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联网电视的最新动向
作为三网合一的先行者,互联网电视被电视机生产厂商以及网络视频内容提供商寄予了浓厚的希望。在电视机生产厂商卖力吆喝兜售新一代互联网电视机之际,很多原先从事网络视频的公司也从中嗅出了盈利的味道,纷纷出手圈地,让互联网电视不火都不行。
优朋普乐转型互联网电视 酝酿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知情人士透露,多达14家文化、产业基金以及产业巨头正与优朋普乐洽谈
在视频网站的草莽时代,优朋普乐仅是大大小小视频网站中的普通一员,尽管其流量和影响力远不如同时代的优酷、土豆等大佬,但其还是尽最大可能的保持了“洁身自好”——不盗版。一度,优朋普乐还与搜狐、激动网等发起成立了反盗版联盟,并成为这一革命军中的“急先锋”。
不过,这个“急先锋”最终还是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在谈论PC视频网站时,也几乎不再会想起它的名字。彼时的优朋普乐已在悄悄转型,从2009年起,开始了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圈地”与“耕作”。
蛰伏两年转身重出江湖
事实上,优朋普乐也的确过了两年低调的日子,不是刻意低调,而是因为其在“回炉另造”,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不过,今天的优朋普乐已经无法低调了,因为“另造”完毕的它终究还要重入江湖,并且,已经积极开始准备上市事宜。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透露,“优朋普乐对之前透露的明年A股主板上市的计划似乎有变动”。从优朋普乐官方了解到,公司确实正在进行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接触的多是文化、产业基金,但具体上市时间以及地点未定。对此,优朋普乐CEO邵以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不愿多做评价,只透露:“除了资金需求外,优朋普乐更需要的是产业势能,价值不愿意被低估”。资料显示,优朋普乐上一轮融资是在2010年年底,金额约2000万美元,估值在1亿美元左右。
邵以丁表示:“其实,我们优先考虑和互联网巨头合作,其中部分公司,确实也有过双向接触。我们更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来更快地打通用户三屏应用,以此带动、加快互联网电视应用普及”。但邵也澄清说,“具体的上市时间和上市的板块并没有最终确定”。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如果优朋普乐计划在2013年启动国内上市的话,按照相关规定,至少2010年就应该已实现盈利。对此,优朋普乐一位内部人士坦承,“公司的确是从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的”。
下注互联网电视服务
时至今日,优酷、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一干视频大佬都尚未盈利,优朋普乐为何能违反规律实现盈利呢?
事实上,回炉另造后的优朋普乐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视频网站。如果优朋普乐用这个概念上市的话,即便能够成行,也很难得到太高的估值,因为比它实力雄厚的公司太多。今天的优朋普乐,已经变身为互联网电视服务提供商。所谓互联网电视,是以互联网为内容传输通道的电视一体机或是电视机顶盒,用户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享受互联网视频内容,以及各种智能应用。对于从网络视频转型互联网电视,邵以丁认为自己是从红海转向蓝海。
优朋普乐CTO江四红介绍:“优朋普乐为互联网电视提供的服务,包括了互联网电视的播控平台技术支撑,以及CDN部署、流媒体分发、市场运营以及内容提供等全套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但与向机顶盒硬件领域进军的乐视网(18.790,0.21,1.13%)、小米科技[微博]及电视厂商不同,优朋普乐并不做硬件。
同样主打互联网电视概念的,比较知名的还有百视通和华数传媒。
多管齐下的营收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苹果、谷歌[微博]、微软[微博]早就开始围绕互联网电视大做文章,对于来自这些巨无霸的挑战。邵以丁表示:“我们并不把谷歌、苹果当作竞争对手,首先从政策层面上看,它们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其次,如果这样的巨头能和我们一起开拓互联网电视市场,这个市场的蛋糕会做的更大,对我们来说只能是好事。”
“事实上,为数不多的牌照也构成了对优酷、搜狐等视频大佬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据邵以丁透露,优朋普乐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服务最终服务客户:电信运营商、电视机厂商和机顶盒厂商。在电信运营商方面,优朋普乐多采取捆绑销售、加入运营商宽带套餐的形式进行收入分成。在电视厂商方面,优朋普乐正在与创维[微博]、海尔、TCL[微博]、长虹[微博]等展开合作,是国内最早进入电视机的互联网电视服务商。
来自优朋普乐的数据显示,运营商层面,优朋普乐已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运营商合作,预计到今年年底付费用户将以每月10万的速度增长。在机顶盒领域,优朋普乐的市场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互联网电视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我们的计划是到2013年达到‘双百’万用户。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付费用户达到100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付费用户达到100万。”邵以丁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付费用户超过500万。”
中信证券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互联网电视模式单年覆盖用户可望突破5000万。
互联网公司纷纷“触电”,互联网电视元年到来
谷歌、苹果、网络、阿里巴巴、爱奇艺、小米、海尔、TCL、创维、联想,加之上海文广集团等等,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传统的电视厂商、IT制造公司以及广播电视公司等都加入到了这场“电视大战”。10月28日,中国移动四川互联网电视业务正式启动,至此电信运营商也加入这场客厅抢夺战。他们看中的正是电视机背后庞大的家庭互联网市场。
目前来看,用户如果要实现客厅电视的智能化、互联网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比较经济实惠,在电视上加个 “盒子”。可供选择的产品有“小米盒子”,“乐视盒子”,阿里巴巴和华数传媒携手打造的“华数彩虹”,还有优朋普乐、百视通、PPTV等,以及网络最新推出的“网络影棒”。
第二个选择是直接将电视升级换代为互联网电视。市场上主要有乐视TV、TV+、酷开等。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视已经迈入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13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销量将达到1971万台,2015年将攀升至3055万台。
“这是一个以‘乘数速度’增长的市场。”TCL多媒体CEO郝义说。对此,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智能电视的诞生有用户的强需求支撑。“目前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正在从PC、移动端向电视屏转移,传统电视行业面临着客厅的娱乐化转型。”在他看来,智能电视的元年正在到来。
借鉴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应用、广告推送、附加值获取盈利
小米推出的47英寸3D智能电视,售价2999元;乐视TV,39英寸,双核CPU,只需1999元……互联网企业做电视不约而同地打出了亲民的价格。这让人想起去年互联网企业扎堆做手机时大打价格战的一幕,而今互联网做手机似乎已被市场淡忘。
“智能电视之所以敢如此定价,主要是压缩了高昂的渠道与流通成本。”易观国际分析师卓赛君说,“但仅就小米可以预见的出货量来看,走低价路线,更可能是博眼球来满足小米在入口之争上的野心,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快速普及。”
现实中,互联网电视的快速普及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用户体验成为关键所在。此前,由于网速带宽不足等原因,部分智能电视面临着“有人买但少人用”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是智能电视高速发展的井喷阶段,但是智能电视激活率、实际使用率不高。因此内容开发商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与其看着互联网企业可能把水搅浑,倒不如一起合作来切家庭互联网这块大蛋糕。”卓赛君说,“以前电视靠终端硬件赚钱,现在智能电视借鉴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应用、广告推送、附加值获取盈利,做一个应用商平台。这将是电视盈利模式上的创新。”
硬件厂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涉及几个层面:平台的合作,如云平台、应用开放平台等;内容的合作,如视频、游戏等;应用服务的合作,如支付、购物等。“软硬合作将会成为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推动产业生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时为多屏的融合奠定基础。智能电视带来了靠内容挣钱的方向,从硬件为核心转移到以内容为核心。”卓赛君说。
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电商重写了购物,支付宝冲击了银行业……当互联网企业将目光瞄向传统电视后,人们是否可以期待一场“客厅革命”的到来?这还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