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降息会导致物价上涨
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收缩银根,比如加息就使用最频繁。(当然这是货币政策,相应的还有财政政策如税收、补贴、减少投资等。)
那么在需要刺激经济时,降息可以刺激别人贷款投资,使贷款成本降低,也能释放储蓄进行消费,于是起到了刺激经济的作用。
但老问题还是存在,降息就是放松银根,又会增加流动性,流动性再加上实体经济需求的提高,物价上涨是可能的。
同样,降息加物价上涨会促使老百姓把储蓄拿出来投资,而投机者获得资本的成本也很低,作用到股市,会让指数上升。
⑵ 降准降息对农产品价格有影响吗
有影响,但不大,推不动大盘
⑶ 请问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内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容,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实体经济泡沫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非货币政策、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长方式造成GDP水分过高、无效经济总量过大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造成货币效率降低。
(3)银行降息会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吗扩展阅读: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包括显性和隐性)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通常经济学家认可的概念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⑷ 银行降息,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
降息不仅引导大量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也会引导社会整体融专资成本下降,利好实属体经济,有利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一是贷款环境宽松,更容易带动创业投资,银行会放松贷款要求,民众贷款变得相对容易,贷款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二是由于贷款成本降低,使得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实体经济获得较大财务支持,会激发更多人去创业、做投资来获得更多经济收入,有利于推动万众创业、创新的局面形成。
存款利率降低,民众会适当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对提振内需起到一定作用,且也会使民众将更多的银行存款用于消费和投资。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货币价格高和资金压力大是两个主要矛盾,降息会促进购房者购房,尤其对买房个人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市场有可能迎来新一轮购房潮,房地产企业资金面压力有所缓解。
此外,降息可能会投放更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利于外贸企业出口,特别是对于中高端产品企业来说更是重大利好。
同时,货币价格下降,使得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也使得股市融资成本降低,这都会刺激更多资金向股市流动,为持续的牛市做贡献。
⑸ 央行降息对大宗商品的价格造成什么影响
降息最大的特点是刺激贷款量增加,实际上存款利率不变,因为有浮动上下限!银行基本选择上限作为存款利率,大宗商品影响因素主要是需求,供给,炒作!降息或许成为游资炒作借口,但不会大涨!
⑹ 银行为什么要降息和涨息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降息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这样就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过热了要升息 经济萧条了要降息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 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
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姓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⑺ 急!!! 为什么人民币的升值会直接导致物价全面上涨,诱发通货膨胀是不对的 请详细说明 谢谢
首先,我们先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人民币的升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经济上遏制(扼杀)中国,从而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达到和平演变目的的一种手段。“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至2006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4.65%。” 而且现在网上很多相关帖子都认为今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要大于去年。对此,巴曙松指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缩水500亿美元,按7.8的汇率,折合3900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的规模。
从近期国家动用国储粮到股市的行政干预,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现在经济的波动性和物价失调的特征性。现在以粮油等主的国民生活品与消费品的物价突然上涨,已经成了大家万分关注的问题!报纸电视上相关报道也不少,在全国波及很广。由于此不正常现象的出现,国家着手动用国储粮了!这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荡起的涟漪,但足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警觉,因为这并不是我国正常市场供需矛盾引起的暂时性、季节性的上涨!假如不法商贩的“屯聚居奇”,还未能引起大的动静,那么普通百姓的生活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而这本身说明了什么?国家大事不一定是我这类人能够看明白的,但炒汇的人都知道当一国ZF(央行)对汇市进行干预时,就说明该国货币在汇市上的波动超出了ZF的忍耐极限,这种异常波动已经损害了本国利益!那么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是被迫的、无奈的!
按照人民币目前的这种特异的状况来分析,说白了一句话,就是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大家想想,以前我们买一个肉包5毛钱,现在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变为四毛五吧,相反的它会涨到6毛-7毛。所以人民币现在对内还再贬值。再看看,现在买台空调,上一度电计是多少钱?现在的二手房又是涨到多少钱一平米?当然,人民币的变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这是由于过去量的积累,达到了现在质的转变,看来我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啊!!!
现在个别物价上涨也是受ZF宏观调控,受ZF限价的结果。因为国家一直在有意识的让我们的农民得到实惠。当然这物价的上涨,对其他东西的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 我们可以看到涨价最大的大都是与农产品有关的,甚至是煤这样矿产。然而,大概你没有发现中国出口的都是什么东西?都是帮海外那些大公司加工的东西,但他们的价值却算在我们的头上(实际我们赚不到多少钱)。因而物价的上升或下降并不是只看人民币的价值,需要观察很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涨价跟人民币一点关系都没有(大米、蔬菜等),物价的反映要通过多方面来考虑。
中国的经济问题并不是如有的人说的那样,只是靠涨价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少数经济学家的头脑里认为,如果我国不涨价,那么经济就不会增长了,今年造的一件东西值10元,如果明年在市场上买11元,那么就创造了10%的增长率。物价这么一涨,其经济增长率当然就高了。至于人民币的升值,也是对外国低头的一种表现。这对国家的出口影响很大,完全是违背市场规律。只要不要肆意地追求增长率,物价就会降下来的。但是没有办法呀,中国是个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呀,哪个做领导的,不想给自己脸上贴金呢?所以,如此的拉动经济却把老百姓苦了。
从现代的金融学来看物价和币值问题,它们是二个概念。物价受国内供求关系国家金融政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和调控。而币值是一国参与国际市场其货币与国际上其他主要货币的比值,是这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政治经济利益搏弈的一种暂时的平衡。物价的波动事关国计民生,会有更广泛的关注,而币值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为引导的外向型经济的影响更大,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倒没有很直接的感受(购买进口商品或出国消费则有明显感觉);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但也同时降低了出口的代价。
也许有人会这样问:人民币也真的一天天在涨,可是市场上的物价也跟着人民币每天在上涨,米涨了、油涨了、肉涨了、菜涨了,我们老百姓的工资可没涨,这日子叫我们怎麽过呀,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会影响物价的上涨?还有那新闻报道国际原油价下跌了,为何我们的汽油还那么贵啊?!!
下面是人民币升值与国内物价快速上涨的背景分析。
随着央行放开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区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稳步上升,升幅已经突破10%。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已成必然,这也将导致我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这对国内经济来说,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就是促使国内产业向成品出口发展,只有成品出口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产品增加值。坏的方面就是一旦出现大幅度的人民币升值,就可能会出现人们常说的美元疯狂冲击人民币,从而将导致我国经济走向滑坡。
目前国内出现的经济现象令人深思,那就是物价在房地产汽车等原材料消耗大的产业以及能源价格拉动下,已经开始出现大幅上扬的趋势。近期出现的粮食价格快速上升,一方面是原材料拉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粮食产品深加工后可以用于能源行业的消息不胫而走,从而将粮食产品的价格迅速拉上来。那么此轮国内物价上扬,对于人民币币值而言,是福是祸?或者说这是不是人民币升值后的连锁反应呢?
从正常的经济学发展理论而言,币值上升必然会导致依靠出口为经济发展重点的我国经济出现一定的滑坡,甚至出现一定的通货紧缩,进而会导致央行降息,ZF加大投资力度。但从2004年发动的需求拉动式国内经济发展却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仅房地产业资产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了15%以上。因此而导致了央行的连续两次加息,同时调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力求打压投资,给经济进行适当的降温。
单从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可以理解为国内经济因为人民币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兑换,从而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了相对隔离,同时大量的外汇储备兑换的人民币必然要在国内进行流通,带动了国内物价的上扬。
结合国际经济环境分析,从目前人民币发展的态势来看,实现自由兑换是早晚的事。国内的经济快速拉动物价上扬,通货膨胀已经隐现,那么人民币在国内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贬值现象。与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人民币币值稳步上扬进行对冲,那么通过进出口体现出来的人民币币值在短期内是不会出现进一步快速上扬的可能性。否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会由于外国资本还不能完全进入我国进行资本类投资,眼睁睁看着人民币资产的快速升值而眼红了。
正因如此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并不是很好,应该说仅仅是实现了一个高位的平衡。而且这样的平衡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一方面导致国内通货膨胀高启,人民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使国际上的热线对人民币币值的冲击行动更加疯狂,我国的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出口放缓或停止,进口大量增加,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形成一个恶性的高位循环。
为此,有人对此提出需要未雨绸缪,措施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对经济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进一步加大经济调整的力度,通过对为了地方本位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的地方ZF官员进行大力打击,实现中央ZF的经济调控政令畅通无阻。
2、片面的房地产快速发展已经导致相当一部分无力购房者的怨恨,社会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这将可能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国家需要对房地产业下猛药,真正下力气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进行打压,以保证广大人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只有把握住了房地产业这个国内经济发展的龙头,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3、我国需要加快调整外汇储备的整体结构,尽可能的减少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建议减少至60%左右,其余部分则由欧元及其他自由兑换币种代替.一方面,从政治角度考虑,美元储备过多,实际上会面临美国故意打压美元,导致我国人民币币值上扬的同时,外汇储备受到较大损失;另一方面,从军事角度考虑,中美因为台湾、日本等多方面问题可能导致未来的军事冲突,这就必然要涉及到美元及人民币币值受到冲击的可能性。因此,通过经济上减持美元,可以尽可能使我国在未来军事冲突中保持不败之地。
4、坚持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循序渐进方针,不可图一时之快让人民币一夜之间实现自由兑换,那样将可能出现苏联式的经济大崩溃。同时保持人民币浮动的渐进式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避免了国际热钱的冲击和别有用心的国家从经济上打垮我国的企图。只有当我国国力已经足以与美国相抗衡,才可以真正放开人民币的外汇管制,实现真正意义的自由兑换,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安全,实现和谐发展。
现在也有人这样高论:人民币升值了,不一定意味着通货膨胀。他们是这样认为具体到今年,是因为大量的外汇结算成人民币,人民银行要兑换这些人民币就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这样人民币供应量大了,钱多了,物价就上涨了。这样的说法,你认为对吗?
我们就按照他们的说法来论,假如说国家今年外贸顺差10000亿美元,这些美元到了我国以后,国家却要拿出78000亿人民币换取出口商人的美元。那么人民银行投放的78000亿人民币到了市场上要实实在在的购买东西的时候,钱的供应量是大了,可是货物还是那么多,所以物价就必然上涨,这样的上涨是喜是忧呢,不要我说白,大家心里应该很明了。
⑻ 央行降息降准为什么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降息降准,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印票子”,也就是央行增加货币供应的主要手段。
所以,问题就是货币多了是怎么导致债券价格上涨的
它涉及到了债券价格变化的机制,所以要清楚理解这个事情分两步走。
第一步,我们要明白央行降息降准是什么意思,“降准降息”的背后,要做什么样的政策操作。
第二步,我们再来说说这样的操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反应,特别是债券价格的反应。
降息是指中央银行降低银行间市场的目标利率。
这就是央行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去购买债券,抬高债券价格,债券价格上升了,那么债券的利率自然就下降了,央行就达到了降息的目的。央行持续地进行这样的操作,一直到债券利率达到央行设定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债券的价格是上涨的,债券的收益率自然就是上升的。所以,如果你事先多配置债基的话,自然就会获得收益。
举个具体一点的例子,比如说,美联储降息,降低的是联邦基金市场的利率,也就是美国的银行间市场资金拆借的利率。具体操作的办法,就是位于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在债券市场上买入各种债券,当然主要是国债,买得足够多之后,债券的价格就上涨了。如果你事先看到这一点,买好债基,自然就会随着债券价格的上涨而获利。
为什么债券的价格上涨了,债券的利率是下降的呢?这是因为,债券是固定收益证券,还本付息都是固定的,债券的价格上升,也就意味着购买债券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收益固定,利率自然就是下降的。
⑼ 银行加息和减息对股市有啥影响
理论上存款利息与股市是负相关的,即加息将令股市下跌,降息将令股市上涨;
但是从以往的历史看,股市又不完全遵守这样的规律,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的调整利息对市场的影响与当前的行情趋势关系最大,如果加息时市场正处在上涨行情的初期或者中期,则加息只会引起短期震荡而不会改变市场的上涨趋势。从这方面看,昨天的加息应该只会给市场造成一定的短期压力,但不会终止市场向上的趋势。
以上仅供参考。
呵呵,有时候消息出来后大家看法完全一致,那么它的反面就会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