让你贬值,心疼啊,农民进城打工的血汗啊。
你不持美元怎么办?石油?煤炭?矿产资源?外国公司股份?欧元?日元?中国买什么就贵什么,国际市场的操作,我们说了不算。高盛、摩根们,巴菲特、索罗斯们不听你的,不听政府,听“money“的,没辙啊。
跟美国磨吧,利率低就低了,年复一年,慢慢过吧,周小川也不容易。
这就是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管理现状的“通俗版”解说。
⑦ 外汇储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致外汇储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劳工的榨取过甚。外汇储备作为企业创造的财富,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原因很简单,外汇卖出后,企业收回了本币资金,连资本带利润都尽在其中。此时,企业已经完全足额地取走了对价,除非遭遇到不公平交易,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价值原子流失在外。既然如此,年复一年累积起来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就只能是受雇于企业的员工创造的,并且是其应得而未得的那一部分价值所构成的。试想,如果员工得其所应得,商品在国外就不可能卖价那么低。卖价一高,销量就小,进出口就会很自然地平衡了。
2、外汇过高原因是国家壁垒。外汇储备其实是国家的一种‘创造’。因为国家壁垒的存在,一个国家在本国只能流通自己的货币。企业出口产品或服务换到外汇以后,必须将外汇换成本国货币以方便自己的经营活动。那些需要进口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刚好要用外汇,于是用他们的人民币来换 取出口企业的外汇。如果我们的企业拥有太多的外汇怎么办?那就要发生外汇贬值,一直到进口企业感觉到很划算,有了更大的热情换取这些外汇,最后总能把这些外汇换取完毕。反过来讲,道理也一样。所以,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外汇就相当于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它的价格就会跌宕起伏,最终能实行外汇收支平衡,也就没有了大量外汇储备。如果银行由法律规定参与外汇交易,它也不大会囤积外汇,因为这样做会占用资金。收取交易手续费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挣钱办法。
3、外汇储备,呵!不好说,某天都慢慢的进了资本主义的钱包……
⑧ 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3.2万亿外汇储备?
根据中新经纬的报道,1月7日,央行官网显示,2020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报32165.22亿美元,环比增加380.32亿美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估值变动是导致12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真实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对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形成贡献。整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2020年全年外汇储备规模增加1086亿美元,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具有较为坚实的稳定基础。
关于外储数据变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解读称,12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市场交易理性有序。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苗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影响,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及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均有上涨。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加上资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王春英指出,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外汇市场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均衡运行,外汇储备规模也将总体稳定。
二是从坏事的角度出发,我没有明白中国的外汇储备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当前的外汇储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中国企业,费尽了千辛万苦,用自己认认真真制造的产品,一点一滴通过汗水和辛勤的劳动付出所换来的,可以说我们的外汇储备每增长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但是问题是我们的外汇储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依然是以美元这种资产的形式存在,但是我们要知道美元这种资产有它很大的问题,美元只是一种纸币,它并不是类似于黄金那样全世界所公认的一般等价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都有通过扩大货币发行量来提升自己经济增长的趋势,这个趋势实际上美联储比其他国家央行都更加明显,所以当我们的外汇储备都是以美元的形式存在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大的风险,如果不谨慎小心,就有可能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储备,被通过美元贬值的形式损耗掉。
所以,当前的外汇储备增加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我们一定要做好应对才行。
⑨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国家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统计月度 指标值(亿美元) 涨跌额 涨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国外汇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奥尼尔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并不是贸易导致的,而是与人民币的汇率直接相关。
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4.4%。这一快速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由于中国外贸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逆差,因此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下,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加速流进中国。
当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在美国政府政策影响下人为贬值后,全球投资者转向更为坚挺的人民币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拥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肯定不会坐等财富缩水,这就要求寻找资产管理多样化的途径,比如说加大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等。
另外,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奥尼尔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和浮动空间,他认为这样做能使人民币的走向趋势更不容易预测,这对人民币是一件好事。
⑩ 外汇储备管理的现状
1.来源结构:一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国际收支顺差、国际信贷中的债权、干预外汇市场所得外汇。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顺差;国际信贷中,我国现阶段还主要处于债务人的角色;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干预外汇市场主要带来的是外汇储备的减少。
2.币种结构:现在的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比最大的是美元,其次是欧元,此外还有少量日元和其他货币。对币种结构的分析,首先外汇储备应是世界货币,还要重点考虑币值的稳定性和外汇风险的分散效果。
3.投资结构:我国现阶段外汇储备的主要投向是美国的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稳定性虽强,但是收益极低。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的投资经验。
4.期限结构:这个主要考虑外汇储备能否满足偿还外债的需要,要求外汇储备要有与外债相似的期限结构。但是我国现在不需要过多的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过量的外汇储备已经能够保证外债的偿还。
我能想到的就这几个方面,一家之言,还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