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玉米价格要比我们便宜59%,是真的吗
是真的。
国际市场上主要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交易上述品种,其交易单位是:美分/蒲式耳。
1蒲式耳玉米=56磅=25.401公斤,1吨=39.371蒲式耳玉米;
CBOT玉米 :5000蒲式耳/手(127005公斤)
昨天玉米cbot收在 470 : 470/100*39.37*6.78=1254元/吨
而国内是昨天收在 1999元/吨
这样算下来美国玉米价格要比中国便宜59%!
㈡ 玉米价格每吨涨千元,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玉米价格每吨上涨了1000块钱,这个上涨幅度非常大,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上涨这么多呢?这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讨论。
相比而言,今年玉米消费可能同比去年增加1300万吨,而今年用的玉米产量同比去年只增长了400万吨,所以可以看出这里面存在几百万吨的缺口,这也是玉米涨价的一个原因。
㈢ 玉米价格还会涨吗
2011年2月17安徽日玉米价格走势
2011年2月17日安徽合肥地区东北产中等玉米到站价格在2150元/吨,水分14%,与昨日持平;泗县玉米河南产到站价1880元/吨,水分14%,与昨日持平.
2011年2月17日安徽收购价 安徽玉米日平均 2,080元/吨;安徽收购价 蚌埠玉米收购价 2,080元/吨
2011年2月17日蚌埠国标三等玉米收购价2060-2080元/吨;较昨日→;同比↑250元/吨;环比↑40元/吨。
2011年2月17日安徽蚌埠地区玉米收购价较上日提高20元/吨。据当地贸易商反馈,由于新年气息尚未散去,故市场流通玉米量十分有限,虽然用粮 企业大部分仍有一定的库存,但在全国看涨的气氛中,销售与采购均观望谨慎,入市采购的仍在少数。 个别贸易商的新季玉米挂牌收购价为1.05元/斤,较上日提高20元/吨,水分14-17%,扣量比1:1,霉变2-5%内。当地玉米水分基本保持在 17.5以下。
2011年2月17日据市场监测,春节过后,安徽萧县粮油集市粮源充裕、品种丰富,购销平缓,交易清淡。玉米价格保持平稳运行。2月15日,萧县集 市玉米每公斤1.92元/公斤,与上周价格持平。据业内分析,目前节日气氛仍然较浓,粮油市场尚未复苏,市场交易平淡。预计,随着市场逐渐复苏,购销渐 旺,后期萧县玉米有望稳中趋升。
相比于周边农产品期货,大连玉米期货的 上涨势头一直不温不火,但即便如此,从2008年底至今,玉米仍然走出较为清晰的上涨趋势,春节后,更是增仓放量突破前期高点,刷新了历史记录。近几个交 易日则维持了高位振荡。由于没有干旱题材以及新品种概念,玉米期货也许走不出像同为原粮期货的强麦和早籼稻期货那样短时间的暴涨行情,但由于国内偏紧的供 需形势和周边农产品的利多氛围,玉米期货慢牛行情有望延续。
丰产难抵库存匮乏,今年国内玉米供应依旧偏紧
一个玉米年度的供应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期初库存,二是产量,三是进口。2010年我国玉米产量无疑是取得了恢复性增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最新预计,2010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25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2%,玉米产量为1.725亿吨,比上年增加853万吨,增幅为5.2%。但是由于 2009年玉米减产,而需求增加,政府在2010年抛售玉米临时储备和中央储备数量近3000万吨,导致本年度我国期初库存数量大大低于正常年份水平。因 此期初库存数量加上2010年玉米产量所形成的主要供应源数量是低于前几年水平的。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进口玉米来提高供给水平,但国际市场的流通量不允 许或者说目前不具备我国大量进口的条件。
国内玉米的需求呈刚性增加,玉米进口数量将扩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的消费数量不断增加,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仍旧没有达到饱和停滞的程度。而肉蛋奶的生产是靠玉米等饲料 原料的转化,和小麦、稻谷等原粮的消费基本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不同,玉米的饲料消费量是逐年增加的。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的玉米乙醇项目不像美国那样成为玉米 消费的主流之一,但我国的玉米生产淀粉、酒精等深加工项目由于利润丰厚,近几年发展的也比较快。而且由于利润较高,深加工企业往往成为抬价抢购的发起者。 随着我国玉米消费量增加,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国际上认为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玉米主要进口大国。
玉米现货市场稳中走高,后期消费看好
为了补充库存,保障玉米安全。政府春节前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开展玉米收储。同时为防止争抢货源,叫停了玉米深加工企业。即便如此,由于农民的惜售 以及商家对后市的看好,春节后东北玉米价格还是出现了上涨。据监测,目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上调,鲅鱼圈港15%以内水分玉米收购价在2050—2055 元/吨,锦州港收购同等质量玉米价格在2050元/吨,上涨10元/吨,三个港口主流平舱价在2110—2120元/吨。黑龙江绥化某玉米加工企业干玉米 收购价格1910元/吨,水分14.5% 。佳木斯某玉米加工企业干玉米收购价格1900元/吨,水分14.5%,集贤某加工企业干玉米收购价格1900元/吨,水分14.5%,均较节前有所走 高。
在同为原粮期货的早籼稻、强麦分别在去年和今年出现放量增仓暴涨行情,只有玉米期货一直没有明显表现,比价效应以及轮炒行为将有可能使玉米出现 同强麦、早籼稻期货那样的行情,近几个交易日玉米期货大幅度的增减仓说明了资金面对其关注度增加,对此投资者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㈣ 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为什么今年玉米的价格这么高
如果总的来说的话,玉米的行情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影响。
玉米和小麦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两种农作物,其实这两种农作物的价格会受到世界经济范围的广泛影响。毕竟民以食为天,我们最先感受到的经济影响就是关于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生活中的商品价格上涨现象,玉米价格的问题正是其中之一。
玉米的价格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
如果从国际市场来看的话,现在玉米的价格已经同比上涨了45.5%左右,有些地区已经达到了80%左右,这个价格在往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特殊原因,所以玉米的价格节节攀升,甚至还会有继续上涨的可能。虽然现在新冠已经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副作用正在慢慢显现出来。
最后,玉米价格的上涨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可以参与投资,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我们很难把握这些大宗商品的周期规律,最好不要盲目参与其中。
㈤ 玉米价格持续增长的趋势还在维持,哪些原因影响了玉米的价格
玉米也是农业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种农作物,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巴西和一些其他国家,有极强的耐寒性、耐寒性、耐贫瘠性等且十分高产。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重要饲料来源,也是医疗卫生、化工业、食品等重要的原料之一。春节前后玉米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三月份后玉米价格上涨趋势有明显增加,三月份整体玉米价格还在微微上调,其中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
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在不断地繁荣与衰败中交替进行的,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商品行情的波动,当货币贬值时玉米期货价格就会上涨,在宏观的经济周期中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这四个阶段是在反复出现的,受到这样的经济周期影响玉米的价格自然也会波动,而我国对市场有着宏观的调控作用,政策粮目前在多地已经开始投放,临储玉米的投放成交速度也很快,因此想要在玉米市场获取利润就到等待机会适当出手。
㈥ 目前玉米价格如此高,会出现哪些弊端
受国际疫情的严重影响。虽然国内疫对我国玉米市场价格是微不足道的,但国际疫情影响非常大。由于全球性发生了严重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后,导致许多国家粮食出现危机,使许多的粮食输出大国今年受疫情原因影响,玉米加工企业普遍开工较晚,但是产能比去年增加,虽然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是玉米价格同样上涨,总体成本核算下来,盈利区间反而较往年要低。
㈦ 国产玉米价格低与进口玉米有没有关系
国产玉米价格低与进口玉米没有多大关系,目前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按照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政府有时可以合理协调各个企业的玉米进口配额指标。国产玉米的价格是根据国内本身的需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决定,和进口玉米的冲突不是很大。
㈧ 玉米价格会大涨吗
粮食价格直接关系到咱们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大家对粮食的价格都十分关注。
作为全国玉米主要供应区的东北玉米产量的大幅减少,势必会减少直接减少上国内玉米的总供应量,出于对产量和需求的考虑,社会上的资本投资家、规模玉米需求企业纷纷买涨玉米期货,从而导致近期的玉米市场价格的一路高歌猛涨。
3、受玉米种植规模面积减少因素的影响
而且玉米多年来一直处于总量丰收、库存较多的状态。我国对国内粮食的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在东北地区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和引导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适量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
㈨ 目前玉米价格是多少宿州地区
2016年玉米价格市场行情走势分析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2015年10月19日来源:玉米价格信息网标签:2016年玉米价格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玉米(来源于网络)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眼下秋粮收获临近尾声,今年又是一个丰产之年,往年这个时候期货市场开始炒作收储托市价格,但今年却一反常态,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连连下挫,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已创出年内新低每吨1760元。原来,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近日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新农作物上市后最大的去向是国家收储,冠通期货指出,国家收储价格下滑10%将至少带动新粮价格下滑10%,这导致了农户种植效益下降。山东种粮大户荆茂祥就面临丰产但不丰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亩秋玉米丰收了,产量较往年每亩增产200斤以上,亩产达到1300斤左右,老荆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去年一斤玉米能卖一块多,但是现在玉米价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荆茂祥测算,今年玉米一亩地少卖200多元,全年统算起来,2040亩地少收入40多万元。目前,荆茂祥们还在等待收购的执行,而就在他们等待观望之时,国际农产品却依然大摇大摆流行于市,这是因为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难进难出仓满为患价格下跌让农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上供应过剩的格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部分农产品出现了仓储难题。秋粮收购高峰已经来临,目前产粮区正做着腾仓并库的准备,临储农产品也在加紧拍卖抛售。然而,在库内的储粮却难抛售。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计划销售玉米234.4万吨,实际成交3.37万吨,成交率仅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仅为0.08%。其实,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据统计,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至今累计成交566.9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14.8万吨,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仅1.88万吨。经过近两年的拍卖,2012年的3083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2137万吨,2013年的6919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915万吨。在玉米之外,其他农产品亦面临同样的抛储难题。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临储早籼稻拍卖周期中,每周进行一次拍卖,每周投放量大约在50万吨左右,但是成交并不理想,流拍现象居多,除了与进口大米配额挂钩的那次拍卖成交比较活跃,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并且成交率非常低,其余全是流拍。市场人士指出,大量农产品堆积在国家粮库卖不掉,就会占用库存,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也会造成新一季粮食上市后,收购量有限。对此隐忧,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通知》还指出,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由于调销不畅,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影响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目前夏季收购旺季基本结束,而秋粮收购拉开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而商品粮数量为3.98亿吨,相比之下,巨大的粮食仓储仓容缺口显现出来。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也对媒体透露:“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库存不减进口不辍为何出现“储粮难拍卖、库存粮满仓、新粮难入仓”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2015年中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其中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同时2014/2015年度以来,中国累计进口玉米535万吨,同比增长64%;累计进口高粱达909万吨,同比增长175%;累计进口大麦856万吨,同比增长107%。2015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小麦图片(来源于网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下游企业也倾向于采购低价进口农产品,这样就导致储粮难拍卖,甚至新粮难入仓。“中国进口的大头是大豆,大豆主要满足谷内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来谷物进口也有所增长,其中用于酿酒和饲料的大麦、高粱占比较高。这是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缺口所致。”李国祥说,“不过,对于部分农产品的库存粮满仓,进口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以玉米为例,目前,中国玉米进口实行进口配置制度,进口配额每年维持在720万吨,占2015年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为4.36%,而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国玉米进出口对国内供需的影响较小,玉米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李国祥说。从供给上看,国内玉米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维持在6%左右,供给压力剧增。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将2015/20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值下调至2.29亿吨,较早先预测值调低300万吨。不过调低后的玉米产量仍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上年产量增长6.2%。从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饲料消费持续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猪存栏连续9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猪连续22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来,加工行业亏损情况不断扩大,近日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农民粮款上亿,频临破产,后由吉林省政府接盘。整个产业来看,企业淀粉加工亏损在每吨350至400元,行业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倒逼政策改革价格是调节供需平衡的关键,但是在政策干预下,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了。由于临储政策的保护,玉米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丰收,国内市场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农户也意识不到过剩的市场关系,良好的种植效益不断刺激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全国玉米产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的结构,造成了供需过剩、国储库存高企等问题。市场人士指出,现在国货入库已经出现困难,未来国货入市能否竞争得过洋货仍是个问号。如何在价格、质量上获得优势,还需政策的改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库存与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7%被称为粮食安全系数,而中国2014年玉米产量达到2.16亿吨,2014年新增库存量高达5600万吨,占我国每年消费量的35%,2014年总库存为1.4亿吨,年末库存消费量比高达84.86%。按此比例,有很大调整空间。李国祥说:“自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通过储备收购切实维护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强农惠农政策、种植收益提高而水涨船高。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政策的干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供求关系,并不能完全改变供求关系,此次玉米临储价格大调,恰是透露出高价托底的临时收储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从2004年起相继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起在东北等四省区实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连续7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稻谷和小麦两个品种7年累计提价幅度分别达96%、69%。受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支撑影响,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持续攀高,逐步逼近“天花板”。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这种两头挤压的状况,使得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从长远看,必须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同时,引导促进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李国祥建议,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大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大豆和玉米种植收益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明年大豆和玉米种植结构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美国农业部就是利用补贴政策来调节农民种植品种的切换,如果大豆产量过高,下一年大豆种植补贴会对应减产需求而相应减少。”他进一步说。其实政策变化已经开始,此前国内棉花、大豆、油菜籽的临储保护政策已经取消,换了一种方式补贴农民。对于玉米种植来说,这将是趋势。另外,今年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为历年来最严,色变粒按不完善粒归属;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过2%的不能进入临储收购,收购门槛的提升预示着未来优质农产品才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低劣品质的农产品将进入市场竞争中自行淘汰。”李国祥说。
㈩ 高中政治: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下降,如何理解“会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其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
这里面的隐含信息是,由于国内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国内市场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下降,缩小国内外市场价格差,也就正常了。
由于国内市场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相关产业以玉米为原料的,就愿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产品,进口压力大。
一旦,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下降,相关以玉米为原料的产业,就可以减少进口,从国内市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