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鲁迅理财

鲁迅理财

发布时间:2021-09-13 02:55:33

A. 鲁迅的著名事例

林语堂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鲁迅先生在中国的难能可贵,誉之为“白象”。因为象多是灰色,遇到一只白的,就视为国家珍宝。许广平在与鲁迅分居两地互通书信时也时常称他为“小白象”,鲁迅在与之信中偶尔也用以自称。

在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用来送予儿子称其为“小红象”,可谓“白象红象一父子”,鲁迅在哄孩子高兴时也常常自作小调“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丈夫的怜子温情可见一斑。

(1)鲁迅理财扩展阅读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

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

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

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

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养鱼: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习武: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三十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养壁虎:鲁迅先生饲养过壁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五十年代写的《追忆鲁迅先生》诗云:“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顾悠悠几顾瞻;万里仍旧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风帘。”

B. 鲁迅有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没有。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党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

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2)鲁迅理财扩展阅读

鲁迅先生的散文特色

鲁迅所创作的散文不多但却可说篇篇精品,这些篇章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

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相比他的杂文这些文章多了明朗、纯真、亲切的情味。《朝花夕拾》侧重于世态人情的描画,既侧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情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满含生趣的少年行动(如《社戏》)的真切忆述。

又侧重于带着宽厚的亲情刻画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作者没有生硬地用道德家的视角写他们,而是以情感带动团忆的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

鲁迅尽量以客观的述说,不随意加以褒贬,在朴实的文字和故事中使读者深深地为长妈妈的善良、单纯、热诚、美丽的心灵所感动。相形之下,在《朝花夕拾》中、对旧日生活中枯燥、荒谬、愚妄的世相的不满,则显得并不突出。

旧日的美与爱.既可看作是鲁迅思想苦闷时的精神避难所,也可视为他“为现在抗争”的疲累身心的憩园。

C. 鲁迅当年为什么不要诺贝尔奖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鲁迅写这封信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学经过风风火火的10年之后,其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当然包括鲁迅本人。但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尽管新文学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鲁迅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其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在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鲁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标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其三,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鲁迅看到世界优秀作家极多,而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僧多粥少,不必为此计较。 我想,鲁迅先生60多年前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鉴于过去我们对鲁迅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有些误解,我们想在此多说几句。 一个典型的观点曾经影响了一部分人,他们认为鲁迅获得了提名,但遭鲁迅拒绝,因为他不愿为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增添光彩。这种将事件政治化的解释,虽然具有激进色彩,拔高了鲁迅,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首先,了解诺贝尔文学奖操作程序就会知道,提名和获奖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从提名到获奖有许多路要走,有的由提名到获奖中间长达二十余年,有的作家每年都获得提名,但终其一生亦未能获得评委的垂青。很少有一次获得提名便获得通过的。 其次,我们来一个假设,如果1927年鲁迅先生没有拒绝提名的话,能否在这一年摘取桂冠呢?可以看看1927年的评奖经历。这一年,评奖竞争非常激烈,进入候选人名单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这其中还包括托马斯·曼和高尔基这样屡获提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同时,法国一批有影响的学者推荐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格森。这种推荐的号召力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把鲁迅和这些作家相比,他创作的数量或许还略嫌轻了些。

D. 我们为什么要理财

我们为什么要理财?首先,我们来说下“什么是理财”,理财(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及债务的减少为目的。理财分为公司理财、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家庭理财、个人投资(理财)等。

(1)、公司理财。公司理财主要是根据资金的运动规律,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财的一般步骤:

a、科学的投资决策。确定最佳投资方向和流量,以期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筹资决策的基础。

b、科学的筹资决策。合理选择筹资方式、规模和结构,对比分析预期筹资效益与筹资成本,以期最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c、科学的收益分配决策,正确确定企业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经有位伟人说过,“时间就是财富”,合理使用时间,其实也是一种理财。 鲁迅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奥斯特洛夫斯基借保尔的说:“当我们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则说:“凡是较为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网络知道的我说“理好时间财,实现人生梦!”。所以说,人人共有的时间,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财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钱不值,你就一事无成。一个人之所以会成功,就因为他在24小时当中跟我们做了不一样的事情(会理“时间”财)。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把时间管理做得更好,必须提升做事的效率。时间管理是一门缜密严谨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让我们实现快乐而现实的成功人生。理好“时间财”不是让我们去应付时间,而是让我们去亲近时间,热爱时间。时间是人生存在的资本。对于抢占阵地的战士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精明能干的商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时间就是财富;对于运筹帷幄的军师来说,时间就是胜利。


对于正在看问题的您来说,“理好时间财”就是做一个“抢占阵地的战士、精明能干的商家、辛勤劳作的农民、运筹帷幄的军师”!

E.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鲁迅是直接拒接诺贝尔奖提名的。

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只在国内出名,外国人不太熟悉鲁迅先生,肯定是不对的。

鲁迅不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真相是,鲁迅先生亲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1927年,斯文海定从诺贝尔故乡到我国考察时,他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于是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在学术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认为当时国人还达不到的诺贝尔奖的实力。也即是,鲁迅自己拒绝了提名,原因是不想粉饰自己。

F. 鲁迅没有告诉我们怎么赚钱

我们从小到大

从九年义务教育下的语文课本到文学著作

看到的鲁迅大多是这个样子——

一般人对文人的刻板印象

加上鲁迅对人性的呐喊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总让人们刻板地以为

他很

可是鲁迅真的很穷吗?

翻阅众多关于鲁迅的资料后

你就会发现——

下面咱们就一起去来看看

作为文人的鲁迅有多少钱

注:文中提到的人民币金额均是按照近年的人民币购买力折合得来,相应的折算依据源自2012年至2016年的CPI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鲁迅在22岁公派留学去了日本,29岁学成后回国,刚毕业的鲁迅,第一份工作就是当老师,虽然当的时间不长,在老家绍兴工资也一般,但是鲁迅在第二年就当上了校长,也是很厉害了。

31岁时,鲁迅受到蔡元培的邀请,做了教育部的公务员。

当时公务员的工资非常不错,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的水平来看,鲁迅在这段就职时期,月工资最低也有2万,最高能有将近3万。

做公务员不仅让鲁迅拥有了不错的财力,而且帮助他积累了很多生活素材,为之后鲁迅华丽变身作家打下了坚实的生活与文艺基础。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鲁迅的一个人生转折点,这件事让他开始思考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也催生出了他接下来的教书与写作的生涯。

又是受到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在1920年年中开始在北大教书,鲁迅教书的工资不算高,每周一小时,一个月才约合人民币2300元。

但是鲁迅并不局限于此,他积极为自己寻找兼职,因为本身有做老师的底子,鲁迅的授课技术相当不错,找兼职也就得心应手。几年后他仅授课的年收入就达到了人民币9万元。

不仅在本地讲课小有名气,还有不少外校来邀请鲁迅,鲁迅去外地讲课一周,课时费就高达3.4万元。

同时,鲁迅每年也会购买将近9000本书来充实自己的授课内容,保证自己有良好的产出。

鲁迅靠兼职赚大钱倒也应了我们经常说的那句“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毕竟——

1926年,鲁迅离开了北京,起初去了厦门,不过并没有待太长时间就又去了上海。

因为之前讲课的名气,鲁迅在上海收到各个大学授课邀请,俨然一位“网红讲师”,收入也是相当可观。

后来蔡元培又帮鲁迅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约人民币3万元的工作——特约著作员。

由于这份工作钱多事少不坐班,鲁迅开始孕育自己的写作理想,先后创办了《语丝》、《萌芽》,工作的重点彻底转向了写作,由“网红讲师”变身“网红知识KOL”,成为了集特约著作员与自由作家于一身的“斜杠”。

可能你觉得为理想奋斗这事儿太烧钱,但是对于鲁迅,呵呵,人家自由写作不到两年,每月收入就达到了约人民币5万元。

不仅如此,有人统计过,在鲁迅46岁到55岁离世的这段时间内,他的平均月收入高达约人民币6万元的水平,且产出了《朝花夕拾》、《二心集》、《三闲集》等一大批高质量文学作品。

在人生最后9年中的鲁迅,可以说是走向了财富与文学的人生巅峰。

在鲁迅一生的月收入变化图中,我们也能看到鲁迅在这一时期收入的突出:

(资料来源:陈明远《鲁迅时代何以为生——为文化名人算经济账》 )

除了很能挣钱以外,你可能并不知道,其实鲁迅也是个理财达人。

首先,鲁迅懂得要储蓄。他曾对自己的一个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相挤这么凶,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储蓄一半,以备不虞”。

另外,鲁迅还是个记账能手,高晓松曾在节目里说这样评价鲁迅的日记——

不要以为鲁迅一门心思只知道赚钱,他也是会花钱的人,除了对饮食要求讲究,对住房要求宽敞之外,喜欢看电影的鲁迅要花高价买好的观影座位,来回乘汽车以节约时间,算得上是聪明消费的典范。

文艺青年们看看你们的前辈鲁迅,储蓄和记账,作为最基本的理财入门技能,从来都不过时。

在惊呼于鲁迅一生财富积累的同时,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示呢?

1.掌握并精通一门技术,很可能会成为你巨大的财富源泉。

鲁迅的高收入基本都来自于他的授课与自由撰稿,所以不要只看到鲁迅的高收入,人家是有资本的,那就是对授课与写作的精通。

2.学会能力迁移,换职业、做“斜杠”样样行。

做公务员时提升写与讲的表达能力,用于之后的教书,进而又提升写作能力,用于之后的自由撰稿。

在一段职业中注意能力提升,并迁移到下一段职业中,助力自己更好的职业发展,放到现在,鲁迅大概还能做个“职业规划师”吧。

3.换工作不着急,风险才能最小化。

纵观鲁迅的职业生涯,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的每一个新工作的开始的几年都是与老工作的最后几年重叠的。

如果你想换工作,不如学学鲁迅,在干脆辞职之前,先在工作之余尝试一下你想做的下一份工作的内容,在职业变更中实现平稳过渡,避免没了旧工作,又不适应新工作的尴尬局面。

最后把鲁迅一段关于钱的看法送给大家:

“......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鲁迅《娜拉走后会怎样》

跟简七学理财之余,也跟鲁迅学学赚钱吧~

G. 帮我找一下鲁迅的资料,重金!!!

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

鲁迅的文学作品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小说集: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5)、故事新编(1926-1935)小说集都是化年代的。
杂文集:而已集(1927)、华盖集(1925)、华盖集续编(1926)三闲集(1927-1929)
散文集:野草(1924-1926)、朝花夕拾(1926

H. 鲁迅得过什么奖项

什么奖也没得过,只是曾经有机会被提名诺贝尔奖罢了。一九二七年春,瑞典探测学家赫定希望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托刘半农和台静农打探鲁迅的意思,被鲁迅婉言拒绝了。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著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I. 如何学会理财和存钱

华为的CEO任正非曾说:年轻人要存本事不存钱、存人脉不存钱。可是当你的本事和人脉还不足以够支撑你的生活的时候,存钱还是来的更实际。

理财跟经营感情一样,你不好好经营,花一点就会少一点,你不想着存进去,总有一天会用光积蓄的。

理财不仅是投资,更是循序渐进地培养“赚钱、存钱、省钱、钱滚钱”的习惯,这些习惯能让你拥有滚滚财源。

学会理财,不仅是金财的投资,更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

消费有计划

是不是每当你开始存钱的时候,也会有个声音对你说:“对自己好点”

你坚决不能听内心的声音,这时候理性一定要战胜感性,想想你喜欢的房子、车子,你想过的生活,你想追求的梦想,哪一个不需要金钱的支持,这些只有现在存钱才可以在未来属于自己。

话说大文豪苏轼当年也是采取计划消费的,他会把自己每个月发的工资取4500文,分成30堆后用绳子串起来,每天取一串。还有我们的鲁迅先生,在他的《鲁迅日记》也有十分详细的日常生活各种收入与开支的记录。

我们也要学学苏轼和鲁迅,对自己收入、支出做个大概的计划。

首先明确自己的收入是多少,本月需要有哪些支出的项目,大概是多少,除去消费的数额,还剩多少,每个月固定要存多少。你可以用传统的方式去几张,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用手机,现在很多软件都有这个功能,最好坚持用一职中支付功能,可以选支付宝,这样支付宝统计的数据就比较全面、准确。

其次就是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嫌记账麻烦,不愿意去记账,你可以先记一个月、两个月,因为我们有了消费的计划,明确收入,有了消费的计划,你要知道最后实际的消费额,才能对比出实际和计划差多少,差在什么地方,根据这个月的消费情况,列出一个月消费的清单,因为我们每个月要买的生活必须品就那么几样,无非就是娱乐、饮食。

买前想一想

闲来没事、逛逛淘宝,看着一个个的模特穿的衣服,“哇,真好看”,外套好看、裙子好看、鞋子也好看,你也想要一件同款;周末出去逛逛,总会看到“全场五折”“满三百减二十”觉得他们家搞活动,不能错过,于是就买了,买回来才发现有些衣服都有了,有些的东西根本用不着,只能当做垃圾一样放在某个角落,到最后也会被我们扔进垃圾桶

想一想买了这些东西,会不会影响接下来我的生活,天总有不测风雨,凡事都要留个后路。如果你一个人在外地,又月光,是好意思跟父母要,还是跟朋友借,跟父母要实在张不开嘴,跟朋友借只能一两次。这我都不是长久之计,唯有自己为自己留一部分出来才是最稳妥的。

真的一定要存钱。不然你不知道你开口和低头的时候的无奈。钱少了我们就少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尽量用现金

赚钱难,存钱更是难上加难。

“看到喜欢的东西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买了又觉得好心疼,这个月又要吃土了,怎么办?”

那就教给你一很笨却有效的方法,用现金支付。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习惯电子消费、手机支付,方便又快捷,就是太方便,让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感觉不到花钱的心痛,用现金就会不一样,拿在手里的一张张就会真切的让我们体会到钱的重量,然后在花钱的时候回提醒自己,尽量的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现金就是让你拿着能感觉得到,那是实实在在的一塌钱,用一张少一张,会让人觉得比较珍惜,不会乱消费。

灵活的理财

理财不仅会存钱,还会赚钱,要学会灵活的理财。

我们一般存钱都会用放银行,总觉得银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理财,可能有人对理财存在有误解,觉得理财就是不安全的,骗你钱的,其实不是,理财理财就是帮你管理你的钱的,而且还给你利息。

当然我们要选择有官方认证的理财软件,像我用的简理财,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网上有句话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存钱,那么就不要轻易花钱。

试问谁不想花钱呢?肯定没有,我们只不过是为了生活,在压抑对金钱的欲望。

那么你是想要压抑一时还是一辈子呢?

那么从现在开始,好好打理、经营你的钱财,尽管在现在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也不要介意,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去积累,才能达到质变的飞跃。

阅读全文

与鲁迅理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
拆借信托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