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绍兴黄酒哪个牌子好求推荐
塔牌、唐宋、越品、古越龙山、东方绍兴。以上五个品牌的黄酒质地醇厚,口感好,值得推荐。
5、东方绍兴:它的历史要从明代说起,当时它只是绍兴县里的一家小酒坊,后来逐渐的扩大变为了一家大酒厂,并且延续到今天。酒厂因占据着优异的地理位置,所以是以水质清冽的鉴湖水做原料,制造的黄酒有着清甜甘醇的口感。
(1)沈永和黄酒价格扩展阅读
1、在饮用时,品质好的黄酒具有滋润、丰满、浓厚的口感,有甜味和稠粘的感觉。而我们听到的所谓酒的“老”、“嫩”则是指其酸味的含量多少,它是对酒的滋味起着很重要的缓冲作用的。
2、如果是酿造的黄酒的话,一般具有比较明显、浓郁的原料香味,而若是勾兑过的黄酒,不仅没有原料的香味,而且还有一种刺鼻的酒精味道。
❷ 绍兴黄酒加饭跟花雕的区别
我们平日所说的绍兴黄酒只是一个地域范围的概念,即指在绍兴境内所产黄酒的总称。其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代有创造,时有发展,绍兴黄酒品种繁多,如朵朵奇葩丰富多彩。这些不同品类的酒既有绍兴黄酒共有的甘冽芬芳、橙黄澄洁的特色,又各具独特风味。其主要名品如下:
元红酒——又称状元红,因过去在坛壁外涂刷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黄酒的代表品种和大宗产品。此酒发酵完全,含残糖少,色泽橙黄清亮,有独特芳香,味爽微苦,含酒精16~19%,含糖0.4~0.8克/100毫升以下,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受到嗜酒者的普遍喜爱。是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加饭酒——绍兴黄酒中之最佳品种。加饭,顾名思义是与酒相比,在原料配比中,加水量减少,而饭量增加。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过去,因配方不同,分为单加饭和双加饭,后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全部生产双加饭,外销称为特加饭。此酒酒液像琥珀那样深黄带红,透明晶莹,郁香异常,味醇甘鲜,含酒精17.5~19.5%,含糖1.5~3.0克/100毫升,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在绍兴黄酒总外销量中占9/10,深得中外饮者青睐,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以坛装的陈年加饭酒,叫花雕酒。其坛包装精美,可作高档礼品。
善酿酒——以存储1~3年的元红酒代水酿成的双套酒。深黄色。其香芳郁,质地特浓,口味甜美,含酒精13.5~16.5%,含糖6~7克/100毫升,总酸0.5~0.55克/100毫升。为绍兴黄酒之高档品种。此酒在清代由沈永和酿坛创始。该坊在酿酒的同时酿制酱油,酿酒师傅从酱油酿制中得到启发,即以酱油代水做母子酱油的原理来酿制绍兴黄酒,以提高品质,得以成功。所以,善酿酒是品质优良的母子酒。也是半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香雪酒——以陈年糟烧代水用淋饭法酿制而成,也是一种双套酒。酒液淡黄清亮,芳香幽雅,味醇浓甜。含酒精17.5~19.5克/100毫升,含糖19~23克/100毫升,总酸0.4克/100毫升以下。陈学本《绍兴加工技术史》记述:1912年,东浦乡周云集酿坊的吴阿惠师傅和其他酿师们,用糯米饭、酒药和糟烧,试酿了一缸绍兴黄酒,得酒12大坛,以后逐年增加产量,出而应市。试酿成功后,工人师傅认为这种酒由于加用了糟烧,味特浓,又因酿制时不加促使酒色变深的麦曲,只用白色的酒药,所以酒糟色如白雪,故称香雪酒。它是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加饭酒经多年贮存即为花雕酒。按浙江地方风俗,民间生女之年要酿酒数坛,泥封窖藏,待女儿长大结婚之日取出饮用,即是花雕酒中著名的“女儿红”。因这种酒在坛外雕绘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彩图,故取名“花雕酒”或“元年花雕”。
❸ 黄酒有哪些品牌呢
1、古越龙山:
古龙越山,中国驰名商标,隶属于中国最大规模的黄酒企业——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公司,总部实力雄厚,旗下拥有古越龙山、沈永和、女儿红、状元红、鉴湖等品牌。其中,古越龙山是中国黄酒第一品牌、中国黄酒行业标志性品牌、国宴专用黄酒,
2、会稽山:
会稽山黄酒,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拥有近三百多年酿制技术与经验,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其主打——会稽山牌绍兴酒,滋补型低度酒,酒度适中、性质醇和、营养丰富,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3、沙洲优黄:
沙洲优黄,江苏省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旗下著名黄酒产品,其酿造工艺远在清光绪年间就已形成,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以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色的、以半干半甜为特点,在长三角城市极为风行,寻常百姓几乎日饮一杯。
4、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产自山东即墨的黄酒品类,是行业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风味独特, 观之,酒液深棕红色,清亮透明;闻之,酒香浓郁,扑鼻而来;饮之,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绝,广受大众喜爱及追捧。
5、女儿红:
女儿红,原产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款知名的地方传统名牌黄酒,在当地长久流传有生女必酿女儿酒之习俗,以糯米、红糖等发酵而成,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氨基酸,有养生保健、增加免疫力等功效。
6、石库门:
石库门黄酒,隶属于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为全国大型黄酒生产企业之一,也是上海地区最大的黄酒生产企业,包装精致高档、产品配方合理、口味口感良好、酒瓶造型新颖,极具中西文化交融及海派文化底蕴,一经上市,备受瞩目。
7、封缸酒:
封缸酒,是中国传统名酒,属黄酒类,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低度酿造酒。酒精含量为12%—20%,营养丰富,含21种氨基酸,被誉为“液体蛋糕”及“营养酒王”,主要产地是江西省和江苏省的丹阳、金坛等地。
8、房县黄酒:
房县地处湖北(湖北白酒)省十堰市,以神农架山麓闻名遐迩,其黄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便被封为“封疆御酒”,其酿造工艺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只能用房县的小曲、糯米、水质,在房县的土地上,才能出品,酒性温和、酒味甘醇、鲜甜可口,有通经养颜、养脾扶肝、舒筋活血、延年益寿等诸多功效。
9、闽安老酒:
闽安老酒,闽派黄酒之代表,由闽派黄酒嫡系传人陈祖可于清道光十五年在闽安镇创建的益泉号酒库开创,传承闽安老酒特殊工艺配方,所产老酒曾多次获得“省”优、“部优”等荣誉称号。
10、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以糯米或黑糯米为原料、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的一种纯天然、绿色黄酒,不加酒精,不含添加剂,可直接饮用,也可用于煲汤,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四十余种氨基酸,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
❹ 黄酒多少温度时最适于饮用黄酒一般多少酒精度
这个不一定,就如在宋代 爱国大诗人陆游,北宋文豪苏东坡都是喜欢温热后饮用,但专具体温度不属详。
现代的人们一般比较惊喜,夏天加冰饮,冬季温热饮用
现在流行低度黄酒 一般10-15度之间
我是绍兴人,了解也只是皮毛,见谅
[推荐] 浙江绍兴人最喜欢的十大黄酒品牌
会稽山 古越龙山 塔牌 沈园老酒(黄酒) 女儿红 沈永和 咸亨太雕 宋雕 陆公红等
1.历史悠久 处于春秋战国时代 盛与南宋绍兴年间
2.独特产地 浙江绍兴自古鱼米之乡,鉴湖水质适合黄酒微生物发酵
3.工艺 千年特殊酿造工艺 绝非浪得虚名
❺ 你认为哪个牌子的绍兴黄酒好喝
我父亲的外公家就是开酒桌坊的,柯桥阮社!现我表叔仍开着!但论酒品尝后的味道,古越龙山味淡于会嵇山但酒色清!会嵇山味厚重些但酒色略混!真的吃酒人不太在意几年陈的,因为吊吊坛头酒最好,太陈了不鲜洁了!
❻ 什么牌子的黄酒好
主流的黄酒品牌下的黄酒都有品质不错的,黄酒这玩意儿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贵回、年份久的自然答品质就好。
下面列举几款市面上比较畅销的高品质黄酒产品
一、千元以上价位
迄今为止市场上千元以上价位的黄酒有一款:丹溪1327铁盖,2199元/瓶,750ml
瓶子设计很好看,酒的品质更高,无论是自饮,还是送礼、宴请,都是不错的选择。
列举的这些黄酒,京东天猫都能买到哦!
❼ 我国著名黄酒
中国著名黄酒品牌
1 古越龙山
是黄酒生产、经营和出口企业。主导产品有古越龙山、沈永和等。2 即墨
即墨 3 丹阳
丹阳黄酒之所以美名远扬,这是与它选取上好水源一玉乳泉有关,唐朝品泉专家张又新,曾到过丹阳玉乳泉,他品尝后赞为“天下第四泉”。 .4 金利府
利府老酒金利府温州市米醴琼酒业有限公司. 上海老酒绍益绍兴市山阴酿酒有限公司. 糯米黄酒乐购上海乐购物流有限公司. 糯米黄酒图案苏州市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 5 锡山
1997年推出的五年陈酿“锡山老酒”和陈年“锡山特制黄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并分别在1998年黄酒行业质量检评活动中被列为全国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 6 五山池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追溯黄酒的历史,真可谓是上下越千年,源远而流长。“甘肃五山池”系列黄酒,营养丰富,酸甜爽口,酒气芬芳,风味 。 7 河套
黄酒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它以谷物为原料酿造而成,因颜色黄 ... 越来越扩大之势,如内蒙古河套酒业公司生产的36度、39度“河套王”便是其佼佼者。 8 莫干山
浙江德清莫干山酒业有限公司 .9 嘉善 “嘉善黄酒”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定向社会公示,而嘉善新兴的两家黄酒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异议 10 天目山
浙江天目山酒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53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黄酒的老字号企业。公司座落于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麓於潜镇。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现有总资产3000余万元 。
❽ 花雕酒是黄酒吗
绍兴黄酒的品种
我们平日所说的绍兴黄酒只是一个地域范围的概念,即指在绍兴境内所产黄酒的总称。其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代有创造,时有发展,绍兴黄酒品种繁多,如朵朵奇葩丰富多彩。这些不同品类的酒既有绍兴黄酒共有的甘冽芬芳、橙黄澄洁的特色,又各具独特风味。其主要名品如下:
元红酒——又称状元红,因过去在坛壁外涂刷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黄酒的代表品种和大宗产品。此酒发酵完全,含残糖少,色泽橙黄清亮,有独特芳香,味爽微苦,含酒精16~19%,含糖0.4~0.8克/100毫升以下,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受到嗜酒者的普遍喜爱。是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加饭酒——绍兴黄酒中之最佳品种。加饭,顾名思义是与酒相比,在原料配比中,加水量减少,而饭量增加。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过去,因配方不同,分为单加饭和双加饭,后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全部生产双加饭,外销称为特加饭。此酒酒液像琥珀那样深黄带红,透明晶莹,郁香异常,味醇甘鲜,含酒精17.5~19.5%,含糖1.5~3.0克/100毫升,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在绍兴黄酒总外销量中占9/10,深得中外饮者青睐,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以坛装的陈年加饭酒,叫花雕酒。其坛包装精美,可作高档礼品。
善酿酒——以存储1~3年的元红酒代水酿成的双套酒。深黄色。其香芳郁,质地特浓,口味甜美,含酒精13.5~16.5%,含糖6~7克/100毫升,总酸0.5~0.55克/100毫升。为绍兴黄酒之高档品种。此酒在清代由沈永和酿坛创始。该坊在酿酒的同时酿制酱油,酿酒师傅从酱油酿制中得到启发,即以酱油代水做母子酱油的原理来酿制绍兴黄酒,以提高品质,得以成功。所以,善酿酒是品质优良的母子酒。也是半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香雪酒——以陈年糟烧代水用淋饭法酿制而成,也是一种双套酒。酒液淡黄清亮,芳香幽雅,味醇浓甜。含酒精17.5~19.5克/100毫升,含糖19~23克/100毫升,总酸0.4克/100毫升以下。陈学本《绍兴加工技术史》记述:1912年,东浦乡周云集酿坊的吴阿惠师傅和其他酿师们,用糯米饭、酒药和糟烧,试酿了一缸绍兴黄酒,得酒12大坛,以后逐年增加产量,出而应市。试酿成功后,工人师傅认为这种酒由于加用了糟烧,味特浓,又因酿制时不加促使酒色变深的麦曲,只用白色的酒药,所以酒糟色如白雪,故称香雪酒。它是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以坛装的陈年加饭酒,叫花雕酒。
❾ 有内涵的黄酒,酿出多少中国好段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你所听到的关于酒的段子,十有八九都是黄酒。
刘邦与项羽的“鸿门宴”,竹林七贤纵酒“浇心中块垒”,王羲之上巳日“曲水流觞”,写下《兰亭序》,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中国人世代的桌席上,哪能少得了黄酒的出席?
1.哪里有黄酒,哪里就有段子手
《金瓶梅》里西门大官人的妻妾们聚在一起吃螃蟹,潘金莲要喝金华酒;《红楼梦》里蟹宴时,贾府上上下下都少不了绍兴酒和惠泉酒。
旗人老舍与王统照、吴伯萧、台静农等人聚在青岛的小酒馆“茂荣丰”,一边拆海蟹,一边饮烫烫的苦老酒——即墨老酒,时不时,老舍还要唱上几段京剧助兴。
金华酒、绍兴酒、惠泉酒、即墨老酒,这些酒虽然名称、产地不同,但都属于黄酒。
黄酒温柔,总会令人联想到江南风物,就着一碟茴香豆、一碟盐煮笋、十只油豆腐的绍兴女儿红,回味里,时间都变了颜色;《海上花》里,梁朝伟演的王莲生等一干人,在上海长三公寓里,划拳、听曲儿,嚷嚷着“吃老酒,吃老酒”,吴语呢哝,婉转妩媚。
王安忆也说,黄酒的水土习性比白酒更加尖锐和突出,它和地理、历史、生活习俗,甚至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江南一带人,特别受用黄酒,与这水土之酒性合得很,真是醉不了的……而在江南,黄酒却是妇孺皆宜,滋养性质的。”
所以,很多人把黄酒归为南酒,也就有了“南黄北白”的说法。但其实,黄酒才是与葡萄酒、啤酒并称的世界三大古酒。有酒以来,直至民国时期,无论南北,上流社会宴请都要开一坛好黄酒。
到底什么是黄酒呢?按照国家的标准说法,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以酒药、麦曲为糖化发酵剂进行的双边发酵。酿制过程包括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等。
2.黄酒,骄傲的登场
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随便一追溯,便穿越到了几千年前。
传说,酿酒术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由一位出身“贵族”的狄女士发明的。考古发现更为惊人,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就用谷物酿酒了;殷商时期,人们还会用谷物制作曲药。
《诗经》里说:“瑟彼玉瓒,黄流在中。”黄流,是一种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大概就是黄酒的源头。不过,这种酒与今天的黄酒估计是两种味道。
从汉朝开始,黄酒的酿造术便有如神助一般飞速发展。宋朝,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黄酒家族企业,成为皇室赵家的重要纳税人。有人记录了一百多种黄酒的名字,香泉、天醇、瑶池、杭州竹叶青、碧香、苏州木兰堂、白云泉、果州香桂、银液、广州十八仙、登州朝霞……甚是迷人。
明清时期,绍兴黄酒异军突起,成为黄酒界的“阿里巴巴”,鉴湖沿岸遍布大小酒作坊。这得益于酿酒的原料,南方糯米制成的黄酒味道优于北方的黍米所制。
早在汉代,皇家就按照原料不同把酒分为三等,其中稻米为上,稷米与粟米则是下等。渐渐地,黄酒的酿造中心挪至南方,北方人意识到酿造黄酒上原材料的不足,从而专攻高粱烧酒。
目前,黄酒产地集中在江浙沪,包括浙派的绍兴黄酒、宁波阿拉老酒,苏派的苏州桃源黄酒、无锡惠泉黄酒,海派的和酒、石库门等。
此外,还有闽派的福建老酒、龙岩沉缸酒——代表南方的红曲稻米黄酒;味道偏甜的江苏派丹阳封缸酒、九江封缸酒;最为独特的是北派黄酒——山东即墨老酒,在一众南派黄酒中别有风味。
即墨现今隶属青岛,就在崂山边上,即墨人用黍米、陈伏麦曲、崂山矿泉水酿造的即墨老酒,几乎成为北派黄酒的“唯一”代表。清末民初,即墨城内老酒作坊已有五百多家,直到上世纪70年代,祖母一辈还有“每天一盅热老酒”的习惯,据说极为滋补。
即墨老酒的独到之处,除了黍米为原料,还有 “煪糜”这道工序——将大黄米煮透后,边加温边用锅铲搅拌,糜焦而不糊,“煪”到大黄米呈棕红色时出锅。所以,即墨老酒即使不加焦糖色,也能色泽深沉挂壁,并且带一股天然焦香,入口后似有苦味,又瞬间消失,因此又被称作“苦露”或者“苦老酒”。著名作家台静农去台湾之后,最怀念的便是这口浓黑的老苦酒。
3.绍兴人都喝不到绍兴黄酒?!
黄酒中的佼佼者便是绍兴黄酒。
清代老饕袁枚把绍兴酒比作“名士”:“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贾宝玉过生日时,在怡红院开夜宴,特地托平儿抬来一坛绍兴好酒。
而绍兴黄酒中最有名的又是女儿红,传说是当地人家女儿出生,将酿酒储藏在花雕酒坛里,埋入地下,直到十八年后女儿出嫁才打开宴客。虽然周作人回忆说这种风俗早已消失。但是,当地人的确会预备家酿。
有趣的是, 据珍妃、瑾妃的堂侄孙、清末世家子弟唐鲁孙断言:
“在绍兴一带,倒不一定能喝到好绍兴酒,这就是所谓出处不如聚处啦。”
据唐鲁孙分析,绍酒在产地做酒胚子的时候,就分成京庄和广庄,京庄销北平,广庄销广州,两处一富一贵,却又路途遥远,因此选的绍兴酒都是精工特制,不容易变质的酒中极品。他还回忆,早年的仕宦人家,只要是嗜好杯中物,家里都会存着几坛子佳酿,家里来了知己酒友才舍得开坛,一顿喝净。
4.酒的江湖|豪杰霸天下
绍兴酒目前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是元红,即状元红,是绍兴黄酒的大宗产品,因为酒坛外壁刷成朱红色而得名。此酒发酵完全,糖分少,酒液橙黄透明,味爽微苦,属于干型黄酒,最受嗜酒者的欢迎。
一种是加饭酒,原料配比中水减少,饭增加,醪液浓度大,色如琥珀,特别醇厚,俗称“肉子厚”,是半干型黄酒。
相比下来,第三种善酿和第四种香雪这两种新品种就比较小众了。
善酿由清代沈永和酿坊首创,灵感来自酿制酱油,以元红代水来酿酒,深黄色,口味甜美,酒精度反而低,是半甜型黄酒。
而香雪是1912年新创,用糟烧代替水,用淋饭法酿制而成,只用白色酒药,所以色白如雪,芳香浓甜。
竹叶青,也是绍兴黄酒的一种,以元红或者加饭酒作酒基,配入高度糟烧浸泡当年采摘的嫩绿竹叶津出的酒液做色素,浅黄泛绿,鲜爽醇冽,别有风味。唐鲁孙大赞杭州西湖碧梧轩的竹叶青,“入口醇郁”,如同酒仙李白“濯魄水壶”的感受。
此外,绍兴人还酿出其他别致的黄酒,如鲫鱼酒、桂花酒、福桔酒等,将物料放入坛中,冲入元红,待到泥封后溶化在酒液中,便能逸出各种风味。
5.鉴湖水丨诗文深处酿佳酒
水是酒的“血液”,是酿酒中最重要的因素。好酒产地必临好水,绍兴黄酒之所以好,全依仗当地的鉴湖水。
鉴湖其实是东汉时期修筑的一个人工湖,面积达206平方公里,分布在山阴、会稽两县,鉴湖南面便是会稽山,山上若耶、兰亭等36条大小溪流注入,水清如镜,在六朝时代,深受谢安、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士的宠爱。但是从明清以来,绍兴鉴湖逐步被渔乡分割,再不见广阔湖面,直至今日,仍在萎缩中,幸好水质仍可信赖。
鉴湖水最宜酿酒。1981年到1983年,绍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9个单位曾对鉴湖水做过一次深入调查,发现鉴湖水源地区的地质重金属含量少,适量的矿物质让水体硬度适中,清洁甘洌。湖区的泥煤层具有吸附污染物的强能力,因此鉴湖水自净能力强,常新常清。
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曾设立绍兴酒坊的分坊,选用优质糯米,沿用传统古法,但酿出的味道始终有差。
传统手工绍兴黄酒的酿造最讲究时令物候,依据自然流转一步步展开,丝毫不差。
鉴湖水的最佳季节是10月至翌年5月之间,因此绍兴黄酒的传统酿造讲究“一冬一酿”——立冬投料,开始浸米发酵,经过陶缸前发酵后,再存放到露天,让黄酒在三个月漫长的冬天中,慢慢地完成后发酵,次年立春压榨出酒。
进入夏天,酿酒师傅开始为下一酿季的冬酿做好准备——农历七月培育酒药,八月踏制麦曲,九月制作酒酿,然后又是一次冬酿春榨的轮回。
在三伏天的时候,采集本地的辣蓼草晒干,混合糙米粉,通过手工方法制造成酒药;秋天桂花盛开时,用小麦制造出麦曲,又叫桂花曲;然后在冬天制造酒母。所以,这冬酿的手工绍兴酒真是自然的魂魄。
黄酒要烫烫的喝,38摄氏度时风味最好,气味中的挥发香脂缓缓逸出,芳香扑鼻。大姨妈来的日子里,倒是可以加点姜丝、红糖,也是古法;但不要加话梅,那可是台湾人的喝法。加饭酒配大闸蟹是最妥贴的,不过更讲究的老饕会将元红与陈年加饭搭配。
也可以继承金圣叹的遗志,就着炸花生米和五香豆腐干下酒;或者像潘金莲那样,配上用鲜水红菱、白白净净的荸荠、鲜藕。此外,糟蚶、醉蟹,炒螺狮甚至是松子、杏仁都是佐酒好物。
不过,我最想试试的,还是鲁迅最爱的下酒菜——白米饭上的一条糟青鱼干。
参考文献:毛照显《中国黄酒》,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绍兴酒文化》,杨国军《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唐鲁孙《中国吃》,王安忆著《酒徒》,(清)袁枚《随园食单》,葛培岭注译评《诗经》,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口述/周景良、整理/王恺《昔日的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