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岛的人文地理
地理与历史
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青岛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历史沿革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经济与发展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增长 16.9 %,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 亿元,增长 0.4 %;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 亿元,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 亿元,增长16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5:51.9:41.6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0 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 亿元,增长 3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03.06 亿元,增长23.4 %。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消费品市场态势活跃。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 800 亿大关,达 865.91 亿元,增长15.8 %。2005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 亿美元,增长22.4 %,其中,出口额 194.22 亿美元,增长 23.1 %,进口额136 亿美元,增长21.4 %。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30 项,增长4.4 %,合同外资 95.45 亿美元,增长42.1 %。外商直接投资 36.56 亿美元,增长 13.1 %。
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 142个项目。
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饮誉海内外。青岛海区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土质肥沃,饵料丰富,有多种水生物栖息繁衍,如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寨鱼及对虾、干贝、海参、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 315.02
其中:小麦 153.55
玉米 147.86
花生 50.39
蔬菜 579.21
水果 73.73
肉类 81.94
其中:猪肉 28.07
禽肉 45.55
牛、羊奶 50.82
禽蛋 38.63
青岛作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凭借其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
青岛,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另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青岛市拥有正在快速成长的金融保险业。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从业人员 3.5 万多人。全市共有银行类中资金融机构20 家,营业性机构及储蓄网点1180 个;银行类外资金融机构 9家,其中经营性机构 6 家,代表处3 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各1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49.24 亿元,比年初增加 428.15 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32.8 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 亿元。全市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 家,证券营业部 39 家,证券服务部 3家;期货经纪公司 2家,期货经纪营业部 5 家。境内上市公司10 家(发行股票 11 只),境外上市公司 2 家; 12 家上市公司已累计融资 124 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额 563.6 亿元;
全市共有内资保险分公司 18 家,保险支公司(营业部)64 家,营销服务部 82 家;保险经纪公司 21 家,保险代理公司 45 家,保险公估公司 12 家,外资保险分公司2家、代表处3 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9.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 %。
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机构,全国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就设在这里;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显得独具特色。近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19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境)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高校软控有限公司和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工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共有5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6位专家获得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位专家获得青岛“琴岛奖”。连续举办了4届的中国青岛·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通过招才引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构筑国际化人才创业“人才(融才)-项目(融智)-资金(融资)”高效融合的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签订合同116个,其中,招商项目14个、外方投资总额9085万美元。
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海岸,背依环渤海经济圈,是构建“大青岛”战略的核心区域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开发区建区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累计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区内的世界亿吨大港前湾新港,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100多条远洋航线连通世界各地。
开发区着力营造适合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共绿地3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2004年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90多亿美元。有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办了50多个项目。
围绕建设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区,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新材料、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对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进入全国前4强,在分类指标中,其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1位,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3位。
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胜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美丽无比的海滨景色和妩媚秀丽的山水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名胜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经正式启动。
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29日通过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正式运营,是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主要开发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商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保税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成“投资无费区”和“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全国保税区的末位迈入先进行列,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3400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个。
2005年,青岛保税区以国务院批复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新模式,建设以国际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全面发挥经济辐射及对外开放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青岛保税区迈出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坚实一步。未来的青岛保税区将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口岸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与国际商展及市场体系建设为推动力,发展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展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争取设立保税港,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建成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认定;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软件园通过了“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的认定,2004年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
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以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产业重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吸引聚集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黄海制药、金谷镁业、帝科液晶、汉缆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新引进了朗讯全球技术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测评中心、地恩地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高校软控研发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个大企业研发中心,加上入驻该区的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学院所,青岛高新区已成为青岛市科技资源较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的区域。
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与法国布雷斯特高科技园、韩国京畿道科技园等国际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成了创业大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生命科学院、软件园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孵化器8个,总孵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
青岛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地处青岛市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城阳区。城阳区是青岛市的航空和陆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青岛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等8部委联合验收,核心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大、高、外”项目。该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采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货物通关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外向型加工企业来区内发展。
青岛加工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8亿元,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九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了美国泰科电子、德国斯蒂尔动力工具等一批大项目。2005年,青岛出口加工区招商引资规模达3亿美元,在全国13个同批次加工区中列第2位,在全国57个出口加工区中位居前列,开工投产企业10余家。
着眼于发挥青岛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青岛市“三点布局”城市框架中红岛组团的发展,城阳区依托出口加工区核心区规划设立了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和生活服务区,实行四位一体、配套联动、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开发模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环胶州湾产业带、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域和承载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于1999年3月经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成立,是全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唯一设在县级的试验区。
试验区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试验区中心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加工区处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以内,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70公里,距胶济铁路10公里,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
试验区坚持以出口食品加工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引进国内外粮油、果品、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地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吸纳、消化中心。区内规划设立了食品加工区、综合工业区两大分区。其中综合工业区设有电子工程、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项目区,适宜各类项目入驻。
设区以来,试验区已投入资金2.6亿元,完善了9.8平方公里中心启动区的道路、给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有22万伏变电站和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具备了承接各类项目的能力。目前,已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地的客商,在区内投资项目60余个,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利用内资6.6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产业初具特色。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设立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6个开发区设施建设基本配套,优美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办厂。
交通与通信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4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继续保持世界15强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 %。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
青岛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 亿元,增长 32.4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84.3 万户,增长27.7 %,使用时长达到275.6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增长6.28 %;市话用户达到 227.48 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 383.64 万户。
\
旅游与观光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
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历史文化与欧陆风情保护区
掩映于秀丽风光之中的众多文化遗产,承载着百年青岛的风雨沧桑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多元化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欧式别墅区,充满海情、海韵和浪漫色彩的多处海湾、沙滩、海水浴场,形成了独特的欧陆风情区。
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欧陆风韵的城市风貌。代表性的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提督楼、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关别墅区等。每一座建筑,都写着一段历史,演绎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春秋冬夏,成双成对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婚夫妇倘佯在八大关和海滨步行道,摄影留念,立下他们的“海誓山盟”,留下他们浪漫温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
东部新城区是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市市级机关大楼,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在这片区域。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的滨海步行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串起汇泉广场、中华文明雕塑一条街、五四广场、音乐广场、雕塑园等一系列景点,构筑成一幅美丽的海滨都市旅游景观。
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
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细坡缓的海滨浴场,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游艇帆船俱乐部等项目,使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集观光、度假、节会、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崂山国家风景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东部的黄海之滨,由9个风景游览区、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称,为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崂山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曾是中国道教重要传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是“天然雕塑公园”;林木苍郁,生机盎然,不乏古树名花;物产资源丰富,矿泉水、海底玉等闻名海内外。
青岛近郊旅游资源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始皇三次东临乐而忘返,越王勾践在此设台会盟诸侯、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西汉五百义士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等。
2005年,青岛接待海外旅游人数 68.44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4.15 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2449.03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222.6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为256.6 亿元。
生活与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青岛新区已经成为青岛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旧居已经被环境幽雅的居民小区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替。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青岛秉承“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就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并相继获得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青岛已经成为最适宜人类创业、居住的城市之一。
城乡居民收支持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20 元,增长 16.5 %;人均消费性支出9883 元,增长 9.8 %,恩格尔系数 37.6 %。农民人均纯收入 5806 元,增长 14.3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737 元,增长 11.4 %。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5616 元,增长 16.1 %。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 22.96 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54 平方米。
❷ 兴山县在哪
兴山县在湖北宜昌,是三峡移民搬迁的一个新县,是四大美人王昭君的故乡。要是从宜昌方向去神农架的话,兴山是必经之路。
❸ 军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哪些上市公司
1、大唐电信
国内前三集成电路公司,内部产业整合基本完成:2013年公司集成电路收入仅次于华为海思、展讯和锐迪科。通过将联芯科技与大唐微电子进行整合,公司基本形成了以联芯,物联网,卡为核心的消费事业群和以安全系统类产品为核心的群,覆盖从消费电子到信息安全的全面芯片布局。
2、振华科技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振华),是由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三线”建设的083基地不断发展而来的。初期称为“贵州省第四机械工业局”和“电子工业部贵州管理局”,之后一直沿用083基地名称。
3、欧比特
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于核心宇航电子芯片/系统、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脸识别与智能图像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微型飞行器及智能武器系统的自主研制生产,服务于航空航天。
4、同方国芯
紫光国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旗下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是目前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
5、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公司创建于1988年9月,在1998年9月改制上市,是中国微电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成功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标志性企业。
❹ 请高人介绍青岛的概况
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青岛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历史沿革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增长 16.9 %,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 亿元,增长 0.4 %;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 亿元,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 亿元,增长16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5:51.9:41.6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0 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 亿元,增长 3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03.06 亿元,增长23.4 %。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消费品市场态势活跃。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 800 亿大关,达 865.91 亿元,增长15.8 %。2005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 亿美元,增长22.4 %,其中,出口额 194.22 亿美元,增长 23.1 %,进口额136 亿美元,增长21.4 %。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30 项,增长4.4 %,合同外资 95.45 亿美元,增长42.1 %。外商直接投资 36.56 亿美元,增长 13.1 %。
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 142个项目。
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饮誉海内外。青岛海区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土质肥沃,饵料丰富,有多种水生物栖息繁衍,如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寨鱼及对虾、干贝、海参、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 315.02
其中:小麦 153.55
玉米 147.86
花生 50.39
蔬菜 579.21
水果 73.73
肉类 81.94
其中:猪肉 28.07
禽肉 45.55
牛、羊奶 50.82
禽蛋 38.63
青岛作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凭借其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
青岛,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另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青岛市拥有正在快速成长的金融保险业。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从业人员 3.5 万多人。全市共有银行类中资金融机构20 家,营业性机构及储蓄网点1180 个;银行类外资金融机构 9家,其中经营性机构 6 家,代表处3 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各1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49.24 亿元,比年初增加 428.15 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32.8 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 亿元。全市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 家,证券营业部 39 家,证券服务部 3家;期货经纪公司 2家,期货经纪营业部 5 家。境内上市公司10 家(发行股票 11 只),境外上市公司 2 家; 12 家上市公司已累计融资 124 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额 563.6 亿元;
全市共有内资保险分公司 18 家,保险支公司(营业部)64 家,营销服务部 82 家;保险经纪公司 21 家,保险代理公司 45 家,保险公估公司 12 家,外资保险分公司2家、代表处3 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9.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 %。
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机构,全国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就设在这里;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显得独具特色。近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19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境)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高校软控有限公司和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工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共有5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6位专家获得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位专家获得青岛“琴岛奖”。连续举办了4届的中国青岛·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通过招才引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构筑国际化人才创业“人才(融才)-项目(融智)-资金(融资)”高效融合的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签订合同116个,其中,招商项目14个、外方投资总额9085万美元。
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海岸,背依环渤海经济圈,是构建“大青岛”战略的核心区域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开发区建区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累计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区内的世界亿吨大港前湾新港,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100多条远洋航线连通世界各地。
开发区着力营造适合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共绿地3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2004年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90多亿美元。有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办了50多个项目。
围绕建设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区,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新材料、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对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进入全国前4强,在分类指标中,其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1位,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3位。
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胜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美丽无比的海滨景色和妩媚秀丽的山水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名胜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经正式启动。
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29日通过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正式运营,是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主要开发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商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保税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成“投资无费区”和“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全国保税区的末位迈入先进行列,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3400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个。
2005年,青岛保税区以国务院批复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新模式,建设以国际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全面发挥经济辐射及对外开放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青岛保税区迈出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坚实一步。未来的青岛保税区将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口岸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与国际商展及市场体系建设为推动力,发展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展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争取设立保税港,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建成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认定;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软件园通过了“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的认定,2004年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
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以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产业重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吸引聚集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黄海制药、金谷镁业、帝科液晶、汉缆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新引进了朗讯全球技术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测评中心、地恩地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高校软控研发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个大企业研发中心,加上入驻该区的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学院所,青岛高新区已成为青岛市科技资源较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的区域。
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与法国布雷斯特高科技园、韩国京畿道科技园等国际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成了创业大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生命科学院、软件园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孵化器8个,总孵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
青岛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地处青岛市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城阳区。城阳区是青岛市的航空和陆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青岛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等8部委联合验收,核心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大、高、外”项目。该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采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货物通关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外向型加工企业来区内发展。
青岛加工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8亿元,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九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了美国泰科电子、德国斯蒂尔动力工具等一批大项目。2005年,青岛出口加工区招商引资规模达3亿美元,在全国13个同批次加工区中列第2位,在全国57个出口加工区中位居前列,开工投产企业10余家。
着眼于发挥青岛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青岛市“三点布局”城市框架中红岛组团的发展,城阳区依托出口加工区核心区规划设立了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和生活服务区,实行四位一体、配套联动、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开发模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环胶州湾产业带、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域和承载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于1999年3月经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成立,是全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唯一设在县级的试验区。
试验区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试验区中心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加工区处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以内,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70公里,距胶济铁路10公里,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
试验区坚持以出口食品加工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引进国内外粮油、果品、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地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吸纳、消化中心。区内规划设立了食品加工区、综合工业区两大分区。其中综合工业区设有电子工程、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项目区,适宜各类项目入驻。
设区以来,试验区已投入资金2.6亿元,完善了9.8平方公里中心启动区的道路、给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有22万伏变电站和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具备了承接各类项目的能力。目前,已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地的客商,在区内投资项目60余个,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利用内资6.6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产业初具特色。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设立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6个开发区设施建设基本配套,优美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办厂。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4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继续保持世界15强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 %。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
青岛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 亿元,增长 32.4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84.3 万户,增长27.7 %,使用时长达到275.6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增长6.28 %;市话用户达到 227.48 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 383.64 万户。
青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89处。其中,影剧院29处,电影队214个,文化馆(站)17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5个频率,电视台1座、6个频道,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6.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34万册,出版报纸54897万份。2005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420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53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青岛科技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3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级科技奖励71项。科技市场交易活跃。2005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1414 项,成交额 4.3 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5603 件,授权专利2341 件。
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0所,在校学生24.8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9所,在校学生15.39万人。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3.9万人。基础教育学校1335所,在校生91.59万人。其中,高中学校68所,在校学生13.8万人;初中学校263所,在校学生29.8万人;小学1004所,在校学生47.98万人;初中入学率99%以上。
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
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历史文化与欧陆风情保护区
掩映于秀丽风光之中的众多文化遗产,承载着百年青岛的风雨沧桑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多元化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欧式别墅区,充满海情、海韵和浪漫色彩的多处海湾、沙滩、海水浴场,形成了独特的欧陆风情区。
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欧陆风韵的城市风貌。代表性的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提督楼、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关别墅区等。每一座建筑,都写着一段历史,演绎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春秋冬夏,成双成对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婚夫妇倘佯在八大关和海滨步行道,摄影留念,立下他们的“海誓山盟”,留下他们浪漫温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
东部新城区是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市市级机关大楼,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在这片区域。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的滨海步行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串起汇泉广场、中华文明雕塑一条街、五四广场、音乐广场、雕塑园等一系列景点,构筑成一幅美丽的海滨都市旅游景观。
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
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细坡缓的海滨浴场,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游艇帆船俱乐部等项目,使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集观光、度假、节会、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崂山国家风景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东部的黄海之滨,由9个风景游览区、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称,为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崂山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曾是中国道教重要传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是“天然雕塑公园”;林木苍郁,生机盎然,不乏古树名花;物产资源丰富,矿泉水、海底玉等闻名海内外。
青岛近郊旅游资源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始皇三次东临乐而忘返,越王勾践在此设台会盟诸侯、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西汉五百义士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等。
2005年,青岛接待海外旅游人数 68.44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4.15 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2449.03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222.6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为256.6 亿元。
青岛人酷爱体育运动,有田径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2005年,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63 枚,银牌 227 枚,铜牌179 枚。共打破全国纪录 2 项。
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城市,青岛已经着手进行全面规划,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突出“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的目标。充分利用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做足海上运动的文章,建设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展示青岛“海上奥运”的特色,将青岛打造成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位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在北海船厂搬迁后的原址建设,整个项目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所有设施充分考虑了赛后可持续利用。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奥帆赛必备设施包括: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以及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主防波堤、次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码头等配套设施。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将于2006年建成,承担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和第12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并满足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和赛后开发、旅游的需要。
重要国际交往
自1979年10月青岛与日本山口县的下关市结为山东省第一个友好城市以来,至2005年底,先后同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并同18个国家的29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青岛市友好城市一览表 (Sister-relationship Cities of Qing)
序号
国名 country
城市 city
结好时间 established date
1
日本 Japan
下关市 Shimonoseki
1979.10.3
2006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
主题为“技术提升经济,合作创造未来”的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主要内容:举办第二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发展论坛、中日韩制造业论坛、世界500强与中
❺ 投资小学作文培训项目前景怎么样
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多元化发展 机构数量逐渐减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职业培训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迅速传播,人们对自我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教育的需求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这给国内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取得长足进步,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的多元主体办学格局的发展,并淘汰了一批质量较差的机构。
截至2017年底,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总量为8.71万所,其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各种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机构,如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等;相比2010年的14.77万所,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已大幅减少了6.06万所,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至8.11万所左右。
2010-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❻ 万门大学的老师怎么样
万门大学的老师都挺不错的,讲解的很细心,总的来说帮助很大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指导,让个人获益良多。
❼ 天津滨海新区金凯撒KTV电话,急!
天津简介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南北长189
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从市中心计算,天津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天津所在的大部分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水退落,海河入海口三次北移,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使海岸线东移,逐步成为平坦陆地。早在5000多年前,天津平原就有人类活动,而天津的形成则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漕运的发展。唐朝中叶,这里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码头。宋金时称 "直沽寨",元朝时改称津海镇。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在很长时间内工业生产和口岸贸易额仅次于上海, 成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成为中央直辖市。
行政区划
天津市现有18个区县,包括和平、河西、河北、河东、南开、红桥六个市中心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四个近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滨海区和武清、蓟县、宁河、宝坻、静海五个县。全市常住人口952.59万人。
自然资源
天津海拔高度从蓟县北山区向南部平原逐级下降,西从武清县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天津最高处为蓟县九山顶,海拔1085.5米,最低处为塘沽区大沽口,海拔为零。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四类,主要是平原。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2. 3°c。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6°c,最高气温记录为1972年7月4日的39.7°c;最冷的1月份平均-4°c,最低气温记录为1966年的-22.9°c,年降水量561.3毫米。天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地热资源30多种,是全国矿产资源最多的城市。 主要矿产有石油、煤、锰硼石、锰金、钨、铂、铜、锌、铁、水泥石灰岩、重晶石、大理石、迭层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天津的燃料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主要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等。大港油田已探明石油储量14.5亿吨, 天然气储量4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煤田在蓟县下仓及宝坻北潭镇一带,面积72平方公里、储量6.8亿吨。全市发现10个有勘探开采价值的地热异常区,热水总量1103.6亿立方米。目前地热已被应用于工业、农业、供热、洗浴、医疗等。 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在这里,原盐生产量200多万吨。
基础状况
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为一体的高度发达的立体交叉网络。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有各类泊位75个,其中万吨深水泊位48个。1997年,港口吞吐量6789万吨,集装箱运能和杂货吞吐量居全国前列。天津是京山、京沪、京九铁路干线的支汇处,中国北方铁路运输枢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不仅是重要的客机机场,而且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有数十条国际、国内航线。天津拥有公路400多条,总里程4000余公里,市内已建成以3条环线、14条放射线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京哈、津渝、京福、京淄、京同等国家干线途经天津。 天津1997年市话交换机容
量194.5万门,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23.1部。天津科技人才数量之多,比例之大在全国名列前茅。天津有普通高校20所,国有独立研究和开发机构155个。 到1997年底,全市拥有科技人员58.5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有科技人员651万人,每万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081人。八五期间,全市获重大科技成果3681项,获国家发明奖数量居全国第二,科技成果推广率超过70% 。
人文景观
"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 ,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风景轴线,以文物古迹、革命斗争纪念地为主自然风景为辅的市中心游览区;以港口、盐场、油田为主、具有海湾特色的塘沽滨海游乐区、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蓟县旅游观光区。长城黄崖关、大沽炮台遗址、蓟县独乐寺、盘山游览区、 海河风景线、水上公园、中环线风景线、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和旅馆街、天津电视塔被称为"津门十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天然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古海岸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批准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有数百栋各国小洋楼仍完好地保护下来。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见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天津市的一大景观。
工业经济
良好的社会环境已成为天津的最重要的优势。天津的社会风气较好,民风朴实,市场秩序好,物价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较低。天津社会治安秩序近年来一直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经国家统计局测定,天津社会治安居全国第一。这些不仅受到国内和外地游客的青睐,也受到海外投资者的称赞。 摩托罗拉经过四年考察,决定把中国本部设在天津开发区。他们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把天津誉为充满温馨的东方式大家庭。早在14世纪后的元明时代,天津的煮盐、车船零件制造业已经兴起。到了17世纪初的清代,天津成为长芦盐的转运中心,车、船等制造业也更加发展。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近代工业开始兴起。但是1949年以前,天津的重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机电等行业主要是进口零部件进行装配和修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天津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机械、电子、化工、冶金为支柱产业的36个大行业,18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天津市现有工业企业12000家,全市工业总产值2838.21亿元,是1990年的4倍多。天津很早以前就成为商埠码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人蜂涌而至。解放前,天津外贸出口总值占华北地区的50-60%。内贸基本垄断了我国北方的商业批发业,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解放后,天津成为全国南北物资交流枢纽和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天津商贸中心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到1997年底,全市有各类市场656家,全国和区域性的生产资料或要素市场16家, 年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天津期货市场经国务院批准已建立。解放前,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市场,中外银行100多家,总资本占全国15%,居北方各城市之首。解放后,形成高度统一、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金融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进入90年后,天津金融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基本形成以证券交易、外汇调剂、资金融通三大金融市场为龙头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全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500多家,其中外资银行13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5家,融资规模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早在1984年,天津市就提出了工业战略东移的发展战略,并先后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1994年,天津市又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濒临渤海,面向太平洋,由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组成,规划用地面积350平方公里。 这里有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科技园区、大港油田、无缝钢管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天津石化公司和三大化工厂以及12万吨乙烯工程,是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天津市又投资60亿元在这里建设了道路、交通、能源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使这里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经济的新增长点。 到1995年底,滨海新区建成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人。全区累计签约三资企业6112家,占全市的65%,协议外资额64.5亿美元,占全市的55%。 199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2.06亿元,占全市的3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8万元, 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7倍。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滨海新区已开发高科技项目100多个, 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生物制品、冶金、机械等一批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发展前景
按照天津市的总体规划, 到2003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 占天津市的50% ,人均7万元,等于再造一个新天津。天津市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423425047希望我的回复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