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现有银行的总数量
中央银行1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性银行3国家开发\农业发展\进出口
全国性商业银行17
工商\农业\中国\建设\交通\中信\光大\民生\华夏\招商\兴业\广东发展\深圳发展\浦东发展\浙商\恒丰\邮政储蓄
另外还有无数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农村商业银行行\外资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
看一下银行间市场的成员单位就知道了,不下上千家.
⑵ 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余额近120万亿吗
2018年7月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河北雄县发布《2017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9.03万亿,同比增长13.2%。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发布了上述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内容。
一是银行业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2016年下降7.1个百分点;总负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2016年下降8.2个百分点。
四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9.6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7个百分点,并且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
报告特别提到,在2017年,为全面提升银行业无障碍服务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纵深发展,《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完成制定,规范和引导全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是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不断改进消费者体验和服务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国布局建设自助银行近17万家,布放自助设备超过80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万多台,客户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体验日益优化。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亿笔,同比增长46%;离柜交易金额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32%;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达87.58%。
六是把握机遇,主动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新形势。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机构,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处、1家合资银行。
七是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为6.53万亿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业,不忘初心反哺社会。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达10.36亿元;员工志愿者活动时长95.83万小时。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项目达3307个。
⑶ 二零一六年上半年中国总体信贷规模怎么样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复布的数据显示,今制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9671亿元。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
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仍然是社会融资的主力军。
2016年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8%,同比高0.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8%,同比低0.9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8.1%,同比高0.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3.9%,同比低0.2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3.1%,同比低2.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1.1%,同比高1.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5%,同比高0.3个百分点。
⑷ 中国哪家银行发放的房产贷款占该行全部贷款的比例最高
由于三季报仅有少数银行披露相关数据,记者对16家上市银行去年上半年的房地产贷款进行了统计与对比。
数据显示,北京、民生、华夏、兴业等股份制银行的房地产行业对公贷款占该行贷款比例均在9%以上,可归类为偏好房地产行业的“激进派”,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北京银行,达12%;宁波、光大、中行、平安、浦发等银行的相关贷款占比则在7%~9%之间,可归类为“温和派”;而建行、交行、招行的相关占比则在5%~6.5%之间,明显属于“保守派”,特别是一向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行,占比仅5%。
不过,在房地产贷款的绝对值方面,四大国有银行遥遥领先,均超过5000亿元,而最少的宁波银行仅有133亿元。中国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总额达6028亿元,是兴业银行的5倍和民生银行的4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产贷款的增减变化上,环比去年年底下降的银行占大多数。去年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10家占比减少。虽然统计分母不同(4家银行的统计分母为对公贷款),但已能明显看出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执行“总量控制”政策所形成的收缩效果。其中,减少最为显著的是民生银行,减少1.21个百分点。
去年中报数据已可看出“涉房”地产贷款的收缩趋势,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均认为,该趋势将在2013年年报中进一步得到印证。尤其是建行昨日在官网表示,2014年该行将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政策,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防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行和房地产业的关系紧密,房地产部分市场出现危机,对银行的冲击很大,部分银行暂停相关业务也是出于风控考虑,“银行方面希望有效管理风险,而不是等到大规模爆发。”
⑸ 中国p2p贷款平台总数有多少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P2P网带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三千七百六十九,其中正常运营平台有两千六百一十二,问题平台有一千一百五十七,新上线平台有一百七十一,新增问题平台有七十九。所以选择一个正规安全的平台很重要,盼贷网不仅风控好,而且资金有保障。
⑹ "中国各大银行发放出多少代款中国公民一共有多少贷款
"中国各大银行发放出多少代(贷)款,中国公民一共有多少贷款?”普通公民一般不过问。
⑺ 中国政府如何确定人民币发放的数量
这个复杂。。。
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经济发展速度……
⑻ 2019年国内贷款业务发展如何
2019年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劫”
延续2018年的颓势,2019年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行业仍处于“低沉期”。7月15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仅有55家小贷公司成立,这一数量较2018年同期新增的64家再次缩减,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数量的一半。随着潜在风险的加速暴露,监管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管理力度,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劫”。
小贷公司正迎来优胜劣汰高峰期:开年以来仅10家公司“开店营业”
小贷公司正迎来优胜劣汰的高峰期,7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天眼查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统计后发现,排除已注销和正在注册的公司,2019年开年以来新成立的小贷公司数量急速缩减,仅有55家公司成立,其中10家公司经营状态为“在业”,45家公司经营状态为“存续”。这一数量相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数量的一半。
时间线拉长来看,2018年同期,新成立的小贷公司共有64家,其中经营状态为“在业”的公司有13家,经营状态为“存续”的小贷公司有51家。2017年新成立的小贷公司共有123家,其中经营状态为“在业”的公司有24家,经营状态为“存续”的小贷公司有99家。
激活民间资本、扶助“三农”和小微——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贷公司每况愈下,除了新增小贷公司数量急速缩减外,新三板挂牌的33家小贷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据麻袋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33家小贷公司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合计108.1亿元,同比下降2.7%。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值为3.28亿元,2017年该值为3.37亿元。从近五年的财务数据看,33家小贷公司中,2017年实现盈利的有32家,2018年下降到28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至2015年,中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5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达到了最高峰8910家,从业人数达到11.73万人,贷款余额达到9411.51亿元。2015-2018年,小额贷款公司行业风险频发,亏损面加剧,发展日益艰难,机构数量逐年下滑。截至2018年底,全国小贷公司共有8133家,较2017年底的8551家减少418家,降幅达4.89%;从业人员90839人,较2017年的103988人减少13149人,下降12.64%;贷款余额9550.44亿元,较2017年的9799.49亿元减少249.05亿元,下降了2.54%。
2013-2018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看来,影响小贷公司发展的主因,是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其资金来源及融资额度等面临诸多限制,进而导致经营过程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其次是小贷公司客群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逾期上升,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相应大幅上升,严重侵蚀了小贷公司的营业利润。
多地小贷公司迎整治“风暴”
随着小贷公司风险加速暴露,监管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管理力度。今年以来,包括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山西省在内的多地都开启针对小贷公司的整治“风暴”。
7月12日,江苏省金融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从审批管理、股东资质、外部融资、实际利率、贷款管理、不良资产清收、业务合作、涉案涉诉多个方面重点排查小贷公司的违规内容。
这也是继2018年12月,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布终止全省89家小贷公司相关经营资格后,该地区针对小贷公司专项整治的又一举措。除了江苏省外,多地小贷公司也出现被限期整改、取消业务资格的现象。4月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透露,将省内110家小贷公司列入限期整改,304家小贷公司列入清理整顿,预计到2019年底前,吉林省小贷公司数量将压降至420家左右。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吉林省2018年末小贷公司数量为488家,这意味着2019年将关闭68家左右。1月8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融资担保处连续发布13则公告,取消18家小贷公司的试点资格。
在经济增速下行和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势头不减的冲击下,小贷公司发展明显后劲不足,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看来,经济增速下行带来的影响是小贷公司不良率攀升,利率下降;金融科技的影响是巨头下沉,模式变革。双重影响交织下,龙头尚可勉强应付,中、小贷公司则渐渐跟不上节奏。
监管政策鼓励并购重组
在数量缩水、贷款余额负增长的状况下,小贷公司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在王诗强看来:
首先,在对小贷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和风险出清后,监管部门应对传统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予以“扶正”,在中央统一政策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按属地原则进行监管。
其次,给予小贷公司的涉农、涉微贷款收入更大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鼓励小贷公司在“三农”和小微贷款领域与其他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依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建议监管出台政策时,不要一刀切。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对合规经营的小贷公司给予更多的融资支持。
“小贷公司大型化,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再深一层看,小贷公司大型化也是科技重塑金融的必然要求。科技打通了时空界限,消解了小贷公司‘小而美’模式的生存空间,大型化叠加科技化,是小贷公司的一条可行出路。”薛洪言强调,“站在监管机构的角度,可出台鼓励小贷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指引,疏通小贷公司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