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柜加盟靠谱吗,无人智能货柜前景怎么样
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运营方盈利模式难解
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市场正一路“狂飙突进”。政策上持续加码,资本也在加快涌入,智能快递柜正由一二线城市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布局。然而,与资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遭遇的用户不理解不买账、运营方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仍未解决。总体而言,智能快递柜还是入不敷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走入十字路口。
智能快递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变。其中,快递企业与第三方创新末端投递形式,基本形成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元末端服务体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主要企业设立智能快件箱25万组,箱递率达到8.4%。高速增长的快递包裹量,加之城市劳动力数量不足,完全依靠传统的“快递小哥”上门派送已经不太现实,智能快递柜等智能终端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2015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为69亿元,按照我国快递业务不断增长态势,以及智能快递柜的迅速发展,预计2018年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达169亿元。预计到了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
2015-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利好发展政策政策密集发布
今年以来,鼓励发展智能快递柜的政策密集发布。2018年“国办一号文”首次明确智能快递柜的公共属性。今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鼓励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
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方案,大力推动智能快递柜等智能终端建设。日前审议通过的《四川省邮政条例(修正案)》增加了“新建、改建、扩建城镇居民住宅区,鼓励建设单位配套设置智能信报箱、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内容。近日宁夏出台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出加快智能投递设施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服务需求集中区域的布局,并将出台智能快件箱免费使用等相关补贴政策。
各路资本竞相涌入智能快递柜
2018年前三季度,快递物流领域投融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其中末端网络成为主要投资领域之一。智能快递柜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也引得各路资本竞相涌入。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栈、上海富友收件宝、江苏云柜组成创赢联盟,形成了以速递易、丰巢和创赢联盟为主的三巨头格局。2017年7月,中国邮政集团与驿宝网络入股速递易,中国邮政以50%股份控股速递易,“国家队”正式进入智能快递柜行业。
2018年1月,丰巢科技获得来自玮荣发展、顺丰投资、申通有限、福杉投资、普洛斯投资、鼎晖孚涵等投资的20.73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2018年4月,菜鸟驿站智能快递柜上市运营。2018年5月,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和中通快递等民营快递公司宣布向菜鸟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增资31.67亿元。
智能快递柜三大发展阻碍分析
1、市场认知障碍。智能快递柜直接割裂了用户与快递员的联系,用户和发件人接受智能快递柜服务还需要一些时间。在整个快递服务链条中,智能快递柜需要打通的环节还存在阻塞,需要建立更广范围的接受度。
2、盈利模式障碍。从成本角度看,智能快递柜存在设备投入成本、物业租赁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从收入角度看,收派件分成、广告收入、社区O2O服务收入、用户超时取件费用等,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智能快递柜商业模式的发展还处在市场培育期,多数公司还在“烧钱”,难以覆盖公司铺设网点的成本投入。
3、整体规划障碍。目前智能快递柜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快递公司、电商、第三方服务等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驱动力不同,例如快递公司是为强化末端控制力,电商为了增加服务多样性,有些第三方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发展新型地产。各类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业务和利益冲突。为了避免市场混乱,智能快递柜市场的整体规划和业务备案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
加大沟通协调力度,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物流末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送货上门是主流,但快递柜的市场潜力也不可小觑。未来应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尽快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对于智能快递柜企业普遍面临用户“抵触付费”难题,在拓展生活类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仅仅依靠快递的代收和代发,很难形成盈利能力。尤其到了市场成熟期,智能快递柜初具规模,拥有庞大的用户入口之后,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智能快递柜企业就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
市场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智能快递柜最大的价值是其数据、流量价值,以及它作为一种物联网终端来为供应链赋能的协同效应。智能快递柜的赢利模式不能完全靠收费和广告,而是从其数据、流量中掘金。智能快递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尽可能地保证效率、成本、体验和信息的互动,以及与终端最后几百米尽快协调达成共识。
『贰』 福柜的无人智能货柜与无人售货机有啥不一样吗
看使用方法就是
『叁』 洋玩易融资成功了吗听说这家公司正在融资。。。
你说的是做福柜的那家企业吧!这个已经成功融资千万级了啊,这个网 上都有显示的。他们的福柜现在很受欢迎
『肆』 福柜无人智能货柜的前景好不好
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运营方盈利模式难解
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市场正一路“狂飙突进”。政策上持续加码,资本也在加快涌入,智能快递柜正由一二线城市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布局。然而,与资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遭遇的用户不理解不买账、运营方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仍未解决。总体而言,智能快递柜还是入不敷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走入十字路口。
智能快递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变。其中,快递企业与第三方创新末端投递形式,基本形成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元末端服务体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主要企业设立智能快件箱25万组,箱递率达到8.4%。高速增长的快递包裹量,加之城市劳动力数量不足,完全依靠传统的“快递小哥”上门派送已经不太现实,智能快递柜等智能终端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2015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为69亿元,按照我国快递业务不断增长态势,以及智能快递柜的迅速发展,预计2018年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达169亿元。预计到了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
2015-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利好发展政策政策密集发布
今年以来,鼓励发展智能快递柜的政策密集发布。2018年“国办一号文”首次明确智能快递柜的公共属性。今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鼓励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
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方案,大力推动智能快递柜等智能终端建设。日前审议通过的《四川省邮政条例(修正案)》增加了“新建、改建、扩建城镇居民住宅区,鼓励建设单位配套设置智能信报箱、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内容。近日宁夏出台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出加快智能投递设施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服务需求集中区域的布局,并将出台智能快件箱免费使用等相关补贴政策。
各路资本竞相涌入智能快递柜
2018年前三季度,快递物流领域投融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其中末端网络成为主要投资领域之一。智能快递柜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也引得各路资本竞相涌入。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栈、上海富友收件宝、江苏云柜组成创赢联盟,形成了以速递易、丰巢和创赢联盟为主的三巨头格局。2017年7月,中国邮政集团与驿宝网络入股速递易,中国邮政以50%股份控股速递易,“国家队”正式进入智能快递柜行业。
2018年1月,丰巢科技获得来自玮荣发展、顺丰投资、申通有限、福杉投资、普洛斯投资、鼎晖孚涵等投资的20.73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2018年4月,菜鸟驿站智能快递柜上市运营。2018年5月,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和中通快递等民营快递公司宣布向菜鸟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增资31.67亿元。
智能快递柜三大发展阻碍分析
1、市场认知障碍。智能快递柜直接割裂了用户与快递员的联系,用户和发件人接受智能快递柜服务还需要一些时间。在整个快递服务链条中,智能快递柜需要打通的环节还存在阻塞,需要建立更广范围的接受度。
2、盈利模式障碍。从成本角度看,智能快递柜存在设备投入成本、物业租赁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从收入角度看,收派件分成、广告收入、社区O2O服务收入、用户超时取件费用等,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智能快递柜商业模式的发展还处在市场培育期,多数公司还在“烧钱”,难以覆盖公司铺设网点的成本投入。
3、整体规划障碍。目前智能快递柜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快递公司、电商、第三方服务等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驱动力不同,例如快递公司是为强化末端控制力,电商为了增加服务多样性,有些第三方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发展新型地产。各类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业务和利益冲突。为了避免市场混乱,智能快递柜市场的整体规划和业务备案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
加大沟通协调力度,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物流末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送货上门是主流,但快递柜的市场潜力也不可小觑。未来应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尽快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对于智能快递柜企业普遍面临用户“抵触付费”难题,在拓展生活类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仅仅依靠快递的代收和代发,很难形成盈利能力。尤其到了市场成熟期,智能快递柜初具规模,拥有庞大的用户入口之后,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智能快递柜企业就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
市场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智能快递柜最大的价值是其数据、流量价值,以及它作为一种物联网终端来为供应链赋能的协同效应。智能快递柜的赢利模式不能完全靠收费和广告,而是从其数据、流量中掘金。智能快递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尽可能地保证效率、成本、体验和信息的互动,以及与终端最后几百米尽快协调达成共识。
『伍』 无人货架转型智能货柜有前景吗 我之前做无人货架的,现在不行了想转型福柜的智能货柜,想知道有前景吗
无人货架行业在2017年下半年迎来风口,最疯狂的时候行业涌进50多家企业,融资额近30亿元。然而今年以来,“猩便利要裁员、撤站”“果小美要解散”等传闻不断,只经历半年风光的无人货架进入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时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仅铺货架不优化模式的无人货架终将难以为继,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不过模式升级,问题依旧,物流、供应链及需求等困扰无人货架的问题未来也是智能货柜想要“走得稳、走得好”必须解决的问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品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作为无人零售2.0时代的代表产品和无人货架的转型方向,近两年智能货柜已获得众多市场参与者的认可。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相比无人货架这种重模式,智能货柜的技术门槛更高,封闭的柜门有效降低了货损率,技术提升有利于运营方及时了解用户的消费喜好,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服务。
智能化决定了“技术”成为这一业态的门槛,这也是智能货柜未来发展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据任国栋介绍,“蜂小柜”之所以能够实现便利购物,主要是因为采用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记者了解到,因为RFID技术的成熟度最高,也是目前被应用最广泛的解决方案,比如魔盒CITYBOX以及京东到家Go也都在采用这种技术。
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优势在于,以重力感应、物品识别等物联网设备,通过商品上的标签智能识别用户选取的物品,自动生成订单,并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实现自动结算。由于标签记录了商品所有信息,全部流程可以追溯,保证食品安全。
尽管智能货柜解决了无人货架货损率高的问题,但如何降低成本、完善供应链以及挖掘持续需求等问题,仍需智能货柜企业进一步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