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东金融理财周报在哪看
登录一下这一个软件,然后找到你的理财,正常来说他会在系统消息定期给你发送一下,或者你可以找客服要求查看,他也会给你发送的。
2. 《理财周刊》这杂志如何
给你转载个他们主编的话语,自己评价。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站在《北京商报》更名3周年的时间窗口上,回头看看这三年来我们倾心打造的《理财周刊》,作为她的执行主编,我对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们做《理财周刊》的目的,仅仅是觉得财经新闻中心旗下应该有一个周刊,因为从财经很容易过渡到理财上来。至于能办成多好的刊,能不能“发光”,我的主编、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
但是我们经常问自己问题。
比如理财是什么。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写稿子,我都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要给读者写点什么。每一次报选题前,我们财经新闻中的记者们都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文风是什么。每一次在签版付印前,我们的主编都会重新问自己一遍。
结果,在商报改版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周刊走过了近150期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仅借助了《北京商报》人性化的发行方式,还借助于我们成熟读者的不断指点,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在这种与时俱进中,《理财周刊》“发光”了。
我们坚信——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有钱存到银行嘛,理什么财?”即便是到了21世纪第9个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享受金融业提供的以钱生钱的理财生活。
诚然,靠双手努力劳动换得金钱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获得财富也是“人情”。而我们更相信,一个国家的金融业需要人气,人多了,这个市场才完整。
理财是什么?这是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在周刊的记者看来,理财就是使你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为精致的工具。比如有人认为买基金就是理财,用钱买一款基金,基金就能为自己挣钱。其实,买什么样的基金、在什么时候买,甚至在什么时候赎回,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证指数在冲上4300点后出现回调,《理财周刊》就针对当时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写了《震荡市 基金是避风港吗?》这篇文章。文章披露,号称“理财专家”的基金在调整中战绩各不相同,但进取型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风险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跌到2868.8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基金加仓的好时机,但记者在对比后发现,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风险过大,因此写了《暴跌中选择中低仓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以上,一时间指数基金这个熊市中的“破落户”变成市场新宠,记者从指数基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期出发,报道了《指数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财方案,同时提示风险。
这是《理财周刊》“解剖麻雀”的一个例子。平时,我们关注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怎么买最划算、普通投资者如何买投连险、退保需要什么手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怎么读、保本产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银行理财师的能力怎样、房贷转按揭手续费多少、国债提前赎回怎么算利息、银行卡手续费如何计算、哪家银行信用卡积分最值钱、怎样买黄金最划算、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我们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钱,也要计算一下怎样存是最划算的。
到了节假日,我们给读者的理财建议就多起来。比如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期周刊1版,我们财经新闻中心12名编辑记者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简短盘点一年来的理财市场,并对投资者在牛年中的理财生活进行了规划(详见本报2009年1月23日理财周刊A1《牛年到 商报祝您Happy牛Year》),这是财经新闻中心记者一次集体亮相,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平时理财精打细算的这些人,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这12个人都戴眼镜。
我们坚持——
早于读者发现理财陷阱
《理财周刊》的另一项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财市场,或者是市场中的怪现象,以帮助读者成功绕过鲜花装饰的陷阱。
这里要提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对于理财市场的“负面报道”其实都心怀抵触,原因是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我们不愿意向读者传达过多的负面消息。但有些时候,监管层的触角无法伸向异常隐秘的地方,这时,我们的笔就变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报《理财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由现任周刊主编刘杰、商报《老周侃股》专栏作者周科竞和那时仅仅是一位新记者的我共同写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询机构赚钱伎俩曝光》。这篇稿子一发布,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以及大量采访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网络转载数量上百条,链接留言数不胜数,既以内容警示了投资者,也使我们看到了读者的诉求。这篇稿件后来被评选为2007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一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之后,几乎每隔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对理财市场中的黑幕或陷阱进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针对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银行销售者误导投资者现象,我报道了《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该文后来被评为2008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二等奖),直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复杂到连金融博士都读不懂的怪现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访之后,记者陈洁在周刊发表了《原始股骗局卷土重来》一文,揭露了骗子利用投资者“贪小”的心理弱点骗取钱财的全过程;随后周刊再次发文《熊市中股民谨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资者切勿上当;今年1月,为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消费时谨防银行卡被复制,或者被山寨钓鱼银行网站骗去钱财,我和记者黄竞仪写作《理财消费防骗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假保险理赔单,记者崔启斌在周刊发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单”》;4月,A股股指“龙抬头”,我与记者王丹写作《股市投资的四大圈钱陷阱》,提示投资者要谨防炒股次生风险;而在信用卡滥发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于今年6月在周刊1版写作《信用卡“馅饼”背后的六大陷阱》,供投资者参考。
长长的一串稿件名称背后,是记者们通宵达旦写作的辛苦。但每当新一期《理财周刊》印制出来,我们手里的这份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无法形容。
我们期冀——
下一个三年更精彩
过去的三年里,《理财周刊》循着市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沿途我们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时不我待。今后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财行业内部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市场中的各方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题材。
另外,虽然三年来《理财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对市场热点也能准确捕捉,但并没有举办过任何大型的论坛或者发布任何理财消费指数报告。事实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
因此,我们几位周刊同志都认为,下一个三年,我们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频率,不仅让读者和市场记住周刊,同时也要使大家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鞭策我们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财周刊》执行主编 崔吕萍
3.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理财周报》订一年分别要多少钱
中国证券报 全年576 元
上海证券报 全年396元
理财周报 全年300元
4. 21世纪网的责令停办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协调配合,严肃查办了一批新闻违法案件。4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社会通报了对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件的行政处理情况,21世纪网被责令停办。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9月3日以来,21世纪网、《理财周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先后有多人被上海市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其中有21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案件发生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开展行政调查。经查:21世纪网和《理财周报》主要负责人勾结公关公司,指使新闻采编人员以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负面报道相要挟,迫使相关企业签订广告认刊书、服务协议,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查明,21世纪网、《理财周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还存在采编和经营不分等违规问题。
据该负责人介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调查核实基础上,已于4月28日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吊销《理财周报》报纸出版许可证;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行政管理机关协同有关部门依法撤销21世纪网许可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整顿,要求其全面加强该报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采编和经营管理,全面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管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21世纪网等新闻敲诈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基层和群众切身利益,扰乱了市场和行业秩序,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败坏了新闻队伍形象。
该负责人强调,各新闻单位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新闻采编管理。各主管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机制,坚决纠正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各地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工作,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限期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规报刊单位,撤销一批违规记者站,吊销一批违规人员新闻记者证,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内外勾结、包庇纵容、失职渎职的要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
5. 理财一周报的介绍
理财一周报由东方早报精锐团队打造,是新一代财经周报。“生活的经济学”,彰显新的理财角度、高度与理念,以此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炼个人金融新动力。更实用。
6. 国内著名周报是
你好《南方周末》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创刊24年,一纸风行,独步报林,发行量达600多万份,读者群主要是知识型读者。2008年被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主办的评选活动评为最具品牌的报纸,其中,《参考消息》第二,《人民日报》第三。
7. 理财周报与理财周刊
不是一家、理财周报会好一些、这是获得的荣誉:
2007年7月23日《理财周报》创刊以来,以大气磅礴的形象在业界掀起了广泛的波澜,并赢得了的诸多市场赞誉:
2007年11月创刊语率先提出“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此后被广为传颂,亦被《新周刊》评为2007年年度语录。
2007年12月由于《理财周报》上市以来出色的市场表现,《销售与市场》授予《理财周报》“杰出媒体营销奖”。
2008年1月《理财周报》被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 2008年1月在今传媒杂志和腾讯网发起的“影响中国2007年度传媒100强”评选中,组委会授予《理财周报》“最具成长性媒体”和“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两项殊荣。
2008年6月在今传媒举办的“中国传媒百强年会”中,《理财周报》又获得了“媒体创新贡献奖”。
2008、2009年连续两年,《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从2000多种报纸,9000多种期刊,300多家电视台的9000多个栏目中选出《理财周报》成为唯一的财富管理类(理财类)媒体的“中国标杆品牌”。
2009年12月《理财周报》获得由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奖项。
理财周报官方独家合作电子版 http://moneyweek.dooland.com/
理财周刊:
全年零售价:384元/年 每期零售价:8元/期
希望可以帮到你!给点分好不好啊?我想升级!呵呵、谢谢啦!
8. 理财周报 专栏作者 感悟 写的很准的,怎么联系他呢,他在网上有博客之类的东西 吗
很难找,最好人肉搜索才有效
9. 理财一周报的简介
理财一周报创刊于2008年3月29日,隶属于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是一份面版向全国的新一代财权经周报,也是中国理财第一读本。
2010年7月16日,理财一周版盛装扩改版,封面改为铜板纸印刷,由原80版升级为100版,内容更加丰富。
2011年12月30日,理财一周报最后一期出版
2012年1月1日,理财一周报停刊
10. 21世纪报系的涉嫌严重经济犯罪
继9月4日“21世纪网主编等人被立案侦查”的消息公布后,9月25日又一重磅新闻被曝出——21世纪报系总编沈颢、总经理陈东阳被警方带走。短短数行的新闻表明,公安机关对21世纪网涉嫌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已经扩大到其母公司——21世纪传媒有限公司。
办案民警介绍,截至目前,此案已涉及21世纪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3家财经媒体,30多名相关人员被调查。
对于公安机关的调查,沈颢似乎看得很明白:“我知道,公安机关这次对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等的查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通过负面新闻逼迫企业支付合作费用,二是收取企业的‘保护费’,承诺不对其进行负面报道。”
不合作,难道真的会出问题?农夫山泉就“吃亏”了。据农夫山泉董事会秘书周力介绍,2013年21世纪网对农夫山泉的水源、质量标准等问题做了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为此,农夫山泉遭受了很多质疑,销售受到很大影响,据估算利润损失达数亿元。
据21世纪网总裁刘冬供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从2011年开始,公司领导下达了营收业务考核指标,“每年是八九千万元,完成情况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沈颢供述:“这其实是利用考核指标这一工具,鼓励甚至逼着他们用负面报道和‘有偿不闻’的方式拉合作客户。”
“当然,已经签订协议的企业,如果因为21世纪网负面报道的事找到我,我会指令刘冬删除负面报道,履行对客户的‘保护’。”沈颢说。
据刘冬供述,2014年初,北京某知名网站因新闻敲诈被查处后,他曾经向沈颢请示21世纪网的类似经营行为是否需要暂停。沈颢指示,“不要害怕,要继续做,完成指标”。
“我希望我的悲剧能让有类似现象的媒体同行警醒,坚持积极向上的新闻价值观。我希望媒体产业链条里一些不光彩的、违纪违法的事情被彻底清除,媒体行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沈颢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3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