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招商银行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23.2%,其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引言:现在的疫情形势,还是比较严重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这个现象,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就在其他行业,非常萧条的时候,有一则消息表明,招商银行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2%。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招商银行2021年净利润,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 2022招商银行生命周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招商银行过去7年(2015年-2022年)的财报数据走势。
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与营收增速
红色线位于蓝色线之上,意味着手续费净收入的增速高于整体营收增速,说明银行的服务与运营质量在明显的提升。
2、净利润增速
关于净利润增速,很多分析师误认为达到两位数的增速就不错,这是一个误区,这不能简单的用一个数字来定性,而要结合过去的表现来定性,比如过去净利润增速已经达到15%,那么过去了几年,增速还是15%,这并不意味着增速不错,只能说明维持现状。总之,要和过去平均水平作对比。
3、扣非净利润增速
4、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对比
由于我是用净利润增速减去营收增速,所以图表数值越大会越好,意味着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5、总资产增速
规模增速在下降。
6、营业收入增速与营业成本增速
营业收入增速越大,营业成本增速越小,这是最佳的。营业收入增速越大,表明企业越专注于核心业务(盈利可持续性),未来可能获得的收入越高。
7、不良贷款率
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越来越小好,说明资产质量越好(小于1最好),不良率超过2%直接剔除。
我们应该知道,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有多强,其盈利能否覆盖其不良资产。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来看,银行的利息差非常大,再加上规模大,所以,大多数银行的盈利能力都是可以覆盖不良资产的。当然也有例外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银行,由于其发展区域比较局限,存款与贷款的规模会相对较小,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可能就会难以被盈利覆盖不良资产,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往往更被储户信赖。
那为什么有的银行的不良资产会很多,大概和以下几种情况有关:
(1)、经济发展形式。国民经济处于良性趋势与处于下行趋势时会影响不良资产比率的波动。
(2)、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金融监管部门为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防止银行不良资产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行,会提前要求银行为不良资产进行一定的减值准备。等到不良贷款产生时,可以用计提的减值准备金去弥补,这就防止了银行股业绩出现大变脸的情况,还要关注拨备覆盖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例。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50%以上。银行拨备覆盖率越高,资产安全性越佳。
8、净息差
这个数值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要分析存贷款的构成情况。因为有些企业信用不高,但是愿意出高利息来银行贷款(高风险高收益),但是这可能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银行利息差的提升,必须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贷款的。
9、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
净息差一定要大于不良贷款率,这样就可以排除因不良贷款造成公司利润的损失。两者之差要大于0,差值越大越好。
10、拨备覆盖率
这个指标越大越好,但是也不要太过高。拨备覆盖率的提升可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一般而言,达到500%就基本上不会再提升了。
11、资本充足率
一般而言,资本充足率越大相对而言越好。所以提升资本充足率,可以确保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不会或很少发生金融风险。
12、放款、吸收存款、利息净收入
放款越大,意味着未来收益也会高。吸收存款越大,说明公司有资质。利息净收入意味着公司的业绩。
13、毛利率与毛利率波动幅度
毛利率越大越好,毛利率波动幅度越小越好,波动幅度小于10%为优秀公司。
14、营业收入和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
一般而言,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越大,对应的营业收入也高。
15、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公司现金流情况和整体现金流量净额情况
17、公司历年的流动资产情况
流动资产主要是发放贷款及垫款为主。
18、公司历年收入成本构成
暂无评论,去做第一个评论的人
专刊雪球专刊 特别版
雪球特别版——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投资逻辑篇)
段永平:著名企业家,小霸王品牌缔造者, 步步高创始人,vivo和OPPO 联合创始人,网易丁磊生命中的贵人,拼多多黄峥的人生导师。他同时也是著名投资人,早期投资网易获100倍以上回报,目前重仓茅台、苹果等优质公司
查看专刊
大盘解析
收评
11-04
【两市成交再破万亿,深成指、创指均涨超3%;赛道股全线回归,锂矿股掀涨停潮;大消费板块集体上攻,茅台重回1500元】 两市成交再破万亿,三大股指午后延续强势,截至收盘,沪指涨2.43%,深成指涨3.20%,创业板指涨3.16%。两市全天成交10807亿。个股涨多跌少,近4200股收红。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00亿。
午评
11-04
【A股单边走升,三大股指均涨超2%;赛道股集体回归,锂矿股领涨,宁德时代股价重回400元;白酒板块持续走强,茅台涨逾4%】 三大股指集体走强,截止午盘,沪指涨2.09%,深成指涨2.65%,创业板指涨2.61%,两市半日成交6201亿。北向资金半日买入超60亿。个股涨多跌少,超4100股上涨。
盘前必读
11-04
易纲: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将900MHz频段频谱资源重耕用于5G系统;乘联会:预估10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8万辆,环比增1%;逾800亿资金“抄底”ETF;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美股三大指数日线四连跌,纳指跌1.73%。
热门文章
比赚钱重要一万倍
HIS1963405评
今天是我人生最巅峰的时刻。
我把上海徐汇区的一套160平米的房子卖了。卖了总价2005万,除掉本金400万,中介费2%,40.1万,还掉银行贷款250万,剩下1314.9万,这是纯现金利润。做了十几年的房奴,今天终于要解脱了,那个每月为还房货发愁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回老家县城直接买上几套房,留着1000...
周期大王林不园360评
德国总理访华的意义
爱思考的汤姆猫326评
19岁,终于还清网贷
max龙神273评
初创团队分崩离析,传艺科技坐实ppt传闻?
兆亿华阳271评
私募大佬讲了徐翔、裘国根以及王亚伟。
今天来唠唠赵丹阳。
赵丹阳,我把它称之为第一很多保持者。他被称为私募教父,创造了A股市场多个第一,阳光私募第一人,2008年还以211万美元竞拍到巴菲特慈善午餐。
赵丹阳是巴菲特的重视信徒和价值投资的坚定执行者。他认为好的企业、好的管理...
二贰君202评
大龄剩男的养老计划
风雨飘荡200万实盘195评
有人问,往个人养老金里面每年存1万,10年存10万;
然后,10万块钱赚了10万,账户里面20万,提取的时候怎么收税?
按目前的规定,从账户里面提取的时候按3%收税,
如果提取20万,就收20万的3%。
望京博格192评
妈妈炒股亏了辆保时捷,作为家人该怎么办?
用心若境169评
世界上有哪些是国有经济占主导,然后国民富裕度持续提高的国家?
一定有,我就是笨,不知道。
我要找的是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名单,为啥很多人留言只强调国有经济很重要?我说过国有经济不重要了吗?你们是不是跑错了片场?
产业空间168评
扒扒$沃森生物(SZ300142)$ 大V的人品!!!
所谓大V,无非就是人气、影响力,粉丝数量牛逼的大散户,资金量大,基本面或技术面或政策面研究功力深厚,乐于分享研究心得和投资成果,投资成绩斐然,影响力与日俱增。
绝大部分散户,研究能力匮乏,更不懂技术分析,投资能力有限,心理素质...
悟道不迟161评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德国总理访华的意义是巨大而显著的,俄乌冲突美国最受益德国最受伤,强大的联盟是很难从外部打垮的,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慢慢瓦解,主要源于内部利益不平衡和分账不均。我国虽然有房地产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长期看依旧是稳步向前的,因为我国有...
朱贰哥158评
马云曾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刚刚吃完饭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看了一下五粮液的价格,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淘宝补贴后的价格是最贵的:1149元一瓶。购物体验也是最差的,这里领券哪里领券,套路非常多,你不去领券都算不出最后的价格到底是多少。搞什么满减,非常的反感。并且最低两瓶起够...
无知散户1314143评
3倍市盈率的“二十四员猛将”!
1、九安医疗:市盈率1.13倍
2、中远海控:市盈率1.44倍
3、明德生物:市盈率2.01倍
4、安旭生物:市盈率2.41倍
5、硕世生物:市盈率2.99倍
6、渝农商行:市盈率3.28倍
7、贵阳银行:市盈率3.31倍
8、兴业银行:市盈率3.35倍
9...
伪装的赌徒137评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11月5日(周六)下午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将出席,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科学精准疫情防控有利于实体经济恢复:酒店航空旅游饮食等已经...
价值预判顺势而为133评
生逢大时代
欲说还休99129评
【国家卫健委: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11月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
Ealory128评
3. 七大股份制银行
编者按:十年前,一份招商银行战略部的内部报告《那些正在奋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流出银行圈。当时,这些竞争对手让刚刚开始“二次转型”的招商银行感到焦虑。报告发出三年后,招行不仅没有拉近与追赶者的距离,反而把自己变成了追赶者,追赶的目标却是国有大银行;报告发布7年后蔽返,招行营收和净利润超越国有交通银行;报告发布十年后,这些竞争对手在哪里?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2家股份制银行诞生。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潮中,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成为中国银行业历史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2家股份公司,资源禀赋不同,运营各有特色。其中,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兴业、浦发、中信、国际业务之王民生,曾被称为股份银行“五大王”,是股份银行的典型代表。
然而,世事难料。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五大天王的管理已经大不相同。招行一骑绝尘,兴业基本转型成功。浦发在努力追赶,中信和民生在各自的困境中期待涅_。
——1——
我们来看一个比较直观的指标,——的市值。
2007年,兴业、中信相继上市,是五家股份行中最晚上市的银行。2007年,五家银行市值分别为招商银行5566亿元、中信银行3271亿元、兴业银行2593亿元、浦发银行2299亿元、民生银行2146亿元。招商银行市值最高,其他四家市值基本持平。
对比最新的市值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4日,招商银行1.26万亿,兴业3962亿,浦发2507亿,中信1982亿,民生1584亿。招行市值约为兴业的3倍、浦发的5倍、中信的6倍、民生的8倍,可谓一骑绝尘,远远落后于其他四家股份公司。
招行市值的跃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到2007年,突破2000亿。这一跃升主要得益于2004年开始的零售战略。后来被称为招行的“一次转型”,是其历史上最重要改薯的战略转型之一。这也是中国的银行首次将零售金融作为其主要战略。第二阶段是2016-2020年,突破万亿。这得益于招行以零售业务为核心,同时大力发展公司和同业业务,强化金融科技,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循环价值链,打造大财富管理新业务模式。
兴业银行市值之所以和招行差距这么大,一是监管收紧了同业业务政策,核心业务受到重创;二是高建平董事长和李仁杰总裁退休时,对接班人的选择犹豫不决,没有定论,导致内部不团结,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好在经过这几年的调整,财务指标在好转。目前市值逐渐与浦发、民生拉开距离,以3962亿元市值位列5家股份公司第二。
浦发于1999年上市,上市第一年总市值596亿元,成为当时a股最高市值。20年过去了,浦发经营了几年,市值萎靡。目前市值2507亿,在五家股份公司中排名第三。
中信银行通过中信集团原董事长荣毅仁先生的一封专函,要求中央政府在中信公司体制下设立,意图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因此,中信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有明确的定位
作为民生首家民营股份公司,专注于中小企业融资。无论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我们始终坚持高风险偏好策略。经济下行,风险敞口,2014年市值最高3500亿后,一路下跌。如今市值只有1584亿,在5家股份公司中排名垫底。
衡量资产质量的核心指标是——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作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指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核并者率越高,表明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2016年之前,除中信外,所有股份行资产质量表现良好。2016年末,五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招商银行180.02%,兴业210.08%,浦发169.13%,中信155.50%,民生155.41%。
2016年后,招行一骑绝尘,拨备覆盖率超过400%。中信的拨备覆盖率还是比较稳定的,最新数据为184.60%。由于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爆发,拨备覆盖率断崖式下降。因为经济下行,民生暴露了头寸较重的小微贷款风险,拨备覆盖率一路下滑。截至2021年9月30日,浦发的拨备覆盖率仅为148.62%,而民生为146.43%。
如果2018年监管指标没有下调一次(从150%下调至不低于120%),浦发民生就在合格门槛之外了。
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指标,——不良率。
银行通过经营风险赚取利润,不良率直接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整体来看,几家银行的不良水平已经比较接近。2007年末,招行不良率1.54%,浦发银行1.46%,兴业1.15%,中信1.48%,民生1.22%。
2016年,有一个分水岭。招行、兴业不良率继续下降,民生、浦发、中信不良率继续上升。至于浦发,有一些因素,比如成都分行事件的影响,部分业务发展过快。对于民生而言,高风险偏好总是在经济下行时爆发。对于中信来说,风险事件频发,比如“中信是贾跃亭第三大债权人”,屡见报端。截至2021年9月30日,浦发银行不良率1.62%,民生1.79%。招行不良率只有0.93%,兴业1.12%,中信1.48%。
p>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差,负债成本不仅影响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很大程度决定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因为存款成本低可以配置风险较低的资产,资产端的空间更大。
近五年,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已成普遍现象,但招行因持续的零售金融战略,使其负债成本优势遥遥领先,低于其他四家股份行约0.6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招行的负债成本为1.73%,浦发、兴业、民生及中信的负债成本分别为2.33%、2.36%、2.41%及2.29%。
不要小看这0.6个百分点的差距,对应招行约7万亿的有息负债,成本可降低近400多亿元。
再来看看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ROE
浦发依靠在对公业务方面的深厚基础,上市之初,其ROE可以说是傲视同业,也一度高于招行。在2008年时候,浦发的ROE达到了35.77%的历史高点,招行仅为28.58%,兴业为25.90%,民生及中信更低,分别为15.15%及14.84%。
浦发这个成绩跟当时的“四万亿计划”有一些关系,基建、央企等投放力度加大,更利于对公强的浦发。
而后十年,个人的金融需求开始爆发,零售之王也迎来了它最好的时代。截至2020年末,招行的ROE为14.58%,浦发的ROE仅为9.79%。
兴业因同业业务受到强监管的影响,ROE从2014年的20.60%,持续下降,经过近五年转型,ROE有探底回升之势,为11.52%。
民生深耕小微,时任行长曾表示“钱赚到不好意思说”,2012年ROE达到最高25.67%,最后不得不为高风险偏好买单,2020年末ROE仅为6.55%。
中信的ROE,一直在五家行中垫底,直至民生ROE大幅下滑后,实现“超越”,排名第四,为9.23%。
——2——
简单对比五家股份行的一些核心数据,五家行所处相同的时代和环境,但不到20年里,他们却走向了不同的中局。财务数据是果,由果寻因,真正决定他们不同境遇的究竟是什么呢?
招行篇
坚持零售银行的战略不放松。
作为企业发展的灯塔,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如果一家企业的战略定位漂移,就像船舶在海上迷失方向,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驶向错误的目的地。
在各家行还普遍扎堆对公业务,同质化竞争严重之时,招商银行就做出前瞻性预判,自我革命,向大家普遍认为“投入大、见效慢”的零售银行转型。确立零售银行的战略定位,且至今从未动摇,几十年专注做一件事,最终问鼎零售之王。而且招行在加快二次转型后,对公业务与同业业务后来者居上,业绩也是非常突出,基于大财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的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也在同业名列前茅。
稳定的管理层。
管理层是否稳定,直接影响战略目标及经营策略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对于资产规模动辄上万亿的银行来说,“船大难掉头”。而且银行资产投放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各类经营指标需要较长周期检验。
招行成立34年,历任行长仅三位(王世祯、马蔚华及现任田惠宇)。
相较而言,招行的历任行长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实施自身经营理念,招行的优秀业绩也充分受益于此。值得一提是招行大股东一直是招商局,不仅股东稳定,而且管理层得到股东的充分授权,才得以大展身手。
极强的市场敏锐度及执行力。
招行的成功,离不开两次业务转型。2004年,招行明确零售金融战略,这后来被称为“一次转型”,奠定了招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地位。2009年,招行提出实施“二次转型”,确立了轻型银行战略,并在2014年加快了二次转型,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零售业务为主体,对公和同业业务为两翼)。通过二次转型,招行不仅做大做强了对公业务,并且抓住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两次转型都是对市场的敏锐察觉与判断,都体现了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及执行力。
招行俨然成为股份行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而近期又有“飞人”苏炳添加入为其代言,更加熠熠生辉。水满则溢,月满则亏。面临这么多的溢美之词,以及市场对其越来越高的预期,业绩持续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是否能够保持冷静,戒骄戒躁?招行内部也是暗流涌动,有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招行员工满意度有下降迹象,老招行离开越来越多,不仅高管频频离开,中层及业务骨干的流动也明显上升。市场上招行员工的简历变多,不像之前根本挖不动招行的员工。这些现象是否预示着招行的文化和内部管理发生变化,是否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隐患,还有待观察。
兴业篇
坚持同业业务的战略。
2002年,刚上任的李仁杰行长,对兴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的研判,资本匮乏,又地处福州,区域环境在股份行中最差,与国有大行更是无法相提并论。经过对国内市场深入的分析,以及对国际优秀同行的调研,兴业发现金融市场业务不仅资本占用少,而且当时在国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是寻求差异化发展战略极好的突破口,最终确立了同业立行的战略,并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用同业业务带动了规模上量和效益倍增。经过十几年的坚持,最终成就了“同业之王”的称号。
稳定的管理层。
兴业从偏居东南一隅的地方银行,迅速成长为以同业业务建长、各项经营指标位列股份行前茅的大行,也跟其保持长期稳定的管理层有关,兴业历史上有四位行长,陈芸、高建平、李仁杰与陶以平。陈芸作为创始行长,在位12年,第二任行长高建平在位2年,李仁杰在位14年,带领兴业银行成为“同业之王”,陶以平行长已在位5年。
被迫转型,面临考验。
2014年,兴业银行受到127号文影响,“同业之王”戴上了紧箍咒,压降规模、非标转标迫在眉睫。不过兴业银行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整改,买入返售的规模就从713亿降到了28亿,票据类资产和信托受益权类资产几乎归零。
2016年,兴业银行完成同业的整改之后,重新明确了新的发展思路。借助自己在金融市场业务上的积累,以及长期做金融平台的经验,确立了投资型、结算型、交易型的“三型银行”战略,跟招行的轻型银行思路相似,即做大表外,摆脱资本金的约束,离开规模增长的老路。
五年后,在疫情冲击的2020年,兴业银行实现了净利润666亿元,营收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五年来首次“双降”。
从财务数据上看,兴业银行转型已见成效,但是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银行战略及业务是否正确,至少需要一个经济周期的检验,说转型成功或为时尚早。
浦发篇
战略定位漂移。
浦发上市20年有余,从披露的年报来看,其战略定位频繁更换,显得缺乏定力。
先是2000年至2005年,引入战略投资花旗银行,意在发展零售业务调整业务结构。
接着2006年至2012年期间,与花旗银行分道扬镳后,又转向资金市场业务与投行业务,效仿兴业银行未果。
2013至2015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崛起,浦发又提出了大零售整合的战略目标。
在2016到2020年间,浦发更是五年推出三个战略目标:
2016年“全面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打造高绩效全能型银行集团”
2017年至2018年“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
2019年至2020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动全行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这些不断变化的措辞,明显不够聚焦,也难以沉下心来去执行。
战略更替的背后通常都源于管理层的变动。
浦发银行成立29年,历任行长有六位(裴静之、金运、傅建华、朱玉辰、刘信义及现任潘卫东)。每任行长任期都不长,很多好的经营理念也难以充分地推进。
风险事件频发。
2018年,浦发成都分行775亿元虚假授信大案,被罚没4.62亿元,创下银行最贵罚款记录,昔日的“对公之王”黯然失色。这也是浦发激进扩张,分行实行“加盟制”,造成总行失去对分行管控的后果。高速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时,过于依赖当地聘用管理层和员工,导致总行对分行的管控松懈。
而近期又出现了上市公司科远智慧在浦发的4000万存款到期无法取出,而总计2.95亿元存款是否 “被质押”,科远智慧与浦发各执一词。这些事件让市场与监管对浦发银行的内控体系担忧。
虽然浦发的表现未能达到大家对“对公之王”的预期,但位于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的浦发银行的对公业务基础还是非常扎实。2020年对公存款余额及贷款总额仍在股份行位列前茅。若浦发在战略及管理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假以时日,未来仍可期。
中信篇
战略定位泛而不精。
中信银行就是为了解决当时中信集团及国内金融市场外汇结算的问题而成立的,所以中信银行相比其他几家银行,并不需要“寻找”战略定位。但可惜的是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国际业务之王”早已悄然滑落,杳无音信。2007年上市时,市场就给出中信银行“欠缺特色”的评价。中信的衰落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未能充分利用中信集团的资源,与集团内其他兄弟单位进行较好的协同。二是管理层多来自国有大行,身上不可避免打着大行的烙印,大行思维惯性未能与中信特色更好的融合,导致中信的管理文化缺乏股份行的灵活与创新精神。
管理层变动频繁。
中信银行管理层变动频繁,成立三十四年,历任行长六任。虽然前两任行长任职时间均较长,窦建中任职10年,陈小宪任职8年。然而自两位老行长退位后,每位行长任职竟未超过三年:朱小黄2年、李庆萍2年、孙德顺2年,现任行长方合音自2019年上任以来,也未满三年。
作为最早成立的股份行,中信银行的掉队相比其他几家银行也来得更早。但实际上,中信银行依靠中信集团,资源禀赋其实是略胜一筹的。并且中信集团这些年在央企中越发突出,若中信银行未来能够抓住集团资源,或可老木逢春。
民生篇
一以贯之的高风险偏好战略。
民生银行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专注中小微企业贷款。依靠其庞大的关系网,采用关系型、高激励打法,能拼能抢。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微企业资产风险波动很大,年景好的时候经济上行,贷款利率高,利差丰厚。但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加上之前比较短期、过度激励政策,贷款资产风险集中暴露,不良率飙升。
自2009年四万亿大放水以后,民生银行的业绩一路高歌猛进,净息差、净利润高企,不良率、逾期率不断下降。2011年底,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赚钱赚到不好意思”的讲话,一时间将民生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全社会对银行赚钱太容易的声讨。
股权之争不断。
民生银行由59家股东发起成立,其中48家为民营背景,其中不乏大佬股东。2000年底,民生银行董事会基本形成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后数年,又相继有巨人系、明天系、复星系、安邦系入局,参与到角力民生银行的游戏之中。名角云集,宫斗不断,派系林立,被业界戏称为“民不聊生银行”。
股权分散没有让股东相互制衡,反而增加代理成本,形成暗流下的内部人控制,导致不同股东因为理念和利益诉求不同,陷入公司治理僵局。这点在董文标退出后尤为突出,来自国有大行的管理者与民生激进的文化冲突很大,上下无法同心同欲,经营自然出问题。
这也导致民生银行被资本市场抛弃,估值一再下跌。今年4月份还传言被接管,虽然已被辟谣,但也看出市场对民生较差的预期。不过新的管理层上任后,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稍有起色,这或许是民生银行涅_重生的机会。
——3——
写在最后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五家股份银行历经沉浮,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中局。
归根到底,银行还是要银行家来管。一家成功的银行,离不开优秀、稳定的管理层,并且能够把握时代的潮流,紧跟宏观形势,根据所处的环境,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清醒的研判。战略选择上高瞻远瞩,战术执行上坚定不移。
其实经营银行跟经营人生一样,都是长跑比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王者”。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4. 上市银行业绩排名
随着a股中报季接近尾声,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期业绩已全部公布。从数据上看,上市股份银行业绩分化明显。尽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和房地产的影响,但仍有8家股份公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正增长。
该行份额表现分化较大,浙商银行收入增速领涨。
整体来看,多家股份行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正增长,但业绩分化较大。其中,浙商银行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民生银行、渤海银行营业收入负增长,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不足1%。
从营收规模来看,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上半年营收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稳坐“头把交椅”,实现营收1790.91亿元,同比增长6.13%;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694.2亿元,同比增长13.52%。其次,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1158.53亿元和1083.94亿元。
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浙商银行收入增速最快。2023年上半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317.4亿元,同比增长22.53%;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69.7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非利息净收入85.03亿元,同比增长53.90%,主要是由于中间收入增长较快,市场利率波动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
营收下滑的两家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和渤海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41.99亿元和134.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47%和14.63%;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46.38亿元和44.03亿元,同比下降7.22%和17.62%。
具体来看,民生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中间收入均出现下滑。利息收入方面,该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548.23亿元,同比下降16.62%,主要是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和投资利息收入减少;非利息收入方面,由于代销基金业务规模持续下降导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本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93.76亿元,同比下降12.02%。
渤海银行收入下降是因为净利息收入下降。上半年,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113.51亿元,同比下降16.19%;非利息净收入21.39亿元,同比下降5.3%。
华夏银行营收增速不到1%。今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营业收入484.52亿元,同比增长0.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增长5.01%。
8家银行净息差收窄,净息差整体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股份制银行息差收窄。有银行管理闭团御层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中提到“当前净息差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具体来看,除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外,其余8家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净息差均有所收窄。其中,民生银行和渤海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37个基点,华夏、兴业和光大分别同比下降28个基点、17个基点和14个基点。
中信银行副行长王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受政策利率持续下调、信贷需求低迷、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等因素影响,该行净息差确实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多次降息、宽松货币政策、优质资产恶性竞争,导致资产端利率下降幅度比较大;再加上招行自身资产结构的变化,贷款定价水平也整体下降。
第二节
展望下一季度,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净息差仍面临进一步收窄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负债端需要辅以更多的调控措施来稳定净息差。
受房地产和零售影响,三家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实现不良率下降,分别为1.31%、1.56%、1.24%、1.73%、1.49%,较去年末分别下降0.08%、0.05%、0.01%、0.06%、0.04%。综合拨备覆盖率方面,虽然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但拨备覆盖率下降4.56个百分点至140.74%。
三家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升反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不良率分别为0.95%、1.15%、1.79%,较去年末分别上升0.04%、0.05%、0.02%。
导致上述三家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市场风险上升和零售不良率上升。
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与上年末相比,该行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其中,个人贷款的兴起主要集中在或迟信用卡业务领域。轿岩原因是受疫情持续反复影响,信用卡客户阶段性违约增多。
兴业银行财报显示,该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报告期内,信用卡业务受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干扰等因素影响,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冲击,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逾期和不良业务增加;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房地产公司因经营不善或诚信缺失导致违约增加。三是部分地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加剧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融资平台债务违约和不良增加。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说
出,该行的风险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房地产贷款,一类是信用卡消费贷款。其中,房地产贷款主要是受个别房地产企业出现信用违约。
招商银行财报显示,受房地产客户风险上升及局部地区疫情对零售贷款业务的影响,该行新生成不良贷款307.02亿元,同比增加74.60亿元;不良贷款生成率1.13%,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
不过,综合拨备覆盖率来看,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股份行中最低,拨备覆盖率最高,缓冲垫也较厚,风险抵御能力强。
5. 管窥银行半年报:谁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到哪里存款最有保障
8月底,各大银行半年报出炉。今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和两大股份制银行中, 工商银行 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最高, 浦发银行 的不良贷款率最高, 招商银行 的不良贷款率最低、拨备覆盖率最高、抗信用风险能力较好, 建设银行 的资本充足率最高。而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我国所有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1.94%,是近两年新高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备足抵御风险“弹药”。
浦发不良贷款率最高,招行最低
综合国内7家银行半年报, 利润比去年同期平均下滑近10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下滑比率最小。 工商银行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最高 ,为148,164百万元,也就是1481亿元。
俗称坏账的不良贷款率,是指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存在问题的贷款,反映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坏账越少,银行资产质量越好。7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4%。 不良贷款率中,浦发银行最高,为1.92%;招商银行最低,为1.14%。
银行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会拨备资金。假设银行贷款出去1000元,贷款拨备率为3%,拨备覆盖率为100%,准备金为30元,当拨备覆盖率为150%,准备金为45元。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越高,意味着应对风险的资金更多,银行对抗信用风险的能力更强。7家银行平均贷款拨备率为3.39%,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32.19%。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最高的是招商银行, 分别为5.03%和440.81%,抗信用风险能力较好 。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反映银行抗风险能力,一定范围内,资本充足率越高,存款人利益越有保障。7家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5.22%,比上年末轻微下滑。 资本充足率中,建设银行最高,为16.62%;浦发银行最低,为12.63%。
图: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 源:银保监会统计数据
商业银行利润同比下降 9.4%
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309.4万亿元,同比增长9.7%。总负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9.5%。负债增长小于资产增长,风险整体可控。 我国 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86个百分点 。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银行业净利润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前7个月已向实体经济让利8700多亿元;二是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689亿元。
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 源:银保监会统计数据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新高
截止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2.73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达1.94% ,是近两年新高。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 预计今年全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 ,比去年的2.3万亿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明年才会暴露出来。”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虑新冠疫情是世纪性灾难,经济完全恢复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贡献。近期的金融风险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
郭树清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之下,原本经营很好的企业销售中断、订单压缩,不良贷款的反弹是必然的。
郭树清提出应对 不良贷款的对策 。 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 ,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变化。 二是备足抵御风险“弹药” ,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 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贷款。 四是严控增量风险 ,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减少贷款损失。
“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各方面的政策要结合起来进行帮扶,多种手段把企业扶持起来,这样我们的经济大循环就会更正常、更容易一些。”郭树清说。
银保监会将坚定不移地履行开放承诺,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稳步提升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改进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增强开放条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资料:各银行2020年半年度报告、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作者:南都全媒体 助理研究员何芸莹 研究员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