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融资租赁在我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在国外融资租赁规模占到信贷规模中30%的比例,但在中国仅有3~4%。融资租赁真正在国内起步是在2005年,至今仅8年时间。所以对融资租赁行业5年以上经验的人才是很少的,也是众多融资租赁行业竞相争抢的,工资待遇自然不会少。
我们看一下一下数据吧。
据中国租赁联盟测算,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约430家,比年初的296家增加约134家,增长45.3%。其中,金融租赁20家,没有增加,内资租赁80家,增加14家,外商租赁增加较多,达到约330家,比上年增加约120家。
❷ 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融资租赁在我国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却一直处于低迷期。但租赁业目前已成为专全球发展最为迅属猛的行业之一,租赁投资占全球投资交易总额的20%以上。在美国,租赁业的年增长率高达10%以上,租赁渗透率达31%,租赁业务占全部市场融资额近1/3,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渠道。截至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量仅为183亿元,租赁渗透率不到1%,中国租赁市场的发展空间之大不言而喻。
❸ 中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
在我国,传统租赁的历史非常悠久,绝大部分的传统租赁交易都属于消费性质,目前我国仍有大量企业从事传统租赁交易,经营对象包括钢模板、通用设备、建筑施工机械、医疗设备、汽车、电脑、办公设备、电视、音像制品、健身器材和儿童用品等众多品种,在方便人民生活、满足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融资租赁开始在我国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租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重点论述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情况。
1、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融资租赁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国外引进的。1980年初,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公司)试办了第一批融资租赁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包括为河北涿州纺织厂引进纺织机,为北京首都出租汽车公司引进200辆日产轿车,中信公司同瑞士一家跨国公司达成引进协议,运用杠杆租赁为民航引进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1981年4月,中信公司与日本东方租赁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国东方国际租赁公司,同年7月与内资机构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国租赁有限公司,这两家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创立和现代租赁体制的建立。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起步阶段,财政、税务、海关、工商、外贸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融资租赁业在80年代中后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0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有16家,其4家由于经营问题或破产或关闭,现仍有12家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由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则有42家。此外还有2130多家信托投资公司,80家财务公司和4家资产管理公司兼营融资租赁业务。
从80年代初诞生后的20年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融资租赁从国外引进设备和资金,支持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00年底,有近7000家企业通过合资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交易进行了技术改造,行业遍及民航、城市出租汽车、轻纺、烟草、石化、电力、邮电通信和移动通信业等领域。(2)运用融资租赁进行资产管理,扩大产品销售。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将进口轧机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回使用,解决了流动资金的需要,深圳华为公司则将融资租赁作为产品的促销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省金融租赁公司将租赁融资与政府财政支出相结合,既支持城市公交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又提高了财政投入拉动社会投资的倍数效应,此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为促进外商在华投资,引进新的投融资理念和先进的项目评估及风险管理经验等方面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2、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是融资租赁业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 融资租赁交易规模小,租赁渗透率低,租赁设备渗透率只有低。(2)融资租赁基本上是企业筹资的方式,资产管理功能和促销功能远远未能发挥作用。(3)部分租赁公司资产质量恶化,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难以为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也有租赁业自身的问题。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在融资租赁业产生发展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没有关于融资租赁业务的法律规定,出租人的经济利益在法律上没有保障;同时在会计制度上没有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规范,在税收上也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来源上租赁公司筹资渠道少,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企业运用融资租赁的积极性,也抑制了租赁公司的业务扩张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整个社会信用环境恶化,承租人托甚至拒付租金,致使租赁公司投资无法收回,经营陷入困境。从租赁业自身因素来看,主要问题是租赁公司租赁主业不突出、经营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低等等。
3、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融资租赁在我国仍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生产领域,运用融资租赁可以扩大实质性投资带动就业增长,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推动高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在流通领域,运用融资租赁可以改变原有的生产、运输、销售等部门相互分割的传统流通方式,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营销体系,促进国产设备的销售, 扩大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在金融领域,运用融资租赁,可以改变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改善银行资产结构,低经营风险,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在财政领域,融资租赁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可以改变原有的财政及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运用融资租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占用,提高资金流动性,盘活国有资产。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宏观环境在不断地改善,从1999年开始,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三个法律法规相继颁布。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其中的《融资租赁合同》对融资租赁交易的性质,交易当事人的权利责任进行了全面规定,极大地改善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2000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机构设置,业务经营及监管等内容进行了规定,突出了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营业务, 对规范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2001年1月1日起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开始实施,这项会计准则参照国际惯例,将租赁会计划分为融资租赁会计和经营租赁会计,确定了出租人和承租人在不同交易条件下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我国经营性租赁的发展和交易形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
同时,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融资租赁在投资、融资、促销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开始利用各种方式介入融资租赁业。加入WTO后,我国将对外开放租赁市场,国外租赁公司和生产厂商的进入,必然会加剧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竞争,但同时也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国内租赁机构应抓住机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努力创新,使融资租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仅做参考。
❹ 融资租赁对我国行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2007年金融租赁业务开闸以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租赁企业迅速扩张,融资租赁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十一五"期间,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基数式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约80亿元增至2010年约7000亿元,增长了86倍。2011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加上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租赁企业的业务发展采取规模控制的政策,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到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9300亿元人民币,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增长幅度降为32.9%,行业进入理性的代数式增长时代。2012年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再次上涨66.67%,达到1550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收益率可分为三档,较低的一般在8%-9%,主要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他们往往只做单笔在亿元以上的优质大单;中档的为10%-13%;较高的为15%-17%(一般是小企业、小设备)。
可以看出,融资租赁公司的利润均达不到17%,这种情况下,先交全额17%的税,使得融资租赁公司不仅看不到收益,而且连部分本金也要先期纳税,极易造成融资租赁企业现金流中断。环比增长为零是对"营改增"最明确的回应。
融资租赁首现停滞,正说明行业发展仍处于成长初期,需要政策的持续扶持,理性增长掩盖不了行业内里的稚嫩。然企业定不会任其延续,目前业内的呼声引起财政部的高度重视。9月13日,财政部《关于融资租赁营改增政策修改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已下发到多家融资租赁公司,行业财税政策有望回归"营改增"之前。无论如何,融资租赁行业将会继续发展,行业前景十分良好。
总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❺ 融资租赁的发展史
融资租赁在中国
1980年,中国民航跨国租赁第一架波音747飞机是我国最早的融资租赁实践。20多年来,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对于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对外开放、开辟新的社会投资领域、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有效筹资渠道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5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仅为42.5亿美元左右,与GDP之比仅为0.16%,市场渗透率不到3%。截止去年年底,我国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仅150多家。上海融资租赁产业在国内走在了前列,共有融资租赁企业34家,约占全国1/4,但整体实力仍不强,与上海的经济、金融地位并不相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的出台,国外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均看好中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是世界上潜在的最大的租赁市场,已经成为西方融资租赁业内人士的共识。如何在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挖掘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的潜力,紧紧抓住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的机遇,对于我国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有重大意义。
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面临市场化程度低、产品功能不完善、适应面窄、信息不畅、市场认知度差、利润水平低等现状,同时存在宏观配套条件、市场规范、交易信息、筹融资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运行风险的控制手段的单一和措施的不完善,使得业内普遍存在对融资租赁信心不足的现象。
融资租赁业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降低投资风险。首先应该在宏观上加强市场环境规范和配套条件的建设,使融资租赁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树立投资人的信心,扩大筹融资渠道。其次,融资租资企业应该掌握正确的经营理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减少和控制项目风险,这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是融资租赁业最急需完善的制度。最后,融资租赁企业必须掌握落实企业发展的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工具来确保运营能力与高效执行力。
❻ 融资租赁业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内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行业的崛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我国是世界上潜在的最大租赁市场已然成为国内外融资租赁业内人士的共识。
融资租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迅速发展期(1981年~1987年):1981年,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揭开了我国现代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篇章。此后一段时期,融资租赁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2)问题暴露期(1988年~1998年):在经历了诞生初期的快速发展后,融资租赁业因制度问题导致严重欠租,在90年代几近倾覆。这一时期的欠租问题因涉及广泛、规模巨大,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了恶劣影响,这时期出租人起诉承租人的欠租违约事件还因法律上融资租赁的性质确定问题而遭败诉,导致许多的租赁公司破产、清算或者业务停滞。截止到2002年,被批准的16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已有4家宣布破产或被特别清算;36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也有3家分别进入破产程序或进行清算。
(3)恢复调整期(1999年~2007年):“入世”谈判时美欧对我国开放融资租赁市场的要价,催生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起死回生。到2007年,我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面对保护期结束后需对外资银行开放融资租赁市场的压力,银监会颁布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我国租赁业重获新生。
(4)跨越式发展期(2008年至今):2007年后,国内融资租赁业进入了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业务总量由2006年的约80亿元增至2011年约9300亿元。2012年底,全国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560家,其中包括金融租赁公司20家,内资租赁公司80家,及外资租赁公司约460家。注册资金总额达1820亿人民币,租赁合同余额约15500亿人民币。
❼ 融资租赁公司在我国现状和前景如何
融资租赁公司在中国的大发展,快到什么程度,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达5022家,合同余额约4.52万亿元。其实离不开两个字“通道”;
第一类通道是“跨境融资”业务;
最早的通道是2013~2014年的监管政策套利,利用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按净资产的10倍举借外债的政策优势,通过内保外贷,境外举借外债等方式从境外借入低成本的离岸人民币/美元资金,直接方法给下游资金需求方。在这中间,融资租赁公司并不承担实质性风险。这一波通道业务,随着外管局收紧跨境融资担保、境内人民币贷款降息、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后,因为不再有利差空间,目前基本暂停下来。
第二类“通道”业务是所谓的规避政策类通道,即按银行内部信贷政策不能够批和投放的贷款,通过融资租赁公司来做。大致有以下几种:
1)异地贷款;
一般商业银行都进行属地化管理,不允许跨区域经营,但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沿海资金充裕的分行,希望做一些高利率的民企客户。而融资租赁公司一般没有地域限制,银行会把这类客户介绍给融资租赁公司,由融资租赁公司给最终借款人做售后回租或保理业务,而实际资金来自于银行发放给融资租赁公司的贷款。说白了,就是把低利率地区的资金搬运到高利率地区。
2)限制性行业:各家银行对贷款投放行业有很多性质,比如“两高一剩”不得发放,钢贸、钢铁、汽车、大宗商品、煤炭、矿业等等,或者对一些客户设置了很严格的准入标准,这些客户往往无法达标,就借助融资租赁公司对接银行资金,银行在名义上只是给融资租赁公司投放新增贷款,但最终流向了这些限制行业,在这个过程中,融资租赁公司客观上的确做到了增信,但是实质性风险暴露还是集中在这些高风险行业。
3)政府融资平台:大多数银行因为合规问题现在不能够增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而地方平台公司在走了一个阶段的信托通道融资之后,也开始向融资租赁公司通道靠拢。相对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公司为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公开度低,截止目前没有公开的租赁登记平台,对平台公司的可操作性强;
(2)融资成本比信托/资管通道要低
(3)期限可以做的长
(4)担保条件相对宽松,资产做成售后回租,不能够抵押的资产也可以变相抵押;
其实,在融资租赁公司直接投放给平台公司前,地方政府还想出通过县级医院做融资租赁,变相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办法。这里就不展开了。
4)P2P平台:e租宝之类,没有做过类似项目,不敢展开讨论。
第三类通道业务是所谓的“无中生有”通道,即通过结构设计:
(1)为没有真实贷款用途需求的客户创造出套现的融资结构;
(2)为没有合格融资租赁标的物的客户创造出融资标的物;
众所周知,贷款用途是银行贷前审查最重要的核查内容。但是融资租赁业务中的“售后回租”,理论上是租赁公司向承租人买入资产支付的对价,租赁公司是不会认真审核其资金贷出之后的流向的。等于帮助客户规避了银行审核真实贷款用途的要求。
继直租和售后回租之后,融资租赁公司有一类“新兴业务”叫做“保理”业务。然后,有些融资租赁公司突然间发现了一个金矿。保理的核心是应收账款形成的债权,但应收账款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举个例子:
A公司投标成为某电厂项目的分包商之一,未来需要为该项目提供X亿元的设备,A公司提出向融资租赁公司融资,但只有中标书,还没有签订正式合同,在这个时点完全不符合。A公司于是和母公司B公司签了一个采购合同,由B公司为A公司代采购这些设备。这时有了正式的合同,就产生了未来的应收账款,B公司就拿着这个关联方互相签订的销售合同,去找融资租赁公司做应收账款保理获得资金。
❽ 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自2007年金融租赁业务开闸以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租赁企业迅速扩张,融资租赁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十一五"期间,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基数式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约80亿元增至2010年约7000亿元,增长了86倍。2011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加上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租赁企业的业务发展采取规模控制的政策,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到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9300亿元人民币,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增长幅度降为32.9%,行业进入理性的代数式增长时代。2012年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再次上涨66.67%,达到1550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收益率可分为三档,较低的一般在8%-9%,主要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他们往往只做单笔在亿元以上的优质大单;中档的为10%-13%;较高的为15%-17%(一般是小企业、小设备)。
可以看出,融资租赁公司的利润均达不到17%,这种情况下,先交全额17%的税,使得融资租赁公司不仅看不到收益,而且连部分本金也要先期纳税,极易造成融资租赁企业现金流中断。环比增长为零是对"营改增"最明确的回应。
融资租赁首现停滞,正说明行业发展仍处于成长初期,需要政策的持续扶持,理性增长掩盖不了行业内里的稚嫩。然企业定不会任其延续,目前业内的呼声引起财政部的高度重视。9月13日,财政部《关于融资租赁营改增政策修改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已下发到多家融资租赁公司,行业财税政策有望回归"营改增"之前。无论如何,融资租赁行业将会继续发展,行业前景十分良好。
总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前景十分广阔。