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我国白银价格是多少钱

我国白银价格是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0-12-24 04:11:34

1. 黄金和白银开始在我国使用是在什么时候

金在我国,人们认识并利用黄金的年代最迟始于夏代。在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中专,出土有金鼻、金耳属环。火烧沟遗址的年代最晚为公元前1600多年,大致与夏代同时。辽宁、河北等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也出土有金耳环。若从文献上考查,《尚书·禹贡》提到:“扬州厥贡,维金三品。”汉·孔安国注:“三品,金银铜也。”这就是说夏禹时我国已产黄金和白银。《史记·平书》中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的记载,表明司马迁认为我国在夏虞时就开始用金、银作为货币。

2. 在我国,白银用作货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1明代以前,由于中国不是白银的盛产国,白银的产量很小,根本无法满足流通所需的数量版。到明代时权,随着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原先的铜钱货币运输不便,无法适应大批量的流通,必须有一种更贵重的金属货币进行补充替代。而当时由于中国在与西方的多年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西方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支付,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最终使的白银成为了普遍流通货币。

3. 清朝末年,我国白银大量外流有哪些危害。

清朝末年,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会造成通货紧缩、白银短缺、影响百姓生活。

在古代中国这内样一容个自耕农和农业为主的国家,白银不断的输入对国家的经济是有利的,而白银短缺会立刻给这个国家带来通货紧缩的灾难,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白银短缺。由于鸦片贸易,清朝现在也开始面临明朝末年的窘境。

鸦片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让大英帝国终于有银子购买更多的中国茶叶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额高速增长,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已经由一个白银净输入国,变成了白银净输出国,国内的白银总量在不断减少。

(3)我国白银价格是多少钱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鸦片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人民健康被削弱,清朝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国力也持续衰退。道光帝为解决此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虎门销烟。

为此,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两国爆发鸦片战争,清军战败后和英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中国近代史。

当时道光帝与耆英不了解国际法,认为给予英人贸易之便以换取国家长存,所以割让许多影响甚远的权力。清朝后期被迫和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除割地、开港、赔款之外,还让外国派驻军队于首都,中国主权逐渐流失。

4. 银子怎么辨别真假有什么小技巧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金银是拥有货币属性的贵金属,鉴定它们的方法都有什么?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5. 银子在我国哪个朝代开始出现

中国白银的货币历史

在我国,白银作为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平淮书》里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黄是指黄金,白是指白银,赤就是铜。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用白银了。先秦银质贝币与春秋楚国的银布币等出土已经被考古学界所认同。

中国货币史上正式以白银作为交易货币是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前119年),武帝为抑制豪门大族的巧取豪夺和求得文景盛世再现,于是改革币制,采用了“白金三品”币作为国货。“白金”的面值分三等,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方形的马币值五百钱;椭圆形的龟币值三百钱。而我们所讲的这种“白金”其实就是银锡合金,其中白银的含量比锡少,这种白金货币的流通前后只有二年就被废除。尽管如此,“白金三品”是中国见之于史书的最早银币,也是第一次在币面上铸出图案的银币。嗣后,新朝王莽颁行“宝货制”,也铸过“银货三品”,但只是昙花一现。

五代时,白银已被使用在进献、输入货物、纳款、行贿等领域,每次用银的数量也相当巨大,但只随便铸成银铤、银锭、银饼等形式,以其自身的重量参与流通。

到了宋代,除“交子”纸钞和铜钱、铁钱外,白银也被作为货币使用,当时的白银货币有碎散的,也有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五十两,甚至千两,其中比较多的是束腰形长条银块,个别也有方形、圆形。

到了金、元时期,白银被更为广泛地使用。金代的“承安宝货”银铤,从一两到十两分为五等,这是我国用法定计数银铸币的开始。元代更进一步确立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开始铸一批每枚重五十两的银元宝。元宝的名称虽在铜钱上用过,但白银铸的元宝,却是“元朝宝货”的意思,银锭称元宝即从元代开始,以后“元宝”成为固定的代名词。

白银的广泛流通
明初,为了推行大明宝钞,明政府曾明令禁止用金银交易。据《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八年(1375)“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斩。”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增加,明政府逐渐解除了禁银规定。开放银禁后,部分官库贮藏白银便随着支付官俸和军饷而被投入商品流通,从而使官库存银变成活银。

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当年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后,由于受条件限制,北京官员的俸禄仍要在南京支付,负责经办的人员“将各官俸米贸易货物,卖贵贱酬,十不及一,朝廷虚废米禄,各官部得实惠。”到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户部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决定将江南租赋改成白银、布帛等物品运往北京发放官俸,次年又将苏州、松江、常州存留的近73万石粮食也折换成白银给官员发放俸禄。明朝政府的这些决定,使白银成为当时中国官方认定的合法货币,从此以后,中国各朝代的财政收支也逐渐转向以白银为主的货币支付方式。

随着经济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国内白银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因为世界各国的金银比较不同,外国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更使得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广泛流通。

万历年间全世界兴起开矿热潮。明政府因自身白银需求量增加,便在国内大兴开矿,从而使国内白银产量有所增加。明朝中叶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也使外国白银不断流入我国。其中由西班牙人经菲律宾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仅隆庆五年(1572)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就达4OO0多万库平两。

嘉靖年间,我国的金银比价为一比六到一比七之间,而日本由于白银增产,金银比价是一比十。受利益驱使,日本白银从不同渠道被大量运往中国,因为从日本运银到中国可兑换更多黄金。葡萄牙人为了能够从日本与中国的白银差价中谋利,曾从澳门把中国的丝绢运到日本售取白银,然后折回澳门购买中国丝绢,以便去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另外,美洲的白银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商人对华贸易、菲律宾华侨对祖国的贸易,以及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等也有许多白银输入中国。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往来,国际市场的白银在明朝后期被大量地运往中国。

外国白银的大量输人,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进,但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白银货币之间无固定比价,并且各自计价流通,各种形状和重量的银块出现在货币市场上,因此使中国本就繁杂的货币体制更加无序和混乱。

从银两到银元
清朝初期,白银成为中国当时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在政府的财政收支和国内外工商贸易的交往中,绝大多数经济行为都是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民众以拥有白银作为财富,金融机构以白银为库存,银行间结算也以白银为标准。

在当时,中国的茶叶、生丝和陶器等商品对外国人很有吸引力,而当时中国货币市场上习惯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因此很多外国商人都用满船的银元到中国购买满船的中国商品回去。因为中国当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少购买国外的商品,所以白银一直都是净流入到中国的。

当时流人中国的外国银元种类很多,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英属地银元、日本龙洋等,其中西班牙本洋是流人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据东印度公司记录,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153年中,输人中国的银元和生银块有7000多万两,其中大部分是由东印度公司输入的。本洋是由世界上产银最丰富的墨西哥铸造的。由于墨西哥是西班牙的属地,而且币面上刻有双柱形和西班牙皇帝像(查理第三、第四),所以人们把墨西哥本洋误认为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鹰洋是墨西哥独立以后铸造的银币。因币面花纹刻有鹰,俗称鹰洋,世面上误作英洋,我国北方又名正英。这种洋钱的质量比其他外国银元纯,银色为90.3‰ ,一般按九成四计算。英属银元在中国流通的有两种:一种是1866年至1868年间由香港造币厂铸造的,另一种是1895以后由印度造币厂制造的。龙洋是日本明治时代通用的银元,定名为“圆”,因币面刻有龙纹,俗称龙洋或龙番。

外国的银元制作精美、分量标准,且便于计枚核值,非常收中国民众的欢迎,外国银元在中国的货币市场不断扩大。为了减少外国银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政府最终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式设置钱币制造局,决定自己铸造计量标准、受国民欢迎的中国银元。清政府清朝在铸造银元时,基本沿用明朝的铸钱习惯,并对本朝所铸的铜钱通称为“制钱”,以区别于早先使用的“古钱”。

当时中国铸造的银元都是白银含量很高的,这又让外国商人发现其中的暴利空间,他们用银元与中国进行交易时,用含纯银九成左右的洋元兑换中国铸造的“十足”纹银,然后运往外国投机取利。外国资本主义者以浮价掠夺的纯货币交易对中国经济进行资本侵略。加上当时的外国银元与中国自铸银币都有自己的计价标准和流通范围,彼此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价和汇率,这就使得我国当时的货币流通市场及其混乱繁杂。

清朝后期,由于鸦片贸易、条约赔款以及关税和盐税主权丧失等因素,我国白银开始持续地外流,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使得国内的白银少而昂贵,以白银表示的物价下降,以制钱表示的物价上升。白银外流造成的银贵钱贱,加重了国内民众的负担,使中国农业和手工业受到严重损害,而且由于赋税减少和国家岁人下降,清政府开始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便大量增收关税和厘金。由于过度增发无法兑换的流通货币,结果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受到严重的冲击。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为巨额赔款和世界银价持续下跌的双重打击下,中国货币机制的运行更加混乱无序。为了挽救颓败的经济状况,我国的士大夫和经济学者多次上书光绪皇帝,倡议改革现行币制,以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他们建议在北京设立铸造银钱的总造币厂,统一发行新式银钱;国内所有上缴款项,均用所发行的新式银币;部库省库的岁人收支,必须遵守国家统一规制,不许巧立名目擅自征收;设置中央财政处,专门监督新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使用,并负责整顿国家财政及币制。

在这些有识之士整顿中国混乱币制的努力和倡议下,清政府多次下令统一货币流通单位,尤其是两、元并用的货币计价单位,以解决严重阻碍中国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易的货币体制。为了统一币值,清政府一度在用‘两’还是用‘元’之间来回变更换计价单位。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由度支部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家货币统一采用‘元’单位制度,才暂时结束了中国货币史上两、元并用的混乱局面。

银本位制度确立与废除
辛亥革命前夕,外国银元大量流人中国货币市场。到1910年,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外国银元已达l1亿元左右,其中墨西哥鹰洋大约有4万元,占三分之一左右。当时在中国流通的货币除了白银、制钱、银元、铜元等金属货币外,还有清政府户部、官银号、各地钱庄、票号发行的信用货币,以及外商银行和中国自办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加上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和频繁的战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货币机制由于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长期不统一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1914年,北洋政府为了整顿货币体制,加强国家财政能力,实行了货币体制改革,并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条例同时规定,凡在中国境内从事经济贸易等商品交易活动时,必须以新铸造的银元为交易手段。随后,为了便于收兑各种龙洋改铸新币,又将一元银币的成色改为八九。白银成为我国的本位货币,暂时结束了中国混杂的货币流通局面,使中国近代币制暂时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1914年12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刻有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刻有嘉禾纹饰与币制值,俗称“袁大头”,铸有一圆、二元、二角、一角、五分等币值。因为新银币的币型统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比较准确,又易于识别,很快在全国推行。在1914年至1921年间,这种新币种曾多次铸造。由于新币种流通数量非常可观,成为当时中国流通货币中最重要的币种。

1914年的国币条例虽然确立了我国的银本位制度,但当时国内外的经济贸易还是以银两、银元同时并用,本次币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混乱的货币流通局面。到了19世纪末,西方各国工业国家纷纷放弃白银的货币作用,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以银为本位的国家。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萧条。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发展国家经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度,实施纸币流通。当时,西方列强为了转嫁国内危机,便把本国过剩的资本和商品以黄金为计价单位大量输入中国,这对使用银本位的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由于国内货币市场由于银、铜、金的同时流通的局面更加混乱,国内强烈要求“废两改元”,统一币制。而当时国民政府尝试引入的金本位制度在国内行不通,不得不放弃。

1933年3月,在国内经济专家、学者反复争论与商讨之后,国民政府下令施行“废两改元”货币改革。法令中规定所有用银两征收的税款及关金,一律改为银本位币,其他各项以银两实行的收支,也都改用银币。此次改革虽然结束了中国两、元并用的货币制度,使银本位被正式确立为中国的货币单位。

1934年起,在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币制、美国人为抬高白银价格后,国际银价急剧上涨。国际市场银价的持续上升,给使用银本位货币体制的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为了彻底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挽救濒临破产的货币金融体制,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3日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但流通领域禁而未绝。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按一定比价收兑银元,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宣布银元不再流通,以银元作为货币的历史从此结束。

6. 古代那么多银子被老百姓用来买东西,为何现在却不见了

因为抄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银子太重了不方便,现在已经流通了纸币,还有那就是现在普及电子支付后,连纸币也开始慢慢没人用了,银元之所以慢慢消失也和我国的工艺和近代事件有关,下面看分析

其实现在我国的银子也并不少,很多的工艺品也需要靠银子来打造,因此有很多矿产正在被慢慢开发采取,只不过现在的银子的用途主要都是打造成一些器具,首饰,很少还会做成银元,更不会当成流通的货币,所以家里看不到银元宝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大家对银子的印象几乎停留在元宝的模样中。

7. 我国哪个城市白银矿藏比较多

黄河上游的甘肃段白银的产量比较丰富

8. 在我国,白银用作货币最早出现在:

春秋时期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时期,黄金已作为货币而出现,如子贡“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说明黄金已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了。此外,春秋时出现了铜铸币。 春秋时期黄金与铜铸币虽已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的还不够。李剑农先生统计了《左传》中记载:"赏赐、馈赠、献纳、犒 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饰,或以车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无以钱刀者";"言掳掠盗窃夺者十四,或禾麦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实用之兵器,或马,或钟,夺币者一,不言为钱刀之币"。因此,对春秋时期货币的使用情况不能估计过高。

9. 我国白银主产区有那些

目前我国已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并探明有银矿储量,但主要集中在江西(15.5%)、云南(11.3%)、广东(9.4%)、内蒙古(7.6%)、广西(6.6%)、湖北(6%)、甘肃(4.4%)。

全国600多个银矿床除西部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工作程度极低地区外,北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向南到海南岛,西至滇西、藏东,西北到天山、阿勒泰,都有银矿床分布。银矿资源富集区如下:

江西(北区):典型矿床有贵溪鲍家、上犹焦里、万年等;

陕西南—湖北北区:典型矿床有陕西柞水银硐子、湖北竹山银硐沟等,;

河南(西南区):典型矿床有桐柏破山、罗山等;

华北—吉西区:典型矿床有河北的丰宁牛圈和承德姑子沟、山西灵邱支家地、内蒙古杯西大井、吉林四平山门等;

南岭地区:典型矿床有广东的仁化凡口、潮州厚婆坳、廉江庞西洞,广西博白金山和湖南江永铜山岭等;

江浙区:典型矿床有遂昌银坑山、天台大岭口、南京栖霞山等;

三江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如云南兰坪县白秧坪应多金属矿。并且经初步查证,白秧坪应多金属矿外围矿点星罗棋布,至少存在6个以上银、铜、铅锌富集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中南段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资源储备基地;.

近年来新勘探的大型、特大型银矿;

云南兰坪白秧坪银多金属矿:探明银5451吨,铜38万吨、铅42万吨、锌45万吨,并伴生钴1444吨。预计全区银的远景资源量7000吨以上,白秧坪矿主矿段银铅锌采选能力达5000吨;

河南内乡湍源银铅锌多金属矿: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脉南麓,目前发现了板厂、东山洼、土地庙沟、上庄坪等多个银铅锌多金属矿区,整个豫西南地区银远景资源量可达8400吨、金14吨、铅锌350万吨,前景十分巨大;

广东富湾超大型银矿: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位于广东佛山市高明区富湾镇,探明银储量5135吨,金37.6吨;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岭银多金属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北部,初步估算银资源量1914.22吨、铅锌33.16万吨,为一大型银多金属矿。

四川巴塘砂西银铅锌矿:估算资源量银大于5000吨,铅110万吨,锌55万吨。资源量银8000吨、铅锌350万吨。该矿位于四川最西部金沙江地区巴塘县北东。周边著名的夏塞银多金属矿、呷村银多金属矿等已被西部矿业集团开发。

10. 我国有多少黄金,白银

我们的国家很很富强很强大。不适用黄金和白银真的比你的。我们想要多少黄金就有多少黄金。我们想要多少白银就摆多少白银。金山银山不如清水绿山。

阅读全文

与我国白银价格是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欢乐颂2外汇 浏览:800
政府申请国家贷款 浏览:598
黄金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
12月6号美元兑人民币 浏览:101
理财r0 浏览:70
600611大众交通股票 浏览:257
欧式看涨期权价格计算 浏览:918
适合90后怎么投资理财 浏览:218
混合型基金涨跌看什么 浏览:628
专利对股票 浏览:125
东方财富手机版怎么看南下资金 浏览:907
小米贷款取现收费吗 浏览:423
南宁信托大厦 浏览:642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