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抵押钼矿融资

抵押钼矿融资

发布时间:2021-08-27 18:48:25

⑴ 海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国土环境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和监督,国土环境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1.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进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决定,推进全省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强化政府调控能力,在总结全省土地资源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时期,建设规模大、重大项目建设对土地需求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筹措更多建设资金的实际情况,组织起草了相关实施意见和管理规定,省政府批准下发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参与土地成片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与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管理规定和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调控,加强和规范了土地资源的管理。

2.矿产资源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进展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继续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①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初见成效;②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健康发展;③推进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调查力度,开展了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商业性勘查领域,加大矿产资源勘查;④不断加强地质环境管理;⑤做好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管理。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据土地变更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海南省土地总面积为3535368.96公顷,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94%,8.29%,11.77%。

2006年农用地面积2826199.37公顷,其中,耕地727526.86公顷,园地533277.42公顷,林地1482646.87公顷,牧草地19415.88公顷,其他农用地63332.34公顷,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58%,15.08%,41.94%,0.55%,1.79%。建设用地面积293179.6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9244.3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684.8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0250.4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20%,0.39%,1.70%。未利用土地面积41599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228992.75公顷,其他土地186997.2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48%,5.29%(图1)。

图2 2006年海南省土地出让流向及比例构成

全省供应的商服用地,绝大多数是用于旅游项目建设,这主要是从实现海南省“一省两地”的战略部署出发,根据省政府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满足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已供应的住宅用地中,主要是根据全省城镇居民住房及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需要而提供的;工业用地主要为实现省政府建立西部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主要用于低污染、高清洁、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公共建筑用地主要用于全省机关团体办公场所的建设使用。公用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全省港口、码头的建设;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用于城乡公路干线及城镇干道的建设改造。

3.土地二级市场

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方面,转让10719宗,转让面积1342.42公顷,转让款534055万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288.36%,45.65%,213.60%;转让用地地类型中商服用地1304宗,工矿仓储用地49宗,公用设施用地6宗,公共建筑用地2宗,住宅用地9357宗。住宅用地交易较活跃,主要为城镇居民住宅;住宅用地转让宗数占转让总宗数的87.29%,转让面积占总面积的39.43%,转让价款占总价款的68.60%。抵押550宗,面积2359.09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6.78%,4.969%;抵押价款687029万元,贷款金额554939.71万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16.18%,29.24%。抵押主要用地类型中商服用地139宗,工矿仓储用地92宗,公用设施用地27宗,住宅用地291宗,交通运输1宗。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在继续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全省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矿业权市场,全省各市县已实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

2.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情况

2006年全省共出让探矿权采矿权159宗,其中审批出让3宗,拍卖、挂牌出让156宗,拍卖、挂牌成交探矿权采矿权价款22193.35万元。其中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7宗,合同价款21308万元,探矿权挂牌出让矿种有金矿、钼矿、铅锌矿、玻璃用砂;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采矿权149宗,合同价款885.35万元,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种有铁矿、白垩矿、建筑用砂、砖瓦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玄武岩、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大理石等,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全年转让探矿权2宗,出售价款2040万元;转让宗数比2005年减少1宗,价款是2005年度的2.84倍。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海南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7件,涉及土地面积215.37公顷,其中耕地66.16公顷,土地违法件数比2005年减少19.16%,但涉及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54.93%,涉及耕地面积也比2005年大幅度增加。全年各级土地主管部门共立案307件,涉及土地面积204.47公顷,耕地面积63.05公顷,结案361件,立案率和结案率分别为83.65%和86.64%,与2005年相比结案率有所提高。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矿产违法案件共立案133件,涉及企事业单位2件,个人131件,主要为无证开采;2005年未结案件27件,2006年度结案157件,结案率为97.74%,比2005年大幅度提高,吊销采矿许可证6本,罚没款39.14万元。

3.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为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买卖与非法转让土地和无证开采等案件。其中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买卖与非法转让土地分别占2006年发生立案数的71.66%和25.08%,无证开采占2006年矿产案件立案数的80.45%。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如下:

(1)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总数继续下降。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7件,土地违法的件数比2005年减少19.16%。

(2)个人违法仍然占违法主体的首位。2006年发现个人违法用地246件,个人违法案件数比上年增加15.85%,占2006年违法发现总数的67.03%;矿产违法案件中的个人违法占矿产违法立案总数的98.50%。

(3)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面积大幅增加,2006年全省发现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69件,涉及土地面积147.8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4.98公顷,涉及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402.14%。

(4)未经批准违法占地成为重头戏。2006年全省未经批准占地立案220件,占2006年立案总数的71.66%,涉及土地面积116.69公顷,占本年立案案件涉及土地总面积的57.60%,其中耕地面积60.00公顷,占全年立案案件涉及耕地面积的95.16%。

(5)无证开采行为屡禁不止,居各类矿产违法案件的绝对首位。2006年全省无证开采立案114件,占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总数的85.71%,居各类矿产违法案件的绝对首位。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共收到复议申请42件,经审查,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35件,加上2005年结转的4件,共审理39件复议案件,其中涉及收地案件25件,土地权属纠纷案件2件,土地不作为案件1件,土地行政处罚4件,其他案件8件。

全省审理的40件复议案件中,已审结了31件,尚未审结9件。2006年共举行了15次听证会。在2006年已审结的31件复议案中,维持的14件,撤销的11件,终止的5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复议案件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1.25%、28.57%;审结案例与2005年相比减少18.42%。

2006年全省行政复议案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复议案件数量较多。

(2)土地复议案件占绝大多数,只有3件是环保复议案,其他37件均是土地案件。在土地案件中以闲置土地处置为内容的案件为大多数。土地复议案件办理难度较大。在土地确权案件方面,因为争议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复杂,争议时间由来已久,存在双方提供的证据难以认定的情况,增加了复议机关准确采信证据的难度。

(3)无偿收地案件占大多数,40件复议案中,无偿收地19件。

(4)作出撤销和维持复议决定的案件比例较高。

存在这些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和价值不断提高。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法制观念增强,通过法定途径维护其权益的意识增强。

(3)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提出的时限、受理机关等内容,写在行政文书中,使当事人及时知道和行使法定申诉权利。

(4)全省处置闲置土地的力度加大。

(5)国家关于无偿收回闲置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法规规定不够具体,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适用时,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造成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情况较多。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2006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184人,行政编制人员498人,年末平均从业人员1157人;年末从业人员中包含了部分市县派出机构和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的事业单位的人员。直属事业单位54个,人员984人;乡级土地所203个,人员145人,机构、人员编制已下达,但人员未到位的乡级土地所未统计。人员数和机构个数与2005年度比有变化,主要是实施了省以下国土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市县局的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局部调整。

2006年行政管理经费9583.33万元,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专项业务经费不包含在内。经费收入总额比2005年增长4265.39万元,主要是部分市、县的土地出让业务增长幅度较大。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参加培训人员有260人,其中党校学习的51人,其他培训209人,与2005年相比,总人数变化不大,接受培训的各级管理人员为提高新形势下的国土环境资源管理能力,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培训。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土地行政管理方面:①省级土地储备整理实施难度较大,省级土地储备整理机制尚未建立;②少数市县对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重视不够,有些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工作未能按时完成;③司法查封闲置建设用地处置难度大;④开发整理项目在推动过程中存在困难。

(2)地矿行政管理方面:①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的任务还很艰巨;②矿业权管理还有待加强;③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制约措施不强的问题,对储量开发利用的核查监督工作困难较大;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防灾预警和应急能力水平;⑤市县基层地矿行政管理力量薄弱。

(二)建议

(1)加大力度推进省级土地储备整理制度的进程。根据《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完成省级土地储备整理机构的组建,并以此为基础拟订《省级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确定省级土地储备的启动项目、资金来源、运营方式以及融资渠道。

(2)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要重点推动国家级、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科学评价耕地质量和生产潜力,制定耕地的划入与退出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耕地保护任务指标;启动实施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同时,确定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并与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

(3)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工作,并将工作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4)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和海南省实施方案要求,2007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点主要是治散、治本工作,同时巩固治乱工作成果,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制度体系。

(5)建立勘查新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矿业权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建立勘查新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全面强化矿业权管理。

⑵ 如何打造矿业新天地

2004年7月,河南省政府在全省启动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减少矿山企业数量,提高生产规模和资源回采率,确保全省矿产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由此,栾川县对全县钼矿企业开始了整合。在矿业秩序整顿中,先后对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三大钼矿区周边的20多个采坑口进行整合,首次实现了三大钼矿区的露天开采。

同时,建立退出机制,提出倒逼机制,兼顾市场规律和地质规律,采取有偿转让、低价入股、破产重组、到期注销等方式,对域内优势矿产资源企业进行整合,促成了洛钼集团对三强矿业、九扬矿业、大东坡矿业的控股经营,结束了三道庄矿区多年来存在的“上露采,下地采”的历史。鑫川矿业公司对周边24个矿业权和60余处生产、半生产、废弃的坑口进行整合,投入地勘资金5000万元,探获铅锌钼资源储量30万吨,投入近千万元对矿山地质环境工作进行了恢复和治理。洛阳丰瑞公司对周边25家萤石采矿权整合后,不仅使地质环境得到了恢复,而且采矿量比原来增加了3.5倍。

⑶ 辉钼概念股的实例

辉钼概念股一览
1、洛阳钼业。公司主要从事钼、钨及黄金等稀贵金属的采选、冶炼、深加工、贸易、科研等,拥有钼采矿、选矿、焙烧、钼化工和钼金属加工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以产量计,公司是国内最大、全球排名第四的钼生产商。公司钼铁冶炼能力25000吨/年,氧化钼焙烧能力40000吨/年,生产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2、金钼股份。最大的钼类金属生产商。盈利能力随着钼矿受国家资源性保护而提高。盘面显示有新资金入场,中短线可以关注。
3、宏达股份。该股子公司投资100多亿元建设钼铜深加工项目,对比金钼股份的毛利率和收益率可知每年的净收益将至少达到10亿元,再对应现在的股本,每股收益大约为1元,市盈率不过15左右。
4、 ST偏转。2010年5月18日,拟以除现金1亿元的其余全部资产与负债与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资产置换;差额部分由公司以2.24元/ 股向陕西炼石全体股东合计发行不超过29844万股购买。炼石矿业控股股东为张。炼石矿业拥有两个选矿厂,分别为上河钼矿选矿厂和新投资成立的石幢沟矿业选矿厂,选矿能力日处理能力合计为5000吨。上河钼矿选矿日处理能力2000吨;石幢沟矿业建成之后,选矿日处理钼矿石3000吨,年产钼精矿2006 吨、铅精矿3960吨、硫精矿43164吨。
5、长征电气(600112)。我们针对现有公开披露的信息,统计了公司两个采矿权和一个探矿权目前的储量情况,采矿权方面,目前合计资源价值量为105.44亿元,目前估值基本属于矿业借壳公司的合理水平。不过,通程公司拥有2.67万吨镍,4.2万吨钼储量,折合资源价值量为126.72亿,比现有两个采矿权资源价值量大一倍以上。
6、万好万家。实力雄厚深藏不露。公司经过重组,变身为矿产资源丰富的有色金属企业,拥有大量的钼金属资源。国土资源部正准备将钼列入保护性开采矿种,对公司形成重大利好。有色金属资源置入脱胎换骨。天宝矿业置入钼、金、银、铁和锌权益储量分别为7.58万吨、7.39吨、2.53吨、3714.15万吨和 28.72万吨。天宝矿业具备强大的找矿能力,未来资源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公司目前的生产情况也对资源增长提出了强烈诉求。钼、金、铁锌齐发力。公司钼、金矿品位很高,盈利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目前是公司盈利主力,随着谢尔塔拉铁锌矿逐步投产,铁锌业务也将为公司贡献丰厚收益。未来精彩值得期待。天宝矿业致力于寻找大项目,目前收购标的众多,发展瓶颈在于资金。由于扩张意愿强烈,公司累积的净利润均用于各个生产项目的投资,融资平台对于公司发展至关重要。重组成功之后,未来资产注入预期非常强烈。
7、厦门钨业(600549)。国内最大的钨钼产品生产与出口企业,现拥有两个矿山、两个钨冶炼公司、一个硬质合金公司、四个钨钼丝材公司、一个国际贸易公司。资料显示,厦门钨业控股股东为福建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福建省国资委,其主营业务之一为钨、钼等有色金属制品。
8、铜陵有色(000630)。内蒙古国维铜钼金属矿远景储量预计在100万吨以上。另据新华报道,安徽省地质局313地质队专家昨日正式宣布,已探明金寨县关庙乡沙坪沟钼矿储量50万吨以上,品位为万分之十七,资源价值超过2000亿元;安徽省地矿局已与大型矿山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开发沙坪沟钼矿。如果按年开采矿石量1000万吨、钼金属量17000吨的生产规模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左右。安徽地矿简报(2009年第99期)披露,安徽省地矿局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已于2009 年12月4日正式签署《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多金属矿项目合作合同》,并且收取了公司支付的首批矿权出让金。
9、紫金矿业(601899)。由于环评问题,紫金矿业在河南参与开发的设计年产量1万吨的汤家坪钼矿被搁置五年。汤家坪钼矿如果能按着原设计年产量1万吨投产运行,其利润预计连国内以钼为主业的金钼股份都无法比拟。据记者了解,紫金矿业被迫罢手,其实牵系于河南省环保厅出具的一份环评报告。为化解这一僵局,河南省已指派第三家企业介入收购紫金矿业所持有的一半股权。据知情人士透露,拟加入的第三方企业背景很深,关联利益方不仅有河南省地矿局,甚至还有中国冶金行业的霸主央企。或许,在第三方企业的介入下,汤家坪的钼矿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正式进入开发程序。
10、银鸽投资(600069)。河南煤化入主。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控股,与洛阳市、栾川县府合资设立的股份制企业。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强势进入有色金属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项目,目前已成为色金属板块的支柱企业。公司现拥有的南泥湖钼矿区3.9816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区内拥有钼金属储量60万吨以上,矿石量超过7亿吨,按现有设计规模可开采50年以上,属特大型钼矿。南泥湖钼矿区以蕴藏量丰富、矿床集中、规模宏大、形态简单、品位均衡、含杂量小、覆盖层浅,适于大型露天开采,钼原料因天然品质出众而驰名海内外。矿区内还有丰富的钨资源可在公司拓宽产业和持续发展中开发利用。
11、富龙热电(000426)。重组中拟置入资产为兴业集团拥有的五家采选冶炼企业100%股权,预估值为18.09亿元;重组后的富龙热电将一举转型为主营锌、铁、铅、钼等多种矿业资源的公司,成为内蒙古矿业类上市公司中的新生力量。
12、江西铜业。矿产资源储备位居全国第一,铜矿产量占全国的15.5%,精铜产量占全国的18.5%。公司的铜储量达到1228万吨、黄金储量430吨、银储量8710吨、以及钼储量30万吨。
13、中国铝业(601600)。公司在做大做强铝业的同时,积极向其他有色金属产业拓展,目前已形成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钼、钛、铜、铅、锌、金、银、锆、钨、钽、铌、铪、镍等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能力。

⑷ 2010年蒙古国矿业投资分析

蒙古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是煤炭、金属、石油。但2010年4月底颁发了一项无限期停止颁发新的探矿证并停止转让探矿证、采矿证的总统令。所以目前政治不稳定请你慎重考虑观光政策而定。。。。。。

⑸ 黑龙江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是“十五”计划结束的一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十五”期间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实现了国土资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建立并完善了“五个体系”:①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国土资源法规制度体系,为全面加强和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②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和依据;③建立了规范有序的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初步实现了土地市场与矿产资源市场并轨运行的目标;④形成了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护体系,全省耕地连续五年实现占补平衡有余,主要矿产的综合回收率平均提高了5.80个百分点;⑤建立了顺畅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依法管理国土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实现了“六项突破”:①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累计新增耕地7.70万公顷;②地质勘查和矿业对外合作实现重大突破,新增煤炭查明储量6.00多亿吨,与俄、蒙的矿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经省政府批准组建了龙兴国际资源开发集团公司作为省级对外资源开发融资平台,为建立紧缺矿产的境外供应基地奠定了基础;③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取得重要成果,成功地避让了8起地质灾害,及时部署并开展了应对松花江水质污染的应急地下水监测工作,治理大庆及周边地区油田“三化”草原200.00万亩,治理煤城塌陷区1 500.00公顷,建成了一处世界地质公园、四处国家地质公园和九处省级地质公园,辟建了三处国家矿山公园;④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累计实现地产收益398.60亿元、矿产资源收益50.60亿元;⑤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新增建设用地始终控制在年度计划指标内;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盘活城镇存量用地2.10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 000.00多公顷,收购储备建设用地2 889.00公顷;⑥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7项国土资源科研成果分别获部、省级的奖励,初步形成了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管理服务的信息化体系,为实现国土资源的高效、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 526.45万公顷(不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0%。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面积3 778.4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47%;建设用地147.3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6%;未利用地600.6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27%(图1)。

农用地中:耕地 1 166.95万公顷,占农用地的 30.88%;园地 6.03万公顷,占0.16%;林地2 288.51万公顷,占60.57%;牧草地222.61万公顷,占5.89%;其他农用地94.37万公顷,占2.50%。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4.98万公顷,占78.00%;交通运输用地11.57万公顷,占7.90%;水利设施用地20.80万公顷,占14.10%。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29.27万公顷,占71.47%;其他土地171.36万公顷,占28.53%。

图2 2005年已发现未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和已查明矿产分矿类构成图

表3 2005年黑龙江省已查明矿产和已发现尚未探明资源储量矿产统计表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属地化地勘单位共投入地质勘查费16 605万元,比2004年增加10 438.8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 343.11万元,比2004年增加974.4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4 530.00万元,比2004年增加9 738.23万元。地质勘查费用主要投向煤、铁矿、铜矿、多金属矿、钼矿、金矿、银矿、玄武岩、叶蜡石、二氧化碳气等。

全年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63 032米,坑探工作量7 207米。年末勘查人员1 737人,其中技术人员965人,劳动报酬支出5 400.30万元。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1)2005年有效勘查许可证272件,其中:新立201件,变更8件,延续63件;批准面积24 595.24平方千米;探矿权使用费122.29万元。按经济类型分依次为国有企业164件,有限责任公司87件,其他企业21件。

(2)2005年有效采矿许可证1 214件,其中:新立494件,变更720件。按经济类型分依次为国有企业125件,集体企业215件,股份合作企业20件,股份有限公司32件,私营企业46件,其他企业173件;批准面积1 494.12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1 929.50万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4 503个,其中外资企业6个,内资企业4 497个(国有企业379个,占8.4%;集体企业1 529个,占33.96%;私营企业2 570个,占57.07%),其他矿山19个。开发利用矿种71个,年采掘固体矿石总量11 114.42万吨,其中煤炭产量7 391.81万吨,建筑用砂、石、土3 722.61万吨。

全年各类矿山(不含石油)实现工业总产值1 374 588.47万元,其中煤炭工业产值1 197 911.55万元,占总数的87.15%;黑色金属工业产值27 000.06万元,占总数的1.96%;有色金属工业产值21 042.99万元,占总数的1.53%;贵金属工业产值21 848万元,占总数的1.59%;水气矿产工业产值6 508.27万元,占总数的0.47%;建材及其他非金属工业产值100 277.60万元,占总数的7.30%。各类矿山企业从业人员400 415人,2005年,人均实现工业产值3.43万元。

夯实工作基础,努力改革采矿权审批制度,全面提高了矿产开发综合管理水平,制定了以《关于加强采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黑龙江省地方煤矿(井)增扩资源储量的原则和条件》等为标志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共十余件,推进了采矿权市场建设,规范了交易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内部会审制度。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成果,全省土地资产总收益达到146.00亿元。

为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行为,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并下发了《全省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

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全省组织开展了城镇建设用地专项调查工作,加强了对闲置土地的收购储备力度。全省已有13个市(地)、67个县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全年共收购储备土地178宗,面积844.20公顷。

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工业走廊建设,出台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用地政策》,组织开展了跨行政区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基准地价测算工作。为改革征地制度,在全省开展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测算工作。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出让土地1 659宗,出让面积1 809.46公顷,新增出让面积483.53公顷,出让纯收益383 295.15万元。其中协议出让897宗,协议面积982.67公顷,新增协议296.21公顷,协议纯收益81 196.16公顷;招标出让1宗,面积4公顷,招标纯收益160.00万元;拍卖出让13宗,拍卖面积14.49公顷,拍卖纯收益3 619.37万元;挂牌出让748宗,挂牌面积808.30公顷,挂牌纯收益298 319.62万元。

3.土地二级市场

土地二级市场,2005年全省土地使用权转让18 219宗,比2004年增加7 983宗,转让面积684.68公顷,比2004年减少66.33公顷,转让金额59 380.05万元,比2004年增加14 196.77万元;出租土地使用权16 623宗,出租面积765.23公顷,租金3 180.77万元;抵押土地使用权1 539宗,抵押面积2 639.61公顷,抵押价款311 691.49万元,贷款金额161 071.69万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684.68公顷中,用于商服用地127.8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05.47公顷,公共设施、建筑用地2.68公顷;出租的765.23公顷中用于商服用地295.9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07.94公顷,住宅61.34公顷;抵押的2 639.61公顷中,用于商服用地1 204.47公顷,用于工矿仓储1 309.77公顷,用于公共建筑2.53公顷,用于住宅121.56公顷,用于特殊用地1.28公顷。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1)2005年在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组成的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检查验收中,全省1997年度实施的27个项(14个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情况得到了高度评价,被评定为优秀级。

(2)启动了全省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黑龙江省政府合作实施,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此项工作。其中,国家投资2 000万元,省政财匹配2 000万元。2005年已完成了松嫩平原南部地区的深部采样和相关样品的化学分析测试工作。

(3)启动了全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2005年有28个图幅开展工作,项目资金4 500万元。

(4)完成了全省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申报6个重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探矿权挂牌出让25宗,合同金额5 240.60万元。采矿权出让1 028宗,合同金额21 092.60万元,其中行政审批621宗;挂牌407宗,合同金额427.35万元。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探矿权转让12宗,转让金额3 898.48万元;采矿权转让186宗,转让金额7 000.39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案件查处基本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923件,涉及土地面积528.63公顷,其中,动态巡查发现违法535件,占全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总数的57.96%;立案716件,涉及土地面积486.30公顷;结案781件,涉及土地面积688.63公顷(其中查结上年未结案件90件,涉及土地面积291.03公顷),结案率96.90%;动态巡查制止违法案件202件,挽回经济损失1 420.88万元。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共拆除构建物1 010.37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47.53百平方米,收回土地106.14公顷,罚没款1 011.28万元。

2005年全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立案217件,结案176件(其中查结上年未结案件3件),结案率80.00%,罚没款448.70万元。

全省共追究刑事责任9人,给予行政处分建议3人。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特点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违法数量略有回升,矿产违法数量有所增加 自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后,土地有偿使用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土地市场规范有序,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政府违法现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三个暂停”解冻以来,各地急需用地,2005年土地违法发案数较2004年增加了5.60%。2005年矿产案件发案数较2003、2004年分别上升24.88%、60.37%,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阶段性的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解决矿业长期存在的“小、散、乱”等问题,使全省违法违规用矿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

(2)个人违法占违法主体的主要部分 从统计报表数据上看,土地违法案件立案716件中,地级机关违法3件,县级机关违法2件,乡级机关违法2件,村、组集体违法19件,企事业单位违法234件,而个人违法案件高达456件,件数居各类违法主体发案首位,占各类违法主体的63.69%;矿产违法案件立案217件中,企事业单位违法31件,集体违法61件,个人违法案件达125件,占立案总数的57.60%。

(3)未经批准占地和无证开采是主要的违法类型 从统计报表数据上看,全省立案查处的案件中,未经批准占地类案件579件,占本年发生案件立案总数的83.91%,其中,个人违法案件中,未经批准占地类违法案件占个人违法案件总数的78.07%,居各类违法类型之首;矿产违法案件中立案查处无证开采类案件120件,占立案总数的55.30%,同时越界开采类案件有所增加,已从2004年占立案总数的16.28%上升至2005年占立案总数的16.67%。

(4)地域间违法存在着差异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域间差异大,经济增长点不同,经济增长速度不同,用地需求情况也不同。靠近省会城市地区发展比较快,用地比较集中,如哈尔滨、大庆两市近两年的土地违法案件居高不下,2005年违法案件立案分别占全省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总数的42.46%、29.61%;同时,绥化市土地违法案件数从2004年占全省的3.90%上升至2005年的22.70%;在伊春、七台河、黑河三个地市,全年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占全省的4.28%。但在资源性城市如鸡西、双鸭山两市、全年矿产案件立案的数量分别占全省矿产案件立案总数的27.19%、12.44%。

(二)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特点的成因分析

(1)多种因素造成矿产资源违法不断增加 一是随着煤炭资源的紧缺、市场价格的上扬,受利益的驱使,无证开采、越层越界开采和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有所抬头,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没有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文件的情况下,擅自改建井口,非法立井,异地开采煤矿;二是省内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多样复杂,一些违法行为特别是非法勘查、非法采矿行为多发生在山区和林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围和周期有限,靠常规的检查手段难以及时发现;三是一些矿主为了追求利润擅自改变设计要求,进行越界越层开采,使越界开采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四是一些矿主不严格履行法定的审批程序,以勘查许可证代替采矿许可证,进行无证开采。

(2)个人守法意识薄弱,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违法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一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广大农民更加重视农业生产并形成与之相应的利益观念,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务工农民回乡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回乡后觉得原有住房已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没有经过审批情况下私自建房,甚至在耕地中以建看护房为名建住宅,有的看护房面积达到百平方米;二是个人缺乏守法意识,对土地是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要缴费认识不够,致使土地年租金收缴落实不到位,欠缴年租金占其他类违法案件的主要部分。

(3)抢工期,边办手续边施工是造成未经批准占地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时间比较长,可施工期短,施工季节性强,有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了在有效的施工期内完成项目工程,就出现了边办手续边施工的项目。

(4)办案手段软,执行到位难,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 违法当事人自动履行处罚的很少,往往需要申请法院执行,但申请执行不仅手续繁杂、程序复杂,而且执行费用高并有诸多因素干扰执行的落实,致使在案件查处工作中因执法手段偏软,造成了自身执法力度不强,有些案件难以结案。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申请行政复议28件,其中:行政处罚9件,行政许可4件,行政收费1件,行政强制1件,不作为2件,其他11件。本年审结26件,维持18件,责令履行1件,撤销3件,撤回申请4件,本年未审2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从业人员5 463人,比2004年减少1 74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0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5%;本科及大专学历4 53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3.01%;高中、中专学历78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41%;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4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73%。直属事业单位542个,职工人数5 776人,乡级土地所448个,从业人员1 774人,其中专职1 704人,兼职70人。

2005年全省行政管理经费收入88 124.51万元,比2004年增收8 180.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643.00万元,比2004年减少76.0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76 578.90万元,比 2004年增加 6 236.46万元;其他收入 10 902.61万元,比 2004年增加2 020.24万元。

2005年全省参加各大专院校及培训机构学习培训人数达788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430人次,行政学院107人次,参加其他院校学习教育及培训251人次。通过各大专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⑹ 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 信用社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就此,笔者谈几点浅见。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营销工作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加之其他银行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农村,使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农村信用社发展仍然有诸多积极因素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的重中之重,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农村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期,这些都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发展空间。二是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发展、保民生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了汽车、钢铁、纺织、有色金属和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行家电、农机下乡补贴办法,并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农业基础设施资金达3700亿元,这为农村信用社拓展存贷款业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三是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启动或开工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参与大项目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就河北省丰宁县而言,张曹电气化铁路、虎蓝铁路、张承高速、怀丰一级路、坝上二级路、蓄能电站、风力电厂、鑫源钼矿、缘天然乳业等重点项目途经丰宁或落户丰宁,农村信用社身处其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增加,并对农村信用社支持经济发展寄予厚望,同时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大幅度提升,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浓厚氛围和广阔市场。五是农村信用社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存贷款营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统一法人产权改革、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通过开展“提效益、提质量、提水平、提素质、提形象”的五提活动,农村信用社员工思发展、谋发展的干劲进一步增强。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当前,农村信用社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敢于挑战,善于应战,抓住机遇,化危机为契机,逆势而起,乘势而上,调整信贷投向,大力支持优势产业项目,加快各项业务发展步伐,提高综合经营活力,只有农村信用社实力增强,才能有效地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一)广开门路,抢抓机遇,大力组织存款

一是强化服务,改善设施,提升形象。农村信用社越是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越要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越是要拓展客户、留住客户。只有树立存款营销理念,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力,才能拓展“黄金”客户,留住优质客户。二是抓时机、抓机遇,做到“颗粒归仓”。农村信用社要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等一系列经济拉动政策的发展机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争取项目占地补偿款、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等财政性补贴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及发放;要抓住春节期间大部分农民工带钱返乡过节和春秋两季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时机,开展“储蓄宣传月”或“存款突击月”等项活动,大力组织存款,做到“颗粒归仓”。三是抓信贷、扶项目,培植财源。信贷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农村信用社要在积极支持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四是开展广泛地宣传活动,宣传农村信用社的新知识、新业务,通过宣传促进存款、贷款、个人结算、通存通兑等项业务的开展。

(二)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全面开展信贷营销

一是积极扶持“三农”经济,大力开拓新的信贷领域。根据国家适度从宽的信贷政策和县域产业发展政策及现状,要在继续支持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灵活调节资金头寸,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绿色环保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等发展生产,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强化工作措施,通过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社团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加大对技术进步型、科技实用型、产业优化型、环保节能型、区域特色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时,要勇于拓展和支持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资的战略机遇,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对重点项目的营销工作,要认真研究客户需要,根据客户不同的融资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量身定做相应的贷款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工作。要适时优化贷款结构,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平台,开展联合贷款、间接银团、直接银团等多种形式的资产合作业务;要加强与当地同业机构的横向联系及合作,利用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评审优势,选择优质的路、桥、电等项目开展银团贷款,在此基础上,对还款来源可靠、担保足值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储备、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进行择优支持。二是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广泛开展贷款营销活动。只有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及信贷产品,才能扩大正面影响,增强公众对农村信用社的认知度和信赖感。宣传金融知识,强化信贷服务,既是农信社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举,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除在日常办理业务中要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外,每年至少要组织两至三次“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向城乡居民宣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以此来提升形象,达到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的目的。

(三)发挥现有贷款方式优势,创新贷款方式品种

农村信用社要在继续巩固和完善信用、担保、抵押、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对于富裕起来的农户,尝试开办农户投资型、消费型及住房类贷款。对于区域经济较发达、二三产业较为活跃的乡镇,开办“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项贷款业务,特别是要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变化,探索建立农村信用社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两社”合作机制,构建起千家万户小额贷款的服务平台;对农业龙头企业,要利用政府政策的支撑平台,积极探索以开办土地使用权、承包权质押方式发放项目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项目;对具有当地特色、有发展潜力的林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结合《河北省实施林权改革配套优惠政策》,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有效抵押品范围,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⑺ 有谁知道矿山开采一般有什么风险

浅谈矿产勘查投资风险
《湖南长沙律师网》
作者:王成良
作为矿业投资的一环或重要的一个方面,矿产勘查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投资行为。它所隐含的风险和具有特殊的博彩业的性质,可以使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理性。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资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却一路下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随着矿产品价格的飙升,反过来刺激矿产勘查投资,机会主义也随之盛行,可以说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在认识上被有意无意的缩小,投资回报则被不恰当的预期。今后的3--5年内,这种行为将会达到一个顶点。
矿产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
高风险在通常意义指矿产勘查的成功率较低。其对象是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由于地质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矿产勘查的高风险性是其主要特点。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使矿产勘查从一开始到完成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
矿产勘查是一个过程较为复杂的经济行为,投资风险隐含在矿产勘查的全过程之中,整个过程涉及到政策、法律法规、地方环境、市场、勘查矿种、技术力量和技术方法、地质难易程度等方方面面,较概略的说,隐含几方面的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资源潜力风险。
1. 投资环境风险
投资环境决定投资方向,并进而决定规模和力度。在目前,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明显的带有过渡色彩,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成熟的矿业市场没有形成。据www.cmrtrad.com—中蒙俄国际商务网站发布的信息,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一般,属于可以改造好的一类国家。另据加拿大温哥华Fraser研究所根据各国(或区域)政府吸引矿产勘探投资政策进行的排名,结果我国政策潜力排名第31位,居于中等地位。综合来说,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非常一般。
1.1 法律、法规风险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否及执行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矿业投资环境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作为投资者的抵抗风险的最后屏障。我国的矿法,制订于1986年,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当产业经济发生巨变的同时,我国的矿业经济却并未发生根本生的变化。先行矿法,未能从法律底线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立法的滞后,探矿权和采矿权两权分立,当是主因之一。尽管矿业作为我国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国家近15年来,对矿业的前期性投入——矿产勘查的投入逐年减少,另一方面产业政策法规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近两年资源形势严重吃紧的重要原因。未来几年,乃是矿业发展比较关键的一段时间,立法方面的完善,政府角色的转换及程序处置方面的透明公正,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对矿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尤其是矿产勘查将产生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
1.2 投资者与政府的搏弈风险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该权利的主体。在矿业权市场未完全成熟前,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政府对资源的占有。政府在两权市场建设上,目前,尚处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一方面,通过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的招拍挂,特别是对于资源配置,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只能在这个框架下从业,处于极不对称的地位;另一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都有将所在地资源尽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冲动,特别是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冲动,尽可能的使利益最大化,投资者必须要忍受前期资金付出的巨大压力。如在西部地区,个别有色金属探矿权的招拍挂,其出让金达到千万元之巨,而据了解,该区的地质工作程度非常之低,探矿项目的成功性并不大,那么先于矿产勘查之前所付出的出让金白白地给政府了。此行为无疑于杀雏鸡而取卵。
合法的矿产勘查从程序上首先要获得勘查许可证。许可证的的取得,有两种途径:行政授予和通过招拍挂取得。这里就有一个政府自由栽量权的问题,哪些项目行政授予,哪些项目招拍挂,又通过什么程序途径方法,人为操作的因素非常之多。特别除一般石料、砖瓦粘土、建筑用砂、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外的矿产勘查项目,因地质风险的不可预期,招拍挂方式显然不仅仅是风险前置的问题,而且是要承担双重风险的问题。目前,政府并没有风险退出机制,即使最终勘查资源为零,招拍挂所付出的出让金也不会返还(如前例子)。行政授予,通过两级行政授予(部级和省厅级)的程序设置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涉及地方县市过程的核审过程,其障碍非常大。主要表现为:
A、无矿权迭置的证明非常难开;
B、商业性机密得不到保障;
C、政府部门不愿承担安全风险;
D、政府有关人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E、某些腐败行为。
矿产勘查投资不同于其它工业项目投资之处还在于投资地域确定性,由于矿产资源赋存的地域性较强,矿床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项目确定,就再无选择的余地,而只能是前赴后继。为了查明和获取该矿床的资源,有时不得不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委曲求全,接受当地政府和地方提出的某些苛刻条件。
1.3 土地政策和生态环境风险 土地政策是影响当前我国矿业权市场的最大因素之一。同样据加拿大温哥华Fraser研究所发布的资料,光从矿产资源潜力来看矿业投资的排名我国第17位,但一旦加上土地政策,排名立刻下跌14位,说明影响非常大。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对于矿产勘查项目所确定的区域其上地面附属物的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我国的土地也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但其土地使用权则比较复杂,特别包产到户的农村,其使用权的链条拉的很长、分的很散。另外,地面附属物的归属也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农户(或其他所有者)、村民小组、村集体、乡,还涉及农、林、牧、水利等部门。征地和附属物的处理、赔偿标准无花八门,很难商谈。国外矿业公司在我国的矿业投资要出问题,一般也就出在土地处理,面对错综复杂的土地关系,望而却步。
矿产勘查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对生态环境会造成潜在的严重的破坏。矿产勘查的最终目标是矿业开发,采矿及矿山建设对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形成污染源、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废渣堆及尾沙库的泥石流、露天开采的地面景观破坏等等。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投入高,难度大。项目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很大。
1.4 税费风险 矿业税收制度是矿业投资环境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评价一个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及潜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同时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矿业竞争力的水平。目前我国矿山企业承担的主要税费种类很多,税费较重,远高于其它工业企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调查统计,我国冶金矿山税费负担率为15%~25%、煤炭行业为12%、有色金属矿山为8.5%、钢铁企业为6.6%、黄金行业为6.5%。造成我国矿山企业税费比例过高的主要税种为资源税和增值税。在探矿权运转阶段,探矿所得的税费如何增收,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一般而言,探矿权能够转让的,均为投资有一定成果的项目,会产生一部分利润。如果,仅从利润角度征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矿业投资的地域性,此地成功一个项目,当地地方政府有可能就征收了一定的利税;其他地方失败几个项目,其投资成本,如何在成功项目中折算,也即投资失败项目的成本如何分摊,政府并没有相应的税费计算方法。这是探矿权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政策性极不明确的税费隐患。
因此,国家矿业税收制度的调整,对矿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影响非常大。在目前我国强调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同时,走出去开发国外矿山,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但如对其矿业税收制度了解不清而贸然进入,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 市场风险
2.1 经济周期的影响 矿产勘查的周期与国民经济运行周期密切相关并受其影响,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对矿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而言,当某种矿产品价格处于低潮时,该矿种的勘查投入会相应减少,探求的资源量/储量在该时期内会相应的少。而当某种矿产品价格较好时,其矿产勘查的投入会增多。如我省的钼矿勘查,在2002年低潮期,有很多个企支撑不下去,而在2003年钼矿价格狂涨以来,光丽水地区钼矿投资额2004年度即接近5000万元的合同探矿额。由此可见,经济周期对矿产勘查的影响之巨。
2.2 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由于我国的探矿权市场发育不成熟,相应的市场机制也很不成熟,各方面的市场配套没有建立,当前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该阶段市场风险控制不能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控制,而是对投资环境和项目能否成功运作的敏感度来控制,“头口水”喝好了,通体舒服,弄不好,也会呛去。
2.3 融资风险 探矿权投入的资本需求,以及相当长的勘查周期,使得的资本的沉淀周期较长。目前,探矿投资的风险基金没有设立,市场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风险比较大。
3. 技术风险(地质风险)
3.1 技术力量风险 人类矿产勘查的实践证明,矿业投资的特点是找矿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勘探、开发的风险是一般工业企业不可比的。勘查风险其实是技术力量的风险或者说是探矿者的风险。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矿床的概率非常低(国际上统计,成功率只有1~2%),并且从发现到探明一个经济可采矿床的平均成本相当高。探矿者的不同,对于勘查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探矿者,勘查的结果可能千差成别。探矿者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勘查有运气的成份,但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人的因素,探矿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经验、工作思路、勘查方法的运用、方法手段的组合、勘查过程对目标矿产的动态认知能力和超前的敏感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缺一不可。特别勘查前期的预、普查阶段,探矿者的综合探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2 资源量的风险 一个勘查成功的矿床,其储量/资源量的具有可变性,主要在于地质参数、矿床边界确定、矿床有用组份及品位确定、计算方法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便选取了某一计准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计量的误差。如原国家储量委员会对储量误差的意见为:A级储量允许误差±20%,B级储量允许误差±30%,C级储量允许误差±45%。这方面,意味着地质储量/资源量在开采时有可能减少很多。理论上讲所有类型的工业项目普遍都具有不确定性,但由于额外的地质风险,不确定性这一点在矿业领域更为突出。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在自然界中,绝无雷同的矿床,因而对它的寻找、探明以至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
3.3 开采技术条件风险 矿产勘查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一般要在详查阶段进行,但对矿床的能否开发利用也是决定性的指标之一,因此,预、普查阶段的该方面风险不能完全避免。
3.4 选冶技术条件风险 该风险基本等同于开采技术条件风险。我国的矿产勘查史上,因选冶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大量呆矿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在预、普查阶段该方面的风险也不能完全避免。
矿产勘查的高风险主要有投资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地质因素三大方面造成的,由此对于矿产勘查的投资,其风险防范也主要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尽可能的使风险量化分析,以期能够控制或掌握,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风险原因带来的损失。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1d582010009aq.html

⑻ 罗山县国土资源局

罗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介于东经114°10′~114°42′,北纬31°44′~32°19′之间,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3公里,面积2065平方公里。南与湖北大悟、河南新县接壤,东以竹竿河为界与光山县为邻,北隔淮河与息县、正阳相望,西与信阳县毗连。罗山曾先后哺育了三国名相费祎、治水名臣黎世序、历史学家尚钺、起义将军张轸等历史名人。隋开皇十六年始置县。境内著名的佛教圣地灵山、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石山湖风景区、红色胜地何家冲等便是这画卷中最璀璨夺目、鬼斧神工的经典。

陈占东 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先斌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正平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许正东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辉 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张玲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明军 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

李洁 副科级干部

胡云武 副科级干部

桂行富 副科级干部

黄绪涛 副科级干部

陈占东简介:1955年10月出生,汉族,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在信阳铁矿厂毛集铁矿工作;1980年12月,在信阳化工厂工作;1982年3月,在罗山县化肥厂工作;1985年1月,任罗山县矿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88年4月,任罗山县银矿支部书记、矿长;1991年4月,任罗山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开发办主任;1992年3月,任罗山县矿产局党委副书记、局长;2002年1月,任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2年12月,任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2007年7月,任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2002年1月,罗山县委、罗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罗山县县直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罗发〔2002〕2号)文件通知,“撤销罗山县土地管理局,撤销罗山县地质矿产局,成立罗山县国土资源局”。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71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5%;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719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9.9%。罗山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大别山北麓的低山垄岗地貌,最高的王坟顶主峰海拔841米,最低为竹竿河汇入淮河处,海拔41米。从南到北依次为低山、丘陵、垄岗及河川平原。四者面积分别为72542.3公顷、33162.1公顷、58033.6公顷、43525.0公顷。

【矿产资源】全县发现各类矿产22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1种;发现各类矿产地74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29处,合计37处,其余为矿点。县内还发现大批矿点、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主要矿区有双桥膨润土矿区、母山铜钼矿区、肖畈铜钼矿区、白石坡银金多金属矿区、何店金红石矿区、高庙岗铁矿区、胜利湾铅矿区、杨店饰面用花岗岩矿区和山店饰面用花岗岩矿区等。丰富和较丰富矿产主要有膨润土、钼矿、银矿、金红石矿、饰面用花岗岩、萤石矿、建筑石材和建筑用砂等。具有小型以上规模的其他矿产有金矿、铅矿(多金属矿)、铁矿等。

【耕地保护】2010年,进一步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的目标责任,确保了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671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77198公顷。落实了国家投资竹竿镇等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竹竿镇文湖村土地整理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编制了2010年新增费项目——东卜、竹竿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项目规模1101.39公顷,投资规模2750万元。

【规划管理】2010年,从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用入手,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等,积极调整规划,组织增减挂钩,实施项目带动等,破解了项目用地难题,保证了项目按时落地。

【土地利用】2010年,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建立了可利用土地数据库。全年公开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12宗,出让总面积34.8812公顷,出让总价款34968.88万元。土地二级市场交易215宗,交易额达1657.6778万元。办理抵押登记11宗地,面积达44.79公顷,为企业争取融资5170多万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地籍测绘管理】2010年,严格规范土地登记工作,全年发证305本。2010年3月6日向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上报汇交了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全面做好了县域“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测绘工程实施工作,在全县设立D级GPS控制点99个。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积极进行建设用地报批。为博润纺织、鑫鑫木业、恒远造纸、新区住宅开发等结转2009年申报、2010年获批的各类建设用地四个批次,面积1228.878亩;为灵山南路、工业大道、奥特陶瓷、新时代陶瓷、豫丰水泥、兰长线输油管道国家重点项目、新区北安路、民政北路、工业一路、二路及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组织上报省政府批征收、市政府批农转用8个批次的各类建设用地1510.5285亩,获批四个批次,面积438.1560亩。

【矿政管理】2010年,罗山县制定了《罗山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意见》,整合采矿权30个,实现了规模开采、集约化经营的目标。2010年受理采矿权延续登记6家,新立采矿登记3家。完成了34家矿山采矿权人年度检查工作,合格率达91%,并对2家已到期矿山企业予以注销。完善了《2010年度矿产资源规费征收办法》,征缴各项规费68万元。

【矿山环境治理】2010年,罗山县正式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罗山第一家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矿山企业——罗山县鑫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店萤石矿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并上报省厅备案。

【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制定了《罗山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罗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组织了应急小分队,配备了工具和装备。二是与县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三是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在朱堂、高店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2个裂缝报警装置,在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标识牌,与所在乡、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向群众发放了防灾避险明白卡。四是完善了地质灾害防灾体制,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已做到“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保持了国土资源部授名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荣誉称号。

【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2010年,罗山县卫片执法工作扎实开展,对清理的违法用地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和整改。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109起,案件查处率达100%。受理信访案件76起,其中,上级要结果案件31起,办结30起,按期结案率97%;自受理来信案件45起,办结45起,结案率为100%,接待人民群众来访315人次,依法有效遏制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⑼ 探矿权收益现状

(一)黑龙江省探矿权分布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已形成了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为主体,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地质勘查行业队伍。截至2008年底,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单位共102家。主要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单位有: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勘局、省黄金工业管理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武警部队黄金第一总队、化工部黑龙江地勘院以及大庆石油总公司的勘查单位等8个部门。具体情况如表4-1、4-2所示。

表4-1 探矿权发证按勘查阶段统计表

(二)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勘查财政收入现状

在矿产资源申请探矿权过程中,探矿权人需根据《中华人民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进行探矿权申请的需缴纳探矿权使用费,申请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尚需缴纳探矿权价款。近几年来,全省探矿权个数及其使用费和价款缴纳情况见表4-3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全省有偿使用探矿个数2004年最多,而探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收入在2005年达到目前最高峰,即1.05亿元。

表4-2 探矿权勘查登记按矿产分类统计表

表4-3 2002~2006年全省有偿出让探矿权个数及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情况

(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2-2009)

(三)2003~2008年地质勘查取得成果的基本情况

1.2003~2007年地质勘查取得的成果

2003年度,固体矿产勘查稳步推进,其中各地勘单位在国补、省补以及自投资金的各类地质勘查中圈出有一定数量的多金属,贵金属异常区和矿(化)点及矿体,并预测多处成矿区和找矿区,同时也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非金属矿产并获得了一定资源量。全省勘查工作中有突破性进展的矿区多处,已发现小型岩金矿产地4处,小-中型铅锌矿产地2处,中-大型建材非金属矿产地2处。东安大型岩金矿资源储量通过国家级评审,探明资源储量24.3吨,平均品位8.99克/吨。

2004年度,各地勘单位在国补、省补以及自投资金的各类地质勘查中圈出一定数量的多金属,贵金属异常区和矿(化)点及矿体,并预测多处成矿区和找矿区,同时也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非金属矿产并获得了一定资源量。2004年全省勘查工作中有突破性进展的矿区多处,其中在阿城市白岭区发现了较具前景的铅锌矿床;铁力市鹿鸣-平安区发现了有望达到中-大型的钼矿床;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和黑河三道湾子金矿有望达到中型以上矿产地。

2005年度,勘查成果比较显著,煤炭新增资源储量6.2亿吨,逊克东安岩金矿外围新增资源储量10吨,新发现了大兴安岭呼中区上中埃基西马亚河地区铅锌、宁安市沙兰镇地区金银、大兴安岭塔源二支线金银、黑河市三道沟-猪肚子河岩金、黑河市上马场乡纳金口子岩金、宁安市黄旗沟地区铅锌锡、双鸭山寒葱沟铁等7处小-中型矿产地和一些重大找矿线索。

2006年,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发现矿点(矿化点)40余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靶区5处;利用中央和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安排地质勘查项目57个,项目资金19572万元。宁安英城子岩金矿预测资源量达到10吨,黑河争光岩金矿控制内蕴经济资源量20吨,双鸭山寒葱沟铁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达500万吨,大兴安岭地区探明可望达到中型的铅锌矿和钼矿各1处,呼玛椅子圈煤矿煤炭预测资源量达1.3亿吨。在得尔布干成矿带上发现了白卡鲁山碧水铅锌矿,在中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首次发现了大型的铁力市鹿鸣钼矿床,已经探求控制的和推断的钼金属量大于10万吨,同时,又发现了同类型的霍吉河钼矿床。

2006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省资源开发融资平台,建立了境外资源开发贷款项目储备库,运作的境外项目达66个。龙兴集团取得了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塔什特克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的矿产资源使用权,哈尔滨龙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了俄罗斯赤塔州莫戈恰区涅尔丘甘煤矿的矿产资源使用权,省地勘局对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穆能铁矿进行了前期调研。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将兰塔尔斯卡亚采矿公司股权的70%转让,收回了前期投资并有所获利。库顿岩金矿勘查已探求金资源量35吨,预测全区金资源量90吨。赴南澳大利亚考察矿业,初步达成了铜矿的合作意向。矿业集团在俄马加丹州砂金开采工作已经正常开展,马加丹州岩金勘查项目已与湖南鼎新公司达成转让协议,并投资进行地质勘查工作。赴玻利维亚考察矿产资源,已通过穆通铁矿的初步立项论证。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与澳大利亚北部省洽谈,取得了合作勘查开发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共识,并在津巴布韦选了一处金矿、一处钽铁矿作为投资目标。省区域地质调查所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达成了开发红山铅锌矿的协议。

2006年,齐齐哈尔矿产勘查总院与澳大利亚就争光岩金合作项目重新谈判,补偿资金大部分已到位;地勘一院与大连新发展集团合作,新发展集团已投入400万元进行风险勘查;地勘四院成功运作地热项目;地勘五院的鹿鸣钼矿、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和大西北岔硅石矿三个矿权成功合作。地勘六院办理了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矿权延续,霍吉河多金属矿的矿权合作也正在全力推进。科研所与澳大利亚合作组建龙邦矿业,引进澳方100万澳元资金。矿业集团将多宝山铜矿床勘查许可证更名,保障了多宝山矿田整体开发。黑龙江省地勘局与福建天宝集团合作开发三道湾子金矿,已经投产。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国土资源厅于11月2日签署了《合作开展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协议书》,投资4000万元,用3年时间在该区进行矿产远景调查综合方法技术试验与示范。启动全省煤炭资源调查工作。经多次沟通协调,省财政拟出资2亿元,自2007年开始,用5年时间,开展全省煤炭资源调查工作。2007年开展3个区块,调查面积2.78万平方千米,资金概算0.76亿元。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与哈尔滨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5000万元,分3年时间在哈尔滨市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和生态环境整治及城市建设发展等提供依据。发现了绥滨县福兴煤矿大型矿产地1处,黑河市上马场乡岩金、大兴安岭地区碧水铅锌等中型矿产地2处,呼中区偃尾山铜多金属矿、桦南县乱泥沟金银矿、桦南县二伐岩金矿、宁安市英城子外围金(银)矿、大兴安岭松岭区大子杨山—红光一带煤矿等小型矿产地5处。新增资源储量:煤炭4.02亿吨;金属量:金6.4吨,钼0.43万吨,钨0.86万吨;铅锌3万吨;矿石量:铁340万吨。有力地提高了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的援藏地质找矿项目,投资1000万元,利用两年时间,共发现了3个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3个矿点和一批重要找矿线索。

2007年,省坤源公司与帝国矿业公司(老挝)进行合作勘查湄公河畔的孟巴本镇金矿项目普查。

2.2008年地质勘查取得的成果

2008年1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签署了《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是中央和地方合作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提高全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促进地质矿产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举措。协议确定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统一部署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工作;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勘查技术方法试验、矿产远景调查和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开展煤炭资源及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开展城市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保护和处置研究等。目前初步框定各类合作项目13.6亿元。合作周期为2008~2015年。

(1)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2008年,完成阶段性勘查煤矿地4个,其中大型1个(勘探)、中型1个(普查)、小型2个(详查1个、勘探1个);本年新发现煤矿产地7个(大型1个、中型1个、小型5个),钼2个(中型1个、小型1个);本年提高规模级别的煤矿产地4个(大型2个、中型2个)。新增查明(333)级以上矿产资源储量为:煤738253千吨,其中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256633千吨、已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26550千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455070千吨(伴生油页岩17400千吨);钼金属量18008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金金属7107千克(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2)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自2006年国家全面实施危机矿山找矿以来,全省共有8个国有大中型矿山开展了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2008年度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6个,其中3个项目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黑龙江省鹤岗煤矿接替资源勘查,该矿为国有大型煤矿,在本项目实施前,保有(333)级及以上资源量153000万吨。初步估算新增(333)+(334)?煤炭资源量31949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其中(333)级及以上资源量10920万吨。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9年,解决数万人就业。黑龙江省鸡西煤矿接替资源勘查,2008年在矿区外围普查找矿,初步估算新增(333)+(334)?煤炭资源量30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其中(333)级及以上资源量10000万吨。

另外,黑龙江省宝清县老柞山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本矿为国有大型金矿山。原(333)级及以上资源量24400千克,经历年开发已开采殆尽,现保佑资源储量700千克。在主矿带的深部发现了延伸矿体及盲矿体10条,初步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金资源量4000千克。

(3)煤炭资源勘查成果显著

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煤矿深部勘探,原为小型煤矿,原有(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2241万吨。2005年以来在矿区深部开展详查、勘探工作。2008年发现深部矿体长7千米,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15622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黑龙江省绥滨县福兴煤炭普查,原为中型煤矿,原有煤炭资源量为(334)级,经2007~2008年普查工作,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7540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黑龙江省宝清县元宝区煤炭普查,2008年开展普查工作,估算(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6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马场区煤炭详查,原为中型煤矿,原有(333)级以上煤炭资源储量56392万吨。2004年以来开展普查、详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4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七台河煤矿接替资源勘查,2007年以来开展普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3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呼玛县鸥浦盆地362高地煤矿勘探,2007年以来开展勘探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655万吨(已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密山市太平煤炭普查,2005年以来开展普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578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北山口煤炭详查,2007年以来开展详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501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黑龙江省鸡东县宝泉参场西区煤炭详查,原为小型煤矿,原有(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080万吨。2007年以来开展详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200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东宁县东宁煤田浪东沟矿区详查,2008年开展详查工作,估算(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029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鹿山煤矿二井区生产补充勘探,原为小型煤矿,原有(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4124万吨。2008年开展补充勘探,本年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2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4)金属资源勘查成果明显

在小兴安岭—松嫩盆地边缘成太带(Ⅲ级)孙吴有色金属成矿区(Ⅳ级)实施的2个钼矿勘查工作成果突出:黑龙江省逊克县霍吉河钼多金属矿床详查,2008年开展详查工作,估算(333)级及以上资源量钼金属量13008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孙吴县莲花山钼多金属矿产普查,2008年开展详查工作,估计(333)级及以上资源量钼金属量5000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矿区及外围岩金普查,该矿自1994年发现至2007年,已成为特大型金矿,(333)级金资源量已达63406千克。2008年继续开展普查工作,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资源量金属量3107千克(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四)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投入-产出现状

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投入产出情况如表4-4所示。

表4-4 2002~2006年黑龙江省地勘行业投入-产出情况

续表

注:国家地质勘探费中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矿补、中央财政补贴。

2008年矿产资源勘查完成实物工作量:钻探347650米,坑探11899米,槽探97万立方米,浅井3409米。地勘单位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完成比例情况如表4-5所示。

表4-5 地勘单位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完成比例

阅读全文

与抵押钼矿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