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还是得先谈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因,然后再谈各方面的解决措施:
从外部因素看,我们国家金融体系发展本身有缺陷,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设计还不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非常高,有很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我们会做一个他山之石的系列)。不够发达的金融体系,资金提供方通常是供给关系的强势方,可以按自己的风险偏好设定门槛、挑选业务做。资金渠道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时,往往被调侃为只会做锦上添花的事而不会干雪中送炭的活。
虽然近年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已经很多,但实践的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资金提供方在设计融资产品时,通常只关注风控,不关注服务;在企业融资申请过程中只提供门槛,不提供帮助。导致企业融资过程总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管走传统机构还是创新渠道,申请失败乃至成功融资,最后产品对企业来说还是觉得雾里看花,搞不明白。导致大部分的融资渠道融资创新也不被中小企业知晓。
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看,企业法人自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决策短视、管理能力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暂;企业自身行为不当,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的设置几套账目、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资金管理较为混乱、融资不按约定使用和偿还,这些不当行为导致企业信用水平低下。企业作为融资主体透明度低,不确定因素多,信息不对称抑制了资金提供者的放贷意愿,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提供者为了减少风险提高融资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贵。
了解了原因,我们来看看各方面已经在采取的解决措施:政府近年大力加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认可普惠金融、允许互联网金融创新都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传统金融机构也做了很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创新,如加强信用贷款的发放,尝试各种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产品等等。很多中小企业页认识到自身问题,开始努力提高经营能力,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维护好企业信用,甚至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企业发展规划。
㈡ 如何破解融资难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充分认识到阻碍融资难、融资贵解决的限制性信念。现实中,我们容易倾向于用替代的办法来应对,如政府(政策性银行、财政部和央行)替代市场,通过国际市场替代国内市场直接提供低廉资金供给,用另一种行政性要求替代原有的行政性要求,如要求金融机构为特定群体提供低廉资金等。替代性应对,并没有直面问题根源,只是改变了问题的表现形式。问题是一面镜子,正面应对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实力。美国忍受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利率,日本直面70年代高油价,德国经历了90年代的低工资,推动本国艰难转型,建立经济“新常态”。解决我国当前的融资难、融资贵,根本上要允许必要的经济调整,允许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减少非市场因素在利率决定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一是要区分好的、合理的和坏的融资难、融资贵。应对融资难、融资贵,首先需要区分好的和坏的融资难、融资贵。有利于市场出清、有利于市场化的隐性成本外显,是市场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好的融资难、融资贵,主要反映经济下行风险、金融机构业务下沉风险的融资难、融资贵,是合理的,应以平常心对待,允许市场的必要调整。主要反映体制机制缺陷的,尤其是行政干预、隐性担保介入价格调整,是坏的融资难、融资贵,应坚决从体制机制上改进。
二是理清政府债务、及时市场退出和必要的债务重组。一是宜借理清政府债务,打破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影子银行自循环,重构政府和市场关系。二是鼓励市场及时出清。严格预算约束,在合理控制恶意“逃废债”前提下,允许不具清偿能力的企业及时退出市场。三是推动必要的企业债务重组。考虑到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为避免陷入仅靠市场力量导致“泥沙俱下”的过于惨烈的调整方式,有必要借助我国政府的行政优势,在负债方清算前,在资产方做好分类处置,区分好坏企业、好坏资产,推动银行主导的必要的企业债务重组。
三是统一监管,规范国有企业行为,推动金融市场化。一是统一监管。尽快打破监管的部门分割。相同的市场行为,应适用相同的监管原则,避免画地为牢式的监管竞争。短期内,可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出台各个部门都适用的基本原则。根据需要,可推动监管部门的机构改革,实现统一的、功能和机构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二是规范国有企业行为。我国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对其从事的金融行为(包括通过财务公司等下属金融机构,通过商业信用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加强反垄断管理,防止实体经济的垄断力量渗透到金融领域。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化。放宽机构、产品和市场的准入,推动金融市场化,加速市场的交叉、融合和分层,在金融实践中,真正区分股权、债券及夹层融资。逐步减少政府行政管理带来的资金配给和成本效应,通过改革消除存贷比、合意贷款规模、资本充足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给金融机构带来的超过国际平均的运营成本。
四是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完善国家稳定体系。首先,打破刚性兑付应先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刚性兑付几乎是事实上没有上限的100%隐性担保,而且还可以享受风险资产的高收益。按照目前设计的存款保险制度,只能对50万元以下存款提供100%的显性担保。如果两者共存,存款可能会大规模转移出银行体系,带来巨大宏观风险。其次,应尽快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打破刚性兑付,可从民企开始,逐步过渡到不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的私募产品,再到信托和非银行理财产品,最后是公募债券。要管理好市场预期,通过利息损失、债务重组等方式,逐步提高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切实体会。再次,我国应完善社会稳定体系。我国宜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证券、保险三个行业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基金和信托业的保障基金,理顺央行的流动性救助、财政危机救助、社会救助和救济等经济社会稳定体系。近期应尽快建立必要的流动性资金池,解开由担保、债务形成的不合理资金链困局。
五是加速经济转型。以原有经济结构为基础的资产泡沫(自循环)不断膨胀,像一个黑洞似的不断吸引着社会资源,通过成本和风险的抬升,挤出其他企业,增加系统的脆弱性。加快推进改革,加速经济转型,直面系统切换过程中“破”和“立”的关系,完成阶段转换,是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出路。
㈢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负担重”问题
为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就要“三创新”。创新融资方式,内按照中小民营企业纳容税额,由政府提供担保,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尽快设立由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从而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创新优惠政策,尽快启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降低准入门槛,全面放开经营领域。创新减负措施,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废除不合理的税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不断完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及力度。大力宣传中小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中形成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㈣ 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吗
是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1. 缺乏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损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2.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存在着担保机构不多,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等诸多问题。而且,许多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中小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才能成为会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银行则在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问题上又比较谨慎。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
㈤ 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到底难在哪
从外部因素看,我们国家金融体系发展本身有缺陷,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设计还不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非常高,有很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我们会做一个他山之石的系列)。不够发达的金融体系,资金提供方通常是供给关系的强势方,可以按自己的风险偏好设定门槛、挑选业务做。资金渠道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时,往往被调侃为只会做锦上添花的事而不会干雪中送炭的活。
虽然近年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已经很多,但实践的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资金提供方在设计融资产品时,通常只关注风控,不关注服务;在企业融资申请过程中只提供门槛,不提供帮助。导致企业融资过程总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管走传统机构还是创新渠道,申请失败乃至成功融资,最后产品对企业来说还是觉得雾里看花,搞不明白。导致大部分的融资渠道融资创新也不被中小企业知晓。
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看,企业法人自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决策短视、管理能力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暂;企业自身行为不当,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的设置几套账目、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资金管理较为混乱、融资不按约定使用和偿还,这些不当行为导致企业信用水平低下。企业作为融资主体透明度低,不确定因素多,信息不对称抑制了资金提供者的放贷意愿,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提供者为了减少风险提高融资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贵。
了解了原因,我们来看看各方面已经在采取的解决措施:政府近年大力加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认可普惠金融、允许互联网金融创新都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传统金融机构也做了很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创新,如加强信用贷款的发放,尝试各种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产品等等。很多中小企业页认识到自身问题,开始努力提高经营能力,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维护好企业信用,甚至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企业发展规划。
㈥ 怎样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企业法人自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决策短视、管理能力不强导致抗风险能版力弱、生命周期短暂;企业权自身行为不当,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的设置几套账目、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资金管理较为混乱、融资不按约定使用和偿还,这些不当行为导致企业信用水平低下。
企业作为融资主体透明度低,不确定因素多,信息不对称抑制了资金提供者的放贷意愿,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提供者为了减少风险提高融资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贵。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更改解决融资难题。
㈦ 湖北财政多手段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为何会很难
3月3日,省财政厅采取注入资本金、奖补资金引导、降低担保费率、构建新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去年底,全省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971.8亿元,同比增加525.3亿元,增长36.3%,在保余额增速居中部第一,规模排名第二。其中,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107家,年末在保余额1542.1亿元,平均担保放大3倍。
我国将深入开展“信易贷”,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根据发改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我国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自上而下”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根据通知,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信易贷”支持政策。
㈧ 如何看待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困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版小,现金流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权的情况,因此,如何盘活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银行借贷,能够较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因为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传统的银行借贷对企业以往的财务信息进行静态分析,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因此,银行并没有把握住中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相反,供应链金融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加强了债项本身的结构控制。供应链金融在真实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业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从而全面提升了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和信贷能力。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中发现信用。
目前供应链金融属于新兴金融,能不能把供应链金融做好,跟服务企业对于产业的了解,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等等都有直接关系。比如云图的供应链金融,核心是风控和大数据管理能力。开展供应链金融必须具备对行业的了解、融资方式的理解、风险的识别、金融产品和方案的设计等综合能力,唯数据论、唯端口论等都是不行的
㈨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需跟着政府步伐
政府会有政策鼓励,像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里边有鼓励外贸综合平台的建立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所谓的外贸综合平台就像易链通这一类的,是集融资、报关、物流等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