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生银行30亿理财飞单 卖的是什么理财产品
专家提醒抄,消费者切莫贪恋高收益理财产品,有些承诺的高收益,是预期收益率,但并不会明确写入销售协议里。
投资时如何防范飞单
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防范飞单呢?业内人士对金融界保险频道表示,可采用“两看一查”的方式防范飞单:
一看产品管理人
任何理财产品都会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银行,保险产品的管理人是保险公司,如何购买的产品不是实际的对应管理人,就是有问题的。
二看盖的什么章
“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产品的本机构。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盖的什么公章,凡盖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谨慎对待。
三上官网或打热线查询
还有就是理财产品的名称,客户可拨打银行的热线电话或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查询所购买的产品, 如果是“飞单”就不会有记录。
2.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案,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如何防骗
民生银行假的理财产品案之所以受人瞩目,原因一是金额大,二是银行支行行长参与并主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三是参与人员众多,受骗者多,银行参与的员工也多。
那么,民生银行假理财产品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是指,2017年4月,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有涉嫌假理财案违法行为的案件,涉案资金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2017年11月21日,北京银监局于对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给予合计27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此案也被称作有史以来第一大“飞单”案。虽然民生银行和相关人员也进行了处罚:北京银监局对张颖给予取消终身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对肖野、何蕊分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对王涛、王晓红、李亚慧、何舒琼、王飞、王秋雨、隗亚囡分别给予禁止1年内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对张剑、周瑾分别给予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王月玮给予取消5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行政处罚。
其三,购买理财产品不能贪图高息
以往的上当受骗都是贪图高息的结果,有的投资高收益理财产品,结果出现了兑付问题,本金都失去了。正常的情况下,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民生银行的假理财产品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贪图了高利诱惑,银行工作人员承诺将原来“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为了贪图8.4%的收益导致购买了虚假理财产品。所以,在任何情况下贪图高利的行为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要购买银行的正式理财产品而不要购买转让性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在银行柜台购买并确保资金进入银行账户和,购买理财产品不能贪图高息,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三原则。
3. 理财产品曝出30亿“飞单”,民生银行将承担哪些责任
银行承担什么责任,这还真不好说。
即使真的承担什么责任了,也不会对回外公布的,相当于答还是不知道。
一般这情况,银行会跟飞单的客户私下解决的,而且解决之后,估计都会有保密协议的签订,外界还是不知道
要知道30亿不是小钱,而且对于银行来讲,这事也关系自家脸面。
打听小道消息的,就此为止吧,倒是可以多关注一下新闻报道。比如,下面给你放一张图,你网络看看。
有不懂,继续追问或直接关注我名字的公众号提问,也希望能够采纳我的答案。
4. "假银行理财"是怎么骗走客户30亿的
你好,从各方面信息来看,是民生银行的支行行长虚构了一款“银行理财回产品”,答资金具体去向不清楚,销售给客户说是银行发的理财产品,而且还为客户提供了9天的旅游活动。客户基本都是很信任银行的客户,觉得银行很安全就买了这款产品。相比之前银行的飞单事件,此行为更为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