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大象健康融资

大象健康融资

发布时间:2021-08-29 12:56:25

1. 健康猫为什么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8月27日上午,广州市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广州公安”宣布,广州公安机关依法对“健康猫”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在通报中写道:“据群众举报和公安机关调查,今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依法对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猫”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立案侦查,抓获该公司法人代表杨某(男,40岁,安徽人)等9名犯罪嫌疑人。”

不过,自8月起,健康猫平台提现失败事件真正从社交网络上持续发酵,主要牵连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学生。

2. 健康猫非法集资立案侦查吗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已公告健康猫非法集资案件嫌疑人被逮捕,警方正在全力追赃挽损。以下为具体内容:

广州天河区检察院对外通报,9月30日,天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猫”平台)杨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集资诈骗罪批准逮捕。广州警方称,警方现已冻结涉案账号23个,冻结涉案资金220余万元,查封汽车1辆,扣押汽车1辆。目前,警方正加大办案力度,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健康猫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个体育产业平台,旗下共拥有三大业务模块:为体育类人才提供的SaaS管理工具、面向C端用户的电商平台以及围绕体育产业相关的IP孵化。几年来,健康猫一直以用户线上约课,私教线下授课的模式运营,私教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大体育类院校学生。但私教们几乎不上课,而是依靠自己买课刷单的方式获取平台补助。

多名私教表示通过借款、信用卡、理财产品等方式投入平台几十万至几百万资金被套。2018年5月起,平台上的私教称无法提现,而健康猫则声称公司遭遇部分私教“恶意刷单骗补贴”,平台扣押了所有用户的资金,已报警处理。双方各执一词。

2018年8月,广州警方通报称:依法对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猫”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立案侦查。当时不少涉事用户表示除了涉嫌非法吸收居民存款,健康猫的行为更像是在涉嫌集资诈骗。

(2)大象健康融资扩展阅读:

以下为新华网此前发布警告文章:

2018年8月28日,本报刊发《约课APP变疯狂刷单平台,“转型创业典型”炮制骗局——“健康猫”爆雷事件调查》后,该公司不少股东和员工辗转找到记者。他们表示,健康猫平台不仅大肆鼓励私人教练刷单冲业绩,还打着“到美国上市”的幌子连续忽悠股东投资

“我的初心是带着大家一起创业,股东和员工们都很支持我。”面对“刷单风波”和“爆雷危机”,健康猫平台创始人、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杨骅力8月24日上午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信誓旦旦地说。然而,3天之后,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就对该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杨骅力等9名犯罪嫌疑人。

新华每日电讯8月28日刊发《约课APP变疯狂刷单平台,“转型创业典型”炮制骗局——“健康猫”爆雷事件调查》一稿后,大象公司不少股东和员工辗转找到了本报记者。在他们的眼中,自称“体育人才创业平台”“帮运动员登上人生第二次巅峰”的健康猫平台,不仅大肆鼓励私人教练刷单冲业绩,而且打着“到美国上市”的幌子连续忽悠股东投资,如“割韭菜”般让股东们血本无归。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宏太智慧谷3号楼的大象公司办公楼入口已贴上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的封条。玻璃门上另有一份《公告》显示,大象公司、健康猫平台相关资产已被公安机关查封。这几年来,健康猫凭着股东和私教们投入的庞大资金,业务版图拓展到健身场馆、共享健身器械、保健理疗、格斗赛事、体育电商、体育综艺等领域。而随着健康猫平台被查封,这些业务基本都陷于停滞。

“公司被查封之后,服务器因欠费也被关了,健康猫APP也用不了了,现在全国的共享跑步机都处于停滞状态。”一位子公司员工反映说:“很多生活馆也无法经营了,因为房租是公司交,公司一关房东就要收回店面。这些业务本身没什么问题,现在被杨骅力害惨了。”

多位健康猫平台的股东和私教说,健康猫平台的刷单骗局和融资骗局损害了体育产业的声誉,给本来很有前途的全民健身产业抹上了阴影。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政策的红利让众多创业者和资本杀入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创业和投融资空前活跃,但同时也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一名私教对记者说:“我们确实认为体育产业大有可为。不少体育人全身心扎在里面,为了开设健身馆、共享健身器械跑市场拓展业务,倾尽所有支持他,结果却换来一身债。”

“很多体育人现在都抬不起头了,别人会觉得我们都很傻,竟然被骗成这样。”一位3年前就开始接触健康猫的私教感慨说,他最担心的就是以后市场和民众再也不相信新兴的体育行业、健身产业了。

一名离职员工认为,建立体育人创业平台的想法是好的,但从始至终健康猫都没有找到恰当的商业模式,除了靠私教刷单、投资,没有真实项目盈利,不具备造血能力。“社会上不乏这样的公司,最初像打鸡血一样热炒创投概念,拿到A轮融资之后就不了了之,健康猫事件对整个社会具有警示意义。”

3. 资本充足率的战略模式

走出资本充足率窘境:商行须转变战略模式
多数专家表示,要想彻底改变银行规模扩张与资本限制的窘境,就必须改变目前这种高扩张、高消耗的经营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在资本补充机制上,注重内源性融资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业务结构上,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业务,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应首当其冲。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A股配股已经结束,共计配售A股股份20.07亿股,占可配售A股股份总数比例98.6%,有效认购资金总额177.64亿元。招行A股融资规模预计在147.6亿元至180.4亿元之间。
除招行之外,多家银行已经完成或准备在股票市场进行再融资。其中交行和招行同样采取A+H的融资方式,准备按照每10股不超过1.5股的配股比例进行配股,融资金额最高为420亿元。在股市融资的同时,另外的一种银行融资也早已经展开:发债。中行将于近期发行150亿元的次级债券,期限分为10年和15年期。中信银行去年底公告称,今年将采用公开方式发行不超过250亿元的次级债或混合资本债,以补充资本。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融资,被市场视为“大象”的商业银行融资行为在引起市场恐慌的同时,更引起了人们的非议。
紧迫的再融资背后,无疑是经过2009年大规模放贷之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集体告急”。根据已披露的2009年年报,截至2009年12月31日,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8.88%和5.52%,距离10%和7%的监管要求有较大差距。而情况稍好的兴业银行也仅为10.75%和7.91%。此外,2009年银行三季报显示,14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较2008年末平均下滑达2.43个百分点。
实际上,银行之所以会面临愈发趋紧的资本金约束,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依靠信贷收入作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在这种盈利模式下,银行只能依靠扩张规模获取利润的增长,基于这样的盈利模式,迫于盈利压力和严酷竞争形势的商业银行很难有主动调整盈利模式和控制资产规模的内在动力。如此便出现了尤其是每一轮经济的高速发展,都伴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张;银行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张又带来更大融资需求的现象。
“目前银监会实施资本严厉监管之后,上市银行面临的现实选择就是,要么再融资继续放贷,要么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采访中多位银行人士表示,银监会出台《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后,次级债的工具已经很难使用了,剩下的工具并不是很多,股本融资已经成为主流。 “如果2009年银行的盈利状况好,股东同意不分红而是把利润留下来充实资本的话,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是有利的,也可以避免银行大规模融资对市场带来的影响。但问题是股东是否接受。”一位银行内部人士称。
上市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的确可以迅速提高资本充足率,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但问题是:在以存贷差为最主要的盈利手段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经济特殊需要时大规模放贷,这些贷款在经济发展恢复正常后,为应对不良银行又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规模,而不能以自身利润满足资本充足率提高要求的银行又需要向社会再融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规模提高后银行再放贷、再产生不良……这种无止境的循环往复,是否是经济发展和银行经营的健康模式。
“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就多,银行也就相应地多放贷,这是银行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现实选择,也是银行趋利动机下的必然选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从风险的角度讲,大规模扩张之后会留下不良贷款的隐患,风险容易传导至整个银行系统。因此银监会目前提倡“逆周期监管”,在经济上升期时就开始提高存款准备金、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拨备覆盖率,以提前对风险进行防控。
商业银行的功能就在于实现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在以存贷差为最主要的盈利手段的单一盈利模式下,银行不仅成为了经济过热的推手,而且无限制地规模扩张也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多家以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已明确提出进行零售业务转型。以浦发银行为例,浦发于2004年启动零售业务转型,历经5年多的发展,已走过基础期,开始步入建设期,2009年的个人存贷款业务均出现猛增。据统计,2009年浦发个贷业务新增量超过前3年的增量总和,个人存款增量超过前2年增量总和。“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面临着深刻变化,为银行的零售业务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利率市场化趋势不可逆转,对公业务不仅面临资本约束,还将受到息差收窄和利率波动的影响;其次,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分依赖对公业务将不利于银行的快速发展;最后,随着机构网点的布局,更多的是深入二、三线城市,这些区域为零售业务提供较为辽阔的市场。”浦发银行个人银行总部总经理刘以研说。
除提高零售业务在业务结构中占比之外,很多银行表示要大力发展高收益、低资本消耗业务。深发展提出,在零售业务方面,2010年在继续支持自住型购房融资需求的同时,将提高个人经营性贷款等高收益业务的占比,同时将因应形势的变化,对不同的业务结构实行信贷组合管理,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对客户实施差异化管理,从而提高个贷业务的整体收息水平。
此外,中间业务也是传统信贷业务之外的利润增长点。“由于中间业务占用资本金较少,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摆脱资本金的约束;而且经济向好后,随着居民收入、消费的增加,居民的投融资需求有可能会有增长,中间业务将会是未来盈利的主要挖掘点。因此,银行应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银行类理财、企业年金、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中间业务。”郭田勇表示。
或许,这些真正成为了商业银行的一种长期性发展战略,银行这头市场中的“大象”才不会让人们恐慌。

阅读全文

与大象健康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
拆借信托 浏览:484
信托查询平台 浏览:80
要约价格低于提示性 浏览:202
今日中国银行汇率港币兑人民币汇率今日 浏览:312
北京富勤理财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