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银行发布2018年业绩预报 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
1月18日晚间,上海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上海银行坚持战略引领,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控,加快转型发展,取得效益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新一轮规划良好开局,可持续增长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8年,上海银行财务表现稳健,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8.88亿元,同比增长32.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34亿元,同比增长17.65%;基本每股收益1.56元,同比增长11.4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7%,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
同时,上海银行资产规模实现有效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20,277.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00.05亿元,增长12.17%。客户存款余额为10,424.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7%,占负债比重为55.87%,较上年末提高0.24个百分点; 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8,506.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11%,占资产比重为41.95%,较上年末提高5.22个百分点。
快报数据显示,上海银行资产质量良好,拨备水平大幅提升,风险控制和抵补能力在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32.95%,较上年末提升60.4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80%,较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
2018年是上海银行“精品银行”战略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银行聚焦价值创造,深入推进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该行强化特色培育,以结构优化促进效益提升,确立零售重中之重,强化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等重点业务;公司业务立足支持实体经济,着力深化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跨境银行、投资银行等业务优势;促进 科技 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业务创新,增强数字化转型合力;多维度深化风险管控,强化资产质量管理,风险经营能力和经营品质不断增强。
2018年,穆迪评级将上海银行长期存款评级上调至Baa2,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排名第76位,较上年提升9位,首批入选MSCI 新兴市场指数,并入选上证180公司治理、上证 社会 责任等指数,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Ⅱ 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市场格局再次引发关注 创新模式不断出现
201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达到.03万亿,不良资产市场的市场格局再次引发关注。不良资产的市场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更迭,资产管理公司(AMC)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公司处收购不良资产,然后处置回收。对于银行等机构或公司来说,可以加速不良资产处置,快速收回资金,投入到正常业务中;而对于AMC而言可以折价收购不良,处置资产回收资金后赚取一定价差。
在行业蛋糕变大的同时,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如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产融结合基金、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等创新模式不断出现,拓展了不良资产处置途径。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规模创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贷款余额在2018年末达到2.03
万亿元,较3季度末有所下降,减少68亿元,但依旧处于近年来高位水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从全年趋势看,不良贷款率从年初开始连续三个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75%;2季度不良贷款率升至1.86%,在连续9个季度稳定在1.75%左右之后首次出现上升;3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0.01个百分点至1.87%;4 季度,随着国家一系列防风险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显下降,为1.83%,仍处于近年高位。
商业银行五级贷款方面,近两年,正常类贷款占比有小幅度提升,关注类贷款占比则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类贷款占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105.02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6 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
2011-2018年Q4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不良资产供给角度看,夏雨认为,商业银行三类贷款增速上,不良贷款增速开始抬头,从2017年维持在12%附近,快速上涨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来不良资产包的形成或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保持较大的供给量。
从不良资产需求角度看,“4+2+N+银行系”的不良资产市场格局基本确定,变数仅在“N”(民营未持牌资产管理机构)。随着市场趋于饱和,未来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的数量将保持在较慢的增长水平。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不断创新
产公司可通过追偿债务、租赁、转让、重组、资产置换、委托处置、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处置资产。
除了传统的资产处置方式,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未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经营不良资产,通过债务重组、产融结合基金、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等创新方式积极参与运作,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暂时被低估价值的资产,并嫁接资本市场,提升其内在价值。例如,中国长城总裁、执行董事周礼耀曾表示:“面对新形势,长城资产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主要从政策性时期的‘三打’模式实现了向商业化的‘三血’模式转变。”
目前,许多处置方式都在由传统模式向投行化思维转变。马赛在采访中也提到处置不良资产的两个行业理论:冰棍理论和劈柴理论,所谓冰棍理论——“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Ⅲ 华泰证券:逾期60+贷款纳入不良对银行影响如何
核配迟心观点
1
事件:地方银监鼓励有条件银行加速确认逾期60天以上贷款
根据中国证券报,已有部分地方银监部门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我们认为监管目标在于进一步夯实银行资产质量,且目前并非监管约束,对于行业资产质量预计总体影响可控。社融大幅回暖,宽信用深入推进,企业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质量有望继续稳健。叠加外资等大资金入市,年报行情催化,市场轮动补涨推动,银行行情正升华,有望迎来相对收益。重点推荐资本充裕具有资产扩张空间、净息差与资产质量较为稳健的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2
概论:有条件银行或率先纳入,逾期与不良贷款并非严格管理
地方银监部门鼓励有条件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我们预计对于行业资产质量总体影响可控。第一明确是鼓励“有条件”的银行纳入。我们预计较大可能为资产质量较好银行率先纳入,对于其资产质量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于资产质量较大压力银行将产生更为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和拨备压力,暂时或不具备充足条件,因此总体上对于银行业资产质量预计不会产生显著波动。第二,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并非严格对应关系。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不良贷款主要根据借款人偿还本息能力和预期损失划分,其与逾期贷款并无严格对应关系。
3
近况: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逾期90天以上贷款包袱基本解除
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处于改善区间,上市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纳入不良。2018年以来不良贷款比率处于改善区间,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充足。在监管鼓励加强确认的影响下,2018年四季度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所抬升,但总体处于可控区间。并且上市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纳入不良贷款,资产质量隐性包袱大为减轻,信贷成本压力缓和。
4
测算:纳入逾期60天以上贷款,对于不良率和利润增速影响可控
我们以信用债违约样本逾期期限结构来模拟银行逾期贷款期限结构。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假设情形下,上市银行若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则上市银行2018年末不良贷款比率约抬升13、7、5bp。我们假设150%/120%两种拨备计提方式,按照120%的最低拨备覆盖率标准,三种情形下上市银行加总2019年归母净利润或降低1.73%、1.24%、1.16%。从各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抬升幅度来看,华夏、贵阳、苏农、郑州、青岛受影响程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未披露年报,2018年末最新不良贷款偏离度较其历史数据预计较小,实际影响程度偏低。
5
展望:社融大幅回暖驱动资产质量继续改善,银行行情正升华
社融大幅回暖,宽信用深入推进,企业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质量有望继续稳健。我们认为政策尚有发力空间,经济结构性回暖。两项预期差或驱动银行基本面继续向好,一是息差平稳,二是资产质量稳健。叠加外资等大资金入市、市场轮动补涨、年报催化,银行行情正升华,建议积极配置。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
报告正文
1
事件:地方银监鼓励有条件银行加速确认逾期60天以上贷款
根据中国证券报,已有地方银监部门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我们认为部分地方银监的监管目标在于进一谈卖枝步夯实银行资产质量含敏,而非加剧行业资产质量波动,且目前并非监管约束,对于行业资产质量预计总体影响可控。
第一不良贷款纳入逾期60天以上贷款这一举措,明确是鼓励“有条件”的银行 进行 。 我们预计较大可能为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率先纳入,对于其资产质量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资产质量较大压力的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将产生更为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和拨备压力,暂时或不具备充足条件,因此总体上对于银行业资产质量预计不会产生显著波动。
第二,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并非严格关联。 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认定主要是依据央行于2009年颁布的《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和2014年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损失三类,主要根据借款人偿还本息能力和预期损失划分,其与逾期并无严格对应关系。较多逾期贷款附有担保品或者担保人增信,若处置担保品或者担保人代偿可足额覆盖本息,则该类逾期贷款按照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标准,也不属于不良贷款。因此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并非严格关联,主要仍需分析借款人实际偿债能力和预期损失情况。
2
近况: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逾期90天以上贷款包袱基本解除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2018年经历了先升后降,其中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持续下降,行业资产质量呈现一定分化格局。 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1.83%,较Q3末下降4bp,资产质量总体处于向好趋势。拨备覆盖率处于历史较高位水平,且继续提升,2018年末拨备覆盖率达186%,较Q3末继续提升5pct。其中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2018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持续下降,由2017年的1.59%持续降至2018年Q3末的1.54%,拨备覆盖率也连续高位提升,2018年Q3末达199%,风险抵御能力充足。
2018 年 Q4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稍有抬升,不良贷款加强确认或为主要原因。 我们加回社融披露的贷款核销数据, 测算行业不良贷款生成率 2018 年 Q4 有所抬升。 2018 年Q4 单季不良贷款净生成比率为 0.33%, 较 Q3 抬升 6bp。 在不良贷款净生成率略有抬升的情况下,银行加大拨备计提与核销力度,使得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不良贷款总体平稳。
2018 年不良贷款生成率抬升的主要原因为监管引导银行加强不良贷款确认。 2018 年 2月 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以下简称“ 7 号文”),决定按差异化监管原则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在贷款分类准确性方面,7 号文设定“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指标,达标银行可适用最低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鼓励商业银行严格五级分类标准,提升贷款分类准确性、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监管引导下商业银行严格不良贷款确认,多数上市银行已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消化不良贷款剪刀差。 根据截止2019年4月12日已公布年报的18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2018年末18家上市银行已全部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而在18家银行中,2017年末、2018年Q2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比例高于1的分别有7家、4家。上市银行加速确认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为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于上市银行存量不良贷款的隐性包袱基本解除。
3
测算:纳入逾期60天以上贷款,对于不良率和利润增速影响可控
上市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不良包袱已基本消化,下面我们测算逾期60天以上贷款若全部纳入不良,将对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逾期贷款结构中,仅披露逾期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数据,为了测算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影响,我们以信用债违约的期限结构进行模拟。我们统计2014年4月1日至2019年4月12日近5年的信用债违约数据(2015年之前信用债违约案例较少)。
从银行经营规律而言,银行零售贷款产生逾期之后,一般会较快予以处置,而逾期天数较长的较多为对公贷款。并且信用债融资主体是银行对公贷款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属于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群体。因此我们探讨银行逾期60天以上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期限结构,以信用债融资主体的违约期限结构来模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根据测算,样本内信用债违约主体的期限结构为:逾期60天以内债券余额占比为9.14%,逾期60天至逾期90天的债券余额占比为3.6%,逾期90天以上的债券余额占比为87.25%。逾期60天至逾期90天之间的违约债券余额占比较小,反映债券违约呈现两头大、中间小分布特征,一端是违约期限较短、较快得到处置,一端是难以处置、一般逾期时间较长。
我们以信用债违约的期限结构来模拟银行逾期贷款。上市银行2018年Q2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逾期贷款比例为67%,低于信用债样本的87%,我们认为上市银行总体资产质量较好,拨备充足,对于逾期较长期限贷款的处置手段更多,因此相应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较低。逾期60天以内贷款比例,反映逾期较短期限的贷款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逾期发生率),由于信用债发行主体为银行客户主体中较好群体,我们预计银行该比例高于信用债样本。
样本信用债逾期60-90天债券占逾期90天以内债券的比重约为28%(取样本信用债3.60%/(3.60%+9.14%)),我们假设银行逾期60-90天贷款占逾期90天以内贷款的比重中枢约为30%,且围绕该中枢我们按照悲观、中性、乐观50%、30%、20%三种情形进行敏感性分析。
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上市银行不良率约抬升13、7、5bp。 根据我们测算,若上市银行将2018年末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未披露2018年年报银行采用2018年Q2末或2017年末数据),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形,则上市银行2018年需新纳入不良贷款的逾期贷款金额约为1093、604、472亿元,不良贷款比率或将抬升约13、7、5bp。
新纳入不良贷款对于银行利润的影响,分为拨备覆盖率容忍降至150%或者120%(2018年7号文规定的最低标准)两种情形。 若对于新纳入不良贷款,上市银行先消化存量拨备,待拨备覆盖率降至150%或者120%后,再对应采用150%或120%的拨备覆盖率标准新增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若拨备覆盖率容忍降至150%,则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上市银行2019年预测归母净利润约降4.91%、3.38%、2.73%。若拨备覆盖率容忍降至120%,则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上市银行2019年预测归母净利润约降1.73%、1.24%、1.16%。
从个体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来看,大行中中国银行或受一定程度影响,股份行中华夏、平安、民生、中信等银行受影响程度或较高,城商行中贵阳、郑州、青岛、成都、北京等银行受影响较显著,农商行中苏农银行、青农商行受影响程度较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标注*银行采用的是2018年Q2末或2017年数据,如华夏银行、成都银行,尤其是成都银行2018年业绩快报披露不良贷款已全部纳入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最新的不良贷款偏离度或较历史数据更小,实际受进一步加强不良确认的影响程度也偏小。 我们认为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对于上市银行总体影响较为可控,地方银监的监管目标是夯实资产质量,而非加剧资产质量波动,且监管明确鼓励有条件银行加强确认,预计实际操作中全面推广的可能性小,以上测算仅为最严格情形,实际影响程度预计较小。
4
展望:全面推广具有一定难度,银行正迎来量升价稳质优格局
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处于改善区间,风险抵御能力较为充足。 2018年以来不良贷款比率处于改善区间,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充足。在监管鼓励加强确认的影响下,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所抬升。但是不良生成率总体处于可控区间,且上市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纳入不良贷款,资产质量的隐性包袱也大为减轻。
关于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我们认为全面推广具有一定难度,总体对于银行业资产质量影响预计较小。 第一是监管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加强确认,全面推广难度加较大。对于资产质量较好银行,加强确认对其影响程度有限,对于资产质量具有压力银行,加强确认对其经营或造成较大冲击,暂时或不具备充足条件,全面推广难度较大。第二是根据测算,若上市银行全部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短期内对于银行业经营或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总体而言影响程度也较为可控。第三是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在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上并非严格对应,目前不良贷款认定仍聚焦于借款人实际偿债能力与预期损失。逾期60天以上贷款进一步全部纳入不良贷款,对于相应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明确与调整。
3月社融数据大幅回暖,宽信用深入推进,企业流动性改善,银行业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宽信用成效凸显,银行广义信贷规模继续扩张可期,量升有望继续。基本面两大预期差继续演绎。第一是在同业负债成本处于低位的贡献下,银行息差在中短期内有望继续平稳。第二是银行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中向好,信贷成本压力缓和。银行业正迎来量升价稳质优格局,基本面持续向好。
叠加外资、理财等大资金入市,年报行情催化,市场轮动补涨推动,银行行情正在升华,有望迎来相对收益,建议积极配置。个股投资主要抓住两条主线:第一是资本充裕具有量升空间、零售转型领先净息差与资产质量较为稳健的优质标的,重点推荐平安银行、常熟银行、招商银行,第二是基本面稳健、具备高成长属性、估值低弹性高的银行,重点推荐成都银行。
风险提示
1。 经济下行超预期。2019年我国经济依然稳中向好,但受外需和内需扰动影响,企业融资需求增长需要密切关注。
2。 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开始率先下行,但资产质量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中小企业市场出清的干扰。
(文章来源:华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