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汇丰家族信托

汇丰家族信托

发布时间:2020-12-31 21:07:16

㈠ 擅长做家族信托业务的中国信托公司有哪些

现在国内市场的营销风格很强,人们都说他们很强。

为了能够坦率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他们首先消失了。目前,国内市场仍相当混乱。信托公司的运作有许多不同之处。主流一般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推动国内家庭信任的试点,另一个是海外家庭信任的发展趋势。国内家族信托的好处是容易启动,信托公司基本没有投资,缺点是结构不太可靠,法律模糊的地方太多了,未来到底有没有效果,谁知道;海外家族信托结构和效用是非常成熟,但国内企业在海外基本没有意义,国内研究不多,开始了大量的初始投资,不敢尝试。

因此目前外贸信托在这块业务的优势,核心在于同招行的紧密合作。

为了保持这个合作,外贸作了很大让步。招行客户端的体验在国内零售银行里是很突出的。有这个底子在,外贸在国内家族信托的业务上的确可以比其他家走的更快。

㈡ 汇丰银行经营哪些业务

1996年12月和1998年8月,中国先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和深圳特区试办人民币业务。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取消了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同时承诺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最终在入世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包括国内居民在内的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按照承诺,中国先后对外资银行开放了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广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厦门、沈阳、西安等18城市。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外资银行逐渐解除枷锁,度过了初期的水土不服,逐步对中资银行构成了新的挑战。

一、现时影响

截至2004年10月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银行在华设立204家营业性机构,已有105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2004年10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达668.6亿美元,约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贷款余额323亿美元,外汇贷款的市场份额占到18%,不良率为1.3%,前10个月实现税前利润17.4亿元。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现行法规,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仍受到一些限制,如一年内只能申请设立一家分行、申请开办人民币业务需要开业三年以上且申请前两年连续盈利。在业务范围方面,外资银行可开办的人民币业务也局限在:对本地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人士以及港澳台人士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办理国内外结算,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外币兑换和同业拆借等。由于受到种种限制,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规模尚小,但外资银行扩张迅猛,人民币资产总额近几年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就零售业务而言,个人外汇业务已经在2001年中国入世时即已对外资银行开放;非居民的人民币业务也在开放人民币业务时同步对外资开放;国内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则要等到2006年后才开放。在2006年前,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仅限于个人外汇业务。在这方面,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汇丰银行在国内的10家分行都推出了国内居民的外汇业务。2004年厦门11家外资银行个人外汇汇入款和汇出款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23.9%和49.7%,其中汇丰银行分别为8.5%和20.8%,市场份额仅低于中行。在以外汇衍生产品为基础的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也正在蚕食中资银行个人外汇高端客户的市场份额。

人民币零售业务对外资银行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外资银行在对公人民币业务和个人外汇业务方面的快速扩张,可能在今后国内居民人民币业务上重演。

二、今后的竞争形势

随着2006年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对内地零售业务市场寄予厚望的外资银行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中外资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将由彼此相安无事向更多的正面交锋演化,双方在零售业务方面围绕客户、产品、渠道和人才展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客户方面,外资银行目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在华外籍人员。港澳台华人,今后会把重心扩展到中国富裕城市的高收入阶层,如私人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等。

在产品方面,目前外资银行公司业务的重心主要放在融资,国际结算。存贷款,担保,汇款等业务方面。近几年外资银行已经向中国市场投放了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商业银行投放品种的3倍以上,显示出外资银行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优势。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长于提供信用卡、私人贷款,按揭、存款及财富管理等服务,零售业务创造的利润比重往往超过50%。今后外资银行将会充分利用其技术、经验、品牌和人才,创新和推广更多的产品。

中资银行会在下面几个方面受到较大的冲击:

(一)个人理财业务

普通零售金融业务依赖机构网点的支持,外资银行从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利益考虑,将会把精力集中在高收入群体的争夺上。2002年以来获准经营个人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纷纷成立理财中心,通过私人理财业务来抢夺优质客户这块诱人的蛋糕。花旗。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外资银行都在国内设立了专为尊贵客户服务的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包括嫁娶、婚丧、教育、健康医疗保险、财产投资管理、搬家、旅游及退休计划管理在内的完整服务,4)。尽管实行全能银行制的外资银行无法在国内充分发挥其集团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混业经营的优势,但全新的投资理念。成熟的财富管理工具、专业的金融人才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使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领域驾轻就熟,其进入必将加速中资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二)外汇交易业务

2004年10月底全国外汇存款达到了1584亿美元,其中居民外汇储蓄存款为836亿美元。汇率的剧烈变动、外币利率的频繁调整,使得居民和银行都有开办个人外汇交易的需求。2003年花旗银行的“优利账户”和渣打银行的“汇利账户”在上海等大城市就已经小试牛刀,2004年银监会发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花旗、渣打、汇丰等24家银行先后获得了衍生产品资格,法国巴黎银行还在上海设立了交易室。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结构产品,已经引起中资银行外汇储蓄的流失。在日益重要的个人外汇交易市场上,外资银行占据优势,而中资银行目前尚不具备自主开发管理衍生产品的能力,仅能采取背对背平盘的方式充当外资银行产品的销售代表,难免受制于人。

(三)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是客户日常使用率最高的金融产品,同时也是银行新产品的最好载体。中国信用卡市场对外资银行极具诱惑。目前银监会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银行卡管理条例,以推动外资银行发卡业务。在获准单独发卡之前,外资银行已经联手国内合作伙伴进军信用卡业务。2003年花旗集团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4年2月正式推出了内地首张由外资银行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的双币种信用卡,标志着外资银行已经正式介入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2004年12月花旗浦发卡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宣布双双降低普卡和金卡申请门槛,并把发卡城市由沪深穗扩展到10个城市。此外,汇丰银行与上海银行合作打造的申卡国际信用卡、兴业银行与恒生银行合作的兴业信用卡也在2004年先后亮相。汇丰银行2004年8月参股交通银行后,两家合作组建了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并有望在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发卡;2004年12月美国运通公司也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了牡丹运通卡。

联合发卡使外资银行绕开了人民币对象和地域的限制,提前进入了人民币零售市场,给其他中资银行带来了压力。外资银行借合作发卡达到了熟悉国内市场的目的,为以后独立发卡作好了市场。品牌及宣传等先期准备。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银联金卡工程为所有入网银行提供了共享网点和设备资源的便利,外资银行独立发卡后可节省铺设国内网络的时间和成本,信用卡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四)个人信贷业务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处于起步阶段的个人消费信贷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在楼宇按揭、汽车金融等业务上具有优势,目前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已经在京沪杭等地开展了外籍人士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在国内紧缩地产信贷、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凭借贷款利率低,贷款成数和年限灵活、更多可选货币、服务完善等优势,在部分城市已经占据了外销楼盘按揭的半壁江山。在汽车金融方面,2004年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与上汽通用金融公司已经开业经营,另外三家汽车金融公司也在筹建之中。在外资银行2006年获准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后,中资银行将面临业务进一步流失的风险。

在渠道方面,外资银行将会采取增加网点,开办网上银行和并购国内银行的方式增强对个人银行业务市场的渗透。在增设网点方面,目前汇丰、东亚。渣打在华分行数分居前三位,其中东亚银行率先在深圳增设罗湖支行,标志着外资银行向深圳零售市场进军的开始。另外,花旗、渣打、东亚,汇丰等13家外资银行已经获准提供全面网上银行服务,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外资银行重要的营销手段。在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方面,外资银行已经不再局限于参股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2003年底恒生银行参股兴业银行、2004年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股权并派驻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进入内地零售业务市场的渠道。

三、对策建议

2006年后国内银行在零售业务市场上将面对外资银行强有力的竞争。在为时不多的过渡期内,中资银行必须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积极应对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竞争和合作形势。

(一)认清形势,勤练内功,从根本上增强竞争能力

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一向被认为是中资银行的优势,但中资银行不能因此高枕无忧。从分支机构网络来看,外资银行开展零售业务并不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分行网络,外资银行只要在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设立有限的分支机构即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客户群体,而网上银行等电子交易渠道的扩展、参股中资银行进一步弥补了外资银行的网点劣势。在客户群体方面,外资银行主要瞄准能真正带来利润的高端客户,20%的高端客户的流失就足以动摇中资银行的盈利基础。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上,外资银行通过员工的本土化,逐渐融入当地,其中西合璧的优势在拓展企业白领。留洋精英等高端客户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对北京辖区内的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排名垫底,位列前12位的全部是外资银行,渣打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北京分行排名居前。中资银行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学习借鉴外资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严密的内控制度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成熟的产品创新机制、有效的客户服务模式,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实施客户战略,加强对个人高端客户的服务

外资银行多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并据此制定实施相应的产品、营销、定价和服务策略。如花旗银行对账户余额不足5000美元的客户收取服务费,将零售业务锁定到高端客户上。相比之下,大多数中资银行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银行与银行之间产品雷同。中资银行需要对零售银行业价值链上的特定环节和特定客户群体有所侧重,特别是服务好现有的高端客户。

在服务高端客户方面,外资银行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而中资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最近几年才逐步认识到服务高端客户的重要性。理财中心在硬件方面容易购置,但中资银行在人才、服务机制等软件上短期内难以改善,加上国内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所谓的理财服务多停留在概念包装的初级层面,还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性的专家理财服务。中资银行今后需要突出发展理财业务,除了建好个人理财中心,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服务环境外,还需要在经营理念、

创新理财产品,内部机构设置。人员培养、考核激励方面努力改进对高端客户的服务。

(三)重视个人产品的创新和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

零售金融业务涉及不同的业务和渠道,目前多数中资银行由信用卡部、私人客户部、电子银行部。个人信贷部等不同部门分开经营,并且各类业务使用不同的系统,导致内部无法共享信息,影响到对客户的综合服务。今后需要强化银行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改变储蓄、银行卡,零售贷款等零售系统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完成由储蓄业务为主向全面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过渡,为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四)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深入,中外资银行的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优厚的待遇、有效的激励机制。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对金融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中资银行在调整机构和人员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的使用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稳定员工队伍,提供内部人才的凝聚力。

(五)选择合适的伙伴开展合作,在竞合中实现双赢

中外资银行在竞争的同时,在业务、技术和股权方面各个层面上也有合作的机会。在业务和技术合作方面,中外资银行各有所长,双方可取长补短,在信用卡。汽车抵押贷款、住房按揭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仍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这方面国内一些银行已经取得了进展,如2002年台湾中信银行与招商银行在上海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中信嘉华银行(香港)与中信实业银行在深圳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

在股权合作方面,中资银行资本金普遍不足,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可以充实资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还可吸收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金融技术和人才,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外资银行通过参股、控股中资银行,可以减少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获得了开展零售业务必须的营销网络、客户资源和本币基础。双方的合作也受到了中国银监部门的鼓励,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提高单个外资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后,外资金融机构从最初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过渡,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成功地引进了外资战略伙伴。除参股现有银行外,中外资银行还可合资建立新的银行,如2003年底建行和德国施豪住房储蓄银行签署合资协议成立中德住房储蓄银行。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推进,双方的股权合作空间还十分广阔。

入世时确定的5年过渡时期将在2006年结束,中外资银行全面的、公平的竞赛即将真正展开。中资银行应抓住剩下不多的时间制定实施明确的战略,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迎接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来临。

㈢ 家族资产管理公司如何选择

首先,家族办公室在国内确实不算特别大众化,但是市场是巨大的,《2018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了161万,拥有亿元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了11万。

也就是说,中国有14亿人口,一千个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一万个人中,就有一个亿万富翁。富豪阶层数量庞大,对于财富迁移和传承肯定是有需求的。

关于家族办公室的选择,我的建议是:

A、专业度。专业一定是最重要的,多接触几次,看看他们是否是从中立客观角度出发给到合理建议。目前国内家族办公室大多会采用信托、保险、不动产、技术移民等组合拳保护高净值人群的资产,举个例子,你到了一家公司,对方根不了解你的情况,贸然推荐你五花八门的保险,或者是柬埔寨、菲律宾这类社会不稳定,且本地人经济能力根本支撑不起外国人持有的房产价格的不动产,你觉得他可信吗?

B、公司实力。家族资产配置涉及到的金额比较大,需要有实力的公司才能驾驭,最好去公司实地考察。

C、人品。每个家族资产配置方式不一样,所以具体的管理方案也不同,需要多和管理公司沟通,多加相互了解。你要观察对方是否真诚可靠,对你的资产极端谨慎与负责,而不是把你当成简单的客户,才能助你基业长青。

家族资产管理是一个比较长久的事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家族的管理公司,前期多花一点时间是值得的。蔚翎家族办公室源自英国家族传承理念,以投资移民、不动产投资、财税规划、家族信托为载体,为望族和新贵提供前瞻性、专业性、私隐性的家族传承服务。

㈣ 梅艳芳家族信托是失败案例吗

马华桂律师 京师上海律师所
回看梅氏信托,我们解读其中的成与败
很难堪,无爱的处理方式
明星梅氏的信托Karen Trust(以下简称梅氏信托)经常见诸报道,一些内容刺激观众的神经:
各大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震惊了整个财富管理圈——“梅氏92岁母亲欠房租被强制搬家,坐地痛哭不愿离开!
一代巨星梅氏的3000项遗物,包括新秀冠军奖座、波鞋、公仔连贴身内衣裤被信托受托人香港汇丰信托进行拍卖……
如果信托公司与信托受益人即梅妈提前协商,将这些估价不高、意义特殊的私密物品,以实物形式交付梅妈,既维护了受益人的利益,也恪尽了受托人的职责,公众将更容易接受。
梅氏家族信托的设立简述
2003年,12月30日在香港养和医院梅氏病逝,终年40岁。在医院治疗期间,在专业人士帮助下,梅氏完成了其信托的设立,是一个依据开曼法律设立的酌情信托(自由裁量信托)(Discretionary Trust)。从公开的资料看,香港罗兵****会计师事务所为税务筹划,汇丰国际HSBC受托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受托人,也是遗嘱的执行人,但是设立过程中没有咨询独立的第三方,尤其是律师。梅氏信托赋予了受托人HSBC较大的权力,如取得和管理信托投资收入、变更受益人、认定被排除人士等。
除了信托协议和遗嘱,梅氏确认了受托人备忘录(Trustee memoranm)。在该备忘录中,梅氏向受托人表达了以下意愿:
(1)在梅母在世期间,受托人应为梅母持有信托资产,并每月向其固定分配7万港币;
(2)将两处分别位于Happy Valley和伦敦的房产赠送给好友刘培基;
(3)留出170万港币用于4名侄子侄女的教育:在这四人25岁前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时,梅氏信托每年将给付10万港币给相应的受教育者,但每人最多不超过40万港币,剩余10万港币作为HSBC的管理费;
(4)在梅母去世后,信托资产全部分配给妙境佛学会有限公司(New Horizon Buddhist Association Ltd.)。

还有一个大前提值得特别提醒:梅氏原本想设立的应该是生前信托,可惜在圣诞节期间就过世了,没来得及将信托财产转入信托,只能借助兜底性工具信托意向书、受托人备忘录、遗嘱等文件成立并将财产注入信托,梅氏信托得以遗嘱信托形式出现。因这两类信托在生效起点、功能和稳定性上区别巨大,引发纷争不断。
梅氏信托是开曼信托,为何香港法院有管辖权?
就梅母在香港法院提起的一系列诉讼,梅氏信托的受托人HSBC主动接受了香港法院的管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信托管辖权这一问题,虽然梅氏信托的适用法是开曼Cayman法律,但是如果梅氏信托的受托人和主要资产均在香港,受托人也同样在香港对信托资产进行管理,香港法院也可能会对梅氏信托有管辖权。
母亲覃氏的诉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梅氏在医院治疗期间因用药等原因而丧失了行为能力为由,要求撤销遗嘱信托的安排,是对遗嘱效力的不认可。由于此时梅氏已经故去,要审查其行为能力只能靠人证与物证了。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何冠昌太太的证言,一则她当时每天都陪在梅氏身边;二则她与本案遗产无任何利益瓜葛。毕竟是专业人士参与设计的遗嘱内容,它当然不容易被推翻。法官认定梅氏的遗嘱及信托安排有效,并经过高等法院、终审法院的一致肯定。后梅母又先后控告遗嘱执行人、主诊医师、遗产受益人等,结果均被法院判决败诉。 第一阶段的诉讼梅母虽败诉,但关键的诉讼中法院对其倾斜照顾,由梅氏遗产支付其诉讼费及律师费。
第二阶段,梅母与信托受托人及妙境佛学会有限公司发生了长达10年的多次诉讼。是在信托生效后,就受益权安排不合理性提出的诉求,诉讼的结果是梅母一再取得胜利。确实在设立之初,梅氏信托没有考虑房租水平上升、物价上升、医疗费用的增加等因素,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而且生前信托未生效很多有益的保障条款无法生效,基于梅氏保护受益人的目的,法院一再判决梅母胜诉,最终每个月获得的生活费从7万增加到了2016年的21万。同时,也因无力支付长期多次诉讼高昂的律师费,梅母一度陷入个人破产的境地。
破产后,覃氏仍然不懈通过各类诉讼讨要生活费,由于请不起律师,其只能以90岁的高龄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法官实在于心不忍,曾破天荒地判给了已破产的覃氏一笔律师费,保障其得到充分的法律服务;2014年10月,覃氏因无力支付各类上诉所需要的保证金,请求香港终审法院豁免,但遭到上诉委员会的驳回。由于覃氏并没有大量资产支付律师费,所有的费用几乎都来自于其从信托收益中的“透支”,最终无力支付的时候,便只能宣告个人破产,沦落到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信托所管理的资产也因此大幅缩水,梅氏的大爱慈善目的大打折扣,遗愿或难实现。

梅氏信托技术上值得借鉴也值得反思
从结果来看,梅氏所设立的信托,似乎并未达到其生前“保障梅母体面生活”的遗愿,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梅氏所设立信托的意义。
从技术上来说,梅氏信托还是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该项信托设立了多顺位、多层次的受益人。其母亲作为第一顺位的受益人,享有终身的受益权;其侄女及外甥,则享有固定数额的教育基金;妙境佛学会有限公司获得剩余的信托财产(如有)。这样的安排并不算复杂,但是能满足设立人诸多不同的需求。
其次,在这样一个亲人索取无度的家庭中,如果不设立这样的信托,那么家人之间发生争执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在梅母的屡次挑战下仍然未被击破,有效发挥了资产隔离和保护的作用,依然保障了梅母在梅氏去世后大部分时间的基本生活。
基于财富传承的考虑,在家族信托中,委托期限往往跨越委托人的生命周期,甚至长达几代人,可以说信托是委托人从坟墓中伸出来的一双手,呵护后几代人的幸福。而委托人去世时,受益人不一定具备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甚至不一定掌握财富传承的隐私信息,这就需要委托人在信托内容涉及中非常的细致、专业、周到和制衡。
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人性之叵测,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一种可以被人颠来倒去的工具。这一点,是所有拥有大额资产、传承筹划需求的人士所必须警醒的。梅氏信托所聘用的产品设计、规划的专业人士无可指责;但信托的设计更是一门艺术,尤其家庭情况各异,特点不同,挑战性就会更大,切忌照抄。

笔者认为,如果在当时在一些信托条款设计上引入信托保护人,保障和监督受托人完整、真实按委托人梅氏订立的家族信托协议和遗愿履行,比如将内衣等私密物品从信托财产拍卖物之列剔除,比如阻止梅母不理性的诉讼行为等。当然,本案是家族信托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设计上远不仅仅是这点疏忽。我们作为相关律师,也非常期盼通过我们的努力,善良人的合理意愿都够在信托中得到良好表达,并受到法律的良好保护和实施。

梅氏信托有诸多制度设计的不足,可以进行六个方面的优化:
一是没有来得及制定一个统领性的家族宪法,作为家族最高法律,将自己秉承的价值观融入家族宪法中,使用到家族财富管理、家族事物运作的方方面面,使得所有的信托角色都必须遵守。如,家族宪法可以最高效力来设定诉讼的惩罚机制,如果受益人不合理地提起诉讼,经过信托保护人审核,受益人将面临损失更大收益权的可能。同时也没有对信托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他们的位置,明白设立人的一片苦心,明白违反信托的法律后果。
二是家族信托的投资和分配应当更加灵活,而不应当是固定分配的方式。同时不应该将家族中的某些人排除在受益人范围之外,可以适当的给一些分配以求家族的和平。如果完全不给梅兄任何利益,那么他必然会通过对孩子、母亲监护权来谋取利益。如果梅母、梅兄的诉求如果在信托设计时候可以得到更合理的灵活调整和照顾,那么他们对信托的安排应当更加满足。
三是家族信托应当设立纠纷调解机制。即使受益人仍有不满,也可以通过调解机制去做有效协商,合理调整,不经过内部诉讼纠纷机制,绝不能走到对簿公堂的局面,而诉讼应当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保证家庭关系和稳定得以有效维护,这也是信托设立的基本目的,逝者在九泉之下难堪,最后一点儿尊严也不会被亵渎。
四是家族信托应当设立制衡机制。我们一般会建议客户设立保护人或监察人,享有如“撤换受托人”、“按要求变更受益人”和“决定、修改家族信托的投资和决策分配”等制衡的权利。保护人委托家族利益的代表,与受托人、受益人形成三者的制衡关系,并且在变化来临时临时改变家族信托的安排,以便更好抵实现委托人的目的。如此,梅母和梅兄的荒唐行为便不可能实现。
五是梅氏在设立信托之前没有向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咨询,该信托的受托人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方便,信托设置相对简单更容易管理。不设置信托保护人,其权利不会受到过多的干预。是啊,天底之下谁愿意主动限制自己权利,给予他人更多权利呢?
六是年轻时候对风险思考不足够,没能做好风险防范性准备。待病倒后才启动信托设立程序,可惜时间仓促,梅氏信托个性化设计有限。由于节假日没法办理财产登记,梅氏没有等到变登记就过世了。于是,生前信托没有生效,该信托只能够按照遗嘱的内容设立信托,使得她的诸多意愿得不到实现,终酿成苦果。上帝不公,梅氏的爱没有敌过时间。
总结为,族信托的条款不必要规定的过于呆板,导致缺乏信托的制衡和调整机制,内部纠纷解决机制。
切勿轻易挑战信托独立性
从“梅氏信托”事件上,我们可以发现信托受益安排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首先,梅妈挑战遗产信托诉讼耗资巨大,但最后事实证明香港司法支持了信托的有效性,这充分说明了在一般情形下要挑战或质疑信托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足以彰显信托顺利实现财富传承的强大功能。
其次,“梅氏信托”设立的受益人受益条件,实际上充分体现了信托对受益人的约束兼保障功能。信托对受益人的正向激励及反向约束,是信托的在所有传承工具中最明显的优势,信托激励后代的成长,然后获得更多的受益权和更多的财产支配权,鼓励后代发展事业,并提供资金支持。
显然,梅妈今天的遭遇,是其固执坚持无谓诉讼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劝告作为信托受益人,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应该是谨遵信托合同游戏规则,不要轻易挑战信托独立性,否则如同玩火。
最后四点小忠告
家族文化的建立和传承很重要,维护家族的和睦是传承的基础。
有效的财富管理安排不仅能够帮助财产保全和增值,还能够减少家庭冲突发生的可能。
家族信托的首要目标是资产的有效隔离和安全性、家族信托架构的柔性和灵活性,法律对家族诉求和家族信托的尊重、对家族适当的权利保存的认可是设计的基础。
在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中往往作为兜底性的工具,而不建议把遗嘱作为唯一的传承工具,因为太容易发生纠纷。

㈤ 私人银行服务的主要业务

私人银行来服务最主要源的是资产管理,规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殊服务,也可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因此私人银行服务往往结合了信托、投资、银行、税务谘询等多种金融服务。该种服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
此外通过私人银行服务,客户也可以接触到许多常人无法购买的股票、债券等。而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们往往可以拥有投资一些私人有限公司的机会,并获得许多优先购买IPO的机会。私人银行服务最早由几家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和银行提供,目前最大的私人银行服务提供者是瑞士银行,瑞士也是世界私人银行服务最发达的国家。此外包括JP摩根、摩根史坦利、花旗银行、高盛、汇丰等著名金融机构也提供此类服务,美林公司是私人银行服务赢利最高的企业。

㈥ 私人银行理财收益

你说的私人银行也就是指的是地方银行吧。现在地方银行的理财利率相对国有银行要高一点版。我就拿权182天的理财期限来说吧,浦发银行的182天理财的净值收益率大概在3.8%左右,三峡银行的182天理财净值收益率大概在4.2左右吧。就这个收益还是比较不错的了。

㈦ 汇丰银行替梅艳芳做的那个信托到底怎样

目前就新闻报道看来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听说信托基金蚀本
而且尽责的限制梅艳芳她妈去胡乱动用信托基金

㈧ 世界名人中有哪些人在设立了家族信托

NO.1 比尔·盖茨疑以慈善捐款规避遗产税

20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活动在欧洲国家遭到质疑和批评,许多德国富豪拒绝跟随他们的步伐捐出财产。 带头的德国汉堡船运巨头彼得·克雷默表示 : 富豪捐身家承诺、、于将应该缴税的钱捐出去,令富人凌驾于国家之上,影响公众利益

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富豪要把遗产给子女,联邦政府会从中抽掉过半的遗产税。 事实上,许多美国富豪都以慈善捐款的手段规避遗产税。 欧洲媒体也对此次活动大泼冷水,很多评论都表示美国富豪与其参加“捐赠誓言”行动承诺捐款,“不如按时交税”

NO.2 乔布斯遗孀被收高额遗产税

苹果公司前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辞世后,名下至少三座房产置于信托机构名下,这一举动使得乔布斯的巨额财产数额和分配成为谜团,乔布斯拥有 555 万股苹果股票 ( 市值大约 20.5 亿美元 ) 及 1.38 亿股迪士尼股票 ( 价值大约 47.4 亿美元 ) 虽然在乔布斯去世后,其遗产被交由一个信托基金管理,以避免遗嘱认证税,但其税率仍然高达 15% 乔布斯的遗孀收到的资本收益税账单高达 8.67 亿美元,这是她出售乔布斯持有的迪士尼和苹果公司近 70 亿美元股票的税金。 这些税金的缴纳日期截止到 2013 年,过期税率将从 15% 上调至 20% 而且到期之后,还可能被额外增收 3.8% 的收益税

NO.3李嘉诚分家

2012年 5 月, 84 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正式向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财产分配方案。 按照李嘉诚的分配方案,李泽钜将得到超过 40% 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 35% 股权,这三块业务约有2000 亿港元。 而对于小儿子,李嘉诚也丝毫没有吝啬,李泽楷得到的现金相当于现在资产的数倍。 港媒称,从分配的公平性角度来说,李嘉诚两个儿子分到的财产无论是实物还是股票、、现金,从数量上来说,应该是旗鼓相当的。 此外,李嘉诚还表示要留足资产给他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会。 李嘉诚在自己身体还很健康的时候,就向社会公布了其财产安排,令股民和社会没有受到不必要的冲击,也没有引来不必要的争论

NO.4林心如婚前财产做信托

早在2012年 3 月,身价上亿的林心如明确表示,如果她要结婚将会先把财产信托。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大胆猜测,影视娱乐明星的带头效应或会使得婚前财产信托“浮出水面”。 在国外及港台地区,个人在婚前将自己的个人财产交予信托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在国内,“婚前财产信托”这样的处置渠道尚未成型

NO.5梅艳芳防挥霍立遗嘱信托

一代歌后梅艳芳香消玉殒已 13 年,却依然无法从人们的视线中远去,与她有关的新闻时不时还会占据各大媒体的大幅版面,其中,她的上亿遗产尤其令人关注

梅艳芳生前知道母亲覃美金不善理财且喜挥霍,如果把财产一下子全给母亲,担忧母亲会一次性把遗产花尽,或被别有居心的人骗走。 因此,梅艳芳选择了遗嘱信托,将近亿财产委托给专业的机构打理,信托基金每月支付 7 万港元生活费给母亲,一直持续到她去世

但梅妈对女儿遗嘱不满,认为自己应该独得遗产,一度质疑梅艳芳生前成立的信托基金是否有效,认为梅艳芳签订遗嘱时,正在医院住院,健康逐步变差,怀疑她是在精神不佳的情况下,在遗嘱及信托基金上签名的。 梅艳芳亿元遗产官司持续了 5 年,但最后法院的判决是梅妈败诉,梅艳芳生前遗嘱有效

NO.6吴亚军家族信托

列支敦士登与瑞士之间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国界,跨过一条栽满鲜花的小道,看到点缀王冠的徽章,就来到了这个阿尔卑斯山中的小城。 这儿,聚集了欧洲大部分顶级的信托公司

不过,在英国和法国之间,还有一个飘逸着薰衣草香气的小岛,这个名为泽西岛的英国皇室属地,基金业规模高达 1967 亿英镑(约合 1.9 万亿元人民币),聚集了全球顶级的信托公司

也许你很难相信,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历任”首富,都和这个小岛有不解之缘 2009 年女首富张茵,这个以回收废纸发家的纸业大王,通过岛上的法巴信托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设立了 3 只家族信托

吴亚军, 2011 年的中国女首富,这个优雅而妩媚的女人通过汇丰国际信托公司设立了家族信托。 当然,作为一家老牌的英资银行,汇丰几乎在每个享有宽松金融法案的小岛上都有分支,也包括信托公司

除了泽西外,还有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甚至毛里求斯。 每天,驻扎在繁华都市的信托管理人,都将无数的文件和资金输往这些小岛。 信托管理人的要求也许并不高,免税可以让他们节省大量的中间成本,低廉的管理费也可以让他们赚取多一点的利润。 富豪们的要求也许更简单,每年的回报率不需要多高,只要稳重且有保障

NO.7洛克菲勒家族信托

最早的信托见于十字军东征时期,那时人们因为远征,而将自己的财产转托给信任的人照管。 后来这一方式逐渐固定,也有不少人选择将自己的财产转给牧师代为经营

刑成介绍说,国外几乎不存在国内现有的信托公司的模式,国外的大型信托公司多为银行经营的信托公司,比如说汇丰国际信托、、。 用益信托的分析师李旸则告诉记者,国外的普遍做法是直接将律师设为受托人

大型的财阀家族拥有自己的律师、、会计师,也有自己专门的信托机构。 掌握着宝马的科万特家族就有自己专属的信托机构,家族财产都由这个公司打理,家族成员定期领取收益。 该机构在香港成立了投资分支机构,同时也是大陆 PE 公司九鼎投资旗下一只基金的 LP之一。

美国总统几代更迭,洛克菲勒家族的王朝却始终未变。 洛克菲勒家族组建了自己的信托公司来打理家族成员的私人财产

洛克菲勒家族的兴起源于石油,第一代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创立了标准石油,在上个世纪初赢得了十数亿美元的身家,成为那个年代数一数二的世界富豪。 他的遗产通过信托的方式被传承

到他儿子那一代,一共设立了五个信托

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在曼哈顿市中心,在这栋大楼的最顶层是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机构。 在这个大套间办公的正是帮洛克菲勒家族打理财产的工作人员。 他们管理者洛克菲勒集团 90% 的股权

NO.8 SOHO中国潘石屹、、张欣家族信托

并不是每一个家族都富可敌国,可以设立自己独立的信托公司。 以巴克莱、汇丰、大型银行为代表的公司解决了大部分无力拥有自己专门机构却需要金融指导的家族的问题

国内富豪在自己的公司中构建信托架构也是多通过银行系信托公司

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实际控制人张欣与潘石屹对公司的控股正是通过信托来实现。 信托的受托人是汇丰国际信托,合计持有 SOHO 中国超过 60% 的股权,信托受益人是张欣

公司上市之后为了履行披露义务,股东的信息都会呈现于投资者的面前,但是如果通过信托来持股则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的隐私。 通常招股书或者公司财报上显示的只有信托的成立人和受托人,除非信托受益人在董事会或者高管名单中,否则受益人的信息不会出现在财报中

以上述 SOHO 中国为例,公司财报中显示张欣是信托受益人,但是这只信托是否还有其他受益人以及收益比例如何则无从得知

NO.9 家族信托

•开曼和泽西岛上的信托

两大女首富选择海外信托,香港大部分信托汇丰操办,富人们选择信托,就是选择一地的法律体系

明亮的落地玻璃外,是维多利亚港浅绿的海景,不时有几只海鸥从天空掠过

这里是法国巴黎银行( BNP )位于香港金融中心的总部会议室。 当然,这家在英属泽西和卢森堡都设有大型信托公司的跨国银行,还拥有更加神秘的 VIP 客户室。 房间布置幽雅,墙上是画风前卫的油画,米黄色的小几上,浅蓝色的瓶中插着鲜花。 你可以很悠闲的坐在宽大的沙发上,而你的银行顾问会详细地向你解释各种繁复的程序

事实上,多年以来,内地和香港富豪都愿意委托类似法巴这样的跨国银行打理他们的财富。 一种选择是信托

•神秘的信托岛

也许你没有想到,那些在地球仪上都难以看清的小岛竟承载了众多富豪的财富

在香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操刀了其中大部分家族信托

龙湖地产的董事长吴亚军出生于重庆,可是龙湖地产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上。 这是一种常见的运作方式,将公司注册地选择在海外离岸金融中心上

龙湖地产的股东名单中有“丝质信托”。 其中的蔡氏家族信托以及 Silver Sea Asset Limited 是控股股东 Silver Sea 的受托人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45.465% 股权。 这是一只全权信托。 全权信托指受托人可以在委托人的意愿指导下自行决定信托财产的分配方式、财产的管理运作方式、。 信托的设立人与监管人是吴亚军,受益对象则包括吴亚军在内的其他若干家族成员

吴亚军今年只有 48 岁,这个优雅而又妩媚的女人做过记者, 1993 年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95 年创建了重庆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2008 年,龙湖地产在香港上市。 吴亚军的个人财富一度超过杨惠妍,成为内地女首富

吴亚军现在是龙湖地产的董事会主席。 公司上市之后,为了避免家族企业的弊病,吴亚军的丈夫蔡奎辞去了在公司的所有职务,只保留了股权。 吴亚军家族的另一只家族信托为蔡氏家族信托,持有龙湖地产 30.25% 股权

除了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持股外,公司其他高管的股权激励也是通过信托实现。 上市之前,公司高管,房晟陶、邵明晓、人通过 Long Faith Trust 持有公司股权,受托人也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上市之后,吴亚军给公司约 550 名员工设计了股权激励计划,这一部分股权转入一只名为 Fit All Trust 的信托之中

一样是事业有成的商界木兰,张茵与吴亚军的操作方式不尽相同

1957年,张茵在东莞出生。 她的创业之路始于香港 27 岁时,张茵辞掉了当时薪资丰厚的工作,只身前往香港做起了废纸回收的生意

1990年她移民美国,也将生意建议不拓展 10 年之后,她的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废纸回收商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张茵在东莞设立了玖龙纸业,开始了自己的造纸之路 2006 年,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那一年,张茵登顶胡润百富榜

张茵在股权的信托架构中显得低调与审慎。 张茵一共设立了四只家族信托。 其中通过 The Northern Trust Company of Delawcere 设立了 YC 2006Family Irrevocable Trusr ,持有玖龙纸业 29.706% 股权

张茵又通过了泽西岛上的一家信托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设立了三只家族信托,分别是刘氏家族信托、、张氏家族信托以及金巢信托。 她一个儿子的名字作为信托受益人出现在股东名单中,另一个儿子是特别受益人,但是名字并未出现在股东名单里。 张茵自己有 7 个弟弟妹妹以及 2 个儿子

•内地罕见的遗产信托

事实上,龙湖地产与玖龙纸业并不孤单,在香港上市的许多内地民营企业都选择了信托持股,例如永达汽车、、阿里巴巴、宝信汽车、

并不是只有企业家才能选择家族信托的方式来传承财富,对于一般高净值人群来说,信托亦是遗产传承的方式之一,只是这种方式在大陆尚不多见

已经逝世的香港明星沈殿霞在去世前,将约一亿港币的资产交给信托管理人打理,避免刚刚二十出头的女儿不善打理庞大资产的状况的出现

沈殿霞找到的信托管理人包括前夫郑少秋以及生前好友,如果她女儿要动用遗产,需要经过管理人的一致审核

梅艳芳的处理方法则更为直接,她将接近一亿港元的遗产交给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打理,信托受益人只有她母亲一人。 梅艳芳的母亲目前每个月固定从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处领取 10 万港元生活费,直至去世

但是,不久之后,梅艳芳母亲将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称遗产被谋夺,最终撤诉

阅读全文

与汇丰家族信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交银蓝筹净值519697 浏览:222
杏花村国贸投资公司销售情况 浏览:395
什么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会高些 浏览:231
深大通资金流向个股行情 浏览:73
生活理财分类 浏览:435
北京公积金贷款代办 浏览:210
万达股票下 浏览:170
碳元科技投资 浏览:492
n派思股票 浏览:483
冠军1号系统指标公式 浏览:924
黄金怎样知道真假 浏览:37
手机换外汇吗 浏览:126
郑棉期货网上开户 浏览:741
20元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60
160629基金还有可能再涨 浏览:775
中国三大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167
京能集团境内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227
国内贵金属整顿 浏览:212
欢乐颂2外汇 浏览:800
政府申请国家贷款 浏览: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