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中美生活方式差异贷款

中美生活方式差异贷款

发布时间:2021-01-14 16:35:32

A. 中美借钱文化上有什么不同

博主的电子邮件为:[email protected] 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华人都知道,即使是亲朋好友也别轻易张口跟人家借东西。有人说在美国有三样东西不能借:汽车、钱和老婆。这句话说对了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是胡扯。别说美国,就是任何一个国家有把老婆随便借出去的吗?美国人轻易不会把汽车借给别人到是真的,这里主要的考量是在发生意外事件或是车祸时汽车的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美国借车就如同借枪,搞不好是要擦枪走火的。钱不象汽车那么难借,但借钱难在面子上、难在心里头。在美国即使是亲朋好友,抬头不见低头见,但论起借钱来,还是比较尴尬。 美国人多从银行借钱中国人喜欢从私人借钱 人不论如何会精打细算,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手头紧的时候。买房子付头款、娶媳妇办婚礼、置新房,总的有本钱。要是做个小本生意,更需要资金能够顺利周转。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钱不够花的时候,就用信用卡向银行借贷。所以美国人手里有个三、五张、十张、八张信用卡一点也不令人奇怪。买房子向银行借款、买汽车照样向银行借款。总之只要是日常生活花销,钱没了,缺钱,就借,反正银行的钱不借白不借。这就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负债经济,钱借得越多越是爷们,但到了还不上债的那天,爷这也就变成孙子了,没别的招,宣布破产。 中国人不是不喜欢向银行借钱,而是普通的老百姓过去从银行借不来钱。现在好了点,买房子、买车,还能获得银行贷款。信用卡在中国还不算普及,个人的日常花销靠从银行借款来维持还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借钱就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遇到缺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最后不行,还有革命的同事也是可以借钱的大军成员之一。说实在的,张口跟人借钱的确不容易,但到了需要钱的节骨眼,只能厚着脸皮求人家了。在美国,向亲朋借钱的事会有发生,但向同事借钱的情形非常少见。因为美国人心中没有“哥们儿”的概念,也不需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上班是同事,下了班自己关起门过日子。人家不邀请你,你想登人家的门都没门。 美国人宁给也不借中国人肯借而不要 人都有善良之心,特别是亲朋好友遇到苦难,那怕是自己穷的只剩下一条裤子也要帮上一把。然而每个家庭都要过日子,也都不会是腰缠万贯恨不得做全天下第一大善人。在父母与子女相互借钱上,中美文化的差异性就更大。在中国文化中,子女向父母借钱有点“顺理成章”。买房子头款缺三万,当子女的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老爸老妈,无论如何也得从父母处借来个三瓜俩枣。而且这借字绝不代表要,但作父母的心里都清楚,借给孩子的钱还能往回要吗。反过来,只要儿女开口,作父母只要手头还有点钱,大多会倾囊相助,没钱的父母也会想着法四处张罗为子女筹钱。也许这是中国父母对子女关爱的一种方式,希望在年老之时,子女能够体贴父母的辛劳,让老人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与此同时,父母向子女开口借钱的事例可能不算太多。在父母的心中,向子女借钱就等同于要钱,这个面子丢不得。 美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较理性,在子女18岁以前父母担负抚养他们的全部法律责任。子女成年后,父母再也没有抚养的义务,也无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子女结婚后独立过日子,作父母的也要为自己的生活而打拼。一旦遇到一方需要帮助张口借钱时,美国人会怎么处理呢?我们看一个小例子,马克的父亲向他借钱,说是要付购买住房的头款。马克回家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送给老爸买房的头款,而不是把钱借给老爸。马克为何宁肯给钱也不愿借钱给老爸呢?马克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向奶奶借了几千块,并承诺在毕业后几年内还钱。钱借了,也还没到还钱的期限,但这老奶奶就是不放心,三天两头就念叨,看来我这钱是回不来了,这辈子也回不来了。马克说,借钱给亲属,人们都会有这样的考量,什么时候对方会还钱给我,这样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要有能力,给钱比借钱更给力,也不会使双方的关系因为借钱的事而变得很尴尬。 美国人借钱要签协议中国人借钱口头会气 如果老爸向子女开口借钱,子女说没问题,但要签署个借钱协议,遇到这种情形你会怎么想。在美国子女这样做很合情合理,但在中国要是这样,就有点不通人情的味道了。还没跟你们要钱,就是借点钱还要弄个协议,难道怕老爸赖账?也会很多老爸会这样想。一般而言,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借钱都是口头协定,大家心知肚明,借多少、啥时候还,那都是看着办的事。 美国人还真是有点法制观念,特别在钱财上最好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17岁的朱莉从上初中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几年下来攒了3万多块钱。朱莉老爸辞掉了工作准备开一家零售店,但缺钱就想向女儿借。朱莉对老爸说,这没问题,但要签署一个协议,协议中要规定,当朱莉需要钱时老爸就需偿还,而且是连本带利一起偿还。最后父女俩是皆大欢喜,老爸拿到了钱,朱莉也对能帮到老爸而高兴,而且这借出去的钱还带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的理财专家通常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对于亲朋好友向你借钱,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借给他们。这多少有点冷血,人家要不是缺钱还会向你借钱吗,不就是因为缺钱才开口吗,一下子回绝了多没情分。但理财专家也有他的理由,一旦借钱方不能按时归还借款,就有可能在双方之间产生矛盾,而原来较好的友情或友谊就可能会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甚至会反目成仇。

B. 中美经济的差异

详细内容请看我博回客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8b23020101gbba.html

http://blog.sina.com.cn/nikonikochina

C. 中美日常生活有哪些不同

中美日常生活的不同,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一是生活理念不同,美国多数喜欢借专钱生属活,中国多数不喜欢借钱生活;二是生活节奏不同,美国快节奏,中国慢节奏;三是亲情关系不同,美国子女成人后多独立生活,中国子女未婚之前一般跟父母在一起;四是饮食不同,美国吃快餐多,中国吃炒菜多。。。

D. 中美生活习惯差异

衣 美国新潮 中国保守
食 美国喜甜 中国喜咸

E.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异

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1986年4月1日,美国完全取消对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样各种银行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对存款付多高的利息,这大大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此外再加上80年代初出现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等因素,使美国商业银行的倒闭率不断上升。 1984年有79家商业银行倒闭,1985年为120家,1986年为150家,1990年高达200家。其中,1984年位列美国10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破产,1991年初拥有230亿美元的新英格兰银行集团破产,给美国金融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1990年底,全美最大的225家银行的股票平均下降了17.53%,一些大银行的股价甚至不到其帐面价格的一半。 四、中国金融体系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分为六大板块: 第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第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实业银行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 第四,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六,外资银行及其分理处。 五、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第一,发展阶段差异: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开放程度差异:中国金融和美国的开放程度不同。美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而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 争,这和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相符合。 第三, 货币市场差异:货币政策都要追求多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等,但在本轮危机中其首要目标并不相同。中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美国则是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两国首要目标的差异是因为其金融体系的受损程度不同。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普遍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有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濒临倒闭或破产。由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因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不仅导致信贷急剧紧缩,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市场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因此,恢复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国的情况则不同,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大量发放次级贷款或购入与次贷相关证券,在本次危机中损失有限,没有面临普遍的流动性危机,更没有出现破产,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稳定。其次,虽然2008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下跌,但主要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大量非流通股票解禁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支持是通过降低印花税率、中央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等政策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货币政策。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滑不是源于金融体系的问题,而是由于经济增长对出口严重依赖,国际金融危机使出口大幅下挫而引起,所以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刺激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 两国货币政策工具也具有一定差异,首先,政策工具的类型不同。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依赖于有限的传统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某些工具对金融机构仍然具有直接调控的特点,如利率政策。美联储除了运用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外,还推出了大量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第二,政策工具的作用对象不同。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政策工具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机构,而美联储通过运用其政策工具不仅向存款性机构提供流动性,而且向一级交易商、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非存款性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其政策工具作用的对象更广泛。第三,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构成影响不同。从2008年9月初至2009年9月末,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从20万亿元上升至22.23万亿元,增幅仅为11%,资产构成基本没有变化;而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则从9000亿美元迅速扩张至2.14万亿美元,增长了近1.4倍,同时其资产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高风险的非政府证券急剧增加。 第四,税负差异:两国税率差异,从国内情况看,银行业不论从事何种金融业务,原则上统一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按照规定的营业税额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从税收收入构成看,又以营业税为主,当前我国金融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明显高于实行3%税率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因此,其税率高低对我国金融机构税收负担影响很大。两国税基的差异,企业所得税中的税基就是企业应税所得。众所周知,从总所得到应税所得,要经过一系列的扣除,这在中美两国是一致的。但对于哪些项目可以扣除,具体到每一个项目该扣除多少,两国规定则不尽相同。相比而言,美国对折旧费用的提取实行放松管制,采用加速折旧法,因而实际税率大大低于名义税率。
结论 我个人认为,如果完全放开资金流动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目前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效率比较低,如果马上放开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因为金融业有共同特点,当一个决策失误时,它所带来的后果显然是暴力性的,所以在全球金融大环境下,无论中美,在此时都要提升我的金融服务业市场,这就是所谓的辩证统一原理。

F. 求中美消费信贷比较研究论文原本参考啊。。不要网络上那些容易找的。经济系的师兄师姐救命啊啊

G. 中美消费差异

观念不同。中国人大多数是看着手里有多少钱算计着花。美国人大多数是算计自己能挣多少钱有可能提前用掉去贷款花钱,用未来赚到的钱去还贷款。至于说实际购买力这类的,不怎么明白,不好说了。

H. 中美消费观差异

中国保守式消费 美国提前消费 不过现在中国已经改观很多了

I. 中美两国贷款利率有何不同

美国人比较重视税收的作用,无论是投资股票和基金,还是买房和积累养老金,都会考虑到税收的问题。
1、房产税
如果你买房子是自己住,除了买房子当年的过户费用一部分可以抵税外,主要的抵税项目是地产税与贷款利息。
在美国购买房子后,你支付的贷款利息可以从个人所得税中扣除。这是政府为了鼓励民众自购房屋的优惠政策。美国的税赋比较重,如果你年薪五万,购买价值四十万左右的房屋,贷款三十万,每月要支付贷款约一千八百元,其中利息平均一千五百块,一年是一万八千块,在年终报税时,扣除一万八千块的利息,你的报税基数就降低为三万二千,节省了很多。因此,租房不如买房,买房必定会使用按揭就是这个道理。
2、股票税
美国个人所得税中其中重要的一项申报就是股票税(CAPITAL GAIN OR LOSE),它还包括黄金白银的买卖、原材料期货的买卖、股票和共同基金的分红等等。
交纳股票税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股票的盈利以你卖出的价格高于你买进的价格为标准。如果你在当年12月31号之前,没有卖出自己的股票,你的股票价格在股市上即便高于你买进时的价格,你的股票也不算盈利。更准确地说,你无需交纳股票税。
如果你的股票在当年12月31号或之前卖出时低于你买进时,你的股票便是亏损。亏损不但不用交纳股票税,而且可以从你的年薪中减去股票亏损的那一部分。举简单一例,如果你年薪六万,股票亏损五千,你便以五万五千年薪收入向联邦政府报税。因此,在抛售股票或基金时,美国人会首选亏损的股票先抛,充分享受税收上的好处。
而在中国,想获得税收上的减免基本没有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工薪阶层,工薪收入的所得税是代扣代缴的,即便你股票亏得再多,也不会减你一分钱税。当然,这也让中国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做短线交易,因为股票交易不收资本利得税,赚到的都是自己的。而在美国,资本利得是要纳税的,持有不超过1年的资产,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要高于持有1年以上的资产,这也是为什么做短线交易的美国人相对较少的原因。
【消费】
全球银行卡普及率最高的当数美国。截至2011年,有超过六成的美国人拥有信用卡,平均每个持卡者拥有的信用卡数量更是高达7.3张。美国人早就把信用卡当成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了,甚至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要依赖信用卡来维持生活。
而近几年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相当迅猛,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持卡数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平均水平。资料库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末,中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5.40亿张。
与美国不同的是,大部分中国持卡人更倾向于一次性还清欠款,只享受免息期带来的好处,而不支付高额的循环利息。而美国人中因为过度刷卡成为卡奴的比例要远高于中国人。
在美国负债是一种本事,资料库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美国消费者负债规模增加2410亿美元,创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季度增幅。美国人平均个人负债5万3850元。
【子女教育】
中国人更愿意在子女身上花钱,念书要上最好的学校,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子女教育支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
不仅如此,很多家长不仅会提供子女读大学的费用,还会提供子女出国留学的费用。据报道,中国90%资产超过1亿元的富人计划将孩子送到国外,而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父母中,有85%愿意送孩子出国接受教育。2013年底,在世界各地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为45万。到2014年,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中国家庭达到50万个。
过去10年里,中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了3倍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中下层家庭的增长尤为明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2009年底,出身自中下层家庭的留学生仅占总数的2%,但到2010年底,这一比例已上升至34%。
而美国的孩子大多在免费的公立学校接受12年义务教育,到了大学阶段,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也不完全是家长,奖学金和教育贷款成为了支持大学学习的重要资金来源。

J. 中美生活方式差异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生活方式营销所带来的理念革命

1、生活方式营销可以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将自身定位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纯粹经济行为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生活方式营销要求企业研究社会变迁及其对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将社会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用一种综合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是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刻受到其它社会活动的制约。企业只有主动的将经营管理行为与社会环境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同时,社会环境不是静止不动的,企业要将社会变迁与自身发展联系,了解社会变迁的趋势。但是企业的改变不应以牺牲自我的一致形象为代价。正如“新可口可乐”的失败所展示出的那样,顾客的忠诚度是更为重要的目标,变化的目的不在变化本身,而在于通过变化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2、生活方式营销关注的重点不再仅是企业的产品,更是企业的定位和顾客。这样,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处理组织、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关系。

传统营销方式往往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将商品推销列为最重要的营销目的。这是一种生产导向型的思维方式,一切商业实践都是从企业出发,强调企业在商业交易过程中的饿主导地位。但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这种由内向外的营销视角可能会忽视了顾客的需求,导致顾客满意度降低。而是生活方式营销则将顾客的需求与企业的关系列为了营销战略的思考起点。将满足顾客需求列为重要的营销目标,考察顾客心理。只有将顾客放在营销战略的首位才能使企业和顾客建立一种和谐的利益关系,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

3、生活方式营销的本质是一种意义的建构,最先进入者将获得巨大的市场优势,后来者只有通过新定位展开竞争。竞争的本质将不再是企业间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竞争。这意味着竞争领域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的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同,市场细分的目标顾客也有所差异,不同的顾客群体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年轻人更喜欢自由而充满挑战性的生活,所以“百事新一代”的营销定位选择了青春、动感的形象宣传;而可口可乐则始终强调“经典”的永恒地位。两种品牌可口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口感的竞争,甚至不再是两家公司的较量,而是分别以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两种生活方式的竞争。“年轻人追求的酷”和“大众对经典的偏爱”。竞争的最后是一个正合博奕,可乐市场不断扩大,竞争的各方达到的是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阅读全文

与中美生活方式差异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信股份股票 浏览:472
小额贷款怎么收账 浏览:798
基金交银蓝筹净值519697 浏览:222
杏花村国贸投资公司销售情况 浏览:395
什么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会高些 浏览:231
深大通资金流向个股行情 浏览:73
生活理财分类 浏览:435
北京公积金贷款代办 浏览:210
万达股票下 浏览:170
碳元科技投资 浏览:492
n派思股票 浏览:483
冠军1号系统指标公式 浏览:924
黄金怎样知道真假 浏览:37
手机换外汇吗 浏览:126
郑棉期货网上开户 浏览:741
20元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60
160629基金还有可能再涨 浏览:775
中国三大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167
京能集团境内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227
国内贵金属整顿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